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英雄__萧峰纪念馆
英雄

【歪批金庸】(之一)男女观

作者:星云

  【歪批金庸】(之一)男女观
  
   作者:星云
  
  查老先生退隐之后,武林群雄无主。后来的古、温之流,功力相差太远。不值一提。最
  近听说查老先生久封越女剑,重操吴王戈,改行写历史小说。不知成就会不会超过高阳、南
  宫博、及当今大陆最走红的二月河,再建一代霸业。
  
  金庸武侠小说,东邪兄有专评,网上诸位大侠亦曾有拥戴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之盛举。所
  以轮不到在下来妄加评论。瞎说几句,只能算是歪批胡侃。
  
  新武侠以写人物、写故事见长。人物、故事,当然无非儿女情长,悲欢离合。高手如查
  老先生,也脱不了此俗套。从《书剑恩仇录》起、到《鹿鼎记》止,七部长篇,可以说是查
  老先生半生“功力”的总结。也是他男女观的一个侧面。
  
  基本上查老是重男轻女的。
  
  你看他书中的大英雄们无不有二三美女环绕于侧,争风吃醋。而众“英雌”们却或是从
  一而终,或是未嫁而死。侥幸嫁了别人,也只让她做“名义夫妻”。
  
  假装正经的如《书剑》的陈总舵主,有霍青桐、香香公主姊妹。老实憨厚的如《射雕》
  的郭大侠,亦有黄蓉、华筝公主。更不用说三心二意的张无忌(《倚天屠龙记》),风流倜
  傥的杨过(《神雕侠侣》)、令狐冲(《笑傲江湖》),到处留情的段誉(《天龙八
  部》),油腔滑调的韦小宝(《鹿鼎记》)。
  
  对“英雄”们的一群情人,则生怕她们“失节”。霍、香姐妹,一个叫她殉情而死,一
  个让她终生不嫁。华筝公主亦“依长兄而居”,不肯让她嫁人。小昭去了波斯总教做教主,
  处女终身是打了保票的了。周姑娘只是假新娘。殷离恋着的是“少年无忌”,算不得移情。
  杨过的几个“红粉知己”则或是殉情而死,或是终身不嫁。连当时只是小娃娃的郭襄也不放
  过。后来写《倚天》时让她在遍寻杨“大哥哥”不着后出家为尼。仪琳原来便是尼姑。段誉
  的几个“姐妹”都给他娶回宫当妃子了。韦小宝更是“通吃”。
  
  查老开始还谨慎,严守“一夫一妻”制。到后来,就渐渐明目张胆了。《书剑》、《射
  雕》还要装装样子。《神雕》的杨过就开始占口头便宜了。《倚天》便含糊其辞半遮半掩
  了,认了殷离做“前妻”,又留下周芷若一句话。到《天龙》则公开三妻四妾。但还不敢大
  张旗鼓,最后用段誉继位称帝做挡箭牌(做皇帝总要三宫六院)。到了《鹿鼎记》则完全
  “胡天胡地”、肆无忌惮。连有夫之妇也“通吃”。人数也增至七个半(有一个属“妾身未
  明”)。但利用了男子感情的如朱九真,就让她死得很难看。岳灵珊移情别恋,嫁了林平
  之,也只让他们做“名义夫妇”。有名无实。且下场很惨。
  
  众英雄中唯一的例外是乔峰。既无父母之命、又无媒[女勺]之言,只为了阿朱姑娘的
  一份情,生死相守,此情不渝。真正大英雄者自本色。不愧北国好男儿!
  
  (之二)英雄榜
  
  当年投票,网上众人多喜欢《射雕英雄传》。此书可以说是金庸创作生涯的里程碑。老
  先生武林盟主地位由此奠定。所以排定“金榜”英雄谱,郭靖郭大侠自然当列榜首。
  
  但在下更偏爱契丹英雄萧峰(乔峰)。
  
  你看他:
  
