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天立地话萧峰
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的缺点,错误,如陈家洛的优柔寡断,袁承志的见事不明,张无忌的拖泥带水,韦小宝的无赖,以及杨过,令狐冲之狂,郭靖,石破天之憨,等等。如果说有例外,那就是《天龙八部》的萧峰。萧峰的胆气之豪,处事之稳,武工之高,待友之诚,均掷地有声,无可挑剔,是金庸按传统道德标准并结合自己的价值观念塑造出来的气壮山河的英雄,也是金庸小说中最得读者喜爱的角色。 一口气喝四十斤酒而面不改色 《天龙八部》为萧峰安排了几次别开生面的喝酒。 第一次是在无锡松鹤楼。大理国镇南王子段誉阴差阳错地来到无锡,无端受人欺负,上得松鹤楼,借酒消愁,不意得遇萧峰,萧峰把段誉错当成慕容复,段誉也将萧峰当是慕容复的朋友,两人喝了一场稀里糊涂的试敌酒。 当段誉移到萧峰席上,请问姓名,萧峰笑道:“兄台何必明知故问?大家不拘形迹,喝上几碗,岂非大是妙事?待得敌我分明,便是没有余味了。”叫道:“酒保,取两只大碗来,打十斤高粱。”那酒保和段誉听道“十斤高粱”四字,都吓了一跳,酒保问十斤能喝得完吗?萧峰指着段誉道:“这位公子要请客,你何必给他省钱?十斤不够,打二十斤。”和段誉两人你一碗,我一碗,连干二十碗,一坛高粱喝得底朝天。二十斤喝完,又是二十斤,喝了个旗鼓相当。段誉知道自己是靠家传的六脉神剑,把喝进去的酒从手指尽数逼了出来,烈酒不过在体内流转一过,而萧峰却凭着真本事连干四十碗,兀自面不改色,并无半分酒意,不由好生敬佩。酒喝得差不多了,两人又斗了一阵脚力,相互敬慕,一通姓名,才知道搞错了。交谈之下,甚感兴趣相投,撮土为香,义结金兰,萧峰心里痛快,又拉着段誉,要回松鹤楼再痛饮一场,把个段誉惊得目瞪口呆。 第二次在聚贤庄。号称“神医”的薛慕华和聚贤庄的两位庄主传贴天下,数百名英雄齐聚庄中,商讨捕杀萧峰的计划,不料萧峰为救阿朱,找到聚贤庄。眼看恶斗在即,萧峰却突然向庄主讨酒,喝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绝交酒。 第一个出来和萧峰对饮的是已故丐帮副帮主马大元的遗孀马夫人,她认定丈夫是萧峰所害,对萧峰有切齿之恨,接下来是丐帮诸长老,各帮会的头面人物,一一和他对饮。转眼间已是四五十人,萧峰也喝了四五十碗。众人越看越骇然,萧峰却神色自若,除肚腹鼓起外,毫无异状。众人皆想:如此喝下去,醉也将他醉死了,还说什么动手过招?殊不知萧峰确实多一分酒意,增一分精神力气,连日来多遭冤屈,郁闷难申,这时将一切都抛开了,索性尽情一醉,大斗一场。接下来就是一场恶斗,直杀得中原豪杰一提到聚贤庄就心惊肉跳。 第三次是契丹皇帝的牛皮大帐。萧峰为救阿紫,来到长白山,不大不相识,和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结为兄弟。辽主在牛皮大帐中大开筵席,当真是酒如池,肉如山。 辽国文武官员一个个上来想萧峰敬酒。萧峰来者不拒,喝到最后,已喝了三百余杯,仍是神色自若,众人无不骇然。耶律洪基向来自负勇力,这次为萧峰所擒,全过皆知,他有意要萧峰显示超人之能,已掩他被擒的羞辱,没想到萧峰不用在次日比武大会上显身手,此刻一露酒量,已经压倒了群雄,人人敬佩。这次喝的是斗胜酒,以酒量大小论英雄,萧峰五十大碗千杯酒的海量,自然是盖世无双,从中原喝到长白山,又喝到大草原,喝便天下无对手。 第四次是在少林寺前。萧峰得知阿紫落入丐帮之手的消息,带着燕云十八骑千里驰赴少林寺救援,却受到和自己齐名的慕容复以及星宿老怪丁春秋,练就冰蚕寒毒的游坦之的围攻。