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地产大哥刘晓光纪念馆

“地产大哥”刘晓光去世 四篇文章读懂他的人生

刀侃财主

  2017年1月16日,据澎湃新闻获悉,首创集团前董事长刘晓光于当晚19时左右去世。
  
  小刀对刘晓光有很深的感情,我一毕业就在网络媒体,从做论坛报道开始自己记者生涯,而刘晓光是对待记者最为友好的一名采访对象,愿意和每个年轻的记者普及房地产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和蔼长者。
  
  2016年亚布力论坛上,亲眼目睹刘晓光因帕金森发作被担架抬上救护车之后,我的同事刘利平有感而发,写下的一篇《民营企业家的庸俗与高尚》。
  
  也是在这场论坛上,刘晓光用颤抖的双手握住话筒,与任大炮一起讲述了两人32年的老基友的故事。
  
  2012年我曾采访写作《清醒刘晓光》一文,并有手记一篇。刘晓光是一个清醒的国企管理者,他追求市场,但正视体制,戴着镣铐在国企跳舞。我曾在2016亚布力论坛上问过他,是否想过离开国企,他说没有。
  
  最后,鄙视那些因为刘晓光曾经在论坛上发抖拿不住话筒,而嘲讽他喝醉了酒上论坛的记者们。
  
  四篇文章,祭奠刘总。
  
  文章一:《民营企业家的庸俗与高尚》
  
  此文发表于2016年2月22日,亚布力论坛
  
  作者:刘利平 编辑:文小刀
  
  亚布力小镇,当刘晓光仅穿单薄的秋衣被抬上救护车时,外面已是深夜,气温零下23度。这天下午,他提前半小时到场准备,与任志强进行了一场近3小时的“老友记”对话。 泰康人寿董事长、也是亚布力论坛理事长陈东升说“晓光由于很重视,所以身体不适”。
  
  刚刚从首创集团总经理职务上退休的刘晓光在民营企业家圈子里颇受尊重,在这个圈子里,他更重要的身份是公益组织阿拉善SEE的发起人,这是第一个由企业家群体自发成立的环保组织。帕金森症的突然加重,让刘晓光不得不缺席亚布力论坛随后两天的全部议程。
  
  这是一个民营企业家们的小圈子,每年在一个叫做亚布力的深山林子里召开,虽然已经连续开了16年,但“小气”的民营企业家们固执地很少邀请国企的掌门人参加,除了开幕式,官员们更是被拒之门外。
  
  但是,刘晓光除外。一位在场的企业家解释说说,“可能是他有民营企业家的气质”。刘身在国企,但对企业的担当与市场化的思维,或与民营企业家群体相通。
  
  每一年春天,亚布力论坛都会确定一个厚重的话题供民营企业家们讨论,但多少年过去,虽然主题每年都换了一种说法,但会议开着开着,所有的话题都归向于民营企业家的身份认同,与社会责任的担当。
  
  今年讨论的话题关键字则是:民营企业家的“庸俗”与“高尚”。“庸俗”的是企业家追逐财富的动机,而“高尚”的则是企业和企业家对于社会和制度的价值。
  
  在这次的亚布力论坛中,有一场讨论是关于“84派”与“92派”。中国改革开放后集中出现的民营企业家按历史阶段被分为两派:“84派”与“92派”。与“92派”中“南派”初创企业即是私营不同,“84派”所创立的企业大多都曾倚身于政府资产,而随着中国产权改革的推进,企业如今最终或归民营,如李东生的TCL;或最终归国有,如王石的万科。
  
  “92派”的陈东升说自己每次面见王石都称一声哥,他说王石是“高尚”的,而自己是“庸俗”的。
  
  为什么说王石是“高尚”的呢? “万科是国有企业,但是做成中国、世界最大的房地产企业,王石有各种机会,变成他的公司,但是王石并没有。他是高尚的,我是庸俗的。”陈东升说。
  
  于此而论,民营企业家中,“庸俗”的却是大多数。
  
  既有如鲁冠球 一样毫无法律瑕疵地将乡镇企业最后成功变成自己的企业;也有柳传志与李东生一样将贡献化为明确的股权,完成对企业的掌控;当然也有如张瑞敏一样,时至今日依然是集体企业,但实质组成的下属企业则归个体。
  
  陈东升说自己创业时做拍卖的动机,仅仅因为曾在电视里看到拍卖场景的豪气与优雅,“多牛逼啊!”;为什么做宅急送是因为“看到日本有个宅急便,我们两兄弟两天两夜很兴奋,哪一天大街上都跑着我们家的车多牛逼!”
  
  冯仑也说自己做企业的动机,是武克刚在香港请他在一座山顶上吃饭,他当时就想“原来人可以过得这么牛逼”;而李东生说自己毕业时放弃体制内职业,选择TCL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工资高”,“我老爸是科级干部,一个月72元钱,我一参加工作100元钱,我就比我老爸工资高,很重要”。
  
  然而,这些历史中的创业者们,每一次的“庸俗”,都是中国民营企业自身地位与边界的一次探索,并且是如履薄冰的探索。就如郭为力挺杨元庆时高声感叹拿如今的企业与80年代的企业比较并不公平,“我们那时候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犯罪啊!”
  
