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纪事本末(六)
蔡人与宋人齐人卫人陈人伐郑 时在周桓王二十二年,蔡桓侯十七年,公元前698年。 郑庄公于公元前701年(蔡桓侯十四年)卒,世子忽立,是为昭公。昭公立仅四月,君位便被其弟突篡夺。《郑世家》有这样一段记载: 庄公又娶宋雍氏女,生厉公突。雍氏有宠于宋。宋庄公闻祭仲之立忽,乃使人诱召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突以求赂焉。祭仲许宋,与宋盟。以突归,立之。昭公忽闻祭仲以宋要立其弟突,九月丁亥,忽出奔卫。己亥,突至郑,立,是为厉公。 译文:郑庄公又娶宋国的雍氏女为妻,生了郑厉公公子突。雍氏有宠于宋国国君。宋庄公听说郑国大夫祭仲拥立郑太子忽为郑君,便使人用计引诱召来祭仲并逮捕他。威胁他说:“如果你不改立公子突为君,你将被置身于死地。”并且也诱捕绑架了公子突,索取贿赂。祭仲答应了宋君的要求,与宋国订立盟约,准备让公子突回国即位。郑昭公忽听到祭仲由于受到宋国要挟,改立他的弟弟突为新君,九月丁亥这天,逃亡到卫国去。已亥这天,公子突回到郑国即位,是为郑厉公。 郑厉公依靠宋国立为国君,宋国索赂过多,郑国不能忍受,便与鲁国“帅师而伐宋”(《左传》桓公十二年)。宋国为了报复郑国,第三年,“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春秋》桓公十四年)。这次战争,联军一直攻入郑国的都城,焚烧了郑国都城的渠门,深入到城内四通八达的街道。又攻到郑的东郊,“取牛首”(《左传》桓公十四年)。宋国并且把郑国太庙的椽子取走,作为宋国都城庐门的椽子。 这次战争,《左传》把蔡国排在齐国之后,卫、陈之前,可见当时蔡国在诸侯国间的地位与国力之强。 郑伯突出奔蔡 时在周桓王二十三年,蔡桓侯十八年,公元前697年。 郑伯突虽然当了郑国国君,但祭仲专政,大权旁落。郑厉公非常忧愁,于是,便派祭仲的女婿雍纠谋杀祭仲。雍纠准备在郑国都城的郊外宴请祭仲,借机杀死他。这件事被雍纠的妻子雍姬知道了,便去问她的母亲说:“父亲与丈夫谁和自己最亲呢?”她的母亲回答说:“任何男的都可做女人的丈夫,父亲只有一个,这怎能相提并论呢?”于是,雍姬便把雍纠准备在都城郊外宴请祭仲并要借机杀死的事告诉祭仲,祭仲便杀死了雍纠。郑厉公听说雍纠被杀,同年夏,“出奔蔡”(《左传》桓公十五年)。这年秋天,郑厉公在蔡国的支持下,杀死郑国镇守栎城的大夫檀伯,“而遂居栎”(《左传》桓公十五年)。 栎,即今河南省禹州市。 蔡桓侯与鲁宋卫陈伐郑 时在周庄王元年,蔡桓侯十九年,公元前696年。 公元前697年郑厉公出奔,鲁桓公即与宋、卫、陈三国国君相会于 ,“谋伐郑,将纳厉公”(《左传》桓公十五年)。第二年春正月,鲁桓公又“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同年夏四月,鲁、宋、卫、陈、蔡五国国君率师“伐郑”(《春秋》桓公十六年)。据《郑世家》,这次伐郑,“弗克而去”。 《春秋左传注》谓:“ 、衤多字同,形稍变。”又曰:“《公羊》作‘侈’,衤多、侈音同。 ,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西。” 曹,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南。 蔡桓侯封人卒 时在周庄王二年,蔡桓侯二十年,公元前695年。 《管蔡世家》:桓侯“二十年,桓侯卒”。 《春秋》桓公十七年:“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并曰:“癸已葬蔡桓侯。” 齐鲁宋陈蔡伐卫 时在周庄王八年,蔡哀侯六年,公元前689年。 《春秋》庄公五年:“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公,指鲁庄公。这次伐卫的原因,《左传》庄公五年说:“纳惠公也。”杜预注:“惠公,朔也。桓公十六年,出奔齐。” 对这个问题,《卫康叔世家》说得很清楚:卫宣公的夫人夷姜生子伋,立为太子,令右公子职辅助他。右公子职为太子伋娶齐女,卫宣公见齐女貌美,夺为己妻。齐女生二子,一名子寿,一名子朔,卫宣公令左公子泄辅助二人。太子伋母死,齐女与朔在卫宣公面前谗害太子伋,便决定杀害他。于是,使太子伋持白旄使齐,令盗贼在边界上等候,见持白旄者杀掉。这件事情被子朔的哥哥子寿知道了,子寿善良尚义,便向太子伋说明情况,劝太子伋勿行。太子伋说:“违背父命,求生,不可。”子寿见劝太子伋不住,就盗其白旄先行到达国界。截杀太子伋的盗贼见了白旄,就杀掉子寿。子寿刚死,太子伋到达,见盗贼杀了子寿,说:“所要杀的是我,不是子寿。”于是盗贼又杀了太子伋。太子伋及子寿都死了,卫宣公就立子朔为太子。卫宣公卒,子朔立,是为卫惠公。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对卫惠公谗弑太子伋代立不满。惠公四年,攻惠公,立太子伋之弟黔牟为君。惠公出奔齐。卫君黔牟立八年,齐襄公率鲁宋、陈、蔡四国诸侯伐卫,复立卫惠公为君,诛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卫君黔牟出奔周。蔡国参加这次战争,是受齐国的邀请。 |
原文2007年2月13日 发表于儒林门第》总第40期 浏览:125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