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单弦大王荣剑尘纪念馆

老北京满族人的曲艺情结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满族的传统曲艺--八角鼓的演唱。这种京腔京韵的曲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里传唱了上百年,现在北京许多上了年纪的满族人仍然以演唱八角鼓为乐趣。
  
    八角鼓,因其伴奏乐器是一种有八个角的小鼓而得名。别看这个小鼓不大,但意义却非比寻常,它是专门为满族人演唱八角鼓而特制的。北京昆曲剧团的演员张卫东先生是个满族,对八角鼓的来历十分了解,他说八角鼓的形象有着特殊的含义:
  
    “八角鼓一部分借鉴了萨满鼓,一部分借鉴了军鼓。八个角代表八旗;用蟒皮蒙起来,代表江山统一;每一角里有三个小铜镲,代表满蒙汉三族;下面有穗,代表五谷丰登。”
  
    在北京,上了年岁的人都把满族人称为“旗人”,北京的满族人自己也这么称呼。这个称呼是有来历的。满族在300多年前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清朝统治者为了方便管理国家,便把满族人分为八个旗。“旗”是一种类似军队的编制,入旗之后,满族人打仗时就是士兵,平时就是平民。满族人的生活便以旗为单位,他们也就被称为“旗人”或“八旗子弟”了。
  
    之所以提到旗人,是因为北京满族人的曲艺源头,就是来自过去八旗军营中士兵们所唱的小曲。据说戍边的兵士常年在外,由于生活寂寞,为排解思乡之愁,他们就顺口编唱了一些调子。回北京后,八旗子弟还常常唱起这些远征时的曲子。后来传入朝廷,皇帝很欣赏,准许八旗子弟们演唱,并下发了正式“文件”,可以结社演唱。张卫东先生对此介绍说:
  
    “结社的地方叫八角鼓票房。因为发下来的文件是一个有龙头(图案)的文件,叫龙票。经常参加演唱的人叫子弟票友。在龙票中的(对表演)内容有限制,第一,不准营业性演出;第二,不能影响正务,在业余的时候可以演唱。”
  
    150多年前清朝的皇帝为八旗子弟定下的这个规矩,现在北京的满族人还在恪守着。他们成立票房,只为了自娱自乐,互相切磋技艺,对金钱名利看得很淡,显得无欲无求。
  
    经张卫东先生的介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来到位于北京城北的一家八角鼓票房,想看看票房中票友们是如何弹词唱曲的。
  
    这个票房设在一个居民社区中的文艺活动室。屋内正中央摆着一张桌子,桌上铺着大红的缎子,上面用金线绣着“霓裳续咏子弟八角鼓”几个大字。“霓裳续咏”是这个票房的名子,是“穿着彩虹一样美丽的衣裳唱先辈留下的歌曲”的意思,听这个名字就会让人涌起一股怀旧的情绪。这里的票友都是满族人,也是“八旗子弟”,所以他们演唱八角鼓就叫“子弟八角鼓”。
  
    我看到屋内坐着20多人,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彼此热情地打着招呼,待人彬彬有礼,处处显出北京满族人讲规矩、重礼节的特点。
  
    随着一阵急促的鼓点声响起,票房的演唱开始了。我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拿八角鼓,唱得声情并茂。再看为他伴奏的琴师,是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他脸上泛着熠熠的光泽,手上熟练地弹着三弦,与唱歌的老人配合得默契自如。
  
    一曲唱罢,满屋的人纷纷喝彩,从他们的喝彩声中听到的是赞许和鼓励,还有些许敬佩。这位唱曲的老人恰好坐在我身边,于是我们便聊了起来。这位老人叫孙连贵,是个老北京旗人,今年已经81岁了,是这票房里年纪最大的一位。孙大爷说,他年轻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听曲儿、唱曲儿。现在岁数大了,想放也放不下了。孙大爷告诉我,现在的年轻人不大喜欢听八角鼓,非常可惜。八角鼓是个好东西,是老祖宗留下的财富,不能丢!
  
    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八角鼓,也许不太适合当今年轻人的口味。不过也有喜欢这门古老艺术的年轻人,他们不仅爱听,而且还拜师学艺。票友马歧先生对大家说起这事来很高兴:
  
    “我参加了个活动,有五个小朋友拜名师,使单弦(八角鼓曲)更风光。我心里很高兴,曲艺还有人拜师,这五个孩子不为了以这个谋生,是为了(娱乐)玩。单弦(八角鼓曲)是自娱自乐,以文会友。”
  
    看到古老的民族曲艺有了传人,的确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我在这个票房中,就看到了几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都听得很认真,手上打着拍子,嘴里还默默地跟着唱,可见他们对八角鼓很着迷。我正想着,只见一个身着较时髦的蓝色运动装的年轻人走上台来,拿起八角鼓熟练地敲击起来,随后高声唱起来,声音清脆悦耳。
  
    听着这顿挫有力的八角鼓唱腔,我不禁感叹,正是老北京满族人对它的执着与热爱,才使得这门古老的艺术绵延不断,历经百年。也许曲艺的盛世已经过去了,也许八角鼓已经产生不了经济与社会效益,但老北京满族人的洒脱与浪漫气质却让这门艺术保留至今,成为北京城里动听的音符。
  
 浏览:189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5/2/2 14:16:4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许克纪念荣剑尘诞辰125周年单弦专场在津举行(收藏于2006/2/16 12:01:19
不详单弦牌子曲(收藏于2005/2/3 14:41:06
固伦寂寞八角鼓(收藏于2005/2/2 14:26:02
不详漫游传统相声的民俗(收藏于2005/2/2 14:24:01
不详司瑞轩(收藏于2005/2/2 14:20:08
国际在线老北京满族人的曲艺情结(收藏于2005/2/2 14:16:40
不详“集贤承韵”票房(收藏于2005/2/2 14:15:13
韓少華八角鼓兒(收藏于2005/2/2 14:12:59
不详岔曲简介(收藏于2005/2/2 14:08:35
集体撰稿黄荣培先生逝世(收藏于2005/2/2 14:05:1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不详单弦牌子曲(访问3205次)
国际在线老北京满族人的曲艺情结(访问1898次)
集体撰稿黄荣培先生逝世(访问1513次)
不详岔曲简介(访问1155次)
不详漫游传统相声的民俗(访问1074次)
许克纪念荣剑尘诞辰125周年单弦专场在津举行(访问1042次)
不详“集贤承韵”票房(访问1034次)
固伦寂寞八角鼓(访问862次)
不详司瑞轩(访问811次)
韓少華八角鼓兒(访问775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