  的确,王石放弃财富是“高尚”的,另一个角度而言,却带来了如今万科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与危机。而更多企业家一次次“庸俗”的探索,则倒逼着中国产权制度的逐步清晰。“84派”与“92派”倒逼出台《公司法》,让企业公司得以存在,“海归派”引入的创始人制度、估值、融资制度,又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才使得当下的“双创”成为可能。
  
  从这些探索给企业家带来的财富、和他们追逐财富动机来看,他们也许是庸俗的。但客观上推进的制度变革与完善,使得这个国家任何人都有了更多的追逐财富的权利与机会,这样的结果,又是高尚的。
  
  “TMD”是连续三日的论坛中民营企业家们最常出现的口头禅,即使是优雅的王石,更勿论“段子手”冯仑。但是,他们愿意对当前的中国民企环境表现出乐观与信任。
  
  刚刚失联而又平安回归的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 一直保持极度低调,但在这里,他成了最活跃的角色;在近期饱受质疑做为联想集团CEO是否合格的杨元庆,在这里干脆举行了一场近三小时的“我与联想的27年”。
  
  习惯嘲讽体制的冯仑,在亚布力却变得无比乐观,他说“法治环境越来越完备,(92年后)这二十多年来我们关于民营企业创业、发展,整个法治环境其实是越来越完备,越来越清晰”。这其中,或许有公开发言的考虑,但我们愿意相信,这是他内心深处,对自己参与其间的欣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在论坛的多次场合,王石无不自豪地感叹自己做梦都没想到,十几年前,当万科还只是营业额也只有70亿元时,如今仅仅纳税就早已超过200亿元;李东生感慨曾经高山仰止的日本三星松下,如今也是可以去和他们拼一拼;王石说杨元庆的联想国际化、并购IBM PC“就像在梦里一样”。
  
  “原罪”已过,一路往前。“企业家归来”的1984年以降,三十多年的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进化史中,“庸俗”与“高尚”时刻都在,且将一直在,但谁能说,这就不是世界的本来呢?
  
  诚如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言, “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它是庸俗的,亦是高尚的。
  
  文章二:《刘晓光与任大炮的21年“老基情”| 口述历史》
  
  此文发表于2016年2月22日,亚布力论坛
  
  实录整理:文小刀
  
  导读
  
  刀侃财主
  
  “地产大哥“刘晓光去世 四篇文章读懂他的人生
  
  2016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六届年会
  
  主题:老友记:任志强&刘晓光
  
  时间:2016年2月19日下午16:30
  
  地点:中国·黑龙江·亚布力地中海度假俱乐部一层森林吧
  
  主持人:中华全国工商联并购协会会长 王巍
  
  王巍:各位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大家,我代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欢迎大家。
  
  在正式开会之前参加我们这样一个活动,特别是这两位朋友,也是老朋友了。他们有很多共同点,我想在座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他们,如果不熟悉的,可以在百度上查一下,他们都是军人,都当过兵,而且都给国企做到相当大的规模,两个人又都是做地产行业的,而且一个写诗,一个出书,现在两个人又做公益,刘晓光是发起了阿拉善,任志强现在是到处卖小米,做了很关于环保的事情,他们两个同时又是中国书院创业的理事。因为在北京这个圈里大家都知道,他们两个是有长期基础的好朋友,所以叫好基友。所以今天就是老基友,他们两个在亚布力圈里认识最早,是1984年认识的。所以我们先从1984年开始,他们两个认识是一种缘分,那个时期中国什么样,北京什么样,他们当时在做什么?从任志强开始。
  
  当兵时期的任志强
  
  任志强:84年的时候,刘晓光那时候叫第三梯队,预备提拔的高级干部,他那时候已经当处长了。我84年时候,拿着文件跑到市政府去找他审批,成立有关的公司,那时候成立公司不是到工商局去办证,那时候政府给你出个章同意成立公司拿着政府批件才能到工商局去办证,他就负责盖那个章的。
  
  我进他办公室以后,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说“出去等着去”,我就跑到走廊里等着,因为那时候没有会客室都是大走廊。等到什么时候?等到12点该吃饭了他出来了,他说“外头还有一人呢”,他早把我给忘了,典型的官僚主义。我跟刘晓光是怎么认识的,就是从那儿认识的,我每次都到他那儿盖章,每次到他那儿去审批,他就跟你说外头等,等4个小时以后他才想起来外头还有人。但是有一个好处,你等的时间长了他就理亏就会给你盖章,如果不理亏,吃拿卡要都来了。(众人笑)
  
  现在年轻人要想,在改革初期办一件事情难着呢,即使办的全民所有制或者是集体所有制的公司也很难。到后期才开始慢慢慢慢逐步开放一部分集体所有制注册登记,为什么?要解决知识青年待业问题,然后才慢慢慢慢开放的,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今天我们看改革好,那是1992年以后更多的开放才开始。
  
  王巍:你第一次见面见刘晓光是官僚主义,刘晓光你第一次见任志强是什么感觉?
  
  刘晓光:别听他瞎说。但是我跟老任从内心来将真是,毛主席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两个人爱是一样的,恨也是一样的。我想回顾一下,我跟老任在一起34年左右,我们两个可能有一致的地方,我是解放军,他也是解放军,我会打高尔夫,他开始不会后来也学会了。我们两个自己开车探道,后来我们两个人斗诗,具体的就不详细说了。
  
  开始从华远公司的开始说起,当时新成立的一个公司,要成立华远经济建设总公司,但当时全民所有制企业要报先去计委拿指标。我记得他当时是做旅游公司的,有段时间穿着一双解放鞋,戴着“绿帽子”,见着我们就很客气的,不是像现在这样牛逼轰轰的。(众人笑)但是就是因为干了一系列的工程,金融街,如果说没有一系列工程,没有金融街,我估计什么都没有了,就收不到钱了。这个项目我也得感谢任志强。
  
