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__人民好医生韦加宁纪念馆
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

爱心快车(附:4.韦加宁先进事迹报告会,讨论会发言)

:

  中共北京市委文件
  
  京发(2003)7号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
  关于授予韦加宁同志“人民好医生”
  荣誉称号的决定
  (2003年4月8日)
  
  
  韦加宁同志是中共党员、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原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他曾当选为党的十二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六次党代会代表;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他还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被授予“白求恩奖章”。
  韦加宁同志从医42年,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实施各种手术5万多例。他曾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同体断足移植手术、我国第一例同体拇指移植手术,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取得了大量的学术成果。他在身患胃癌之后,仍心系患者,心系手外科事业。在42年的从医生涯中,他所表现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为了表彰韦加宁同志的先进事迹,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韦加宁同志“人民好医生”荣誉称号。
  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医疗卫生系统的广大职工要以韦加宁同志为榜样,向韦加宁同志学习。学习韦加宁同志真诚为民的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他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兢兢业业做工作、鞠躬尽瘁做贡献;学习他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永不停歇地攀登技术高峰;学习他乐观向上的精神境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忘我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追求卓越中实现远大抱负,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为优化首都发展环境,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此件公开发表)
  
  人民的好医生——韦加宁
  ——在韦加宁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
  北京市卫生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齐敬宁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向大家介绍人民的好医生韦加宁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到非常荣幸。
  我早就熟悉韦加宁同志。他是首都医务界的老典型、老先进。1982年,他曾作为首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出席了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都对他的事迹进行过广泛宣传。今年春节,我与上级领导一起去肿瘤医院探望重病中的韦加宁。当时,他一边输液,一边盘腿坐在病床上,艰难地绘制着手术图谱。目睹此情此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他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所震撼。作为一个老宣传干部,一种职业敏感和责任感告诉我,应当深入挖掘、进一步宣传韦加宁同志的先进事迹。因为时代呼唤和人民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好医生。因此我大胆地向组织提出了进一步宣传韦加宁的建议。没想到很快得到了北京市卫生局党委、北京市委、市政府和中宣部、卫生部的批准。非常感谢上级领导机关对北京市卫生行业工作的重视和先进典型宣传工作的支持!