  为天下苍生计,视功名富贵如粪土,生死荣辱为浮云。当得起一个仁字。
  
  杏子林中,恩威并施,夷平帮中反叛。集贤庄里,杯酒绝交、再战天下英雄。当得起一
  个义字。
  
  少林寺前,一双降龙掌,力敌三大高手,生擒慕容公子。一声冷笑:“我萧某大好男
  儿,竟与你这种人齐名!”干云豪情,凛然正气,羞煞南朝英雄。当得起一个勇字。
  
  突逢大变,半世英名付流水。回归父母之邦,英雄本色不改,再创一代王霸业。当得起
  一个毅字。
  
  “北乔峰”威名远播,中外皆知。连西夏深宫之中亦有所闻。却为一丫环侍女,生死相
  许。当得起一个信字。
  
  侠之大者,亦不如也。
  
  查老先生有民族偏见。后来有所改进,但仍不彻底。外族英雄,仅萧峰一人,且是辅
  线。(主线写段誉。)至于韦小宝,查老先生说他是杂种,其父是那一族的可能性都有(见
  金庸为三联大陆版写的前言)。可他只算无赖而已,谈不上英雄。至于新疆、西藏一带的武
  林高手,无一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几乎成了定式。(除了霍青桐。但她也只是“英雌”罢
  了。)
  
  查老对蒙古民族还算公平。郭靖生长在大漠,受蒙古人影响,为人正直,侠骨热肠。一
  代大侠,当之无愧。
  
  北丐洪七公,一对降龙掌不平事,打遍世间霸道人。性情豪爽,大义凛然。也算得上一
  代英豪。
  
  “北丐”、“北侠”、“北乔峰”,降龙十八掌一脉相承。三人占尽天下英气。南国好
  汉虽多,无一能及此“三北”。中华民族的阳刚之气,恐怕真是多在燕赵悲歌之地,大漠荒
  原之上,白山黑水之间。
  
  查老先生不喜欢佛教。天下武林正宗少林寺,在查老先生书中基本上是被贬的。《射
  雕》三部曲,《射雕》中只见全真教之声势,不闻少林寺之大名。《神雕》也只是到了最
  后,才在给郭襄姑娘送寿礼的名单中提到一位少林和尚。从此查老书中才见到有关少林寺的
  事迹。《倚天》中少林先是蛮不讲理,逼走张三丰(君宝)。又逼死张五侠夫妇。再中赵敏
  之计,高僧束手就擒,寺庙惨遭洗劫。(此间有一事不明。赵敏假冒明教血洗少林,三大神
  僧坐视不救。为了看管谢逊的区区小事,反而大打出手。不知为何?)住持又被成昆挟持,
  险些再次全军尽墨。《笑傲》中更是有高僧“盗”书还俗,一部辟邪剑法,惹起连环仇杀,
  死者数以千百计。《天龙》中少林住持先是因轻信滥杀无辜,最后闹出丑闻自尽。《鹿鼎
  记》中更是不堪。屈从于皇权之下,让个无赖太监做上僧。丢尽了脸。
  
  查老先生偏爱明教。《倚天》中明教光明二使、护法四王,各个英雄了得。比少林佛门
  弟子们强过百倍。《笑傲》中日月教任教主艺高胆大,天马行空。气魄胆略,武功计智无不
  在“正派”群雄之上。向问天忠肝义胆,光明磊落。任盈盈情真意切,心地善良。都为“正
  派”诸人所不及。
  
  郭靖祖籍山东,传到其父郭啸天方“移民”江南(见曲灵风揭破郭杨身世的一席话)。
  郭靖本人生于大漠。所以无论按中国算法(籍贯说)还是美国算法(出生地说),郭靖都应
  算北方人。其母李萍是浙江姑娘(萧山人?)。所以铭愿的基因论也言之有据。
  
  对书中人物的喜好乃至对查良镛先生本人思想、成就的评价,见仁见智。在下不过抛几
  块烂砖头(别误会,不是蚁兄的板儿砖),为的就是引出诸位的金玉之言。
  
  (之三)群芳谱
  
  “金榜”群芳,首推“小妖女”黄蓉。
  
  但黄蓉婚后,性情大异。《神雕》里的郭夫人,一改《射雕》中黄蓉天真活泼的形象。
  评家多不喜欢《神雕》,原因可能就在此。看来查老先生也是贾宝玉派:女孩儿家都是水做
  的骨肉,清纯柔洁。出嫁成了女人,就变得面目可憎,龌龊不堪。
  
