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毕氏家族纪念园区__毕氏家族纪念馆
毕氏家族纪念园区永恒的爱

母亲百年

毓伦

  母亲百年
  --纪念母亲诞辰一百周年
  2008年农历正月十二(阳历二月十三)是母亲诞辰百周年纪念日。回忆母亲的音容笑貌、回想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感慨万分、热泪盈眶,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母亲。
  母亲的一生充满了艰辛、血泪和坎坷。她一生襟怀坦白、大度容人、心地善良、勤劳果敢、性格刚强、生活乐观。母亲的种种美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们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为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母亲十二岁姥姥就去世了。从此,母亲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家里地里、黑天白夜的忙碌。她受太姥家文化的熏陶,克服了困难、说服了家人,就读乐亭女子速成师范。毕业后在王滩、杨坨、会里一带教书。她一面教书挣钱养家,还要带着失去母亲的侄子德煦。生活虽苦但是这段生活在母亲一生中是最难忘的,也是最幸福的。
  在旧社会母亲终逃不脱封建的束缚。她出门到毕家,就停止了教书,开始了做媳妇的生活。她上有公婆下有子女。母亲不善言词,奶奶又偏心,所以,母亲起早贪黑、喂猪喂鸡、烧火做饭,经常是起在前边,睡在后边、做在前边,吃在后边。打仗跑反,家里其它人早都逃之妖妖了,母亲应付各路军匪,冒着枪林弹雨带着四个孩子到处躲藏。
  逃到北京后,母亲和父亲为了九口人的生活,开始以摇煤球为生。酷暑炎夏,父母在烈日下和、摊、砌、摇、晒、送煤,五十斤一筐煤母亲搬着楼上楼下,汗流浃背挨家挨户的给人家送去。过年没钱买肉,几块冻豆腐就过年了。搬到前门打磨厂后,我们开始了以捡破烂为生、窝头咸菜高粱米的生活。母亲无冬历夏,到隔壁铁道部捡破烂。我们成年烧的煤都是母亲捡来的,我们学习用的纸笔等都是母亲捡来的。我终生不忘的是,三九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北风嗷嗷的刮着,清晨路上连一个人都没有,母亲顶着寒风踏着大雪,搬着一大筐破烂向家走。风吹起了母亲头上缕缕白发,风掀起了母亲露了棉絮的棉袄,母亲粗大的手紧抓着筐把,手背青筋暴露,上面冻裂的口子还浸着血丝。她艰难的、一步步的、蹒跚的踏着雪向前走着,她高昂着头、眼里充满了希望……。街坊家吃馒头、饺子,我们看了馋的慌,母亲看了这一切,辛酸的泪水只有往肚子里咽。困难时期粮食少,为了让我们多吃一些,母亲经常少吃或不吃,那时母亲饿的皮包骨。母亲用双蒸法或用一些野菜拌棒子面蒸疙瘩吃。孩子们多,衣服经常补着穿。隆冬夜里街坊四邻都熄灯熟睡了,我们玩了一天也早睡觉了。此时,母亲盘腿坐在方桌上,把灯拉在眼前,带着老花镜,缝补我们穿破的衣服。母亲也劳累一天了,经常针扎破手指,用嘴吸吸流出的血,然后,又一针针仔细的缝补起来。孩子多衣服又破,母亲经常缝补到天亮。我们淘气鞋穿的费,我们的鞋是爸爸纳鞋底,妈妈做鞋帮,并把鞋底、鞋帮上在一起,做成和买的一样、当时风行一时的五眼鞋,我们穿上新鞋,走起路来高抬脚,心里美姿姿的。穿一段再钉上一对蘑菇钉,走路嘎噔嘎噔的响,走起路来飘飘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母亲特别疼爱我们,她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什么也不让你们干。”记得我刚上学,母亲手把着我的手教我写字。我初学毛笔字时,母亲亲自给我写了“飞风家”三个字,并说:“只有写好‘飞风家’三个字,毛笔字才算写好了。”母亲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三哥没有上大学。母亲后来常念叨:“我和你爸爸都没经验也没主意,怎么就没让你三哥上高中上大学呢?。”“上大学对孩子们有好处,你们一定让孩子上大学,如果谁有困难,大家要帮助他,一定让我的后代都能上大学。”
  有一次我有病发烧,母亲背着我步行四、五里路到医院给我看病。我记得有一年春节,正赶上母亲感冒发烧,起不了炕。但她说:“过年怎么也要让孩子们吃上一顿饺子。”她被着棉袄坐在炕上,把菜板也放在炕上,剁好白菜,然后和面、擀皮,她楞是带着病给我们包了、使我终生不能忘的一顿饺子。
