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位中国环保公益界的领路人走了。 阿拉善SEE公益机构1月16日晚消息,首创集团前董事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创始会长刘晓光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6年多前,数百位环保界人士唱着《送别》,含泪送走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主要发起人梁从诫先生。而刘晓光在中国环保界,同样是一位旗帜性的人物。 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曾说,“刘晓光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阿拉善。” 2003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晓光来到了阿拉善沙漠。面对着一望无际的黄沙滔天,他顿时心觉悲凉。“人类怎么会这样呢?”那一刻,他跪倒在沙漠里,“感觉心灵受到洗礼和震撼,开始思考企业家在环境保护上的作为。” 事后,他告诉朋友:“老实说,我在反思我的过去,反思我做过什么坏事。” 刘晓光说:“我在想,怎么把中国企业家作为一个阶层,带领到环保领域中去。” 200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刘晓光召集了80余名企业家到了阿拉善。 那天深夜,茫茫沙漠中,企业家们挤在一个木质结构的蒙古包中,争得面红耳赤,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刘晓光显得非常着急。因为第二天,“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就要宣告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的主席也要到场,而此时,连协会的章程和选举办法都还在争执。 但坐在一旁的万科董事长王石感觉却非常好。“因为我突然发现,我们企业家坐到一起来,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关心自然,关心环保,而不是关心自己的命运和自己的企业,没有功利性。”王石相信。 在之后的阿拉善宣言中,企业家们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我们心中有希望和梦想……我们希望中华大地山清水秀,一片生机勃勃。”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从阿拉善开始?因为阿拉善是中国最大的沙尘暴发源地,2000年中国华北地区9次沙尘暴,有8次源于阿拉善。阿拉善位于内蒙古西部,境内有三大沙漠,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中的两大沙漠即将握手连片,沙漠已经蔓延到贺兰山脚下,生态灾难正呈现不可逆的趋势。”刘晓光说。 刘晓光承认,是广袤的沙漠净化了他的灵魂。而他要做的这种事,正是个人情感的释放,这种情感归结为两个字就是:行善。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其最初目标就是改善和恢复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减缓或防止阿拉善地区的荒漠化,从而减缓或遏制沙尘暴的发生。 刘晓光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阿拉善生态的根本问题,是自然生态承载不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为的扩张。人与生态的矛盾,只能通过“四减”(减少农牧业人口、减少牲畜数量、减少灌木林砍伐、减少地下水消耗)来实现。而这“四减”,是人为的努力可以逐步实现的。 “阿拉善地方政府和阿拉善公益机构已做的工作缓解了阿拉善生态恶化的进程,证明了阿拉善生态是可以保护和治理的,尚没有达到不可逆的恶劣状态。”刘晓光说。 阿拉善的养殖业、中药材产业中,由于肉苁蓉、锁阳、甘草和麻黄,以及沙葱、沙蒿、沙芥、苦豆等可成为药材或食品的植物极具市场前景,在阿拉善的产量也比较可观,完全可模拟野生状态进行大面积人工增产或人工培植。 “这些植物的生产与阿拉善生态息息相关,相互促进。这些植物虽非阿拉善所独有,但阿拉善是最具生产优势的。”刘晓光认为,阿拉善的沙产业也具有无限广阔的开发前景,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简单的绿色神话。 在一次徒步穿越沙漠后,刘晓光曾充满激情地写道:美丽的大厦不能建在沙滩上,要固沙就要种树种草。这是涉及子孙万代的大事,否则,大自然就要对人类进行惩罚,好像整个世界都沙化了,人类在玩最后的沙盘。中国的企业家们站出来吧,为母亲、为人类,献出我们的财富和才华。 “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次就是我被民选为会长,这是我一生中最光荣的事情。”在2014年6月5日阿拉善SEE十周年环保公益论坛上,刘晓光感慨地说。 在刘晓光所作的《阿拉善之歌》中,他写道:逝去的终将逝去,逝去的多是尘烟。我们拒绝迷途,诺亚方舟不会搁浅!这个地球需要改变,我们的生存环境需要美丽的容颜。做一个无名英雄吧,大地用青翠为我们加冕。 16日晚,阿拉善SEE公益机构的公告称:“12年,阿拉善SEE是大家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大事件和对社会的公益贡献!它不仅唤起了我们这一代企业家的公益意识和责任感,也号召和凝聚了未来几代青年企业家的追求梦想。”“请您把没走完的路指给我,让我从您的终点出发。请您把刚写完的歌交给我,我要一路播种火花。谢谢您,我们的领路人!” |
浏览:167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