  查老大概独钟有“邪”劲儿的女孩子。除了刚出道时写的《书剑》不作数,几个长篇中
  女主角几乎不是“小妖女”,就是“邪”姑娘。黄蓉、赵敏、任盈盈、殷素素自不待说。
  《天龙》的阿紫,若不算第一女主角,至少也是与王语嫣平分秋色。韦小宝诸妻,最有本事
  的当数苏荃。活脱一个江青。(后半截写她性情大变,没有道理。实在是一败笔。)建宁公
  主更邪乎。属“虐待狂兼受虐待狂”一路。唯有小龙女,出身“名门正派”。可脾气古怪,
  世间罕有。
  
  配角的女高手中也以“妖”、“邪”居多。
  
  《射雕》的瑛姑火候还不够。写到后来,“邪”得炉火纯青的俯拾即是:《神雕》的李
  莫愁、《倚天》的金花婆婆、灭绝师太、《天龙》的十恶不赦、《笑傲》的蓝凤凰、《鹿鼎
  记》的毛东珠。
  
  但查老也会落俗套。一例就是公主、郡主太多。西方童话是落难公主等她的白马王子。
  金庸小说是公主、郡主追她的武林大侠。如《书剑》里霍、香姐妹,《射雕》的华筝,《倚
  天》的赵敏,《天龙》的虚竹子太太,及定南王的一群私生女。《鹿鼎记》的建宁、阿珂
  (李自成做过几天皇帝)、沐剑平、加上一位俄罗斯公主。成群结队。
  
  查老的另一藣乎篇篇如此。《书剑》第一美人儿香香公主是陈家洛的“第一情人”。
  《射雕》的黄蓉、《神雕》的小龙女、《倚天》的赵敏、《天龙》的王语嫣、《笑傲》的任
  盈盈都是书中第一美人儿。知道为什么霍青桐、华筝、绿萼、程瑛、陆无双、周芷若、仪琳
  一干人情场失意,终身未嫁?!长得不如人!王语嫣的两位异母姊妹运气好。赶上查老不装
  正经了,得以荣升“姨太太”。《鹿鼎记》是“通吃”,不必多说。但韦小宝生不逢时,没
  娶到书中第一美人儿。只好看着流口水。
  
  “金榜”美女,艳冠群芳的大概就是这位陈圆圆了。真正“倾国之色”。“大顺国”被
  她“倾”了,“平西国”又被她“倾”一回。历史上恐怕只有“倾”了四回国的西晋最后一
  位皇帝(晋怀帝)的羊皇后可以与之相比。
  
  (之四)奸恶图
  
  “金榜”奸恶之人,首推岳不群。
  
  查老写大奸大恶之人,常常脸谱化。象什么“四大恶人”,直通通的就点出来了。不是
  恶贯满盈、便是十恶不赦,再不就是无恶不作、穷凶极恶。唯有岳不群写得与众不同,不白
  叫作“不群”。你看他,江湖人称“君子剑”,又是名门正派的掌门。矫矫不群,卓然君
  子。但都不过是遮人耳目的。实际上是恶贯满盈、十恶不赦、无恶不作、穷凶极恶,通通占
  全了。恶在明处的恶人好提防,这种恶在暗处的奸人则是最难斗的。阴险毒辣者如左冷禅亦
  非其对手,何况他人乎?
  
  《笑傲》其实是写史讽今。书中那三位半男不女的奸人,看了叫人冒冷汗。三人走到那
  一步,都是心机太深害的。连初出茅庐的小林子也如此。若仅是为报灭门之仇,忍辱负重,
  倒也罢了。明知岳灵珊与令狐冲两情相悦(在衡阳城中偷听到的),却不动声色,暗插一
  脚。可见此人原来便心术不正。輱
  
  武林中奸恶之人多善使毒,也是一特色。说来还算是“化学家”,那“解药”便是为
  “中和反应”准备的。或是“生物学家”,精通遗传变异、物择天竞之道。西毒欧阳锋杖上
  两条毒蛇,便是杂交变异而来,剧毒无比。輱
  
  另一特点是大江东去,恶人西来。前面已经总结过了。西来的诸恶人,不少是“番
  僧”。此为查老先生不喜欢佛教的又一旁证。
  
  恶人不比邪人。黄药师自号“东邪”,但并非奸恶之徒。令狐冲的“邪门歪道”朋友也
  不少,但其中奸恶者屈指可数。辨奸识恶,并非易事。岳不群便是一例。“金榜者居多,
  有此一嘴脸,也就算是见识不凡了。
  