  王巍:刘晓光是当时北京市最年轻的计委(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使命感非常强。大家注意到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小刀注:当时刘晓光因帕金森症发作,在椅子上坐立难安,话筒亦握不住。小刀在台下很不忍心,于是跑去找了主办方,很快换成了固定在嘴边的“小蜜蜂”),实际上是长期积劳精神的帕金森症,他是一个特殊的状况(小刀注:刘晓光曾因接盘了郭文贵的盘古地块,牵连刘志华案,因而协助调查数月,据称病情在此期间被耽误治疗。最后地块被郭文贵夺回,更多详情可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棱镜》报道《郭文贵与他的“盘古会”》),在国企在北京做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对亚布力也做了重大的贡献。基于他这样的状况,我建议大家一起对他表示感谢。(众人鼓掌)
  
  任志强:你们可能不知道刘晓光既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画家,别看他今天在这儿抖(得厉害),但他画的画非常漂亮,出了一本诗集。我一看他出的诗集上面还有我两首诗,说明他对我的诗还记得,我们两个一共写了20多首诗。
  
  刘晓光:我写的诗比你写的好一点。
  
  王巍:老任写的诗好。老任的经历,头一年有一本书特畅销,差不多快百万了,《野心优雅》,大家可以网上查一下。刘晓光同样是经历了很多委屈,大家都很清楚。你也有可能在什么时候能把那一段写出来,或者你今天觉得有没有可能说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因为你们经历都是差不多的。
  
  刘晓光:我一定要把它写出来,但是我要等待好时机。
  
  任志强我对他的观察有三条,第一个过去咱们不信他,也不太看得起他。你是什么学历,但是人家靠自己学习,靠自己能够做到今天的状态,这个我是服的。当时我记得他拿着笔在那瞎写,过一会儿不知道在说什么,我一看1万字出来了。第二个革命的后代出身的,正能量也好,人非常正派,虽然一般人也不敢动他。第三个他有点过于自负。
  
  (附:任泉生,任志强的父亲,1918年7月生于山东省掖县,2007年8月在北京过世。任泉生1937年参加革命,曾是新四军干部,解放前担任过中原局税务局局长,解放后担任过商业部副部长。)
  
  王巍:刘晓光刚才总结任志强几大优点,自负,各色,脾气大,而且学历没什么,但是比较好学。
  
  刘晓光:他就是比别人要深。通过博览群书,得到比较大量的知识,有了很多学识,要那么多的人来敬佩他,所以我想尽管我骂他当然还得给他鼓掌。
  
  王巍:你一般喜欢读什么书,经济学家米塞斯的书都读上了?
  
  任志强:以前一直读哈耶克,就是因为哈耶克得了诺贝尔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哈耶克是米塞斯的学生,哈耶克很多东西是来源于米塞斯。
  
  (附: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1881年9月29日-1973年10月10日),20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大师,卓越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奥地利学派第三代掌门人,朝圣山学社成员。自由意志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促成古典自由主义复苏的学者。被誉为是“奥地利学派的院长”。2000年被美国《自由》杂志评为“自由至上主义的世纪人物”。他的弟子中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是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和穆瑞·罗斯巴德。其中哈耶克于1974年代表自由主义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们的书,我们过去基本上不翻译,或者说不看,不翻译也看不了,都是德文的。所以最近有了翻译以后,我们开始补课,到底在哈耶克这些东西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供给侧的改革来说哪些是有用的东西,什么道理,为什么会这样。
  
  刘晓光:任志强有没有钱?他有点钱。他曾经拿过华润7百万年薪有3年的时间,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幸福实业的上市公司他有7%,我们是股东之一,但是我们的股权还不如任志强多,所以任志强还是有点钱,但是钱不是很多。另外一个我说句公道话,当时华润如果选择任志强不分家,跟万科一块打,任志强的今天可能比他现在牛B多了,但是他当时打架,人家都怕他,所以他没有这样做,所以任志强是一个英雄,但英雄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也有不如意的时候,也有做不了大事的时候。
  
  (附:1994年,华远集团旗下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即老华远)引入华润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华润创业等资本,成为国内首家中外合作股份制房企。后来由于与大股东华润理念分歧,华远与华润分家,任志强辞去董事长一职。这种背景下,2001年,他带领公司开始二次创业:华远集团联合华远旅游等,创立华远新时代房地产公司,次年改名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即新华远。)
  
  王巍:我是觉得这一代人,特别是这两位都在北京,年轻,都比较得意能够获得很多丰富的资源,到现在都是产业的领袖,不知不觉就把国家的事当成自己事,都退休了,我见太多部长退休以后养花养草,你们俩哪来那么多的精力整天琢磨米塞斯,我是听说过,从来没研究过,我只想知道老任你到底在琢磨什么,为什么还在研究米塞斯这些东西,替国家解决事情,你内心的情结是从哪儿来的?
  
