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解放军高级将领张元寿将军纪念馆

革命英雄人物


  进入山东临沂,我仿佛进入一幕大戏的规定情节,禁不住一次次心潮澎湃,这个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热土上,出现过多少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我们到过费县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莒南县115师师部及山东省政府旧址,还准备去山东省战工会旧址和大青山战斗遗址,淳朴热情的临沂人太想让外界知道这里发生过的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了,用他们的话说:"这里的每一个山头都曾经被敌人的炮火轰炸过。"
  
  就在敌人的炮火中,沂蒙山人挺身而出,成为时间坐标上一个个永恒的雕像,成为民族英雄。
  
  4月21日,当来到临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时候,我就有一种进入塑像长廊的感觉。据这里的导游介绍,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临沂市区东南部沂河西岸金雀、银雀二山之间的平地上。1949年2月,由中共中央华东局提议,山东省政府为纪念在人民民主革命中牺牲的华东区革命烈士而建,名为"临沂革命烈士陵园"。1950年7月1日,主体工程烈士纪念塔、纪念堂相继落成,后陆续修葺增建。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并列为全国第一批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边听讲解边走进烈士陵园的大门,这个陵园坐北朝南,南北长650米,东西宽300米,占地19.2万平方米,有塔、堂、亭、馆、墓坊等建筑15处,规模宏大。整个陵园共分三部分,中轴线是革命烈士纪念塔,这也是整个陵园的中心,塔后有一个宫殿式的烈士纪念堂;东墓区有罗炳辉等人的塑像与墓碑;与此相对应的是西墓区。
  
  我们首先进入东墓区,来到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据说将军去世后把骨灰撒放在全国十几个地方,仅沂蒙山区就有两处,这是其中之一。当年,沂蒙山区乃至整个华东解放区都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
  
  接着,我们来到罗炳辉将军的塑像亭里,导游说:有一个电影叫《从奴隶到将军》就是以罗将军为原型拍摄的,他可比电影里的罗霄魁梧多了。他的塑像是按照1:1的比例塑成的,将军的体重是276斤,虽然个子不高,但是风度翩翩。果然,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将军塑像浑厚有力,好像是一座难以撼动的高山。其身上发射出的凛然正气,一定会使敌人魂飞魄散。
  
  据介绍,罗将军是我国36位著名军事家之一,1897年12月22日出生于云南省彝良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 1929年7月,罗炳辉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他率领吉安、吉水、泰和等8县靖卫队1000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吉安起义。这次起义是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从强大的敌人营垒中冲杀出来的,因此显得十分可贵。罗炳辉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5次反"围剿"斗争中,他率部屡建奇功,曾在一天之中连夺两座县城。后来,美国著名记者尼姆·韦尔斯(斯诺夫人)在延安听到他的传奇故事后,称他是"神行太保",后来他历任红十二军军长、红九军团军团长、新四军二师师长等职。毛泽东称他为"一心追求真理的将军"。 朱德总司令称他为"两脚骑兵"。1946年4月,中央军委任命罗炳辉为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由于前线形势紧张,罗炳辉不顾自己的病尚未痊愈,便赴前线与陈毅军长共同研究对敌策略,亲自指挥部队拔除了伪军和国民党军在枣庄的据点。罗炳辉几次昏倒,l946年6月21日,他在由降县返回临沂途中,突发脑溢血,在苍山县兰陵镇逝世,时年49岁。枣庄战役由此成为这位将军32年军旅生涯的最后一仗。"戎马三十载,将军滇之雄。反袁到北伐,起义赣江红。抗日君迈进,饮马江南北。苏鲁驰劲旅,日伪告溃灭。六载苦纠缠,疾病多磨折。革命不自惜,一朝痛永诀。"这是陈毅所写《悼罗炳辉将军》中的一节,概括了罗炳辉奋斗的一生。
  
  走过罗炳辉的雕像,我们有见到了希伯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形象,见到了陈明和辛锐墓,过了王麓水墓,就回到中轴线上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临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孔祥广说,全国由毛主席亲自题词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只有两个,一个是天安门广场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另一个就是这座纪念塔了。塔身正面,镶有毛泽东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鎏金大字,每字平均高1.5米,数里之外,清晰可辨。
  
  导游说,这个塔为五角灯塔式建筑,高47.5米。基部塔台为五面体石质平台,高2.5米,周围绕以石槛,环周有5条13级台阶通下。基台上为亭式塔墩,周围环接铜质栏杆,5角各立有2条花岗石柱,石柱顶端镶有表现战争年代工、农、青、妇、兵战斗、生产、放哨等内容的10个浮雕。亭内5面塔壁上部各有一幅大型浅浮雕,题材均为反映军民英勇战斗、取得胜利的事迹。浮雕下部亭壁上分别为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政委员会的题词,山东省政府建塔碑文,鲁中南区党委、行署、军区、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题写的碑文,及刘少奇、朱德、刘伯承、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塔上部为攒尖亭式建筑,顶端嵌有一立体巨型景泰蓝五角红星。
  