  (之六)佳肴宴
  
  过年了,先讲讲美味佳肴。
  
  听说国内有人开“红楼饭店”,照大观园菜谱上席。其实开一家“桃花岛菜馆”或“黄
  蓉饭庄”,也是一条生财之道。一套“郭黄相识菜谱”、一套“黄蓉拜师菜谱”,保证叫
  座。
  
  黄蓉是江浙姑娘,点的、做的,想必都属“苏扬菜系”。少了川、湘菜的辣,粤菜的
  怪。但在美国住久了,吃多了川、湘、粤菜。江浙菜的精致反倒更令人垂涎。
  
  虽说内子是浙江人,在下却从未吃过正宗的江浙菜。网上的行家,不知能否介绍一二?
  
  从黄蓉点的菜看来,江浙菜谱颇有特色。第一个不同就是先上甜食(DESSER
  T):四干果、四蜜饯。不象其它中、西餐(包括日、韩饭馆),先斟酒、上凉菜,最后上
  甜食。江浙菜谱的主菜(MAINCOURSE)想必讲究精致。黄蓉点的八个菜限于北方
  做得出的,尚不十分新奇。只是其中江瑶柱一味,说是满城只有陈货。想来定是南货。在下
  从未听说过此菜。内子竟也不晓得。网上诸美食家能否指点迷津?在下先谢过了。
  
  黄蓉自己做的,想来必是正宗。一道“玉笛谁家听落梅”、再添一碗“好逑汤”。不仅
  菜做得精致,名字也起得精致。那道火腿豆腐,当是地道的浙江风味。不是嘉兴火腿,便是
  金华火腿了。(那年在下去浙江走亲戚,曾在嘉兴一饱火腿粽子的口福。可惜后来再未尝此
  美味。)美中不足的是查老先生此处有一败笔。为套古诗,查老这道火腿豆腐取名“二十四
  桥明月夜”。说是只有黄蓉家传的“兰花拂穴手”才削得出这二十四只圆圆祶成了“二十四
  月昔月液”了?!
  
  黄蓉的这道“火腿豆腐丸”可以做一谜语的谜面,打一日子、或打一成语。猜出来的价
  钱可打五折。
  
  (之七)历史考
  
  金庸小说大多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写,且书中许多角色历史上实有其人,以增加人物故
  事的真实感。这是查老先生与古龙的一大不同之处。也是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小
  说家的一大特点。
  
  但武侠小说毕竟不同于历史小说。所以作者也常常随心所欲地“打扮”一下历史。这也
  未尝不可。只要不过分。当然其中分寸因人而异。在下所说,管窥而已。輱
  
  《书剑》全篇,以乾隆身世之野史传说为本。
  
  雍正一朝,诛杀甚多,民心不服。造成各种野史传闻。前有夺嫡谋位之说,后有乾隆身
  世之谜。梁羽生小说多以此为背景,自成系列。查老先生的第一部长篇亦取材于此。但乾隆
  出于海宁陈家一说,无从查考,不足为凭。且陈家二少爷,首领红花会,反抗朝廷,更是杜
  撰。陈家乃浙江大族,海宁一支更是历百年而不衰,到清末民初才破败。若有任何勾结“反
  贼”之举,岂不早已满门抄斩了?乾隆游江南,屡次御驾亲临陈府,且广为张扬,不过为笼
  络江浙官僚。若果真出身陈家,便会避讳,岂能如此大张旗鼓。
  