  任志强:2004年的时候北京有很多沙尘暴,刘晓光找到我们30多个企业家,把我们关在大厦,这是他开的,30多人来齐了以后,摆了三桌饭,他把门关上他说他要成立一个基金,成立一个协会,干什么,要到内蒙阿拉善去治沙,你们要是不给钱别出这门了。于是我们大家都给了钱,然后成立一个阿拉善生态协会,干吗?要治理沙漠化的问题,要解决生态环境的问题。王巍提这个问题,我们和环境生态有什么关系,我们还能活几年,都已经退休了。
  
  是因为我们希望我们的后代,能在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下生活,所以我们得注重公益环保的事情,去年我用了260天的时间干公益环保的事情,我要去挣钱我得挣多少钱,而且还得自己掏飞机票钱,去年大概为空运机票贡献了19.8万,我给了协会20万块,最后告诉我你还剩6千块,都花光了,这些都得自己掏钱。
  
  王巍问退休了以后还在这儿关心这儿,关心那儿,干吗呢?我们是觉得起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生产在更好的环境条件下,和我们做公益是一个道理的。做公益是如此,研究我们的社会制度发展问题也是如此,我们恰恰是这么一个改革过程中过来的。我们知识不够,我们今天拼命学习,看看过去人们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在过去这些阶段里面发生过这些事情,人家是怎么解决的,最后演变成什么了。
  
  那么很多问题就突然发现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公元前的罗马时代,王巍他们推荐了一本书叫做《罗马人的故事》,那个时候罗马时代就在研究如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如何解决用公有或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的思路去解决财富再分配的问题。所以当时罗马院里有贫民院,就是把两种力量用民主的方法把它结合起来,实现让老百姓有说法的权利,让财产分割到户。英国大宪章,包括法国大革命最后解决了产权保护问题,如果不确定产权保护问题,这个社会就不能到现在了。
  
  刘晓光:当时让你来参加公益活动,你也并没有很高兴。
  
  任志强:对,我们也很不理解。我们能做的事情是什么?除了治沙以外,我们能引起大家对环保的注意,这是个过程。
  
  任志强在阿拉善沙漠
  
  刘晓光:最后我跟任志强说,如果你不来,以后你就别理我了。
  
  他们两个都想当阿拉善的主席,任志强坐这边,冯仑坐那边,=冯仑说“任志强可能选票比我多”,为什么他后来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人心,任志强在去年的一年中他在阿拉善待了300天,那是什么样的数字。任志强真是一个好干部,他有无数个缺点,也有无数个优点。如果我们中国人13亿中有一些是你这样的人,那咱们就可以去统治世界了。
  
  任志强:我倒没觉得我有那么伟大,如果不是想要让后代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或者生活环境——不是说我子女后代问题,而是说整个社会的后代问题,所有人都可以卷着铺盖跑了,最起码我还有7百万的年薪,我还得交4百万的税,最后只剩3百万,够我活好几辈子的,可以什么都不干。但是,不能这么干,得为后代考虑。
  
  刘晓光:我不跟你们要了,我会靠自己。
  
  任志强:不是你要钱的问题,而是我们把大量的钱都转移到社会公益上去了。有更多社会公益的事情需要我们花更多的钱去支持,比如说我们的读书会,一年差不多得付出二三百万,都得慢慢干。
  
  实际上说什么?人活在这个世上的时候,不能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仅仅想你生存的现实,而是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你能为这个社会留下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不是你活着的时候,别人对你有什么样的评价,而在于你死了以后,别人对你有什么样的评价。
  
  王巍:老任和刘晓光我们这一代人,我最近很长时间跟互联网这些年轻人聊天,他们这一代人有不同的评价,这一代人经过文化大革命“培训”的这些人,有正面的使命感强,坚强,做事情组织手段也很强,也能忽悠,有感召力。你们两个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
  
  刘晓光:第一个我们是在50年代出生的人,对我们的过去不后悔。第二个我们也不是雷锋或者是像我爸和他爸那样的老革命,最后我写首诗“革命70年,看病没有钱,早知当时苦,何需种那革命田”。当时那些老干部上街闹事,我就把我的钱拿出来给老革命报销,革命轮到我了,自费药我也报,到现在我还欠着人家120万,我怎么办?我有技术,我有渠道,我说不要依靠别人,全是靠我们自己。所以今后我也得好好挣点钱,回家盖一楼跟孟尝君一样随便吃喝,老干部永远微笑着看着我死去,这也是一种理想。
  
  任志强:我们大家都说南非曼德拉如何伟大?其实曼德拉伟大最主要的原因德·克洛克的伟大,他从一个总统宁愿去当副总统,而且他强调的是曼德拉不同意用武装斗争的办法,你如果用武装斗争我就镇压你,如果你用和平解决我就把总统的位置让给你。所以如果没有德·克洛克的伟大就没有曼德拉,但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或者和平奖的颁发者认为一定是两个人同时获奖而绝不是一个人获奖。
  
  王巍:晓光,你跟老任两人调侃,当时来斗诗是怎么样的情况,你觉得像老任这样的人,你觉得他对社会影响力这么大,从你的感觉来看,同样的国企这么多的老板,他最后变成了“社会任志强”的现象,你怎么来评价他?
  
  刘晓光:第一个他是非常自信。你像他没有什么学历,他敢跟我较劲,但是他有学问。第二个他的气魄和责任感,一般人是没有的。再一个他有公益感,民族的责任心,只是很亏他当不了官了。第四任志强的学习谁也比不了,他有着犀利的眼光,认真的态度,他能写出1万多字,我写不出来,我写出的文章可能比较苍白,他写出的东西有力,为什么人家愿意看米的东西。
  
  我特别奇怪每到一个省,很多中年妇女都很喜欢他。最后一个,任志强应该是我们50后也好,60后也好的一面旗帜,但是我又不能完全向他学习,为什么?都向他学习的话,没人找你,任志强有战略,策略和你的技术,我们需要看你的能力。在中国大地再活30年。
  
  王巍:有一次我跟任志强出差去苏州,一帮女粉丝冲过来,车窗一开砸过来,一个东西砸到我脸上,人家给他送一个派克笔,任志强为什么这么受女粉丝喜欢,你自己聊一聊为什么,不要这么悲观的说都是中年妇女,年轻女孩也很喜欢你,你说一下为什么这么受女孩喜欢,特别是女性?
  