  韦加宁1961年从武汉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工作。42年来,他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手外科医师,始终孜孜不倦地学习,兢兢业业地工作,坚持在临床第一线为病人做手术。以永无休止的攀登精神和创新精神,潜心于手外科事业的研究和发展。由一名普通的手外科医师成长为著名的医学专家、教授、研究生导师和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作为一名医生,韦加宁技术精湛,医德高尚,业绩卓然。他所做过的手术超过了5万例,其中有的手术已达到了世界手外科前沿领域的最高水平。他还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撰写了40多篇论文,参加了28部骨科、手外科专著的编写工作,在书稿、病历中绘制了数以万计的手术图谱。他先后带教过四百多名骨科医生,其中两人晋升为将军,6人担任了院长,约三百名成为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韦加宁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嘉奖和表彰。他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以及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探寻韦加宁所走过的人生轨迹,可以用四句话概括:他把病人当亲人,把工作当乐趣,把医术当艺术,把一生献给党。他是人民的好医生。
  韦加宁视病人如亲人。他经常说:“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天职,病人找到我们,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绝不能让病人感到失望。”
  在积水潭医院谁都知道,只要是为病人的事儿找到韦加宁。他从来没有推诿搪塞过,也从来没让人失望过。他经常叮嘱值班医生说:“只要是病人的事,诊断治疗有困难的事,不管什么时间,即使是深夜,也一定要打电话叫我,千万不要有顾虑。”
  他对病人总是一视同仁,对有困难的患者更是倍加关心。手外科的患者大多是意外受伤的普通劳动者或老人、小孩。韦加宁深知手对劳动者的重要,深知手伤残者内心的痛苦,深知伤残带给普通家庭的巨大经济负担。因此,他总是千方百计为患者设计最好、最省钱的治疗方案,并尽量及时为他们治疗。他常对找他看病的本院职工说:“你们不要挂我的号。你们占一个号,院外病人就少一个号。你们在医院随时都可以找到我。而那些远道而来的病人挂不上号,难处就大了。”对于一些经济特别困难或无助的病人,韦加宁不但为他们治病,还自己掏腰包,帮助他们安排住宿,甚至替他们买好必要的生活用品以及回程的车票。
  韦加宁同志廉洁行医是有名的,他从不收“红包”。在医院有时看到他在前边跑、有人在后面追的场面,那是他在躲病人的“红包”。每当人们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向韦加宁投去敬佩的目光。
  在积水潭医院,韦加宁是获病人表扬最多的一个大夫。表扬信来自祖国的天南地北、四面八方。据党委办公室的同志讲,有好几次出现过两拨病人和家属同时来医院表扬韦加宁同志的情景。
  韦加宁作为国内知名的手外科专家经常还要帮助外地的医疗单位解决一些疑难重症的手术问题。他每次外出都十分节俭,总是风尘仆仆、来去匆匆,从不给对方添任何麻烦,而自己却是竭尽全力地投入工作。一个严寒的冬夜,承德地区一位女工不慎将左前臂压断,向北京市卫生局请求支援。韦加宁受市卫生局委派,当即出发。但是,当时已经没有去承德的火车了,为赢得时间,他星夜冒着寒风坐在一个火车头里赶到了承德,连杯水都没顾上喝就上了手术台。
  还有一次,广东汕头的一位电工,双手被高压电烧伤,情况十分严重。当地医生准备给伤者双手截肢,但家属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与韦加宁取得了联系。出乎他们的意料,韦加宁竟为此四下广东七次手术,终于保住了患者的双手。这类的事情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韦加宁对病人的满腔热忱最终体现在对患者的手功能恢复上。在他看来,服务态度不仅是给微笑,更重要的是为患者恢复功能。在手的功能中,拇指最重要,如果能把拇指功能恢复了,那么他就能生活自理了。韦加宁为了给病人重建拇指,用“脚指搬家”的方法,把患者的大脚指移植到他残缺的手上,使他们不仅能生活自理,有的还能继续工作。他用再造一个新虎口的办法,使已经被烧成“小棒槌”的残肢产生了功能,使伤者能够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韦加宁充分利用伤者的条件,他把这比喻为有钢筋水泥的,我们就给他盖楼房;有砖瓦的,我们就给他盖平房;什么都没有的,我们也要尽可能的给他盖个茅草房。