  《鹿鼎记》中,以康熙功业为主线。
  
  但将康熙一朝几乎所有文治武功都加到韦小宝头上,连远在莫斯科的火枪手政变(历史
  上实有其事)也说成韦小宝所策划,似乎有些过分。顺治出家,已属奇谈。若老皇帝尚在人
  世,鳌拜岂敢跋扈?毕竟这顾命大臣的权力是顺治所授。太后专横,亦是杜撰。当时太皇太
  后孝庄尚在人世,擒杀鳌拜即是她一手策划。岂容儿媳胡闹?说起孝庄后大玉儿,真是清史
  第一奇人。《鹿实在不该。传说她初恋多尔衮,但为皇太极横刀夺爱。无从查考。但她为满
  清招降洪承畴确有其事。皇太极驾崩之后,她周旋于诸王之间,借助多尔衮之力,使福临登
  基。立满清三百年父子相承之规。满清入主中原,功在多尔衮兄弟。多尔衮由摄政王而叔父
  摄政王、乃至“皇父摄政王”,到死后追尊“成宗皇帝”(成者,得天下也),但终于没有
  篡位,全仗这位孝庄太后从中周旋。致有“太后下嫁”之说。多尔衮死后,她又借谋反为
  名,削其封号,将正白旗精兵收归天子自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顺治驾崩,托孤顾命大
  臣。鳌拜专横跋扈,再次危及皇位:满清原有四大贝勒共同执政,以贤者(功劳大)为君之
  旧规。但三藩在外,反志已萌,唯惧鳌拜。所以孝庄暂时容忍,直到康熙长大成人。才授计
  于康熙,将其剪除。由此可见,满清皇位继承制度的两次危机,都是靠孝庄化险为夷。从此
  才有三百年父子相传。待到康熙晚年,已不再有权臣对帝位的威胁,而转为诸皇子对帝位的
  争夺。
  
  孝庄崩于康熙二十六年。其时三藩之乱已平,台湾重归版图,中俄界约勘定,满清基业
  稳固。海靖河晏,天下太平。避而不提这样一位女中豪杰,可算查老轻视女性的又一旁证。
  
  (之八)情节辨
  
  与一般小说家不同,查老先生不喜故弄玄虚,亦不擅开门见山。长篇之开端总是缓缓道
  来,然后才峰回路转,书归正传。但总体结构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算得上大手笔。当
  然这种大部头的作品,免不了在细节上出现纰漏。以查老先生之功力,亦不得免。最明显的
  便是黄蓉年龄的错算,已有不少人指出,不再赘述。也有人指出《射雕》中说降龙十八掌一
  半是洪七公自行参悟出来的(见《射雕》第十二回《亢龙有悔》),但北宋时乔峰就已会
  使。还有一事不明:洪七公的打狗棒法是丐帮镇帮武功,在华山上“使”出来,精通“逆”
  九阴真经的欧阳锋都要绞尽脑汁才想得出破解之法(见《神雕》)。说是若比武时真正使出
  来,哪容西毒细想,必定一败涂地。所以打狗棒法胜过“逆”九阴真经。而“逆”九阴真经
  又胜过九阴真经(见《射雕》二次华山论剑)。九阴真经又胜过玉女剑法(见《神雕》)。
  玉女剑法又胜过王重阳的武功(见《神雕》)。为何第一次华山论剑洪七公不使打狗棒法去
  夺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号?
  
  另外象前面提到的赵敏血洗少林时,无人可当。后来却突然出来三大神僧大战天下高
  手,连何太冲夫妇、白眉鹰王都命丧其手。显然也是顾前不顾后之“漏着”。
  
  由郭黄年龄计算,有人认为华山论剑之期当为二十五年。但若真的翻翻历史,这论剑之
  期应为四十年才对。
  
  铁木真于公元一二零六年称成吉思汗。是年郭靖南下赴嘉兴烟雨楼十八年之约(见《射
  雕》第六回《崖顶疑阵》)。所以当时郭緧是十七岁。而第一次华山论剑至少应是一一八八
  年之前的事。《射雕》一书终于一二二七年(成吉思汗驾崩),正逢第二次华山论剑,已是
  四十年之后了。是年郭靖三十八岁,黄蓉应至少三十九岁了。
  
  此外,《射雕》一书始于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即一二零零年(见《射雕》第一回《风雪
  惊变》)。但从蒙古纪年推算,是在铁木真称汗之前十八年,应为一一八八年。那时南宋还
  是孝宗皇帝在位。中间还隔了个光宗。
  
  即使从一二零零年算,到结尾处成吉思汗驾崩,也是二十七年了。其时郭黄年龄至少应
  在二十六岁以上了。
  
  草草写了几篇,都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其实查老先生的小说在下是百看不厌的。他老先
  生在武侠小说方面的成就前无古人。以后有机会,再正正经经地评述吧。
  
  (之九)清史案(上)
  
  在下歪批金庸诸篇,多为游戏之作。贴出后时有朋友来信,说没有看到全文,希望送太
  阳升。近日得闲,拿出来整理,发现《历史考》一篇尚须补充。这里再写一篇,凑足九篇之
  数。
  
