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世
我父亲杨宇霆,原名玉亭,字邻葛。原籍河北省滦县戴家岭人。曾祖父杨正荣于清朝同治年间逃荒关外,在辽宁省法库县东15里蛇山沟村落户。祖父名杨永昌。祖母张氏。当时家境贫寒,父亲出生于1885年农历七月廿日。他幼年时家境有些好转,祖父在本村开了一个大车店,但祖父反对父亲读书,常说:“念书也吃饭,不念书也吃饭。”后来经人劝说,父亲才勉强上了私塾,因他有过目成诵之才,其师高老师自认无力续教,怕误了父亲的学业,乃将其介绍到铁岭县张秀才那里就读。父亲为报答启蒙之恩,后来将高老师接到家中奉养,我们兄弟都称他为高爷爷,直到沈阳解放。父亲刻苦好学,但因家庭是开店的,不许入考场,后来认识了一个本家,才考中了清朝末科秀才,当时他仅16岁。以后因为废了科举,他才到日本留学。出国时,我祖父分文不给,幸亏我有一个伯父(父亲的叔伯哥哥,住我们村西街,早已分家)出钱资助,父亲才能出国,入日本士官学校。一个念古书的人,突然改变了一切环境,父亲是感到困难的。为了练习马术,他曾半夜里偷去马厩,想把马拉出来练习,不知受过训的马是拉不出来的,以致右腿被马咬伤,也不敢言语。当时每月要检查身体一次,到检查时发现咬伤处已经溃烂,他为此还受了处分。我在父亲的一本日记中见到,他休息日同于珍、邢士廉、熙洽等外出吃元宵,每人均摊几分钱,由此可见,当时是吃不起饭馆的。在我发现日记的同时,还见到了别人送给父亲的3张照片题字是:“麟阁先生惠存”,下款是孙文。另一张是“邻葛学兄惠存”,下款是蒋中正。还有一张是,“邻葛先生惠存”,下款是傅作义。后来此3张照片,均由我哥哥春元保管。 二、归国 归国后父亲由排长、营长,很快就升为军械厂厂长。在兵器科任少校副官时,宋虎斌是一名士兵(后来是我的当差),他受过父亲的培训。据宋说,父亲经常在深夜搞紧急集合,站好队后,他总能由队伍中挑出二三名不穿袜子的士兵,当场处罚。有一次父亲由外边归来,士兵听出是他的声音,不问口令就开门放入,父亲为此把那个士兵处罚了。父亲治军、军纪严明,把部队训练得规范整齐,得到了张作霖的赏识。后来张把父亲调到二十七师当参谋长,从此就是他辅佐张作霖的开始。由于父亲给张作霖出谋划策,东北的军事、政治局面逐渐强盛起来。据我所知,有3件主要大事:一是建立东北海军,二是制定田赋制度,三是修造战备公路。田赋制度就是从军阀、地主手中挖出大量未开垦荒地,使老百姓有地可种,同时供清丈机关征得大批收入。战备公路是这样,当时的南满铁路,系日本占有所有权。自己修一条公路,就可以照样运输不误,并不受其牵制,一旦战争起来,我们可以用公路与日本周旋。因此,日本不能轻举妄动。当张作霖与段系合作,为了援湘成立奉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徐树铮任副司令,我父亲任参谋长时,他与徐树铮在洛阳和信阳等地,成立了4个旅。此事被张作霖知道后,很是气愤,罢了徐树铮和我父亲的官。父亲就在北京赋闲,借住江朝宗的一所住宅,在安定门内净土寺胡同一号,生活来源,大部分由李景明供给(人称李二爷,是京津地区的一个巨商)。我即出生于此地,时为1921年农历正月十三。时过不久,张作霖对其左右说;“你们办事都不如邻葛。”于是又将父亲召回。 三、召回 我不满周岁时,便随同父亲回到了奉天(今沈阳)。他任上将军公署总参议,兼兵工厂督办。父亲以纪律严明和才干出众著称,当时有“智囊”及“小诸葛”之称。关于严格,可举一例:兵工厂有一个工人犯了错误,这工人的母亲是吴俊升(黑龙江督军)的女佣人。吴帅特为此事来求情,父亲回答是:“你来晚了,这工人已经处理完了。”实际是以后处理的。连吴帅的面子都不给,由此 |
浏览:2736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