  任志强与他的美女粉丝。(这位女粉丝漂亮不?那啥,小刀我有她的微信哦,要的后台私信,请附上你自己的:身高、年龄、年收入,加照片一张。真的。)
  
  任志强:女性喜欢男性一个重要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诚实。大部分女孩子都不知道她的男朋友一天到晚在干吗,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我在干嘛(发微博汇报行程),因为我到了亚布力我下飞机就得告诉大家“到亚布力了”,所以别人都知道他今天飞亚布力。但是王巍别人不知道,所以他老婆也不知道他到哪儿去了,也不知道他干吗去了,他就是不敢告诉大家,我今天到哪儿。当老婆最放心的就是知道老公在哪儿,每天在干吗,跟什么人接触,所以她非常放心不用担心他今天去做别的,旁边有王巍,有刘晓光都看着。
  
  王巍:我们整天在微博上看,这点是完全正确的。老任总是白天的事说都特别清楚。(众人笑)
  
  任志强:晚上我也说得清楚。(众人笑)
  
  第二个因素是什么?除了诚实以外,第二个行就行,不行就不行,这是一般女孩子都比较喜欢的。比如说如果跟王巍谈恋爱,谈10年他也不说,也不说爱还是不爱,就那么黏糊着,这是女孩子最讨厌的。我一般看了行就行了,不行结束就散了。你看很多电影里都是演的是今天和张三,明天跟李四,弄了半天也没说行不行,我不喜欢这样的,刘晓光说行我就说不行,反正得干脆点的,最后弄了半天说再等两天,再等两天就黄了,所以这个方面是女孩子不喜欢的。
  
  第三个可能大家都知道,从有工资卡那天开始就没在我手上待一天,从来都是在我老婆那儿,这是女孩子最喜欢的。所以有的时候,男人的男子汉气概就在于你的“工长”,能让她指挥你的钱,她就不指挥你的人了,所以有时候需要有一点气魄。我到福建的时候,碰到一个老战友,他说“我老婆一天到晚缠着我要钱”,我说“你每次给她多少钱”,“我每次给她好几万”,我说“不行,一次给她1百万,你看她还管你要钱吗”。
  
  王巍:老任的话很有深度。
  
  任志强:如果一次给他一大把钱,老婆就会认为这是财神,不能随便花,她也就不随便花了。你老是舍不得,今天给20,明天给50还不够一顿饭钱呢。还有一大堆很重要的东西,不能让女孩子觉得跟你在一起的时候老得低人一等,怎么样高人一等,就是你站在那儿的时候是顶天立地,什么叫顶天立地?也就是敢于承担责任。我们觉得现在年轻人最缺的是什么?最缺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亚布力就是希望所有企业家能建立一个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独立思考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要承担责任。凡是能独立说出意见的人,是一定要承担责任的。现在的孩子一张口都是说“这是老师说的”,他们已经有一个固定思维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老师不说就是不对的,问题就在这儿,一定要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要独立思考就需要承担责任,所以女孩子最喜欢的是承担责任的这种能力。
  
  如果说你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看法,别人说张三好,你也说张三好,别人说李四丑,你也说李四丑,那就是没有自己了,所以这是很大的问题。我们觉得引导社会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见解,出去你要不断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见解的话,不光是女孩子,看微博上面分析最后49%是女孩子,51%是男孩子。指女孩子发微博发的多,男孩子可能有时候不愿意说,点个赞就算了,所以看不出来。微博上有一个计算,在我的微博粉丝3千多万里女孩子是49%,男孩子是51%。
  
  任志强与女粉丝。(嗯,这个女粉丝长得也不错,可惜小刀没有微信。)
  
  王巍:老任总结的这几点很重要,第一要责任感,敢甘当。第二要透明。第三态度要速战速决。第四把钱给老婆,把人放走。咱们为了老任这几条给一些鼓掌吧。
  
  提问:我是文小刀(是的,是小刀我,是我就是我!),两位老总退休之前都是体制内的企业家,两位为什么没有像“84派”,“92派”一样选择走出来,走出体制?有没有哪件事情,那个时间阶段,曾经让你们严肃地考虑过这个问题?最后又是怎么留下来了?当时的心路历程和故事,我们想听一下,谢谢。
  
  任志强:我特想走,但我妈妈在临死之前一直跟我说“你只能在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干,为国家做贡献”,于是我就一直留到现在,其实我早就想跑,没敢跑,就是因为母训。
  
  刘晓光:我是1970年的兵,复原到北京以后,当时跑不了,就当了工人小分队的队长,车间主任,这个时候怎么也得跑,我就考大学,当年晚上在考试的教室桌子上,一边想着题目,一边在皮带上腰上画满了公式,写了也没用上。上大学学的是油画。
  
  96年我就想走了,有领导到我们家,说我要是不上班生意怎么做,谁养活首创,因为我要养活2500万人,每天要挣6千多万,谁能做到,光利息一天就能还接近2千万。任志强说我们不愿意走,他没有认识到我们这种思想境界。
  
