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巴林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

淑慧公主之孙---乌尔衮

巴林史话

  戎马一生乌尔衮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八月初二清晨,霞光象往常一样照耀在一座红翁般的山峰上,本来就是褐色的山峦越发显得斑斓多彩。山峰兀耸,在它的脚下是一大片数平方公里的平坦高地。高地被哈尔哈河和泡子分成南北两片。南片驻扎着清朝大军,清军按照右翼军统帅福全的部署,建营盘四十座。连营六十里,阔二十余里,营营之间首尾联络,屹如山立。隔河对岸北片,称乌兰不通,驻扎着进攻清朝的新疆蒙古绰罗斯厄尔特部的噶尔丹部队。数万骑兵部队依林阻水,缚驼足卧地,背加箱垛,蒙以毡毯,环列如城,号曰驼城。噶尔丹为了组织清军的进攻,以守为攻,以驼为阵,清军与噶尔丹部的这一场战争关系匪小,若噶尔丹胜,可长驱直入京都,因此处离京都仅七百里。若清军胜,则使北部边境永靖,腾出手来对付南方的“三番之乱”。
  清军投入战斗的兵力约十万,其中有从京都发来的大兵,也有临近蒙古各部骑兵,重要有巴林部,喀喇沁部,阿鲁科尔沁部等。巴林左右二旗参加的兵众较多,据《巴林蒙古王公世袭表》记载,巴林右翼旗十五岁至六十岁的男丁,不分台吉庶民和奴隶悉数参战。对于这次关键性的战斗,清军的组织工作和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他们针对噶尔丹以守为攻的驼城战术,感到单凭冲击是不行的,于是调集火器营,以铁心炮,子母炮攻击驼城,打乱噶尔丹的阵脚。噶尔丹的军队大都隐在林内,他们以河流高岸为屏障,固守阵地,不不断地从卧驼之间隙发射炮弹。这一场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和残酷,自日出到黄昏,枪炮声震耳欲聋,清军几次发动进攻,均“为河泥所阻,回至原地而立。”(《清圣祖实录》卷148)。内大臣佟国纲率部寻河而进时,被流弹击中死亡。黄昏以后,清军再一次组织进攻,此次由佟国维指挥,火器营以重炮袭击围城骆驼,使驼毙于炮,遂打开缺口,使噶尔丹驼阵一分为二,继而蒙古骑兵冲锋陷阵,“阿鲁科尔沁二等台吉栋扭特率三十余兵趋前站,皆战死。”(《清史稿》)。在这关键时刻,只见一骑白马的青年,指挥巴林部骑兵跃出阵地,刮风般地冲向敌阵。在河泥之中部分骑兵伤亡,青年大吼一声,率余骑扬鞭催马跃上高岸,向驼阵猛扑过去,随即卷入山腰,恰与清军绕山而击的部队相遇,两军合为一处,横出击敌,驼阵自破。这个青年不是别人,正是巴林右翼旗扎萨克多罗郡王鄂齐尔次子乌尔衮。
  乌尔衮生得精壮彪悍,大眼紫面,自幼骑马习武,作战十分勇敢。此次朝廷命巴林部参战,本来应由扎萨克鄂齐尔亲自率部参战,但由于身染痼疾,不能前往,乌尔衮自告奋勇,代父出征,指挥数千名巴林骑兵冲锋陷阵。若在别人,不等过河就退回来了,皆因乌尔衮指挥得当,他身先士卒冲杀在最前面,台吉子弟紧随其后,再后面方是庶民箭丁。台吉族子弟都是好马未为泥河陷住,这样就冲出了一条道路。战斗结束以后,朝廷查询记录有功之人,乌尔衮勇敢善战荣立战功,并进京领功朝觐,受到康熙皇上的赏识。他所率部下鸿格利德子孙被封为头等台吉,布和图尔昂嘎子孙被封为三等台吉。康熙皇上看中英姿勃勃的乌尔衮,翌年,将亲生女儿和硕荣宪公主嫁到巴林草原,乌尔衮遂成为皇室的和硕额附。可以说这是皇上对乌尔衮乌兰不通之战战功的最大封赏,同时也决定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