  前面说了,金庸、梁羽生二位,多用清史故事做小说背景。
  
  有清一朝,疑案很多,题材取之不尽。关系皇帝的疑案便有顺治出家、雍正夺嫡、乾隆
  身世、同治病案、光绪之死。清宫十二朝,君临天下者十帝而已。上面五帝就已占了一半。
  关于后妃的疑案更多。其中最著名的亦是五位:永福宫庄妃(即后来的孝庄太后)[注]的
  “下嫁”之说、董鄂妃身世之谜、香妃身世之谜、慈禧血崩及慈安暴死之谜等等。孝庄之
  事,前文述及,略过不提。同光时两宫皇太后之事,金书不曾提及,所以亦不属本文范围。
  而董、香两妃,一为《鹿鼎》张本,一是《书剑》主线。本文便考证两妃身世,与金书作一
  比较。
  
  福临六岁登基而入关据有天下,摄政王多尔衮之功也,故追尊其为“成宗”。或因大权
  旁落?顺治本人沉湎声色,宠信宦竖。若不是死得早,花花江山,终败其手。此等风流皇
  帝,总有一二如玉环、飞燕之妃。在顺治便是死后追封孝献后(端敬)的皇贵妃董鄂氏。
  
  清史载董鄂妃乃内大臣鄂硕之女,十八岁“入宫侍世祖”。先册封贤妃,顺治十三年十
  二月晋皇贵妃,明年十月生皇四子。其子早殇,封和硕亲王(王爵中最高),无名,史称荣
  亲王。妃恸而致病,没于顺治十七年八月。追封孝献皇后,葬孝陵。
  
  董鄂妃辞世后,顺治茶穽疯狂。终于闹到“削发礼佛”,要出家当和尚(《汤若望
  传》)。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福临亲自驾幸西郊法源寺,为其亲信太监吴良辅祝发。但正
  月初七,便出天花而崩。至于吴良辅是代帝出家,还是为顺治自己到五台山当和尚打前站,
  则无从查考了。这便是《鹿鼎记》中“顺治出家”的本事。
  
  当然顺治的确是死于天花,此由康熙登基因汤若望“皇三子出过天花”一言而定,可为
  旁证。又有太皇太后孝庄主持,为大行皇帝下“罪己诏”,有明亡皆因委任宦寺,“朕明知
  其弊,不以为戒…是朕之罪一也”之款。又顺治死后仅一月,便有康熙圣旨,将吴良辅处
  斩。可知当时顺治的确已死。
  
  “顺治出家”的起因便是荣亲王、董鄂妃之死。《鹿鼎记》中亦曾提到。而这位使皇上
  “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妃子,据说便是当时的名妓董小宛。
  
  董小宛时归著名才子,又是美男子的冒辟疆。史载董小宛死于顺治七年。时冒辟疆正被
  祸于多尔衮。但后人据清初《同人集》中《行路难八首存三》,及吴梅村诗集中《古意六
  首》,考证出董小宛并未曾死,而是于顺治七年先归豪门(很可能便是多尔衮),后没入宫
  (于顺治八年)。“天生丽质难自弃”,为顺治所爱,冒名董鄂氏以封妃。听起来实在是悲
  欢离合,催人泪下。无怪百年以来,文人骚客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后有孟心史先生作《董小宛考》,指出董乃崇祯时名妓,顺治登基之时,董已是二十许
  人。顺治八年入宫之时,董已二十八岁,顺治不过十四幼童,年长于倍。指董小宛为董鄂
  妃,有悖常理。
  
  但今又有高阳老先生做翻案文章(见所著《菎的皇帝》),言顺治十三年纳董鄂妃,时
  帝已十九岁。董小宛天生尤物,以三十三岁之龄而得宠,亦非奇事。且考证出小宛于顺治八
  年没入掖庭,先在慈宁宫孝庄处。成为照顾当时年方十一岁的太宗幼子博果尔(后封和硕襄
  亲王)的宫女。顺治十三年福临“夺弟之爱”,纳小宛为妃。以致手足相残,有掌掴襄王,
  导致博果尔自尽之说。
  