  任志强:我们不是不愿意走,我们早就想走了,这种责任感让我们没法走。因为我们把这几个街改造了,吸引了这么多企业进来,去年一年税收将近5千个亿,其中新荣区自己落了4600多亿,这是什么概念?曾经北京市第三现在是第一,超过了朝阳,北京市一共才3千多亿,我们一个区就有4600多个亿,可能在全球全国都是第一个区,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改造的房子,这些单位提供的,这就是我的贡献。我自己没挣多少钱,算没算那头挣了多少钱,这不是万科能比的。因为在国有企业为区域改造过程中创造的这些条件,为区政府获得大量的税收和财富,提供了有利的基础,这就是作为区属的国有企业要干的事一个重要的背景。
  
  王巍:这两位是典型替国企“打工”几十年的,而且是在特殊时期内,给社会做了重大的贡献。他们刚才的交流,实际上看到这一代人的性格和他们的使命感,考虑到刘总现在的状况,所以我们感谢两位我们提前结束,谢谢大家。
  
  文章三:《清醒刘晓光》
  
  此文发表于2012年9月29日,
  
  作者:文小刀(刘中盛)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光
  
  “微博里哪两个企业家最有意思?”如果被问到这个问题,相信3亿微博用户中相当大部分会回答两个名字:任志强(微博)、潘石屹(微博)。
  
  他们在微博里插科打诨,“打情骂俏”,带动企业圈的大佬们相互勾兑,惹来普通网友的围观、并以被“任大炮”和“小潘潘”回复为傲。与此同时,中国地产界另一个重要人物却在微博上偷偷潜水,注视着两位“小弟”的激情表演。
  
  地产界都说,刘晓光是唯一能让“大炮”任志强收声的人,他被认为是圈内的“老大哥”。
  
  8年前,他“威逼利诱”任志强、王石(微博)等近百位企业家,成立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这个旨在治理绿化北京沙尘暴主要风沙来源阿拉善沙漠的生态协会,是少有的由企业家群体自己成立的环保NGO组织。
  
  17年前,他接手发不出工资的首创集团,从170个儿孙企业的嗷嗷待哺,到如今的千亿资产、7家上市公司,刘晓光把一个烂摊子做成了香饽饽。
  
  这个在厚厚的眼镜后眯着两眼,说话永远慢声细气的男人,体内却蕴藏着惊人的能量。
  
  但能量的释放,却能把握住恰当的火候——他清醒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能做的事情。
  
  地产界的老大哥
  
  尽管要大四岁,但在刘晓光面前,任志强像一个顽皮的小弟。
  
  一个常被提起的段子是,2004年博鳌地产年会上,任志强正欲摆开架势开始“放炮”,刘晓光委婉提醒,“咱们不是说好不批评别人么!”任一下变得和缓,甚至有些委屈地嘟囔道,“我又没有点他们的名字。”
  
  刘晓光用“正派、仗义”二词形容任志强。但在微博诞生之前,由于媒体的选择性报道,任的公众形象却是“黑心开发商”的代言人。刘晓光让他收声,是在保护这位顽皮的小弟。
  
  他们之间的交情已经有几十年。最早的相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任志强在华远集团的前身——华远经济建设开发总公司担任建设部经理,而刘晓光则担任着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商贸处副处长。华远作为西城区一个全新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各种项目需要经过刘晓光所在单位的审批。
  
  2011年,中国金融博物馆的一次读书会上,任志强“揭发”说,当时他找刘晓光审批,被要求“外面等着”,走廊上一等就是四个小时,中午吃饭时才被想起来。不过,这一来二去的审批,两人开始相互熟悉,进而成了哥儿们,一晃就快30年。
  
  后来,当被问起为何任志强会对自己这么“听话”时,刘晓光笑言,一是任志强当年被自己“审批”惯了,二是自己成为了任志强的股东:首创是华远地产的大股东之一。
  
  让任志强久等的刘晓光并不清闲。这种需要长时间等待的审批,是计划经济刚刚开始向市场转轨的时代产物:一边是蓬勃发展的市场,一边是没能下放到企业的权力。
  
  刘晓光案头总是堆着太多需要审批的单子、文件。有一回他忙到半夜两点才下班,发现门口等着一个人,问他叫什么,他说我叫潘石屹。还说,手里的项目再不批,就要搞宏观调控,项目就做不成了。刘晓光问:你这项目投资需要10亿,你有10亿吗?潘石屹回答:你批了我就有了。最后,刘晓光签了字。因为天黑路看不清,兴奋过头的潘石屹差点还绊了一跤。
  
  在北京计委的工作中,刘晓光不断地见人,批项目,甚至和企业家们一样,跑到香港为去政府的基金融资。这一过程中,他与众多在市场中先行一步的企业家们成为朋友。
  
  1995年,刘晓光调出政府,来到了首创集团,与常打交道的任志强、潘石屹等成了同行。他很快地融入了京城企业家圈子,与陈东升等“92派”企业家成为了朋友,并通过首创的产业地产模式,将自己影响力辐射至华南,甚至王石也称他为“地产元帅,学习的榜样”。刘晓光逐渐在京城商圈和地产界树立了“老大哥”的形象。
  
  2003年某天,刘晓光跪倒在阿拉善沙漠当中,叹息人类对大自然的毁灭,突发奇想:自己要组织企业家来治理这片沙漠。他给一个个朋友打电话,“任志强你得来。”“王石你得来。”“不来以后别的事情免谈。”一年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成立,会员还有陈东升、郭广昌 、潘石屹等等。
  
  协会没有变成公益秀。每个会员每年只需交10万元,这对动辄千万元慈善捐款的企业家们实在是个小数目。但每次全体会议,这些亿万富豪们却能为了几万块钱的账目争吵不已,每次会长、理事长的竞选,都要严肃地相互“拆台”。
  