萧峰虽然在三招之内逼退当世三大高手,却也觉得三人均身怀绝技,三人联手,自己便非其敌,何况虎视耽耽的还有少林,星宿,丐帮及天下各门派豪杰不下千人,纵然自己得以全身而退,燕云十八骑不免要横尸当场,偏偏结义兄弟段誉呆性大发,也跑上来要和自己同生死,要脱险境,实是不易。其间更有虚竹不顾生死出来相助,三人竟当着天下英雄的面,义结金兰。 萧峰提起一皮袋,说到:“两位兄弟,这一十八位契丹武士对哥忠心耿耿,平素相处,有如手足,大家痛饮一场,放手大杀罢。”这是一场结交酒,又是一场生死酒,喝得何等畅快,何等壮烈,何等令人热血沸腾。不管此后的恶斗是怎样的结局,光是这场酒,已让天下英雄尽皆胆寒。 不光自己喝酒,而且爱屋及乌,凡是喜欢喝酒的,他都认为是好汉子,是真英雄。段誉是他喝酒喝的痛快而义结金兰的,而后和虚竹在飘渺峰结拜也是学萧峰的,两个喝得一团烂醉,人事不知。丐帮长老吴长风,曾经力抗西夏高手,杨宗保赠了一面记功金牌,后参与反对萧峰被擒。萧峰提到他抗敌的事,说是但凭金牌,就可以免罪,要吴长风取出金牌给大家看。吴长风忸怩了半天,不好意思开口,被逼急了,才大声说:“那天我酒瘾大发,没钱买酒,把金牌子卖给了金铺子啦!”萧峰大乐,连叫“爽快!”立即替吴长风松绑。 对属下如此,对外人也是这样。马大元被人用自己的绝技杀死,人们都认定是姑苏慕容家所为。萧峰亲率丐帮帮众南下查访,当他接触了慕容家的几位头脸人物后,就断定不是慕容家所杀,其中一位是公冶乾。公冶乾与萧峰在江阴望江楼饮酒,当时也是不分敌我,两人一口气喝了十大碗烈酒,都是面不改色。喝完后互通姓名,公冶乾说自己这个“乾”不是乾坤的乾,而是乾杯的乾(干),并请萧峰去他庄上,要大饮三日。萧峰当着丐帮帮众说起此事,赞不绝口地说:“好酒量,好汉子!”把个当时还身负死罪的吴长风也痒得连连叫好:“这位公冶乾是好汉子,好朋友!”段誉在旁听了,不觉好笑:“原来大哥昨天又和人家赌酒来着,人家酒量好,喝酒爽快,他就心中欢喜,说人家是好汉子,哪只怕也不能一概而论。”这当然是作者自己对以酒论英雄的微词。对于那些为人谨慎,不爱喝酒,不爱多说,不爱大笑大吵之人,萧峰则不愿接近,这当然是毫无道理的,但越是这样,就越显出萧峰之豪爽。 粗旷之中不乏心细 外表虽然粗豪,但萧峰却不是一条莽汉,其用心之细,处事之稳,也非常人所及。 马大元被人以自己的绝技所害,丐帮上下都认为是慕容家所为,就要传令丐帮各地弟子踏平慕容。但萧峰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江湖上的事情,奇诡百出,人所难料,不能单凭传闻,就贸然定人之罪。因此他带人来到江南,并不去寻慕容家的晦气,而是对慕容家主要人物的所作所为进行观察,以查明真相。仅此举动,其见识就比少林寺众僧,丐帮众老及其江湖成名人物为高。 但就在此时,一场旨在废除他帮主之位的变乱预谋也正在进行。有人指控萧峰指使或勾结慕容家杀害马大元,更有人怀疑凶手就是萧峰本人,叛党已经扣押了传功,执法两长老,其他四长老又听信叛党所言,参与变乱。追查凶手和平息变乱两件事情纠缠在一起,在处理这两件事时,萧峰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沉着和冷静。 第一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制住大智分舵舵主全冠清。萧峰察言观色,料知这次叛乱的主谋是全冠清。这全冠清工于心计,办事干练,是萧峰手下极得力的人物,但由他主谋变乱,却有成了一个极其厉害的对手,若不将他制住,祸乱不可收拾。萧峰一念及此,一面向四大长老询及这次变乱真相,一面突然向后连退两步,反手抓出,已将全冠清擒住,跟着右手运气,全冠清膝间酸软,不由自主跪倒在地,随手一点,将他的哑穴撞住。