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过去,老人死了,家里人都喜欢找阴阳仙给寻觅一块风水宝地来埋葬,为的是接续香火和富贵。
大辽时期,王玟沟就是被大辽皇帝看中的皇陵。大清时期,大板南边的格根绍荣山前的赛音宝力格却是康熙帝为其病殁的固伦淑慧长公主选的陵地之一。 格根绍荣山,南北走向,长约2公里,主峰海拔804.6米的山峰,也很有风水,蒙语译音为"佛山尖"之意。 相传,清朝康熙帝之长姑固伦公主病殁,皇帝命风水先生去巴林右旗给公主察看茔地。先去的一个南蛮子,50多岁,秃头,细眯眼,两撇八字胡须,透露着诙谐和诡秘。他总是那么半睁半闭着眼睛,仿佛永远也睡不醒似的。他从不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没办法,人们送给他一个雅号:"南半仙",可能是因为他是南蛮子而得名吧。 此人,来到巴林后,并不忙于去看茔地,而是躲进王府书斋里"成一统"。白天,他是吃了睡,睡了吃;到了夜晚,他举着蜡烛观看巴林右旗的山脉图,一看就是大半宿……就这样,无动于衷地过了七天七宿,到了第八日凌晨三点多钟,自己却独自一人而去,慢悠悠地左找右寻,最后在大板南边的格根绍荣山前赛音宝力格地方找到了吉穴。只见他三拜九叩,念念有词儿,然后在穴位处埋了一个铜钱,用手平好土穴,不留痕迹,站起来又微闭双眼默默祀祷了半天,才转身慢悠悠地离去…… 他回到王府,天刚渐亮,他对开门的大管家说了声:风水墓地已找到。问他在哪儿?他只是说我在那儿埋了一个铜钱,说完就又回到房间插上门便睡,谁叫也不应声。 康熙皇帝等急了,七八天还没见"南半仙"回京秉告,于是又派了一名曾给先父顺治皇帝看过墓地的佛仙前去巴林……他的性格,正与"南半仙"相反,性子比较急,到了王府的当天吃完午饭,下午在巴林王府大管家和荟福寺葛根的陪同下,径直奔向格根绍荣山前赛音宝力格地方,一眼就看准了一个吉穴,在正穴插上一根银针。此时此刻,那位刚睡醒"南半"也赶到了,他扒拉开穴土,只见那根银针正扎在他放置那枚铜钱的方孔内……两位仙家不由地对视而笑。旁边的人发出啧啧的惊叹声,"啊呀,神啦!" 于是,王府马上派人快马急驰京城……征得康熙皇帝的同意,遂将公主遗骸葬在此地。 后来,皇帝听说风水宝地有显真龙天子灵气之说,不由的龙颜大怒,马上派人去实地查看。两名风水先生到了赛音宝力格一看,环绕公主陵18华里的陵园百花争艳,林草繁茂。公主尸体头顶上方约半华里处生长着一棵苍劲的"参丹"(檀香)树。打开灵柩一看,只见公主预骑金马,因有裹葬的毛毯缠住了公主的双脚而未能翻身上马……这情景使深懂"风水"内涵的阴阳仙一下惊呆,蓦地联想起耳闻公主安康时,曾叮嘱过子孙她死后如何下葬一事……当时,公主说:"我去逝后,不能穿衣,要头朝下安葬在赛音宝力格。"为什么这么下葬?她没有挑明。可儿女们却认为裸体葬母大为不孝故未按遗嘱去办,而用高级毛毯缠身安葬。没成想,由于破了"风水",未成其"有显真龙天于"的夙愿。眼下,此陵地又长出"参丹"树,两位风水先生认为大事不好,这是"檀香"再生,所以二话未说,马上截掉此树,将余根都倒上了滚烫的米汤,不让其复生再生……并将墓地迁至凤凰山。 |
| 浏览:1240 |
|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