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赵毅敏(1904—2003)原名刘 焜,1917年考入河南大学(当时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滑县人,著名革命家。“九一八”事变时他任当时满洲省宣传部长,起草了震惊中国的“九一八”宣言。
赵毅敏(1904—2003)原名刘 焜,河南滑县人,著名革命家。1917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1924年赴法国留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长期从事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兼秘书长,为党的宣传教育和党团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宣言的起草 1930年5月,赵毅敏调任满洲省委宣传部长,兼任奉天(沈阳)市委书记。不久,他遇到了国家民族和自己人生道路上一次最严重的考验。1931年9月18日深夜,赵毅敏和满洲省委的战友,从广播中得知日本帝国主义开始明目张胆地抢占奉天等地,他们立刻意识到:空前的民族灾难已经降临到了中国人民头上。他们当即决定。由赵毅敏代表满洲省委连夜起草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武装占领。赵毅敏怀着满腔怒火,在宣言中惊呼:“工农兵劳苦群众们: 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者已经将奉天、营口、安东、抚顺、辽阳、海城、铁岭、长春,还有许多别的大小城镇完全占领了,这是如何惊人的事件啊!”宣言一真见血指出:“这一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这一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为实现其“大陆政策”、“满蒙政策”所必然采取的行动,这一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更为有利的同志满洲,侵略蒙古,以致使满蒙成为完全殖民地的政策,是以满蒙根据地积极进攻苏联与压迫中国革命的政策”。宣言同时把矛头指向了国民党反对派:“日本帝国主义者之所以能占据满洲,完全是国民党军阀投向帝国主义的结果,所谓“忍耐”、“镇静”、“莫给人以可乘之机会”、“和平以示奋斗”等等所谓策略及其极力压迫一切反帝运动的行动,必然要使日本帝国主义者更急进得更肆无忌惮的来占领满洲!”宣言要求工农兵群众团结起来,坚决反对并揭破敌人的无耻欺骗,坚信“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将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宣言还根据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提出了“罢工罢课罢市,反对帝国主义占据满洲!”“发动游击战争!”“反对白色恐怖------屠杀、逮捕、监禁!”等17条行动口号。 起草好这篇近两千字的《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赵毅敏站起身来伸展了一下双臂,如释重负的长长吐出了一口气。此时,东方依稀透出亮色,已经是1931年9月19日黎明了。当天,宣言油印后秘密散发,在苦难的奉天人民心头,燃起了一盏希望的明灯。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与日本共产党联合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宣言》。9月22日,中共中央又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决议》,揭露南京政府的投降与卖国行径,并指出党在这次事变中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广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运动……必须惊醒群众的民族自觉,而引导到反帝的斗争上去。” 二、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即刻发出号召,动员人民坚决抵抗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中国共产党在沦陷区领导的抗日文化教育运动唤醒了东北民众的民族感情,启迪了民众的抗日觉悟。无数的抗日英雄如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王德泰、李延禄、周保中等以及投江的八女等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为国为民舍生赴死,他们的功绩永载中华民族史册!中华民族是不屈服于任何恶势力、有着传统的抗敌御侮精神的民族。中国人民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从“九一八”开始,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一直坚持到最后,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神州大地 三、“九一八”留给我们的警示 “九一八”事变过去74年了,多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拒不承认对华侵略,日本政府在历史教育上采取淡化、掩盖、歪曲的种种手段,向日本年轻一代灌输反动史观,致使大批日本国民不了解侵略战争真相,造成历史断层。然而,作为侵略战争最大受害国的我国青少年对那段悲惨历史又知道多少呢?2000年“九一八”事变前夕,某报社曾在沈阳街头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随机采访,不知道“九一八”事变的占30,说不具体的占80。 面对这些,我们都会觉得心头沉甸甸的。历史是不能忘却的,国耻更应该永远牢记。承担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课题组主持人齐红深研究员,屡次呼吁学校和社会各界重视近现代史教育。他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近现代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能够给我们许多启示”。但他不无忧虑地说:“尽管目前我们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却并未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而“历史”作为非应试教育学科往往被学校和学生轻视。并且,历史教育决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浓重的社会文化氛围是最好的课堂。我们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有中国特色的。所谓中国特色就是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荣文化传统,又要不忘近代史上的屈辱和抗争。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牢记国耻,我们才能知耻而后勇。 |
浏览:1159 |
| ||
| ||
新增文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