全冠清武功之高,不输于四大长老,但他离萧峰有两三丈远,无论如何想不到萧峰在与四大长老说话时,两步竟倒跃两丈多远,一抓使出,根本不及防范。旁人以为全冠清自行跪降,不敢再有异动。 第二步,派人前去解救被关押的传功,执法二长老及各分舵舵主,同时稳住乱党。萧峰虽然制住全冠清,有派人去解救被押人众,但周围出了无意间碰上这次叛乱的段誉和慕容家的三位姑娘,其余两百余人全是叛乱的参与者,只要有一人领头发难,局面就难以收拾。萧峰心想:“此刻唯有以静待变,最好转移各人的心思,等得传功长老回来,大事便定。”于是给众人介绍起段誉来:“众位兄弟,我今日好生欢喜,新交了一位好朋友,这位是段誉兄弟,我二人意气相投,已结拜为兄弟。”众人听萧峰竟然和呆头呆脑的段公子拜了把子,都大感诧异。萧峰又将四大长老逐个介绍给段誉,正闲扯间,传功,执法二长老及各舵舵主已带人赶到,强弱立即易势。 第三步,消除叛乱着的对抗情绪。萧峰先是向众人陈诉自己到江南后的所见所闻,介绍他所见到的慕容家的几位人物,第一位是和萧峰在望江楼喝酒的公冶乾,第二位是和乡下人打赌开玩笑,被人泼了一身粪,却不还手的风波恶,第三位是和人比武,比输了还要高歌而去的包不同,以及慕容复的表妹王语嫣,侍婢阿朱,阿碧:“那公冶乾豪迈过人,风波恶是非分明,包不同潇洒自如,这三位姑娘也都温文良善。这些人不是慕容公子的下属,便是他的戚友。常言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众位兄弟请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慕容公子能是大奸大恶,卑鄙无耻之徒吗?”丐帮高手大都重义气,爱朋友,听了萧峰一番话,又亲眼见到包,风二人胜固然欣败亦喜的风采,不由得心悦诚服。接着,萧峰又是逐一陈说四大长老的侠肝义胆和英雄事迹,请求执法长老允许四大长老将功抵过,并将四柄匕首插入自己肩头,代四人受过。 若不是因萧峰的身世而重起波澜,一切风波就要在轻描淡写中平息了。有谁不为萧峰举重若轻的应变处剧才能折服呢?当然萧峰短短一瞬间所考虑的平叛步骤,金庸大概花费了好几个不眠夜。 还有一处,三兄弟到西夏,被一宫女带到一大厅,墙上都是字画,萧峰,虚竹武功虽高,于文艺却是一窍不通,两人并肩在地下一坐,留神观看旁人动静。萧峰的见识经历比虚竹高出百倍,他神色漠然,似对壁上的书法图画感到索然无味,其实眼光始终不离那绿衣宫女的左右。他知道这宫女是关键的所在,倘若西夏暗中有什么奸计,必定由这娇小腼腆的宫女发动。此时他便如一头暗中窥伺的豹子,虽然全无动静,实则耳目心灵,全神贯注,每一片肌肉都鼓足了劲,一见有变故之兆,立即便扑向那宫女,先行将她制服,决不容她使什么手脚。 这也是萧峰粗旷中不乏心细的表现之一。 降龙十八掌--萧峰的看家武功 在金庸小说的全部男主角中,只有萧峰的武功不是临阵磨刀的。陈家洛尽管跟天池怪侠袁士霄学了一套“百花错拳”,施展起来使人眼花缭乱,但碰到真正的高手张召重却败得一塌糊涂,最后在冰洞里学了一套奇特的武功,才赢了张召重两招;杨过尽得小龙女玉女剑法的真传,把整个终南山全真教搞得鸡犬不宁,又有神雕帮忙,往山涧弄波,去东海击浪,又自创了一套“黯然消魂掌”,才得以制服金轮法王;张无忌幼时倍受玄冥神掌之苦,后机遇巧合,学得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太极剑三大绝活,才击败玄冥二老。 唯有萧峰,没见他学本事,但武功之高,就像他的酒量之大一样,令天下英雄黯然失色。人还没有露面,“北乔峰,南慕容”的名头已经为武林公认,一举手间,南慕容也甘拜下风了。 萧峰带丐帮南下,却逢慕容复已经北上。慕容家的两位高手包不同,风波恶为了替主人争争名头,赶往丐帮集会处,和丐帮四长老打得难分难舍。