  三哥1956年中专毕业分配到南京工作,由于经济困难,四、五年三哥都未回京探亲。母亲十分想念他。大约在61年三哥来信说要回来过春节。母亲听了非常高兴,给三哥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后来三哥又来信说因为工作又不能回来了。同时三哥在信中写了一首诗,“我要变成一只小鸟,快快飞回北京,落在房后的大树上,向父母问好!回到家里和父母团聚……”母亲读着信情不自尽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母亲为了生活,她不但摆过摊,捡过破烂,她还坐在街头,缝补过衣袜。我记得母亲带着针线、袜子板、剪子布等,坐在路边,眼前放着三哥写的一块板,上面写着“缝补衣袜”。此外,母亲还钉过书、扎过花、糊过药袋、缝过帽子……。生活虽然艰苦,但母亲十分乐观,她经常给我们讲故事、猜谜语,她还给我们唱“苏武牧羊”“高山流水”。她经常劝父亲“不要着急,车到山前必有路。”
  1960年母亲辞了街道的工作,在家带毕瑾,同时照顾奶奶。从60年到奶奶65年去世,母亲整整五年没有脱衣服睡觉,也没有睡过一宿安稳觉。奶奶五分钟一翻身,连续不断的呻吟,喂饭喂药、接屎接尿,五年来给母亲累的够呛!
  老人去世了,孩子们也大了,有的也参加工作了,母亲总可以休息了。但好景不长。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父母于66年9月被迫还乡。妈在临走前给我和老六各缝了一套厚厚的被褥。返乡十年来,母亲经历了十分痛苦的磨难。到老家一无住处、二无粮食,同时还要经受精神上的摧残。生活的艰苦就不用说了,她抛下三个上学的孩子,她心如刀绞,我和老六还好说,我们住校,有住的吃的,他可以放心,可老七就不行了,他年纪小,从没离开过父母,自己要独立生活,吃穿行吗?冷热知道吗?同时要面对文化大革命的恶劣环境,面对孤独和寂寞!她朝思暮想、心总是放不下,白发骤然添了许多。她为了减轻自己的精神压力,天天下地劳动。她后来说:“我那时候就喜欢下地干活,一到地里,一说一笑就什么都忘了。”1968年我分配工作到唐山,母亲曾对我说:“我那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早上太阳刚出来,照在绿油油的麦地里,麦子上的露水,被太阳照的闪闪发光,那个俊呢就没法说了。我就知道有喜事,最后还是你分到唐山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当时母亲在老家,我们一家及爸爸在唐山。妈不知我们的情况,急的火上房。她拿自己的一个袄面做代价,借了别人的自行车让二哥和福良四哥到唐山看我们。
  1979年文化大革命后落实政策,父母又返回北京。孩子们都有了工作,大都成了家。母亲总可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了。但是病魔又缠身母亲。母亲乐观,她有一个心愿,她坚持多活几天,没有妈的孩子可怜,她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想着孩子、惦着孩子,她坚持锻炼,坚持吃药。母亲只要有一口气,她也要关爱自己的孩子、儿孙。记得在我生日时,母亲给我写贺词,让我早上吃两鸡蛋平平安安,吃面条长命百岁。让快乐永远伴随着我。春节给孙子们压岁钱,用红纸包上,并写上祝身体健康、好好学习的祝福!她说大猛没奶奶,也给大猛一份压岁钱。
  母亲教育我们哥几个要团结,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她希望她的孙子们也要互相联系、互相帮助,因为他们是亲人。
  1990年元旦脑血栓再次袭击了母亲,这次母亲半身不遂,卧床不起了,虽然经过医治,顾人扶持,但终不见效。母亲在病中,心里明白。头脑清楚。她能背白居易的燕词,背总理遗嘱,唱高山流水、苏武牧羊,她还用右手给孩子们写信。1995年6月12日母亲不幸将右腿摔骨折,在721做了手术,住院时母亲曾对我说:“毓伦,这回我可真不行了!”母亲经过几年病的消耗,体力大大下降,她感到自己快不行了。母亲直到临终也没有叫过痛,从没有呻吟过。母亲在临终前一天还用无力抬起的右手,把我脸上的汗珠擦去,此幕我将终生不忘!
  母亲最终于1995年9月11日晚7时许去世。终年八十八岁。
  母亲已去了十二个秋月,我们无时无刻都思念母亲。母亲的音容笑貌牢牢铸在我们的脑海里。母恩母德,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永生不忘!母亲勤劳、善良、顽强、乐观、好学的美德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在母亲诞辰百周年的时候,我们怀念母亲,我们更要学习母亲的高贵品德,把它做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世代传承下去!
  母亲已去,精神永存!
  母恩母德,永记心间!
  母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母亲永远在我们身旁,关爱着我们,保佑着我们!
  母亲千古!
  *** *
  
