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英雄谁是英雄”之“萧峰”】
天龙八《部》人物评之乔峰 唐射雕 09/22/99 乔峰的存在是让人去崇拜的。 从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到“虽万千人,吾往矣”;从少林寺外一声断喝:“谁说星宿派武功胜得了丐帮的降龙十八掌?”,到燕云十八骑倚马畅饮英雄酒;从慨叹:“我萧峰大好男儿,竟与你这种人齐名”,到雁门关外视千军万马如无物;从为阿朱而终生不娶,到为阿紫疗伤无微不致。乔峰侠骨柔肠,神威凛凛的一生能不让人血脉沸腾,既感且佩乎? 倪匡好评金庸人物,而我常有不同看法,但我认为他即使评错了大多数人,对乔峰的说法总是不错的,那就是无论什么时候提到乔峰,都觉得一个神威凛凛的大汉站在面前。 是男人都佩服乔峰,这自然不必多说。诚然,豪迈激扬,快意恩仇,亦大丈夫所为;千金一诺,一呼百应,非真侠士难得。金庸笔下的英雄人物,大多以大团圆为结局,而乔峰是个例外,因而在他身上又多了一份悲剧的感人。事实上,纵观今古英雄,功德圆满得几人欤?总有那么一点遗憾,一点悲哀,一点无奈,纵使傲视天下如成吉思汗,也总有无力回天的一日,而在他身后,又能占多大一块地方呢?英雄不是人人都作得的,因而才有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句子。一代天骄临终时不能释怀的也就是“英雄!英雄!”(见《射雕英雄传》)。因此可以说,正是由于悲剧力量的存在,乔峰才成为金庸笔下无可争议的第一英雄! 这样说可能有的朋友要问,郭靖如何?当然,郭靖不失为英雄,他的存在是为人作楷模的。在道德选择和社会责任上,郭靖没有任何偏差,无论是练武亦或是做人,他始终一步一个脚印。而乔峰,我们知道,他会有凶劲大发的时候。我总觉得,英雄首先重视的是一种个人实现。对比郭靖和乔峰,我们不难发现,郭靖将个人实现溶入到社会责任的承担中,而乔峰则只求行事无愧于心。聚贤庄一战,乔峰杯酒释前欢,话即说明,下手再不留情,我们很难从道德角度去评价这一战,但乔峰的所为仍不失英雄本色。反观靖、蓉轩辕台一战,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是他们到了聚贤庄,处理的方式肯定会和乔峰不同。因此,乔峰是那种“虽”万千人,吾往矣的人,而郭靖是那种“为”万千人,吾往矣的人。乔峰更重视的是他的个人实现。因此,从个性魅力而言,金庸小说中的人物无出乔峰之右者,而从人格魅力而言,无出郭靖之右者。 我们认为郭靖是楷模,那是因为人间总有正道和公理;我们认为乔峰是偶像,那是因为现在已是一个讲求个性的世界。 我之所以只用郭靖和乔峰作比较,是因为他们两人的经历和生活环境有着最多的相似之处。他们均遇到父母之邦与生养之国为敌的情况。而两人的处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才是我们真正要研究的东西。 乔峰率众抗辽时可能只觉得是义所当为,因此当他见到宋兵也在打草谷时,可以说他有些迷失了。其实战争本是不义,即使正义的目的也是采用不正义的手段进行的。乔峰当初真正痛恨的也并不是辽人,而是战争本身,他的抗辽,也只是以杀止杀,以战争解决战争。他过多地只是从个人的何去何从考虑,没有更多地考虑他行为的终极目的,因而当他最终面临着一个是父母之邦,一个是生养之国的战争时,他面临的是一个永远不会正确的选择,留给他的也就只剩下永远逃避这个选择这一条路了。这是人生的大悲哀,乔峰只能以他个性化的方式去寻求解决,去达到一个心理和道德上的平衡,维持了他的英雄形像。 郭靖在同样的问题下想得很简单,他见过蒙古人屠城的惨剧,因此他知道襄阳陷落的后果,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不能让这种事发生,个人的生死荣辱倒又在其次了。战死襄阳,对郭靖而言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从《天龙八部》全书的角度去看,乔峰这个人物的塑造正是说明了在他这个英雄人物层次上的人,也同样有着自己的悲哀和痛苦,也有着人生中时时会遇到的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冲突。能够大义凛然,无愧于心,便不失英雄本色。这对于那些想成为英雄或只想作个凡人的人,是否都有些借鉴意义呢? |
原文 发表于原出“纸醉金迷”论坛 浏览:3053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