  高阳先生写史旁征博引,言必有据,是在下十分佩服的。但此一翻案文章,漏洞甚多,
  似为千虑一失之笔。
  
  首先高阳先生书中说心史先生之误,起于将董小宛“死去”(入宫)年龄错算为二十七
  岁(高说为二十八岁)。此似强词夺理。且高自己亦将董小宛“真死”年龄误计为三十四岁
  (董鄂妃死于顺治十七年,其时董小宛应已三十七岁)。以此推翻别人的考证,似嫌失之轻
  率。
  
  其次,若小宛顺治八年入宫(是年顺治大婚。顺治十年,废后另立。)到顺治十三年共
  五年之久。顺治每日去慈宁宫请安,亦应常常过问幼弟功课、起居。为何不见小宛?一定要
  等到顺治十三年才突然发现?若其间小宛已“侍世祖”,则顺治十三年“夺弟之爱”,逼死
  襄亲王,又做何解释?
  
  查清制,除大婚之时立后册妃,其他宫人须由贵人、而嫔、而妃。绝无一幸而妃者。董
  鄂妃事世祖必考,而是另有原因。这里略过。
  
  吴梅村《读史八首》,为咏贞妃而作。贞妃者,顺治之另一董鄂妃也。此董鄂妃非彼董
  鄂妃,而是上面所说董鄂妃(皇贵妃)之从妹,亦出董鄂氏。吴诗之二,有“玉匣珠襦连岁
  事,茂陵应长并头花”句。“玉匣珠襦”,见《西京杂记》:“汉时送葬者,皆珠襦玉匣,
  形似铠甲,连以金缕”,即今人所谓“金缕玉衣”也。“连岁事”当指皇家丧事不断:荣亲
  王、董鄂贵妃、世祖、董鄂贞妃。世祖死,贞妃自尽殉葬,亦附孝陵。所以有“茂陵应长并
  头花”,明指两妃姊妹,同附孝陵。故董鄂贵妃非董小宛,至此昭然。
  
  然贞妃为何自尽?吴诗之三曰:“昭阳甲仗影婵娟,惭愧恩深未敢前;催道汉皇天上
  好,从容恐杀李延年。”此处用汉武帝李夫人故事,真史笔也。“未敢前”、“催道”五
  字,明写贞妃乃是被迫自尽的。事关董鄂氏身家性命,“从容恐杀李延年”!
  
  为何?!高阳先生的考证是可信的:顺治废后自尽殉主,希望附葬孝陵。大行必有遗诏
  不许。废后乃孝庄嫡亲娘家侄女,其家势力很大。不愤之下,必欲董鄂家亦死一女。
  
  为何一定要董鄂家死一女?
  
  废后为孝庄胞兄之女,聪明美丽。顺治大婚所立。两年后因奢侈,善妒而废。奢侈是借
  口,善妒是主因。所妒何人?吴梅村有《古意六首》悼废后,第四首有“银海居然妒女津”
  及“君王自有他生约”句。显然,废后所妒非他,必为董鄂妃。至此,高阳先生的考证天衣
  无缝,令人叹服。
  
  但立即有一个问题。顺治十年废后,而据高说,董鄂妃顺治十三年方得幸。废高说不
  确。董鄂妃恩承雨露必在顺治十年。后妒之而触怒世祖,因此被废。后家由此与董鄂家结
  怨。而废后自尽殉主,又因“君王自有他生约”而不得附葬。后家的愤怒是可以想见的。所
  以才有“催道”贞妃速死,“从容恐杀李延年”,祸及娘家。若董鄂妃实为董小宛,后家何
  以迁怒董鄂家?!
  
  由此可推知,董鄂妃当在顺治大婚时入宫,但并未选为后妃,恐怕家世不够显赫。后家
  博尔济吉特氏,与皇家三世通婚。皇太极一后两妃(宸妃、庄妃)皆出其门。但董鄂女不久
  即得到宠幸,使皇后生妒。终致顺治十年有废后之举。从此董鄂女平步青云,至顺治十三年
  已封贵妃。她何时得封贤妃,史无明文。当在顺治十三年封贵妃之前。而世祖兄弟参商,似
  另有因。
  
  清史案(下)
  
