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湖湘学宗——张栻

西汉后期留侯子孙大迁徙

张满意

  西汉后期留侯子孙大迁徙
  留侯世家人丁兴旺,西汉后期其子孙就分家析产,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迁徙。每一次分家都意味着旧的居留地得到了极度的开发,每一次搬迂也总预示一块新的土地的开垦。他们拜祭祖宗,告别亲友,怀着创业的宏愿,带着成家的欢心,走向神州大地。留侯子孙指向东南,依依不舍向江东,落业水乡400年。
  留侯子孙到阳陵公张乘,始居封地阳陵县(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张乘的儿子张高(嵩)生了五个儿子,旧有的地盘已容不下众多的儿孙,于是除留下张壮守居之外,其他四人都迁往新的地区创家立业,张赞迁往河北,张彭迁往河南南阳、张述返迁留侯故地沛国(今江苏沛县),张睦迁吴郡(今江苏苏州)。
  张睦迁居吴郡,始向东南地区迈出第一步,但他的儿子张况就北迁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张况有两个儿子,次子张协留守襄国祖业。长子张款迁居汲郡(今河南汲县),稍稍南移,而张款之子张禹又移居襄国。张禹的孙子张存不愿做官,隐居吴江(今江苏吴江县)横山,并在他儿子张镇这一代定居下来,不再北迁。从张睦到张镇,传7世,转居数次,始落业江东。而张歆的弟弟这一支,虽迁清河(今河北清河)、魏州昌乐(河南南乐县西北),但传到唐代历12、13世,出了张文灌、张锡叔侄两个宰相,还是在武城(今属山东),而不曾南下,因此,张镇往上7世,可以叫做依依不合向江东的时期,反映出张姓先民们对北方土地的眷恋。
  一旦立足江东、张姓先祖就发现清水秀更宜人、他们在吴江这个水乡一住就是十代(包括张存、张镇两代),自东汉后期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到唐初近四百年,到第十五世祖张嗣宗,才从吴江南迁到昆山(今上海松江西北)拓展。张嗣宗官至唐朝国子监祭酒,是主管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长官。他有11个儿子:震、济、谦、逊(一作巽)、律师、小师、统师、丰、仁彦、师理、道师,是个多福之人。子孙太多,生存空间有限只得向新的地区扩展。但他们已习惯于水乡生活,不愿走得太远,除老二张济之外,十兄弟都在昆山附近散居,始终没有离开长江三角洲地区。
  西进组曲:当其他兄弟散居长江三角洲时,张济夫妇带三个儿子告别宗祠,毅然南下数百里,溯钱塘江西上浙江金华,看到兰江两岸山色迷人,就在兰溪安下家来。张济因此也就成为兰溪张氏之祖。也许是继承了父亲的开拓精神,张济的大儿子张扛辞掉饶州刺史之后,又沿新安江西进,越过白际山,来到黄山脚厂的新安赫山镇(今安徽祁门县城)安家落业。张辽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润朝之子宝龄和小儿子游朝之子龟龄都任职金吾卫将军府。后来龟龄改名志和,罢官之后。自号元真子。过起了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兄鹤龄怕他遁入空门当和尚,只好在越州(今浙江绍兴)东门外帮他砌了一套房子,让他与秦少游等名士交往吟诗,自己则带着子侄仍居祁门老家。他们与金吾宝龄的子孙,一直拓荒繁衍于祁门、休宁、旌德、绩溪、黟县、泾县、翕县、贵池、婺源、德兴、乐平、鄱阳、浮梁等地,即今安徽南部与江西东北的青山绿水之间,时至今日,这一地区的张姓人氏大都是兰溪始祖张济的后裔。
  也许是皖南赣北的山水太诱人了,张氏子孙东返浙江之程竞历近五个半世纪,到明代末年才完成。据清乾隆六十年兰溪《张氏重修族谱重修谱系考》记载,第二十六世祖张英雄曾率妻子东返婺源金华(今属浙江)石门塘,其子张成业又迁常山音铿报效里(今浙江开化)。张成业有四个儿子,其他三个儿子留居浙江,但第二个儿子张荣又西迁今安徽休宁郏溪,传十八代,到第四十六世祖张宏范始东返故里兰溪。此后宏范子孙遂落业于兰溪、金华、建德等地区。
  
 浏览:141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8/27 0:04:4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张满意南轩世谱(最新修订)(收藏于2006/12/30 17:03:00
张满意张栻(收藏于2005/7/28 17:11:45
詹招琳中華姓氏同源共祖統一輩序(昭穆)表(收藏于2005/3/20 0:18:59
张满意遠古母系族群盤古氏至少典氏譜系(收藏于2005/3/20 0:17:28
陈谷嘉张栻本体论的逻辑结构体系(收藏于2005/3/18 11:40:37
张满意朱熹留在武夷山的足迹(收藏于2004/8/31 11:56:24
张满意城南书院(收藏于2004/8/29 17:54:32
张满意同宗公告(收藏于2004/8/27 0:23:24
张满意张氏名人(收藏于2004/8/27 0:12:38
张满意张氏郡望(收藏于2004/8/27 0:11:57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张满意南轩世谱(最新修订)(访问10781次)
张满意南轩世谱(访问9462次)
张满意湖南张氏(访问8722次)
张满意广东张氏(访问7429次)
张满意遠古母系族群盤古氏至少典氏譜系(访问7089次)
张满意张姓起源(访问5924次)
张满意张氏郡望(访问5686次)
张满意张氏源流(访问4611次)
宋明理学心性论朱熹与张栻的中和之辩(访问4507次)
詹招琳中華姓氏同源共祖統一輩序(昭穆)表(访问390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7/3 12:59:1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4/24 20:00:34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1/20 8:06:0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5/1 17:36:31
zhangxueli1953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4/17 13:52:28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