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__秦寄萍.郑素文纪念馆
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

怀念革命老人秦寄萍

袁天沛

  2007年10月4日18时45分,革命老人秦寄萍在北京协和医院仙逝了,终年93岁。
  
  
  
  当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当我得到消息急速赶到医院时,甚至没有来得及见老人的最后一面,心中万分难受。这几天我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老人家慈祥的面孔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博学多才思路敏捷,他的谆谆教诲始终激励着我们下一代,他顽强的精神意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连三天,北京天气都是阴雨蒙蒙,连天都在为老人哭泣。虽然我们很难接受亲人离去的现实,但再如何悲伤难过,也换不回曾有的往昔,那熟悉的颜容,那殷切的教诲,那幽默博学的谈笑,那其乐融融的团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真是:相见音容空有泪,欲闻教诲渺无声。
  
  
  
  三年前,为庆祝老人家90岁的诞辰,我和太太为老人家编辑了一本书《走上革命路》,书中主要收集了他老人家写的回忆录及山东日照史志的文章,以及相关主要亲属,朋友,战友的一些文章。现在看来这个前言的文字还是感到非常的亲切和贴切,我太太在前言中写到:
  
  
  
  “看着白发苍苍的父母,我们感到最大的欣慰就是他们的健康和长寿。我们永远感谢他们给我们的养育之恩和对我们的辛勤的培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给我们的不朽的教诲……
  
  
  
  爸爸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最伟大的,几乎是无所不能的。他有着渊博的知识,从天文地理到琴棋书画,从一般常识到世界各地风土人情,从古文到外语,他永远是无尽的宝藏。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最大的希望就是赶快到周末回家,能够享受爸爸亲热而刺脸的大胡子的吻。然后就是坐在爸爸的腿上跟他划船,划船呀,划船呀,小船划到姥姥家……这歌谣永远让我心醉。
  
  
  
  爸爸用俄语教我们唱的歌曲:《喀秋莎》、日语的《东方红》、英语的《老黑奴》等,我们至今没有忘记。我们永远怀念那围坐在爸爸周围,爸爸拉着琴,我们全家一起唱《多年以前》的情景。
  
  
  
  小时候,爸爸工作忙,我最喜欢每天吃饭的时候,爸爸能回来。爸爸一边吃饭,一边给我们讲很多历史故事,春秋、东周、聊斋,还有唐诗、宋词和典故。爸爸还常常根据当时的情况,即兴作诗作词。现在想想我们都喜欢文学,和儿时受爸爸的熏陶和影响是分不开的。
  
  
  
  我也喜欢星期天,只要爸爸有空,就会带全家出去旅游、野餐、照相,然后再回家自己动手洗照片。
  
  
  
  我们上学的时候,爸爸常对我们讲:知识永远是无穷无尽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一定要认真下功夫才行,来不得半点虚伪和对付。不懂的就不能装懂,不认识的字就一定要查字典和请教别人,不要猜。他教会了我们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爸爸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多年的革命生涯,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六十年代,爸爸毅然地结束了多年的抽烟历史。从80岁以后,由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几次腿部骨折和腰脊压缩性骨折,几次病危,但是,他依靠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顽强地与疾病做斗争,现在还能独立行走。
  
  
  
  爸爸到了现在,仍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坚持写书评日记。他关心国际国内大事,思路敏捷,是与他一生对知识的热爱、对学习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分不开的,直到90岁了,外孙丽思留学度假回来时,他还用英语与她对话。丽思吃惊地说:“姥爷真牛!太了不起了。”
  
  
  
  我们从小知道爸爸是革命干部,由于工作太忙,他很少给我们讲过去的故事。很多爸爸的老战友零星地告诉我们一些爸爸过去的事情和称赞爸爸的才干,但是他从不自己炫耀自己。这次我们总算收集了一些爸爸的革命经历,他参加革命六十多年,真是做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工作,而我们能收集的又太少,但是,总算知道了一些,这也是爸爸留给我们的最大的财富。
  
  
  
  我们的严格、严谨的父亲和宽容、慈祥的母亲,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人生。我们的健康、我们的自信、我们的宽容、我们的成功,这一切都来源于我们的父亲山一般的坚强和母亲水一般的柔情。”
  
  
  
  这一段话基本说出了我们后一代对秦寄萍老人的崇敬心里和敬仰心态。这本书也算我们对他老人家的纪念。
  
  
  