  韦加宁对患者的关爱,还体现在在心灵上给他们以极大的安慰,鼓励他们勇敢的面对生活。一位女工,因机器绞伤,右臂没了,只剩下一段的左臂也抬不起来。她跑遍了大医院,近乎绝望。最后找到韦加宁说:“如果您也没办法,我就不想活了。”韦加宁一边安慰她,一边为她检查,抬起她的左臂一松手就落了下来,如此重复多次,偶尔有一次,患者的左臂在空中停顿了一瞬间,被韦加宁发现了。他高兴地对患者说:“有希望,赶快去做个肌电图!”检查证实了韦加宁的判断。经过韦加宁的多次手术,患者终于恢复了手臂功能。这位女工结婚那天,韦加宁特意请支具室做了一个假手,亲自为她带上白手套,使新娘子容光焕发地走上了红地毯,快乐地走上了新生活。如今,患者已当上了母亲,还做起了生意来。
  韦加宁把工作当乐趣。他说:“我不仅把工作当作责任,更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不管我熬了几天几夜多么疲惫,不管家里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一旦上岗,一切烟消云散。我面前只有病人,每一个病人都有一段故事,让我同情,让我尊敬。”
  韦加宁在手外科领域辛勤耕耘的42年中,共做了5万多例手术。如果把这5万例手术分解一下,那么,平均每周要做20多台手术,每天起码也要做4至5台手术。所以这个数字是高强度劳动的凝结,没有乐于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韦加宁在做断指移植一类的高难度手术时,要一连干上十几个小时或二十个小时以上,连吃饭和上厕所都顾不上。遇上重大抢救,手术一个接一个,有一次他一个星期只睡了五、六个小时,在麻醉室行军床上一倒就睡着了,翻身掉到地上都没醒。
  他的一位亲人说:“你曾是那么一个爱玩会玩,又多才多艺的人。但你在严酷的生存竟赛中,只保留了与你的专业有助的爱好作娱乐。你为生活引入了娱乐的精神,也把工作与生存本身当作一种娱乐。这里面的智慧、悟性、责任心与意志力是一种令人敬畏的人格魅力和力量。”韦加宁就是这样,始终为工作忙碌着。他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即使在最苦最累的情况下,也总是积极乐观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尤其是在他的病人面前,他留给人的永远是一张亲切和善的笑脸。
  韦加宁把医术当艺术。坚实的理论基础、刻苦的钻研精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多年的临床实践,练就了韦加宁娴熟精湛的手术技艺。
  韦加宁设计的手术方案细致周到,独具匠心。他绘制的手术图谱精美得就像一幅幅生动的工笔画。他的手术操作干净利落、准确无误,如行云流水,简直就是一种艺术。韦加宁的白大衣口袋里,总是放着一把血管钳,只要一有空,他就将血管钳套在无名指上耍弄。手术时,他能在大拇指与食指持刀持针的间隙,瞬间从无名指上捞过血管钳。
  他曾给一位被火车轧断了右腿、压烂了左脚的女青年,做了世界上第一例同体异位断足移植手术,奇迹般地把她的右脚接到左腿上。他还曾创造性地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同体拇指移植手术,以及率先在我国完成了周围神经损伤束间移植、电烧伤前臂血管移植、断指再植等一系列手外科高难度手术。韦加宁娴熟、敏捷、精确的手术使他艺术般的悟性呈现在闪电般的速度中,令人叹为观止。手术室护士长最头疼的却是,每当韦加宁手术时,总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许多观摩进修医生和本院年轻医生。韦加宁还把手术过程画成图谱挂在手术室,以方便大家观摩。
   韦加宁的高超手术技艺,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曾给国外的医学同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3年医院派韦加宁出国进修。在美国密执安州,他帮助导师绘制了漂亮的手术图谱,还帮助他们完成了从未做过的一例断肢移植手术。美国当地报纸以显著篇幅刊发了韦加宁做手术的照片和文章,称赞“韦加宁在中国是个英雄,在美国也是个英雄。”出于对韦加宁的敬佩与感谢,导师特意为他请到全美最知名的耳科专家,给他做内耳手术,治愈了耳聋的痼疾。而韦加宁却能在手术之后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准确地绘制出这次内耳手术的图谱,送给手术医生,令这位专家惊讶不已。
  1990年青岛国际手外科学术会议上,韦加宁被邀请为大会做“复杂损伤后上肢功能重建”的高难度手术示范。为了展示中国手外科的整体实力,他邀请上海九院的王伟教授负责皮瓣的切取;上海六院的于仲嘉教授负责血管吻合;他自己完成肌腱的移植和功能重建。在三位医学圣手的完美合作下,使本来需要十多个小时才能做完的这例手术,仅用了4个小时就顺利完成,至今成为手外科界广泛流传的一段佳话。
  韦加宁把一生交给党。生病后,他说:“与其数着天花板想一些生死的问题,还不如抓紧时间干些自己想干的事情。”
  去年五月,韦加宁同志被确诊患有胃癌,并已经扩散。手术后,他的病情仍然继续恶化。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就与时间赛跑,抓紧完成《手外科手术图谱》。这本书他很早以前就动笔了,但由于工作太忙,尽管出版社催了几次,也未能完稿。现在,他正在病榻上顽强地工作着。他要通过这本书,把自己四十多年临床实践的宝贵经验留给后人。