  
  千秋岁
  -母亲百年
  迎春飞雪,
  转瞬到正月。
  母亲诞辰整百年,
  音容铸心里,
  热泪哭声咽。
  育子女,
  苦累受尽熬干血。
  
  巧度饥寒日,
  乐天心中悦。
  天易老,
  情难绝,
  心中层层网,
  都是母子结。
  三更也,
  隆冬高桌灯不灭!
  
  
  
  毓伦
  2008年 农历正月十二
  
 浏览:80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8/1/10 15:12:4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毓伦癸卯年清明里祭父母(收藏于2023/3/28 11:42:53
标题(收藏于2023/3/28 11:39:32
毓倩辛丑年生日有感(收藏于2021/4/17 10:35:54
毓伦标纪念母亲去世二十五周年(收藏于2021/4/17 10:22:44
毓倩辛丑年清明祭父母(收藏于2021/4/17 10:16:20
byq清明怀念父母(收藏于2020/4/5 16:40:52
毓伦清明祭父母(2020)(收藏于2020/3/31 18:24:42
毓伦纪念母亲诞辰112年(收藏于2020/3/2 16:50:16
纪念父亲诞辰115周年、去世22周年(收藏于2020/3/2 16:46:26
毓伦纪念母亲去世二十四周年--秋日思母(收藏于2019/9/3 15:54:46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毓伦发表父亲去世一~四周年的纪念文章(访问10895次)
儿女们父亲(访问4895次)
儿女母亲(访问3316次)
byq清明节怀念父亲(访问3250次)
毓伦纪念母亲去世一至六周年(访问2048次)
毓伦牛年贺辞---献给妈妈101岁生日(访问1933次)
毓杰纪念父母(访问1836次)
毓伦祭父母(访问1814次)
byq怀念母亲(访问1809次)
byq我们怀念母亲(访问1685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老七清明怀念父母(评论于2016/4/2 20:59:48
访客家史见国史(评论于2015/9/18 8:42:04
bh8379永记母德,不忘恩德(评论于2014/9/11 22:49:20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11/3 10:15:10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3/18 13:55:10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