萧峰因为丐帮发生变故,不想和他们纠缠,出手制止。只用“龙爪手”中的一招“抱珠三式”左肘撞胸口,右掌斩腰胁,左手抓气穴,就抓住了包不同的穴道,随即夺过风波恶的单刀,顺势点了他的穴道。霎时间,包不同全身酸软,再也潇洒不起来,风波恶直挺挺站着,架也打不成了。 萧峰不想和慕容家过不去,所以立时解开了二人的穴道,风波恶不服气,说萧峰攻人不备。萧峰等他说完,虚空一抓,一股气流将地上的单刀激得跳了起来,跃入手中,手指一拨,单刀倒转刀柄,递向风波恶身前。风波恶从来不吃亏的嘴巴这次却语无伦次了,颤声道:“这……这是“擒龙功”罢?世上居然真的……真的有人会此神奇武功。”书本武学家王语嫣则独自出神:“这位乔帮主武功如此了得,我表哥跟他齐名,江湖上有道是‘北乔峰,南慕容’,可是……可是我表哥的武功,怎能……怎能……”潜台词大家都能看得明白了。 萧峰的武功路子也和他喝酒一样,充满豪气,一经使出,就虎虎有声,令人未战先惧。 群雄聚会聚贤庄,要找萧峰晦气,却被人用腹语大大羞辱了一番,无可奈何。萧峰到后,此人故技重演,进行讥讽。萧峰突然一声怒喝:“滚出来!”声震屋瓦,梁上灰尘簌簌而落,群雄均是耳中雷鸣,心跳加剧。随着这声怒喝,人丛中一条大汉应声而出,脸色灰白,站立不稳,口中唱起小曲,似醉酒一般,原来已经被萧峰一声断喝震坏心魂,再过片刻竟然直立不动,气绝身亡。此人乃段延庆的弟子,在江湖上也大有名气,出言侮辱丐帮,丐帮众老尽管气恼,也找不到认头之人,气也是白搭,可萧峰一到,一声怒喝,即将此人治死,何等功力,何等威风。 该事未了,四大恶人中的“穷凶极恶”云中鹤又来凑趣,大骂聚贤庄的英雄宴是狗熊会,一阵捣乱,待得众人起身追截,云中鹤已经跳上墙头,眼看要飘然而去了。萧峰又是一声断喝:“留下罢!”挥掌凌空拍出,掌力疾吐,如一道无形兵器,击在云中鹤的背心。云中鹤闷哼一声,摔了下来,口中鲜血狂喷,有如泉涌,老半天才挣扎站起,蹒跚出门,走几步,又是一口鲜血。群雄见此情景,也没有人去为难他,却想:“此人骂我们是‘狗熊之会’,谁也奈何不得。反倒是乔峰出手,给大伙儿出了这口恶气。” 萧峰挥出这一掌就是被称为天下阳刚第一的丐帮的“降龙十八掌”。金庸是十分看重“降龙十八掌”的,在他十五部小说中,上百名一等一的高手,金庸只安排了三个人使这套掌法:洪七公,郭靖,萧峰,都是铮铮铁汗。这三人所使出的“降龙十八掌”,又以萧峰的最是八面威风。“降龙十八掌”,洪七公,郭靖和高手过招,往往要使到五,六招,或十来招,才能占到上风,而一到萧峰之手,往往之一招,就立占上风。上面的掌击云中鹤就是一例。 少林高僧玄难武功之高,比起他师兄少林方丈玄慈,也不逞多让,但萧峰也只是一掌,就破了他的成名绝技“袖里乾坤”。 如果说云中鹤不算一流高手,玄难也差半筹才算,那么在少林寺前的一场恶斗,却使天下英雄开了眼界。游坦之无意间修习了少林派的上乘内功“易筋经”,又练成了天下一等一的阴寒内功“冰蚕寒毒”,在少林寺前一加施展,少林寺的玄慈方丈的大力金刚掌也难抵挡;星宿老怪丁春秋,兼习逍遥派的奇妙内功和化功大法,又会用毒,少林高僧玄难,玄寂均命丧他手。二人带着星宿派门人当着天下英雄的面大吹大擂:“星宿神功,天下第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降龙臭掌,狗屁不值。” 哪知道萧峰突然出现,远离丁春秋十五六丈处便开始连接三掌“亢龙有悔”,气势如怒潮狂涌,排山倒海般的涌向丁春秋,逼得他难以抵挡,不住后退。聚贤庄一战,萧峰孤身一人,连毙数十名好手,威震天下。此刻他仅一招“亢龙有悔”就把不可一世的丁春秋打得落荒而逃,不觉面面相觑,肃然无语。真是人中萧峰,掌中降龙!不只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是有小说以来,也为见过如此气势。 