  韦加宁同志患病的消息传开后,人们纷纷前去慰问。有他治疗过的患者从外地前来探望,也有他教过的学生从国外打来电话。积水潭医院二百多名职工向医院书面报告韦加宁的感人事迹,表示要向韦加宁学习。大家众口一词地称赞说:“韦加宁不愧为人民的好医生,是我们敬重和学习的楷模。”
  在病房里,探望他的人们望着面容憔悴的韦加宁,不禁潸然泪下,有的竟失声痛哭。倒是韦加宁笑着安慰他们:“你们不要为我难过。人总有生老病死。做了我喜欢做的事,尽了我应尽的责任,我很满足,也很充实。”得知2008年残奥会北京需要一批经国际认证的康复医师,他拉着前来看望他的烧伤科孙永华教授的手,兴奋地商量与国外合作举办康复医师培训班的计划。他还写信给卫生局的领导说:“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现在我还有两个心愿没有完成,一个是出版一部《手外科手术图谱》,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有了眉目;另一个是恳请局领导关注手外科病人的康复工作。康复对于手外科的病人特别重要。希望这项事业不要因为我们这些老同志的离开而夭折。”他听说要宣传他,感到很不安。对前来看望他的市领导一再表示,不要宣传他个人。有许多大夫都很好。要多宣传良好的医患关系。
  他惦记着病人,惦记着手外科工作,惦记着党的卫生事业。唯独没有他自己。
  年初,积水潭医院和北京市卫生局先后作出《关于开展向韦加宁同志学习的决定》,要求全系统干部职工广泛深入地向韦加宁同志学习。当前,一个学习韦加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已经兴起。
  韦加宁先进事迹可敬、可亲、可信、可学。韦加宁先进事迹涌现在我们身边。我们北京市卫生系统一定要走在学习韦加宁的前列。
  韦加宁正在与病魔顽强斗争的同时,精心绘制他心爱的《手外科手术图谱》。我们一定要给韦加宁提供各种条件,支持他完成图谱、战胜疾病。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我们的楷模
  ——在韦加宁先进事迹报告会上
  (2003年3月2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非常荣幸作为年轻医生的代表,介绍我的老师、人民的好医生韦加宁教授的先进事迹。
  韦教授是我国知名的医学专家,在手外科和骨科领域都享有盛誉,仰慕他的名望也是我选择手外科专业的原因之一。早在大学实习的时候,老师们就经常和我们谈起韦教授和他做过的一些手术。1993年,我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有幸成为韦主任的学生,共事10年,尤其是其中有4年时间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在他身上学到的不仅是手外科的技术,也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对韦主任的钦佩敬仰之情,是言语所难以表达的。
  在毕业后的一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小小的住院医生,很少有机会参加手术。空闲的时间,我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开始我还没有太在意,但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差不多在我参阅的每一本相关领域的外文书籍、期刊里都有韦主任借阅过的记录。出于好奇,我把所有的手外科专业的书籍都拿出来查看了一遍,令我非常惊讶的是,不仅是我所看过的书里有他的名字,还有很多我没有看过的专业书籍上也都有他的名字。有一本周围神经损伤方面的前沿著作,他竟借阅了十几次之多。那时我才明白,在韦主任高超的手术技巧背后,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的。怪不得每次查房、文献报告他都能旁征博引,令所有医生和患者心悦诚服。
  能够有幸与韦主任同台手术,是2年之后的事。因为机会难得,每一次我都非常珍惜。记得有一次来了一个患者,他是河北省的一个民工,在工作时被机器挤掉了4个手指。能够为这个民工再造手指,让他能养家糊口,最好的办法就是将2个脚趾移植到手上。但是,如果手术失败,病人不仅手没有了功能,还将白白失去两个脚趾,当时这种手术在我院只做过两例,其难度和风险之大,可想而知。作为一名年轻医生,我能够参加这种手术,机会非常难得,尤其是韦主任的信任,让我完成血管吻合过程,更使我受宠若惊。手术很顺利,但出乎我预料的是术后两个小时,病人再造的手指颜色苍白,出现血管危像。当韦主任告诉我这一情况时,我那种懊丧、内疚的心情无法形容。不过韦主任却没有一点责备我的意思,反而一直安慰我说:“放心吧,我们一起去探查,不会有大问题的”。他对年轻医生的宽容,让我非常感动,因为你要知道,如果手术失败,是要主任一个人承担责任的。在手术台上,我们发现吻合后的血管因痉挛变得很细,供血严重不足。