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轩文化节
梅轩尹奉吉义士 1908年6月21日,尹奉吉义士出生于德山面始良里178号。1919年3月1日“3.1”运动爆发,日本统治者作恶多端,当时年仅12岁的尹奉吉义士目睹了这一切。 正是由于这起事件,他年幼的心中开始萌生独立运动的种子,抵制日本的强制性奴隶教育,并主动退学。 尹奉吉义士自19岁起(1920年)带着“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学习,才能生存”的理念创办了复兴院,为扫除文盲做努力,同时开设了夜校。夜校设立之初,由于人们认为男女共学违背传统伦理,参加学习的人非常少,但在他推心置腹的劝说下,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1928年,他撰写了《农民读本》(第一册:写信的方法,问候方式,韩国地理等;第2册于“6.25”时期遗失;第3册:农民的前途, 农民的自力更生之路,民族复兴之路)作为夜校教材,为发扬民族精神和进行农村启蒙教育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农民读本》记述了它对农民和农村的抱负,其中记载着“我们都是同样的人,谁也不比谁高,谁也不比谁矮”,透露出了反封建性、反帝国主义的思想和反抗镇压的进步思想。 1929年,他组织月进会和修岩体育会,致力于宣扬爱国思想,1930年2月7日,尹义士留下"丈夫出家生不还"的遗书,踏上了流亡之路,1932年4月29日,在中国上海虹口公园举行的日本天长节上海事变庆贺现场爆炸义举,于同年12月29日,年仅25岁的尹奉吉义士殉国。他的义举为当时一直停滞不前的独立运动增添新的活力,并向全世界展示了韩民族的不屈的独立信念。 梅轩文化节由来 为了纪念尹奉吉义士的丰功伟业和遗迹,于1965年在故宅后院建起一座纪念塔,1968年建造忠义祠。1972年,尹奉吉义士的出生旧宅、故居及忠义祠一并被指定为史迹第229号,礼山郡自1972年起于每年4月29日前后举办梅轩文化节,追慕尹奉吉义士。 |
浏览:116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