  乌兰不通战役之后,清军虽然获胜,但是噶尔丹的实力没有遭到致命的打击,而清朝军队和蒙古兵众却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此役,清军左路军统帅过高的估计了噶尔丹军的实力,在噶尔丹求和的烟幕下,没有趁胜追击,坐失战机。史记载噶尔丹“由克什克腾之什拉穆楞载水横渡,越大啧山宵遁,所过皆烧荒以绝追骑。”什拉穆楞河就是现在的西拉沐沦河,乌兰布通所在的萨里克河,因在西拉沐沦河之上游,故统称西拉沐沦河。大啧山即是从乌兰布通大红山至刚噶诺尔之间的沙丘。《经棚县志》记载“兴安岭西麓之沙丘相连克力更一带,均为沙啧,古名大啧山。”噶尔丹战败之后,集聚兵力,希图卷土重来。为此,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上再度亲征,兵至克鲁伦河。乌尔衮率巴林骑兵随康熙大军出征,受命率部众到乌著穆沁参战。此役,清军获胜,在昭莫多地方打败噶尔丹,使其丧失了赖以发动战争的兵力。
  这以后,准噶尔部接连不断发生内讧。先是噶尔丹侄子策旺阿拉布担趁机自立为准噶尔罕,并率兵堵截噶尔丹,不让他回归故土。噶尔丹腹背受敌走投无路奔青海,在阿察阿穆塔台地方服毒自尽。二十年后,策旺阿拉布担强大起来,称霸新疆,还出兵西藏,不断与清朝发生冲突,成为清朝西北方的最大威胁。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双方再度发生征战,朝廷命乌尔衮率部从征西陲。此时的乌尔衮已经袭爵,当上了巴林右翼旗扎萨克多罗郡王固伦额附。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还当上了昭乌达盟长,总督昭乌达盟政务。康熙五十五年朝廷封他为副将军统督内属国二十三旗务,并命令他率二十三旗兵马从清朝大军讨伐策旺阿拉布担。出征之时,乌尔衮与其弟桑利达登上旗之佛山白音汉山,在山顶的敖包上插上了天马佛幡,盛祭敖包,然后离旗而去,当时的场景生离死别,十分悲壮。后来的人们将这一情景编了一段故事,名曰“二公主送夫西征”,简要记录如下。
  康熙五十四年夏,巴林大雨如注,接连十余日不开晴。路上行人断绝,但是却挡不住驿马往来。原来康熙皇上昭示巴林右翼旗扎萨克多罗郡王固伦额附乌尔衮,立即带领东蒙古二十三旗蒙古兵丁,随清朝大军去西北征讨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策旺阿拉布担。
  准噶尔部在哪?从巴林出发,往西再往西,经过五盟十三旗。接到圣旨后,王府上下立刻为乌尔衮王爷出征作准备。这日是二十三旗兵丁会齐的日子。清晨,固伦荣宪公主早早起来,命仆妇取出乌尔衮王爷那领石青色片金绿罗通绣九蟒的崭新郡王爵服,亲手为额附穿在身上,然后束上嵌着四颗猫眼石的金镶玉朝带。郡王爵服穿好了,还要外套补服。公主又命人取过几领补服,挑选了件赭褐色饰四团五爪行龙前后圆补的给王爷穿上。前后左右看了看,对襟合适,袍襟将膝,半袖过肘。最后将一顶连托三节饰冬珠七颗的朝冠戴在王爷头上。末了默默地望着额附的面庞,伸出手去,将额附鬓角的一根白发拔掉。“看,都生了白发。”
  “公主,我都四十五岁了,就要老了,能没有白发吗?不过我身体强壮,武功不减当年,到了战场,一定会再次立功受赏,一定能使皇上欢心。”
  “别贫嘴,这一次出去要十倍小心,我打算让桑利达同你去,也好有个臂膀。是不是让儿子琳布也去?”公主说。
  乌尔衮王爷略皱眉头想了一下,说。“公主,谢谢你的关照。桑利达智勇双全,此次出征,有他在左右确实好多了,可是我们两个都去了,旗政谁来管呢?”