  与这些“92派”为代表的体制外企业家的交往,也曾促使刘晓光闪现过“再进一步”走出体制的想法,但最终,他留了下来。
  
  刘晓光清醒地知道潘石屹们的优势在哪儿,也清醒地知道国企在资源上的优势无可比拟。他曾致力于对首创集团进行所有制改革,但最终的结果,只能令他断言:柳传志和联想所有制改革的成功,是“小概率事件”。
  
  “个人赚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国企领导人)的舞台也很大。”他说。
  
  戴着锁链跳舞
  
  财经作家苏小和曾这样写道:“刘晓光了解历史的进程,了解当下的幽暗,他对现代企业制度有着非常透彻的认识,他对现代企业的各种工具理性可以说是烂熟于心,但同时,他也知道自己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他选择了一方面把握历史,一方面与当下妥协。”
  
  刘晓光是清醒的。他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也清醒地知道,在现实条件的制约下,自己能做到什么,如何才能做得相对较好。
  
  谈起房产税,他对腾讯财经直言不讳地说,这个税种在逻辑上“不大合适”:老百姓交了土地出让金,但只有70年产权的“租借期”,土地还是国有的,征房产税相当于政府向政府自己的财产征税,却由老百姓来支付……但刘晓光同时又说,征收房产税是大势所趋,“不会改变了”,似乎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一违反逻辑的事情。
  
  又比如限购。与任志强的炮轰不同,刘晓光承认限购是一种行政干预手段,不应长久使用,但他同时认为,限购在这个历史阶段中是不得已、必须要使用的。“对于当时抑制房价,抑制投机,是有好处的。”他认为限购最终是要被经济调节杠杆取代的,但同时却不愿预测限购政策的退出时点。——的确,不受约束的行政权力,何以预测?
  
  刘晓光承认首创集团作为国企,从创业之初便占据了资源优势,他曾经的政府官员经历也给他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他喜欢说的一句话却是“市场上见高低”,他认为,“国进民退”的争论对他而言压力不大,因为首创的三元化经营(基建40%、地产40%,类金融20%)基本都是通过竞标而赢得项目。
  
  他尽力地用市场手段来改造国企。曾经尝试引入美国的黑石等作为战略投资者,以此改变首创的单一国有体制,最终却因为证监会和国资委的一纸文件而化为泡影。而这是他从商以来的最大遗憾之一。
  
  刘晓光很推崇万通的股权结构,国企泰达占股30%多,民营公司占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自然人股东。他认为这种混合国有、民营、个人股东所有制的企业更有生命力,约束力更强。
  
  羡慕万通,认为联想的改革成功只是“小概率事件”,似乎显示刘晓光对首创集团整体性的产权改革似乎已不抱太大希望,“因为太大了”。但同时他又坚定地认为,产权明晰、治理结构合理、股权多元化,肯定是一个大趋势。——也许,有一天这一趋势愈加明朗之时,他便会重启这一目前看似已经放弃的计划?
  
  对于国企收益的分配问题,刘晓光一方面认为需要让老百姓普遍享受到收益权,但同时又认为,目前中国仍处于“做大蛋糕”阶段,不应为分蛋糕争论太多。
  
  看起来有些捣糨糊,但这或许与他的经济学理念有关。他在中国金融博物馆的那次读书会上分享说,影响自己最深的是实证经济学理论。
  
  网上搜索一下实证经济学,可以看到这样的介绍: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对立,是独立于任何特殊的伦理观念的,不涉及价值判断,旨在回答“是什么”、“能不能做到”之类的实证问题。
  
  搁置价值判断上的争议,只为更好地做事,他更像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者。
  
  有媒体称他为“红顶商人”、“血管里的血特别红”,而苏小和则认为刘晓光是个戴着锁链的舞者。这把“御赐”的锁链给了他可利用的优势资源,也给了他束缚,他在锁链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遵循自己想要的舞步。“他似乎知道自己在哪里,在历史的传承体系中,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者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只是谈到未来,刘晓光并不那么乐观。他告诉腾讯财经,企业家圈子里最近的热门话题包括资金外流、中国下一步大的结构调整和改革预期等问题。他说,整体上大家都不太乐观。
  
  生活像打仗一样
  
  2004年,《中国企业家》做了一期“中国企业家生活调查”的专题,派出记者在全程跟踪企业家的一天,然后记录成文。有关刘晓光的报道标题为《每天的生活都像打仗》。
  
  8年过去,刘晓光说,目前的生活,还是每天都像打仗,“以前是100%的话,现在也得90%。”说着,他从西装的兜里掏出一张几经折叠的A4纸,向我们历数这一天的行程:见官员,见企业,见中国人,见外国人,谈投资,谈合作,还要听达沃斯论坛,匆匆扒拉两口午饭,就来接受腾讯财经的专访,完了之后还有各种会见。
  
  上文提及的读书分享会上,刘晓光说,其实自己的知识、学问或者经验,更多不是通过读书,而是通过阅人而获得。他说自己“阅人无数”。
  
  原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周放生为他作证:13年前,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刘晓光在北京展览馆附近的一个餐厅里见人,每天都谈到晚上12点以后。刘晓光接过话茬说,现在还是这样。
  
  工作压力最大时,他甚至想到过跳楼。1994年,刘晓光在香港为政府的一支基金融资,直到最后一天还未成功,眼看2400万元各种费用就要打水漂,他恨不得从维多利亚湾的酒店跳下。不过,因为舍不得死,他撑了过去,最终成功为政府融得5.4亿港元资金。
  