韦主任一边迅速的松解血管外膜,一边轻柔的扩张血管,还不停地告诉我:“做显微外科手术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要像对待婴儿那样爱护血管和神经组织,一点点大的动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当时我已经熟练掌握了小血管吻和技术,已经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断指再植手术,但亲眼目睹了韦主任的显微外科技术并亲耳聆听了韦主任的谆谆教诲之后,才知道与他相比,我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的显微外科技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也正是那一次难得的学习经历,使我在1999年,和几个年轻医生一起,成功完成了十指离断再植这一难度极大的手术。
  韦主任不仅用他的医术挽救了无数病人的双手,更是把他的爱心倾注在每一位患者身上。
   2年前,南京大学的张宇和几位山友,组队攀登青海省玉珠雪山。在登顶的过程中,一场罕见的暴风雪,把他们打散,并把他们推到了死亡的边缘。孤独的张宇在极度寒冷的雪山上坚持了一夜,并靠着求生的本能和超人的毅力,顽强地爬回营地。直到这时他才发现,两位队友已经长眠在洁白的雪山上。张宇也因双手、双脚都被严重冻伤,高原反应明显,被送往当地医院抢救。两天后,医生告诉他双手可能需要截肢,这是他在失去队友后遭到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一个敢于向高山挑战,充满朝气的勇敢青年,却突然在一瞬间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前途也变得灰暗起来。
   为了舒缓儿子的心境,张宇的母亲做了很多努力,但她知道如果不给儿子保住双手,很难使孩子摆脱消沉。经过多方打听,把最后一线希望寄托在韦主任身上,于是带着儿子赶到积水潭医院。张宇的伤情很重,治疗风险很大,代价很高,多数医生认为可截肢后安装假肢。但韦主任竭力反对,他说:“按道理讲,截肢后使创面一期愈合,就已经尽到医生的责任了。但我们是手外科医生,应当比一般人更了解手的重要性。他很年轻,将来还要生活,还要面对社会。我们能把他的手指多保留一公分,能为他多重建一点点功能,对他的生活,可能就有很大的帮助”。为了使张宇能够振作起来,韦主任做了很多的工作。张宇一直很自卑,不敢让别人看他的双手,韦主任就说,你应该勇敢地伸出你的手,你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张宇当时并不相信。但韦主任很了解他的心理,并没放弃,每天不管多忙,总会抽出一点时间,和他谈谈心。只是并不谈他的病情,而是讲讲以前的患者在手术后如何双手恢复功能,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韦主任为了让张宇在双脚脚趾截除后能方便地行走,不让别人看出来,还专门请假肢厂给他免费做了一副假肢。后来经过六次手术、两年时间,不仅成功的保住了张宇的双手,而且还恢复了基本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韦主任积极的人生态度,深深影响了张宇。使他又能像以前那样快乐、正常的生活。现在他的生活已经可以完全自理,而且还能熟练的使用电脑。张宇曾经说过:韦主任为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我坚强、快乐的面对生活,我只有努力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才能不辜负他的一片好心。
  为了千千万万像张宇这样的病人,韦主任一直在忘我的工作。每周都要做大量的手术,仅有一天韦主任不用手术,那就是周三门诊的时候。早就听说韦主任门诊病人很多,没有休息的时间,但第一次跟他出门诊,我还是始料未及。从早上8点开始一刻不停,对每个病人他都讲解得非常仔细,一边说,一边还在病历上画出每一步治疗的示意图。刚开始,我还觉得这么做多少有点浪费时间,可经他一解释,我们才明白他这么做实在是用心良苦。因为手外科的病人大多数都是普通劳动者,有些家境很困难,很多是借了钱到北京看病的。如果病人能够拿着他画的手术示意图和制定的手术方案,就可以找当地的大夫做手术了。如果所有的医生都能这么体谅病人,如果所有的病人都能体会到医生的这种心意,那样的话,医患关系一定会非常融洽。午饭时间到了,诊室门口还排着长对,韦主任一点没有休息的意思。又过了两个小时,我们已经饿得前心贴后背了,可韦主任还是那么精神抖擞,那么耐心细致。终于最后一个病人看完了,他才去吃“午饭”。这时,我才意识到主任忙了一天,连口水都没喝。我问他:您怎么不喝点水呢。他说,水喝多了要上厕所,耽误给病人看病。我不同意地说:“您这么做,对自己也太苛刻了”。他笑着回答:“一辈子都这样,早就习惯了”。韦老师,就是这么个人。
