|
张开同志是一九六二年下半年调来城东公社担任党委委员、社长职务,当时公社党委书记是王芳亭同志,我担任党委副书记。一九六五年张开调去青浦县人民政府任卫生科科长,我担任党委书记继续留在城东公社。在我和张开同志一起共事三年多的时间里,他留给我印象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比较稳定,能够安心农村。张开同志从上海市区调来青浦,较长时间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可以这样说,在当时“以粮为纲”的年代里,农村工作是十分艰苦的。他作为一社之长,搞好农业生产是首要的任务。在平时,他不管骄阳似火,刮风下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田头,检查生产和工作。在农忙季节里,他带领机关干部,背起行李,住在贫下中农家里,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遇到台风季节,他总是赤着脚,冒着雨,顶着风,深入现场,察看险情。那个时候,农村人民公社是从来没有星期日休息的规定,更没有奖金、劳动保护等福利待遇,连下乡蹲点的行李和生活用具全是自备的。就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张开同志从无怨言,情绪始终是稳定的,常常默默无闻地奋斗在农业第一线。 第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逐步适应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张开同志较长时间在市区公安部门工作,几乎很少接触农业生产。到了农村人民公社以后,必然遇到许多新的课题,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张开同志凭着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努力学习和熟悉党在农村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三者关系,抓好每年农村的年终分配。他平时很少坐在办公室里,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田间,虚心向基层干部和老农请教,努力学习农业生产知识。他还利用下乡蹲点的机会,对一些关键性的农活,先在自己蹲点的生产队里,与基层干部、有经验的老农一起,做出样板,从实践中学会本领,然后召开现场会议,在全公社推广。通过这些努力,张开同志基本上掌握了农业生产的规律,从一个门外汉,转变成一个入门的生产指挥者。他的艰苦踏实的作风和钻研奋进的精神,受到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的好评。他们说:“我们的张社长已经不像大城市下来的知识分子了。” 第三,接受考验,正确对待。据我知道,张开同志是受“杨帆事件”牵连而下放来农村的。他对这件事,从来不在我们面前流露任何委屈和消极情绪。记得有这样一件事:一九六四年秋天,市委通知召开全是十七级以上党员干部会议,同时,通知还规定每个公社至少出席二人。当时,城东公社十七级以上党员干部只有二人,一个是公社党委书记王芳亭同志(十七级),一个就是张开同志(十六级)。可是,县委却不同意张开同志去上海参加这次会议,让他留在家里掌握工作。后来,县委要我和王芳亭同志去参加这次会议。会议结束回来后,党委书记王芳亭同志找张开谈了一次心。他明确表示服从组织决定,自己能够正确对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一如既往,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仍受“杨帆事件”的牵连,被无辜关押了二年多时间,直到粉碎“四人帮”后,才得到了彻底平反,重新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我看到他更加精神奋发地在努力工作着。 总之,我认识的张开同志,他是一个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勤奋刻苦,热爱事业,虽经多次挫折,却能顾全大局的好同志。 |
浏览:147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