  我的岳父秦寄萍,祖籍山东日照人,1914年7月29日出生在济南,童年是在省立模范小学渡过的。后随在铁路工作的父亲调动到青岛,曾在青岛胶澳中学上学,又转到胶济铁路中学。以后其父亲到山东图书馆任总务主任,因此他又回至济南入育英中学。大学是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在那时就开始接受革命思想。
  
  
  
  在山东一师毕业后,到曲阜省立二师附小和济南市立小学当了三年教员。当时中国政局混乱,到处是军阀割据,内战四起。岳父当时十分迷茫,为了能学习先进知识,然后救国,他毅然决定负笈东渡日本。
  
  
  
  1936年初,岳父秦寄萍乘船来到日本,谁知此时正值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准备大举进攻全中国之际,中国学生到处受气,在非常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他考入日本铁道部铁路专科学院,学习铁路管理。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鬼子全面侵略中国,中国人纷纷回国,1937年下半年,他和一些进步学生一起也回到了国内。
  
  
  
  回国后,岳父和一些进步学生一起,在山东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8年初,他和弟弟秦亢青通过地下党员赵书杨介绍,毅然离家参加原东北五十七军112师667团抗日军队。
  
  
  
  到达五十七军667团后,遇到地下共产党员刘曼生(谷牧),该团当时还有共产党员张文征、李欣、赵志刚等同志。所以一到部队就受到他们的影响,从此,我的岳父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
  
  
  
  当时抗战时局需要大量兵源和人才,部队领导希望岳父回去多找一些当地人一起参加打日本的队伍,他就回到家乡去游说和动员乡亲参军,在很短时间内,他组织并带领日照家乡的96名同乡及亲戚报名去参加了东北军五十七军667团万毅部队。其中很多后来都成为中国革命的著名人士,如王国栋、陈先、吕志先、尹二、秦盾、牟锋、郑怡、王冰等人。
  
  
  
  在抗日战争期间,岳父主要负责宣传和出版工作,期间上级派他到山东日照地区做抗战的宣传工作,参与和组织了日照地区抗日民众自卫联合会等工作。并在日照参议会任驻会委员,进行抗日民主宣传工作。后来为了加强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又组织成立了一个“血花剧团”,组成抗日宣传队,深入各村召开村民会,热火朝天地向群众宣传,并组织民众自卫队。其间,任日照文化界抗敌协会会长。
  
  
  
  在这期间,岳父主持编导并主演了《放下你的鞭子》、《民族英雄》、《沦陷以后》等抗日剧目,还配合当时的抗日工作以及土改、送公粮等工作。这些剧目对抗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1938年开始,到全国解放,岳父在革命浪潮的激发下,先后创作了近百首革命歌曲,如:《谁养活谁》、《我们的救星八路军》、《我的村庄》、《槐叶绿》、《小蜜蜂》等大量的革命歌曲和诗歌等,受到解放区部队及革命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有些歌曲解放后在广播电台中多次播放并被选编在《中国革命歌曲选》和《革命歌曲大家唱》中,被广泛流传。
  
  
  
  1940年,五十七军军长缪征流投敌,想当日本汉奸,被万毅领兵除奸打跑。这时,八路军的115师正好进入了鲁南地区,岳父这些积极抗日的一百多人从五十七军军部和各团秘密出走,在共产党组织的护送下,奔向八路军的115师,当时徐向前任司令。
  
  
  
  从1942年2月7日,山东省战邮总局在临沂地区的沂南县双泉峪子村宣告成立,赵志刚任局长。岳父就在他领导下参加山东省战邮的宣传工作。并任《山东战邮》的总编,后来任山东的《大众日报》的首任总编。
  
  
  
  全国解放前夕,岳父随部队参加了解放上海及接管上海的任务,在上海军管会工作。不久新中国成立后,他随老领导赵志刚同志一起调到北京,参加组建邮电部工作,先在办公厅工作,主要负责邮电部的《邮电周报》的编写。后任邮电部翻译室主任。1950年邮电部的第一份杂志《人民邮电》月刊由岳父创刊,并由他提议将毛泽东主席给华北邮电报的题词“人民邮电”正式采用在《人民邮电》杂志上,做为封面刊名。
  
  
  
  1953年,邮电部派岳父组建人民邮电出版社,任人民邮电出版社第一任社长。他是中国邮电出版社的奠基人和创始人,几十年来,他是为中国的邮电通信事业及出版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在他主持下出版了大量的邮电图书和杂志,如《无线电》、《集邮》、《电信技术通讯》、《电信科学》等,这些杂志一直是中国发行量较大的出版物。对中国的电子科普及通信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1957年经邮电部批准将《人民邮电报》从邮电部工会划为邮电出版社统一管理。直到八十年代,《人民邮电报》才单独独立出来。
  
