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6日21点,我给老任打了个电话:晓光去世的消息属实么? 电话那头的声音略显低沉:是,1个半小时前。 虽然去年底以来多次传来刘晓光病危的消息,但当这一天终于到来,我仍旧痛不可抑。 刘晓光在北京市计委(现北京市发改委)从处长到副主任的那段时间,是意气风发的时期。曾经听他下属讲过刘晓光的很多段子,总爱帮助人,似乎什么事都难不倒他。没半点架子,经常搂着年轻人一起畅快讨论。从不把自己当外人,说着说着就把双脚搁到桌子上面来。 1995年刘晓光奉命与其他同事一起创建首创集团。从后来首创的布局和架构看,他确实是想在实业层面大干一番的。曾听他身边人讲过,刘总脑子转得太快,太超前,大家紧赶慢赶还是觉得跟不上。很快,首创在地产、基础设施和金融三大领域做得风生水起,总资产持续以倍数增长。 2001年初,我第一次去采访刘晓光,他说,恨不得一分钟当成一小时来用,“每一分钟都是资本哪!” 重复了两三遍。那时,他正分秒必争地运作几个上市项目。如今首创已拥有5家上市公司。就在他退休的最后几年,刘晓光还想将推动首创集团整体上市,可惜壁垒太重。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北京地产圈,刘晓光是与任志强、冯仑、潘石屹齐名的人物,他们中间的任志强为人直率,说话写字从来不客气,也得罪了不少人。有时谈到老任某篇文章、某个观点,刘晓光都要加一句:下次我要说说他。其实,任志强比刘晓光要大几岁,但在人们的眼里,刘晓光才是公认的大哥,是宽厚的长者。他的话,大家都愿意听。 早先,我当面劝过刘晓光,拼命工作几十年,可以了,何不出来自己做一摊事?论资源、论人脉、论号召力,没几个比您强的。掌管偌大一个首创集团,刘晓光年薪只有几十万,且不说远不如自己创业的冯仑、潘石屹,与同是国企干部的任志强也相距甚远。 刘晓光回答说,年薪、身价,就那么回事,一辈子能花多少?还是要多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正是基于这个初衷,他发起创立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阿拉善SEE基金会)。但这个本土最大的民间环保机构,影响迅速扩大,在冯仑一批企业家的“喧闹”下,居然要求民主选举会长,且不得连任,我想,对于刘晓光来说,开头是有些难以接受的,毕竟他是创始会长啊。但我们看到的是,SEE理事、会长直选,推行至今,没有任何障碍。实事求是地说,刘晓光是起到了垂范作用的。 退休前我问他,准备做什么,刘晓光说是要筹备一个城镇化基金,尽快孵化一批产业出来。可惜,天不假时,病魔突然袭击了他。 北京地产圈的人都清楚,刘晓光的病,与某段时期的特殊经历有关。那是刘晓光个人最黑暗的时期。朋友从《白夜行》摘了一段话,“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这是其时刘晓光心境的写照。 刘晓光得以平安走出浓霾一般的黑暗,是因为他内心总是充盈着力量,跳跃着光明,正如他一直以这力量激励他人,以这光明烛照他人。固然,每一代都有每代人的局限,正如我们常常吐槽体制束缚的强悍。但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再波折的历史,终究是在向前行进,再深沉的暗夜,终究要被伟大的光芒刺穿。 我常常想起刘晓光的笑容,淡定平和,看尽风雨的笑容。那是慷慨的馈赠,犹如阳光缓缓洒下,在这冬日的午夜。 |
原文 发表于攸克地产微信号 浏览:55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