萧峰所以能服众,还不在他的武功之高,而在他的待友之诚,为人仗义。 丐帮四大长老参与叛乱,按帮规应处死,但萧峰却一一数说他们的大功劳,请求执法长老宽恕他们一时之错,并用自己的鲜血为他们洗清罪责。风波恶被陈长老毒褐所伤,命在顷刻。萧峰敬重他是条好汉,要陈长老拿出解药,哪知道偏偏要先将毒吸出来,才能用解药,陈长老恨风波恶出言不逊,自然不会给他吸毒,风波恶身边只有三名女子,据说这毒如果女子一吸会更糟糕,萧峰见状,大踏步上前,就要替风波恶吸毒。阿朱跟萧峰非亲非故,萧峰为救其性命,竟然独闯聚贤庄,请薛神医为阿朱治伤,结果自己险些丧命。虽然被逐出丐帮,但得知丐帮兄弟陷于西夏一品堂之手,萧峰立即单骑救援。 金庸也安排了丐帮宋,徐二长老的对话来反衬了萧峰的为人: 当萧峰要将打狗棒交出来的时候,宋长老大声喝道:“且慢!”把正要接过打狗棒的徐长老吓了一跳:“宋兄弟有何话说?”宋长老说:“我看乔帮主不是契丹人。契丹人穷凶极恶,残暴狠毒。乔帮主却是大仁大义的英雄好汉。适才我们反他,他却甘愿为自己受刀流血,赦了我们背叛的大罪。契丹人哪会如此?” 徐长老认为这是萧峰从小在中原生活,又受了少林高僧玄苦和丐帮前帮主的教诲,改掉了契丹人的习性。宋长老当即反问:“既然性子改了,那变不是坏人,再做我们的帮主,有什么不妥?我瞧丐帮之中,再也没有哪一个能及得上他英雄了得。” 两截断箭入胸口 萧峰是社会型的英雄。宋,辽对峙的时期,长年的战争,使汉人和契丹人互相仇视,汉人骂契丹人“辽狗”,契丹人骂汉人“宋猪”,虽然边境上也有商人来往,但却经常互相偷袭,抢劫。在得知自己身世之前,萧峰和其他汉人一样,对辽人又痛恨又鄙视。 无锡城外杏树林中,天台山止观寺智光大师说起当年得报契丹武士要袭击少林寺,问萧峰,如果是他要如何?萧峰朗声道:“……我大宋受辽狗欺凌,家国之仇,谁不思报。倘若得知了这项消息,自当率同本帮兄弟,星夜赶往阻截。”智光说到埋伏在雁门关,又问萧峰该如何,萧峰想也不想就道:“自来兵不厌诈,这等两国交兵,不能讲什么江湖道义,武林规矩了。辽国杀戮我大宋百姓时,又何尝手下容情了?依在下之见,当用暗器,暗器之上,须喂剧毒。” 等智光将他身世说明,萧峰也知道自己身上流的是契丹血液时,感情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打击实在太大,太突然了,他一遍一遍狂呼:“不,不!契丹人凶残暴虐,是我汉人的死敌,我怎么能做契丹人?”在离开丐帮的一段时间里,他总是怀着一线希望,希望智光所说的不是事实,他自己不是契丹人而是汉人,希望是有人想当丐帮帮主而蓄意陷害自己,这种矛盾心理,是合情合理的。有人说金庸的小说大处是假,小处是真,由此可见一般。 雁门关确认自己的身世以后,萧峰几乎崩溃了,幸亏有阿朱在他身旁抚慰,开导,又看到大宋官兵屠杀契丹老弱妇孺,他总算想开了:“我是契丹人,从今以后,不再以契丹为耻,也不以大宋为荣了。” 萧峰的恩怨实在太过分明了,如果他是袁承志,张无忌,当他知道自己是契丹人,知道阿朱对自己的一片深情后,本可以从此退出江湖,远离中原,去塞外过逍遥的生活,何等自在。但他既然知道父母为人所杀,而凶手还有几人尚在,此仇不可不报。没想到,赵钱孙被人杀害,智光服毒自杀,“带头大哥”没有找到,却失手打死了准备和自己长相厮守的阿朱,不自觉又向悲剧走近了一步。 当他看到智光处父亲的遗言,知道父亲当年自杀,不仅仅因为痛失妻儿的惨死,更由于自毁誓言,杀了许多汉人而愧对师门,已经有了放弃报仇的念头;特别是在错杀阿朱后,他寻仇之意更淡了,准备去塞外了此一生。来到长白山,与女真人为伍,偏偏又遇上契丹人打女真人,萧峰侠气又生,出手相助,抓住隐瞒身份的耶律洪基,又喜他的豪气,把耶律洪基给放了,还和他结拜为兄弟。