  长期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下工作,有时会使人非常压抑。但韦主任一直是那么快乐,那么不知疲劳。闲暇时我们也经常问他这些问题。他的回答是:我在自己的祖国,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供我学习和工作,我感到心情愉快。我不把工作当包袱,我对病人救死扶伤,病人对我尊敬友好,我感到轻松。我生性宽容,不算计别人,也不计较自己,因此不伤脑筋。同事,同行,相识的,不相识的,凡要求我治病,我都尽力有求必应,但从不想让患者回报。我也不用费脑子去记患者的职业、地位和电话,等待有朝一日可拿来利用。我真诚对待同志,平等对待病人。对不起我的人,我不报复;对我好的人,我不忘他的恩情。我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坚守自己做人的准则。所以,我可以享受人生、事业。
  作为我们的老师,他用他崇高的品德一点一滴时刻教育我们。他常常对我们说:我是在王澍寰院士等一批好老师的培养、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今天,我也是老师了,我要教会你们如何关爱病人,如何为人师表。他自己工作很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搞科研,写论文,但他却一直很关心年轻医生在这方面的成长。他经常把自己的一些灵感、科研思路和宝贵的资料无私地赠给他的学生,让他们功成名就。做韦主任的学生很幸福,因为站在他的肩膀上,很容易攫取到收获的果实。这些年来,他的学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田文、赵俊会两位副主任都获得了科技成果奖,我的一篇论文也在全国骨科会议上获得了一等奖。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无不倾注着老师的心血。可我们每次想把他的名字放在第一位时,他都坚决反对。他还一再告诫我们,要戒骄戒躁,继续创新。他常说:积水潭医院是一棵大树,有很多人可以在底下乘凉,但如果没有新枝新芽,大树早晚要枯死,到时候就没有地方遮蔽阳光了。他的话给我们力量,激励我们奋进。
  他不仅对我们是这样,对进修医生也不例外,他的爱简直就像阳光一样普照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韦主任对进修医生不仅在业务上指导,还在生活上关心。在他们结业时,韦主任还要特意绘制一幅手术图谱,送给他们,作为纪念。他带过的进修医生都把他看作是自己的恩师和朋友。湖南益阳市中心医院的刘建淳医生,刚到积水潭医院时由于求知心切,违反了手术室规章,被护士长罚出手术室。看到他十分沮丧的样子,韦主任亲自给他求情,并安慰他说:“只要能学到本领,受点委屈不算什么”。使这位进修医生非常感动。最近,刘建淳听说韦主任生病,满怀激情的给韦主任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这样写到:“回忆起在您身边度过的日日夜夜,那一幕幕让我终生难忘的场景,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您每次查房时的讲解,对每一位病人治疗时的清晰思路,我都把它记录在我的日记里了,时时拿出来展读。您的手术记录和您送给我的手术图谱,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珍藏,每当拿出来给同事们看时,他们都赞叹不已,爱不释手”。他还动情地说:“ 假如有那么一天,我能插上天使的翅膀,飞越时空的界限,我愿守侯在您的身边。假如有那山花烂漫的一天,我一定会回到培育我成长的摇篮——积水潭医院,把欢乐的鲜花献到您的胸前,追随您到永远……”。
  韦加宁主任是人民的好医生,是我们后辈医生的良师益友。他的医术、医德、人品和多方面的才能,在我的心中是一座丰碑。无论在专业方面,还是在医德方面,都是我很难逾越的。这样的医生,不仅我们手外科离不开他,积水潭医院离不开他,病人也离不开他。但让我们感到懊悔和内疚的是,这些年来我们对他的关心太少了。我天天与他在一起工作,却没有注意到他面容一天天憔悴,身形一天天消瘦,没有意识到他最近为什么每顿饭都吃得那么少。我真是太粗心了,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去年5月,当我们得知韦主任身患胃癌这一残酷的事实时,谁都难以接受。我迅速赶到病房去见他,想好好安慰安慰他,可是一见面,满腹的话语,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韦主任见我这样,却故意把话题岔开,仍像往常一样跟我说:“山林,一会你陪我再去看一看明天要手术的病人。”我还能再说什么呢。我只有像他一样的工作,才能对得起我的老师。
  韦主任的病情被住院的病人知道以后,他们都非常关心,抢着要去向韦主任表示慰问。有一个患者拉着韦主任的手,流着眼泪说:“主任,您是好人,您一定会好的”。韦主任笑着安慰他们说:“大家放心,我没事。本来答应给你们做手术的,但现在看来可能不行了,真是对不起。不过你们的手术我已经安排好了,由田主任和赵主任他们来做。他们都是很出色的医生,手术肯定没有问题”。然后,转过头来还叮嘱我:“一定要和二位主任协调好,不要出什么问题”。这时,我实在忍不住了,跑出病房,一个人站在楼道里,默默的流着眼泪,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韦主任是我们的老师。他永远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可以增强我们的信心和勇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以韦加宁主任为榜样,学习他高超的医术,学习他高尚的医德,像他一样,做一个人民的好医生,为祖国手外科事业的发展勤奋工作,努力攀登。