  公主说,“这个我想过了,旗政就交给我来管,难道你不相信我能管好吗?你想想看,这些年你常年在外征战,桑利达年龄又小,旗政不是由我来管着吗。就说你虽是本旗的王爷,哪一件事没问过我,哪一件事不是我做主呢?王爷,我所惦记的不是旗政而是你。桑利达一定要去,不然我是不放心的。琳布你也要带去,让他见见世面去。这孩子太娇奢了,你看,你今日要出征,他不来送你,跑到哪里酗酒去了。”
  公主的话还没有说完,忽听外面问响,琳布酒醉如泥地由两个仆人搀着撞进来。公主见了,怒起心头,下令鞭打琳布。王爷趋前一步止住,说。“这个孩子太不争气了,不入学斋读书,整天喝酒打牌瞎胡闹,只念他年龄小,饶过这一回。谁让他是我们的独生子呢,将来还等他承袭爵位呢,一旦打坏了可怎么好?公主,看在额附的面上原谅他吧。只是我走以后,把他留在家里,你要从严管教。”
  公主执拗地说。“还是把他带到战场上去吧。”
  “公主,”乌尔衮王爷急道。“此次远征,说不上何年何月能够回来,再说能不能回来......不能把我们的根亘仍在战场上啊!”
  乌尔衮王爷有些酸楚,公主也十分伤心,拉住额附的手抽泣。“那么,就依了你吧!”
  桑利达这时穿着整齐走进来,说。“王爷,公主,咱们的旗兵已经起行了。时候不早,我们祭山去吧。”
  公主说,“那就快起行吧,我到门德敖包送你。”
  在巴林王府的南边,有一座名山。它的前面是西拉沐沦河,它的后面是查干沐沦河,它是辽朝大契丹的发祥地。辽五代祖勃突就出生在这里。勃突力大无穷,勇猛异常,力敌万人,生前统一契丹各部,死后葬于此山,山的名字便叫巴尔当哈拉山。康熙皇上来此以后,将此山 改名白音汉山,成了旗之佛山。此后,每当巴林兵出征,都要在此山祭祀佛祖,祈求获胜,平安返回。这次出征,恰逢巴林五月十三日祭敖包的日子,远远近近的旗民百姓都来到,一是送丁出征,二是祭祀敖包。乌尔衮王爷同桑利达来到的时候,满山坡到处都是人。
  巳时将到,法器奏响,喇嘛们颂起经来。不一会儿,由八个身材魁伟的蒙古汉子抬着煮熟的整牛整羊供祭在敖包前面,乌尔衮王爷亲手给敖包插上青松翠柏,挂上一丈五尺多高的天马佛幡。然后牵着翁根佛马绕敖包转了三遭,再举起招福神箭,插在招福神简里,口中连连呼叫。“福来!福来!”旗民百姓一起唱起祭歌:
  众山之首的白音汉山佛哟,
  屹立在群峰之颠,
  神力无比的大罕山哟,
  雄踞于万山顶端。
  山峦在四周屏绕哟,
  朝霞向它俯首鞠躬,
  苍苍莽莽千山万岭,
  唯白音汉山立柱苍穹。
  ........
  午时将到,乌尔衮带领旗军来到西拉沐沦河渡口的门德敖包,此时,固伦荣宪公主正等在那里。旗民百姓也都聚拢来,他们也是在这里同当箭丁出征的亲人们告别的。
  “公主,请回吧!祝愿公主平安,旗民兴旺!”乌尔衮王爷认蹬上马。
  “王爷,早去早回,佛爷保佑多打胜仗,频送家书。”公主送到桥头,立在桥之中央说。
  王爷走了,旗丁走了,公主仍然屏风而立在桥上。她的身后是数不清的旗民百姓。常言道:
  人生最苦是离别,
  公主送夫征西陲。
  一生不离征鞍马,
  今日出战几时回?