  
  
  文革动乱中,岳父家蒙受不白之冤,被打成走资派和叛徒,非常可惜的是,他老人家亲手编辑和作曲的近一百首革命歌曲和诗歌文稿全部被造反派抄家烧毁,文革后,每当回想此事,老人家都痛心疾首。
  
  
  
  文革后,老人家回到工作岗位,但是他很快力推有能力的年轻人到主要工作岗位,自己很快退居下来,使邮电出版社快速地适应邮电通信形势的发展,进入到高速发展的空间。他老人家离休后,他也从不向组织要待遇和条件,也很少麻烦单位。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对我们子女也严格要求,要求我们自力,自重,自强,自信,保持家风朴素作风。
  
  
  
  岳父一生是博学多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的脑海里就是一部完整的词典和历史数据库,直到今年春天,当家人给他老人家读报时念到错别字,他老人家还及时地指出这个字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记得今年五一,老人的小孙子秦森来床前看望他,我问老人:“这是谁呀?”老人还幽默地回答:“这是三木”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从老人家80岁开始,由于腿脚不方便,有过几次大的骨折,并伴有糖尿病,医生多次告诉我们准备后事,但是老人家一次又一次的从死神面前闯过。他以坚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了病魔。直到91岁还能依靠拐杖,独立行走。
  
  
  
  在老人家91岁的时候,又一次的跌倒,这一次的事故使老人家大腿彻底骨折。他老人家依然没有放弃,更没有呻吟。近三年来,虽然长期卧床,但是岳父在全家人,特别我的老岳母辛苦的照料下,依然坚强和乐观地生活着。直到今年夏天,才因糖尿病合并症住进了医院,在近两个月的ICU病房里,每天高烧,而他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死神的召唤。
  
  
  
  总结起来,岳父除了博学多才以外,实际上他也一直怀着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赤胆忠心,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无私无畏,体现出革命老人的崇高品德。”
  
  
  
  壮怀犹在云风上,
  
  诗卷长留天地间。
  
  清高傲世驾鹤去,
  
  多艺博学步蓬莱。
  
  慈惠济济众人颂,
  
  典型堪作后人师。
  
  
  
  秦寄萍老人家虽然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和他的教诲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历史功绩将永远值得我们颂扬和代代相传。他为国家和事业奋斗和奉献了一生。诚实、正直、勤劳、负责任和富有奉献精神,这是我们从秦寄萍老人那里继承的精神财富。
  
  文章引用自:
  
 浏览:2432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7/10/16 15:32:0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郑素文 生平简介(收藏于2023/1/16 11:30:21
郑素文抗战时期的学习生活(收藏于2023/1/16 9:30:38
秦寄萍口述,郑素文整理留日见闻琐忆(收藏于2007/10/25 17:23:21
秦氏第十七代北京分支 秦京林秦氏家谱(收藏于2007/10/25 17:15:31
人民邮电出版社离退休干部祝贺秦寄萍老社长80寿辰(收藏于2007/10/25 17:11:41
日照县革命历史资料汇编中共日照县委的成立(收藏于2007/10/25 17:05:07
秦寄萍回 忆 与 祝 福 -祝贺人民邮电出版社建设50年(收藏于2007/10/16 21:37:46
秦寄萍一次难忘的聚会-记原东北57军革命老战友的聚会(收藏于2007/10/16 21:34:41
秦寄萍走上革命路(收藏于2007/10/16 21:31:30
秦寄萍三三四旅战地工作团团歌(收藏于2007/10/16 21:24:37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秦氏第十七代北京分支 秦京林秦氏家谱(访问10500次)
秦寄萍一次难忘的聚会-记原东北57军革命老战友的聚会(访问3150次)
秦寄萍走上革命路(访问3133次)
日照县革命历史资料汇编中共日照县委的成立(访问2671次)
袁天沛怀念革命老人秦寄萍(访问2433次)
人民邮电出版社离退休干部祝贺秦寄萍老社长80寿辰(访问2275次)
秦寄萍回 忆 与 祝 福 -祝贺人民邮电出版社建设50年(访问2234次)
秦寄萍三三四旅战地工作团团歌(访问2113次)
秦寄萍口述,郑素文整理留日见闻琐忆(访问2059次)
郑素文 生平简介(访问21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禇玲玲13056388566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9/18 18:07:26
禇玲玲13056388566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9/18 18:07:1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7/27 15:51:05
秦續祥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10/8 0:42:20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5/7 13:42:3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