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4年11月至1926年4月间﹐段祺瑞在北京组织的临时政府。1924年10月﹐冯玉祥乘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时机﹐发动北京政变﹐推倒曹锟政府﹐组织了黄郛摄政内阁。但为北洋军阀各实力派所忌﹐各帝国主义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不断对冯施加压力﹔同时﹐长江流域各省的直系军阀﹐公开反对北京摄政内阁﹐随时可能挥戈北上。在此情况下﹐冯玉祥为了防止南方直系势力北上﹐决定联合奉系﹑皖系势力对付直系﹐请避居天津的段祺瑞到北京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11月24日段宣布就任临时执政﹐颁布临时政府条例﹐任命各部总长。黄郛摄政内阁解职﹐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宣告成立。 临时执政以国家元首的身分兼为行政首长﹐不设国务院或其类似机关﹐由执政直接指挥各部。段祺瑞重掌政权后﹐采取措施消除直系势力﹐先后免去直隶﹑河南﹑安徽﹑江西等省的直系督军或省长等职。他向各帝国主义国家表明“外崇国信”﹐宣布尊重不平等条约﹐以换取各列强的承认。1926年2月1日至4月21日临时执政府在北京召开由部分军阀﹑官僚﹑政客等参加的善后会议﹐先后通过《军事善后委员会条例》﹑《国民代表会议条例》等议案。其内容在实质上是同孙中山所主张的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相对抗。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代表举行反帝国主义集会﹐会后两千多人到铁狮子胡衕向临时执政府请愿﹐遭到卫队开枪射击﹐当场打死群众四十多人﹐伤两百多人﹐造成三.一八惨案。由此激起全国人民的激烈反抗﹐奉系军阀乘机迫令段祺瑞交出政权。4月20日临时执政府宣告结束﹐北京政权落入张作霖为代表的奉系军阀手中。 |
浏览:201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