  “最痛苦的时候我看凶杀片,这是一个英国人教我的。看凶杀片转移视线,另外学会自己的控制力,当我们最痛苦的时只有几点到几点想这个问题,除了这半小时之外就不去想。”
  
  有意思的是,当过兵的刘晓光,军营留给他最大的记忆却是读书,那几年里他啃下了《资本论》,奠定了自己的经济学基础。反倒是离开了军营,倒过上打仗一般的日子了,一晃30年。
  
  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并且时时刻刻像在打仗一样抓紧着做。
  
  附:刘晓光简历:
  
  刘晓光,男,现任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600008),首创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HK2868)。
  
  1970年至1975年,军人、步兵学校学员; 1975至1978年,北京测绘仪器厂车间主管;
  
  1978年至1982年在北京工商大学攻读商业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在1982年至1995年期间,历任北京市计划委员会处长、委员、总经济师、副主任、北京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
  
  刘晓光同时是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他还是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会员,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房地学会副会长,中国房地产投融资促进中心副主任,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会理事,中国海外联谊会理事,北京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顾问,北京市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府金融发展顾问团成员,北京市京城企业联谊会副会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现任理事。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北京市国资委所属的特大型国有集团公司。自1995年重组以来,首创集团已构建起以水务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产业、以城市住宅开发建设为核心的房地产业和以投行并购业务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业等三大核心主业,旗下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6家、基金2家以及多家与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组建的中外合资公司
  
  文章四:《记者回忆:“人尽可采”的刘晓光》
  
  此文发表于2012年9月29日
  
  作者:文小刀(刘中盛)
  
  首页 上一页
  
  跑地产的、跑会议报道的记者们,大概没有不喜欢刘晓光的吧?
  
  他不比任志强、潘石屹那么明星化,围住他的记者们不会很多,每个人的问题都可得到他细声慢气的解答。有些年轻记者们功课做得不足,他也不会挖苦、训斥,继续温和地解答,没有架子。有同行甚至开玩笑说:刘晓光真是“人尽可采”!
  
  我对刘晓光的最初印象,就是他眯着眼睛,认真解答记者问题的样子。所以,这次访谈,我特地问了他的眼镜度数:接近400度。
  
  他说,这眼镜是在上大学前戴上的。而他在上大学前,先是从军营退伍,又下了车间,虽然已经读过《资本论》,但数学却只有小学水平。1978年高考前,两个月的时间他从正负数补到了解析几何,最后成功考上了如今的北京工商大学!厉害吧?
  
  后来,听过一些他的演讲,看过采访他的一些稿件,自己也有几次和他的短暂对话,他的市场化理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一直很崇尚秦晓。作为体制内的反思者、改革派,秦晓对现代性的强调,对国企的地位和未来的观点,让我觉得非常难得:谁说屁股一定会决定大脑?而秦晓之外,在自己有限的视线范围内,我觉得,刘晓光是理念最市场化的体制内大佬。
  
  但他又有不同,他并不认为国企就应该最终分给所有大众,强调目前仍在做大蛋糕阶段。他认为房产税不符合逻辑,但却不反对征收。同样,他认为限购必须要被经济杠杆取代,但又认为限购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的适当选择。
  
  后来,读到财经作家苏小和与刘晓光的一篇对谈长文,让我对刘晓光的理解进了一步:他是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做自己能做的。
  
  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同事李伟协助约到他的专访,在他掏出的那张时间表上,为我们留出了半个小时。采访完后的合影,他热情地问道:“小伙子,80后吧?”
  
  眼看着90后的弟弟妹妹就要毕业了,也许下次见到刘晓光,他的身边会围上几个90后,不用想,刘总肯定还会眯着他的双眼,耐心地回答小记者的问题吧!(文/刘中盛)
 浏览:63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8/1/3 19:56:0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一戈刘晓光:远去的背影与烙刻的史痕(收藏于2018/1/4 13:48:11
全网资讯人间再无刘晓光(收藏于2018/1/4 13:39:31
梁伟“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怀念晓光总(收藏于2018/1/4 13:33:55
苏鑫他是跳着坚定的舞步走了(收藏于2018/1/4 13:32:22
秦朔怀念刘晓光,愿天堂有梦而没有委屈(收藏于2018/1/4 13:29:59
胡葆森晓光早殇之痛!(收藏于2018/1/4 13:27:51
任志强刘晓光:他是一团燃烧的火(收藏于2018/1/4 13:22:50
韩小红愿光不止照亮山河,也茁壮我们自己丨纪念刘晓光(收藏于2018/1/4 13:17:30
侯守法如今我已完全理解了你(收藏于2018/1/4 13:15:05
张民耕“一辈子做不了两辈子的事?”—悼念刘晓光(收藏于2018/1/4 12:02:5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新京报刘晓光已逝,企业家精神尚存(访问1218次)
凤凰财经综合刘晓光逝世:潜心经营阿拉善 很多计划来不及实现(访问687次)
刀侃财主“地产大哥”刘晓光去世 四篇文章读懂他的人生(访问640次)
李一戈刘晓光:远去的背影与烙刻的史痕(访问533次)
新京报刘晓光:永远要燃烧的人(访问513次)
澎湃新闻刘晓光:阿拉善写在我的墓志铭(访问437次)
梁伟“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怀念晓光总(访问435次)
胡葆森晓光早殇之痛!(访问433次)
苏鑫他是跳着坚定的舞步走了(访问406次)
时代人物壮志未酬刘晓光(访问393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