  我最喜欢的是那10个浮雕,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开。那些人物不过几十厘米高,但是却那么具有艺术的震撼力,仿佛有一种力量从那里喷发出来,摇动我们的灵魂。现在我已经很难看到这样的艺术品了。孔祥广说:为什么他们能雕得那么好,就是因为他们满含感激之情,而把自己忘了,或者说把自己融化到所创造的艺术形象中去了,没有任何功利目的。
  
  我们接着进入一个现代浮雕馆,表现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艺术表现力也很高。英雄的脸都被参观者摸得发亮。
  
  那一瞬间,我突然发现,自从进了临沂这片土地,那种雕像的感觉就占据了我的身心,从这些英雄的将军、士兵,到支前的民兵、做军鞋的老大娘,都像一尊尊雕像。我看到一位满脸慈祥的老大娘正做军鞋,破旧的棉衣很雍肿,但仍透着无限的风度。我想起一个人说的一句话:"见到沂蒙山的老大娘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母亲!"有这样一个数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沂有420万人,竟有20多万人参军入伍,100多万人次拥军支前,3万多人献出宝贵生命。这些牺牲者的名字被刻在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纪念堂里。
  
  过纪念塔向北100米处,有一个传统宫殿式建筑,这就是烈士纪念堂了。堂内迎门为一石碑,上镌周恩来题词"人民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碑面为任弼时题词"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碑前两侧,陈例着王麓水、赵铺、刘炎、张元寿4位烈士的半身石质浮雕像。堂内东西两面正中陈着着两块巨在的联碑,直通堂顶。整个纪念堂是由一块块巨大的黑色石碑组成,碑上镌刻着62576位烈士的英名,其中县团级以上的烈士372名。他们都是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在以沂蒙山区为主的山东以至华东各地英勇捐躯或积劳成疾逝世的,其中有3万多是沂蒙山区人,其余的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他们已经长眠在这里了,能否听到我们内心的叹息与哭泣?我想他们留下了一种精神,一种新时期的"沂蒙精神",这是我们的财富。
  
  最后,我们参观了解放战争革命战史陈列馆,它位于纪念堂东侧。1980年兴建。馆为"回"字型平房建筑,正厅宽4米,进深3.5米。馆内以大量的文字、图片、图表、照片、雕塑和实物,反映党和人民在鲁中南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再现了1932年"日照武装暴动"、1943年蒙阴"岱崮阻击战"、1947年蒙阴"孟良崮战役"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光辉战例。也就是在这个馆里,我了解到整个解放战争时山东的总态势:鲁南、莱芜战役时,国民党对我解放区进行的是全面进攻战略;失败后改为对山东和陕北进行重点进攻,于是有了孟良崮战役,这一战打破了国民党的信心,是一个重要转折点;之后的济南战役更为我军积累了城市作战的经验,为三大战役做好了准备。
  
  在这个馆里,我摘抄了这样一组数字:在宿北、鲁南、孟良崮、济南、淮海和渡江6大战役中,沂蒙人民共出动民工1052万人次,担架43万副,大小车180万辆,船29000余只。我选择了一组推小车的铜色民工为背景,为自己留下一张宝贵的照片。(记者 郝桂尧)
  
  
  
 浏览:1143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6/2/19 20:25:2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战斗序列(收藏于2006/10/26 19:03:55
张晓祺长征中的红管家(收藏于2006/10/26 18:59:42
唐亮 張震第三野戰軍(收藏于2006/3/23 12:02:17
新四军简介(收藏于2006/3/23 11:58:08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战斗序列>(收藏于2006/3/23 11:51:32
淮南军区津浦路西军分区(收藏于2006/3/23 11:18:13
西塞罗南麻战斗(收藏于2006/3/19 22:10:38
内邱之窗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十几名解放军高级将领(收藏于2006/3/19 22:03:45
新四军征战实录(收藏于2006/3/19 21:58:51
游园随想:缅怀张参谋长(收藏于2006/2/20 21:13:28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革命英雄人物(访问11439次)
新四军简介(访问7831次)
革命英雄人物(访问4304次)
唐亮 張震第三野戰軍(访问3019次)
内邱之窗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十几名解放军高级将领(访问2399次)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战斗序列(访问2285次)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的战斗序列>(访问1900次)
新四军征战实录(访问1703次)
: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访问1537次)
西塞罗南麻战斗(访问148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1/4 19:28:09
小张文傻子选评论(评论于2015/3/10 20:32:29
李佳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1/7 17:52:08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10/21 15:31:3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5/7 17:06:2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