  金庸小说里涉及的另一桩清史疑案便是香妃其人其事。
  
  据野史传闻,香妃乃新疆回(维吾尔)部大、小和卓的香香公主。乾隆年间,小和卓木
  霍集占(传说为香香公主之父)起兵造反。满清出兵镇压。霍集占兄弟被杀,香香公主被献
  俘北京。乾隆爱之,纳为妃。但香香心怀族恨家仇,身藏利刃,欲刺杀乾隆。为太后得知
  后,将其处死。一说埋香北京陶然亭。又传葬于新疆喀什香妃墓。金庸的《书剑恩仇录》,
  增加了香香公主的姐姐霍青桐,横插一段“三角”。但基本情节取材于上述野史故事。
  
  但据近年的考证,关于香妃的传说,多属无稽之谈。
  
  新疆南北两路,自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便入蒙古版图。明朝时仍由成吉思汗次子察
  合台汗之后裔统治。明朝末年,伊斯兰教始祖穆孙东来,在新疆南路发展伊斯兰教势力,称
  二十六世和卓。乃霍集占兄弟之高祖也。香妃乃二十九世和卓之女,所以应是大和卓木布那
  敦、小和卓木霍集占的妹妹。
  
  康熙年间,新疆北路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大汗噶尔丹叛乱。为争取回人支持,迁喀什地区
  察合台汗之后裔诸王于伊犁,改立伊斯兰教白山派教主为汗。和卓木遂掌新疆南路政教两
  权。乾隆十九年,准噶尔部复叛,并出兵驱逐两和卓出喀什。回部大、小和卓木乃求助于满
  清。乾隆以兆惠为定边右将军讨之,遂定伊犁。大、小和卓木得以还喀什。
  
  然乾隆二十三年,回部大、小和卓木又叛。兆惠移平准部得胜之师南下讨之,竟被围于
  黑水。这便是《书剑恩仇录》中霍青桐大败清军之本事。明年,围解。清军合两路之兵,大
  败回部。史载,乾隆二十四年,霍集占为其族人所杀,回疆遂平。这“族人”便是香妃的另
  一个哥哥图尔都、和她的叔叔额色伊。
  
  但香妃并非是被献俘北京的。而是大、小和卓当初请满清出兵时送给乾隆的“礼物”。
  
  大家都知道中南海的正门是新华门。但前清时此门称“宝月楼”,是乾隆专为香妃建
  的。因香妃远离故土,思念家乡,乾隆便将新疆回部迁来一支到北京西长安街居住,称“回
  子营”。在南海之南建宝月楼,以慰其思乡之情。宝月楼建成于乾隆二十三年,其时回部尚
  未反叛。香妃得宠更在建楼之前。其初入宫时,封号和贵人。后晋容妃。与乾隆夫妻恩爱三
  十余载,卒于乾隆五十三年,享年五十五岁。葬于清东陵。所谓“因企图行刺乾隆而被太后
  赐死”云云,全系无中生有。
  
  
 浏览:143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10/6 18:13:0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暂不知漫游欧洲、倪匡代笔写天龙(收藏于2003/10/21 18:00:00
竹中剑顶天立地话萧峰(收藏于2003/10/21 17:55:27
星斗群侠星座传-乔峰(收藏于2003/10/9 23:52:32
暂不知天龙八部中的对比人物(收藏于2003/10/6 18:14:05
暂不知其实阿紫不是你们想像的那么坏!!(收藏于2003/10/6 18:13:19
作者:星云【歪批金庸】(之一)男女观(收藏于2003/10/6 18:13:04
月亮上的猫 s来讨论阿朱吧(收藏于2003/10/6 18:10:52
脑袋脑袋全集之侠客歪传(收藏于2003/10/6 18:10:19
倪匡倪匡谈金庸-天龙八部(收藏于2003/10/6 18:02:47
脑袋脑袋全集之侠界温情(收藏于2003/10/6 18:01:5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倪匡倪匡谈金庸-天龙八部(访问3451次)
唐射雕天龙八《部》人物评之乔峰(访问3053次)
竹中剑顶天立地话萧峰(访问2858次)
ylm (东邪欧阳峰),天龙八部中的历史(访问2827次)
暂不知天龙八部应该一共有三个半男主角(访问2620次)
暂不知天龙八部中的对比人物(访问2436次)
暂不知萧峰与阿朱(访问2401次)
月亮上的猫 s来讨论阿朱吧(访问2399次)
暂不知《金庸小说中的女子》(访问2190次)
hannah (海),Re: 谁是金庸笔下的第一大侠?(访问194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雁门关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12/23 21:44:56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英雄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