  乌尔衮此次带兵出征,连续征战六年。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桑利达身受炮伤。据载,桑利达带领巴林部的兵丁攻打厄鲁特军队,俘获几百敌军,交于大将军。清廷查记录封诸战功者时,将桑利达封公,出任旗协理职。乌尔衮也得到康熙皇上嘉奖,帝谕昭乌达盟部队自备粮草,马匹非常辛苦。因此多次得到封赐。据史料记载,在连续六年的征战中,乌尔衮仅回巴林旗一次,“其母病殁,帝允其回巴林服丧百日。”
  康熙六十年(1723年),巴林右翼旗扎萨克乌尔衮奉命率部回师,在回军的途中由于积劳成疾去世,享年五十一岁。乌尔衮王爷殁后,葬于巴林右翼旗齐齐尔图王陵。雍正六年,固伦荣宪公主病殁后,乌尔衮的骨灰与固伦荣宪公主遗体合葬于巴颜陶伯山阳。1972年,固伦荣宪公主陵被发掘时,发现在公主棺椁前有一白瓷罐,内有白色液体,稍南侧有一骨灰罐和残损衣物。罐外壁以金字书写“额附副将军多罗郡王”。出土的墓志较详细地记载了乌尔衮的生平及功绩。照录如下:
  驸马乌尔衮,系元室之胄也,世为巴林多罗郡王办理旗务。我太宗文皇帝第四女淑慧固伦长公主之嫡孙也。康熙四十三年嗣封王爵,使理统十一旗事。五十五年董督内属国二十三旗戍务,北讨旺妖星犹炽,未酬敌忾之心,梁木忽摧,转甚英雄之痛。遂于康熙六十年二月十日薨于军,享年五十一。男一人女一人,男遴布袭封王爵,女为显亲王元妃。
  
  
  
   (本资料较为珍贵,但由于设置问题,暂时无法限定复制,希望广大读者自觉维护网墓的尊严,未经维护人允许,不得私自转载。谢谢合作!)
  
  
 浏览:442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9/28 12:30:56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和伦满洲婚礼全介绍(收藏于2004/10/10 14:32:06
和伦摘自满族文化网满洲婚俗------具体介绍(收藏于2004/10/10 14:24:03
和伦满洲礼节(收藏于2004/10/10 14:22:44
和伦满汉全席菜谱(收藏于2004/10/10 14:20:35
和伦清朝宫廷仪仗(收藏于2004/10/10 14:18:49
和伦摘自清史稿圣祖诸女(收藏于2004/10/10 14:16:34
隋春潮提供乾隆帝御赐固伦荣宪公主祭文(收藏于2004/8/21 20:46:07
摘自某网站(收藏于2004/7/25 20:19:40
和伦圣祖爷的后妃。其中荣妃为荣宪公主的亲生额娘。(收藏于2004/7/25 20:12:05
忘不了在巴林治沙工作的人们(收藏于2004/7/25 20:04:5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和伦清朝宫廷仪仗(访问6891次)
赤峰大事年表-----清朝时期(访问5460次)
和伦淑慧公主的娘家侄孙女----- 荣宪公主记载(访问4753次)
和伦满洲婚礼全介绍(访问4456次)
巴林史话淑慧公主之孙---乌尔衮(访问4421次)
忘不了在巴林治沙工作的人们(访问3653次)
和伦圣祖爷的后妃。其中荣妃为荣宪公主的亲生额娘。(访问2939次)
和伦满汉全席菜谱(访问2878次)
和伦满洲礼节(访问2667次)
清史稿太宗本纪二(访问2192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9/10/11 10:01:21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6/20 18:45:55
吕萍感同身受(评论于2010/3/12 21:21:45
蔡正明太切实際了(评论于2009/12/27 11:18:55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12/24 20:02:2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