此后帮助耶律洪基平定叛乱,被封为南院大王。不知不觉萧峰重新回到了武林,不过不是中原武林,而是塞北武林;又等上了舞台,不过不是江湖舞台,是政治舞台。 虽然是契丹人,虽然做了大官,但萧峰从小在中原长大,认识的都是中原的豪杰,他其实爱大宋极深,爱大辽极浅,所想的不是如何做好南院大王,而是如能回到丐帮做一无名弟子,逍遥自在,更加心安理得。而辽主让他做南院大王,不仅报答他平定叛乱之功,还想要他坐镇南京,一有机会就抢夺大宋的花花世界,从此萧峰被卷入了辽宋两国的纷争之中。 宋哲宗亲政以后,整天所想的就是扩充兵力,破阵杀敌,收复燕云十六洲,幻想自己如何骑着高头大马,统帅百万雄师,直取辽国上京,耶律洪基出降。这也给了耶律洪基出兵的理由,亲自来到南京,进爵萧峰为宋王,以平南大元帅统帅三军,刻日起兵南征。萧峰却想:“我若南征,这里万余将士,恐怕未有半数能回归北国。”牙关一咬,死不从命,结果被耶律洪基以卑劣的手段囚禁起来,关在笼子里。 阿紫把萧峰拒绝领兵南侵而被囚禁的消息带回中原,中原群雄立即前往大闹南京,救出了萧峰。萧峰却是左右为难,群雄为救自己而来,尽管一时偷袭得手,但却被数万辽国精锐之师困住,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一个个死于辽兵刀剑之下;若出手相救,却有成了叛国助敌的辽奸,将千秋万世为本国同胞所唾骂。萧峰本来行事爽净,决断极快,但此时却是进退维谷。他把“义”字看得实在太重了。 冲出重围,却被阻于雁门关外,无奈之际,与虚竹,段誉两兄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擒下耶律洪基,逼耶律洪基退兵,并宣布终身不得入侵大宋,也就在此时,萧峰走进了悲剧的剧终。耶律洪基被人所擒,羞惭万分,转头冷冷对萧峰说:“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上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一代英豪,为了宋辽两国罢兵止戈,在这燕山易水间悲壮而去,没有犹豫,没有反顾,只有北去的辽军的马蹄声化成山后的闷雷,只有南飞鸿雁的鸣叫声化成天边的长风,只有丐帮吴长老的长声呼号震撼山谷原野,化作一曲燕赵悲歌:“乔帮主,你虽是契丹人,却比我们这些不成器的汉人英雄万倍!” 萧峰的悲剧是民族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在民族关系恶化及此发展到民族仇恨,民族仇杀的年代,个人只能为了本民族的利益去战斗,去牺牲,谁战斗最勇敢,牺牲最壮烈,谁就受人们的尊敬,就是本民族的英雄。在这样的年代,人们关心的是战争的胜负及战利品的多少,而不是战争的是否正义。如果有人去考虑战争的是否正义,想去阻止本民族的非正义战争,那么等待他的将是厄运,因为只有这样几条路可以由他选择:一是死谏,那么他将作为忠臣而被杀害;一是躲避,那么他将作为懦夫而被讥讽;一是违心参加战争,那么要么战死,要么一辈子受良心责备。而萧峰走的,却是那样的惊世骇俗,公然在两军对阵前劫持,威迫本国君主,虽然制止了一场战争,却成了本民族的叛贼,尽管后人可能会怀念他,感谢他。 萧峰的悲剧又是他的性格的悲剧。 诸葛青云写的“续天龙八部”里面,萧峰因为心脏长在右边得以生还,姑且不论合理性,这也表明了包括作者,读者在内的所有人,对萧峰的喜爱,对萧峰的依依不舍。这篇数千字的文章,包含了许多人对萧峰的评价,融合了许多人的文章涵义,同样喜欢萧峰的朋友看了,必会心有戚戚焉。 |
浏览:2857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