  谢谢大家
  
   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
  陈山林
  
  
  
  
  我心目中的加宁
  
  我叫李景英,是韦加宁的妻子、同学和同事。
  我和韦加宁是在1956年同时进入武汉医学院,1961年又同时被分配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到医院的前三年,加宁在大外科轮转,几乎每到一科,他都被科主任看中。烧伤、普外、泌尿、创伤都想把他留下。最后,被手外科王澍寰主任选上,于是他就成了一名手外科大夫。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入了党,还当选为十二大代表。又被评为“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有突出贡献专家”。他取得了许多成绩,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四十多年来,他始终谦和做人,努力工作。他就像穿上了电影《红菱艳》中的那双魔舞鞋一样,始终不停地跳呀、跳呀,无法停止。
  我觉得,加宁的一生是成功的,我说他成功首先是指他做人的成功。他为人真诚、宽容、善良。他平易近人,谦和待人。无论什么人,只要有求于他,他都会有求必应。无论是正在吃饭、正在睡觉、正在菜市上买东西,人们都可以毫无顾忌地把他找到急诊室,找到手术室解决燃眉之急。而他却处处为别人着想,总怕麻烦别人。比如需要给别人打电话时,他常说:“现在是看新闻联播的时候,不要打扰人家。” “现在是吃饭的时候”“现在是午休的时候”……总之,都不能打扰。就连自己治病,也总找不到合适的时间。例如牙齿痛,该去看牙医了,他说:“我下了手术已经十一点多钟,正是准备吃午饭的时间,这个时候去看病,害得医生不能下班吃饭。”他发高烧了,也不能休息,他说:“明天那台手术,病人已经排队等了很长时间,进修大夫也要学习。万一停了,病人又不知要等多久,多住一天院,要多花许多钱呢!”总之,他没有时间生病。
  加宁对工作痴迷到迂的程度,1985年在民族文化宫举行的宴会上,韦加宁作为贵宾和刚从洛杉矶奥运会上捧回四块金牌的体操王子李宁坐在一起,我也去了。许多人走过来请李宁签名,我也请他签了一个。在周围没有人时,加宁为了打破尴尬,没话找话地问李宁:“你在哪个部门工作啊?”,我觉得特别难堪。
  像所有事业有成的男人一样,加宁也属于那种“不回家的男人”,事业和家庭是一对矛盾。现在我年老了,想明白了,但是在当时真是困难重重。比如孩子病了好几天,他很晚回来却像个没事儿人似的,一言不发。我说:“你也不问问孩子好点儿了吗?”他还来不及进行角色转换,仍沉浸在工作状态,经我一提,才突然想起:“噢,孩子还发烧吗?”。但是,加宁并不是一个没有家庭责任感的男人,只要他回了家,他什么事都抢着干,而且都比我做得好,孩子们都喜欢吃他做的饭菜。他对家里的贡献无处不在,处处都留有他劳作的痕迹。特别是最近几年,他不值夜班了,下班规律了。他就像一只工蜂,整天采蜜不停;就像一只雄鸟,一次一次往家里叼吃的、喝的、用的东西。家里的东西,有条有理,得心应手。我的膝关节有病,常需要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又因为走不了远路,在社区内需要骑自行车去买东西。因此加宁在我的自行车上安装了一个可以放“拐棍板凳”的装置,既方便又不难看。我推自行车出入不好开弹簧门,加宁为我设计了一个小拉勾,只要向门外墙上原有的一个小钉子上一挂,门就被打开了。
  加宁从小在农村长大,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韧性。同时也使他变得很能干,木工、钳工样样都行。加宁还多才多艺,二胡、小提琴都是无师自通。他自己捉蛇,用蛇皮制成二胡,只用两个手指就能弹出动听的乐曲。加宁执著追求理想、追求完美的艺术型人格深深影响了我们的一对儿女,女儿韦岚像父亲那样多才多艺。她从北大法律系毕业,分到清华当教师,后来又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商业管理硕士学位。儿子韦峰现在是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的在读博士生。虽然加宁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很少,但是他对孩子们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女儿韦岚最近给父亲的信中写到:“你出神入化的医术对我来说是个永远打不破的传奇;你完璧无暇的为人、处世,一直是我成长、进取的明灯;你不知疲倦的超人精力是我最引以为骄傲的传承,你永远是我心中的英雄。”
  加宁那种你快乐我就快乐的胸怀,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家庭。我们从94年开始,资助了7个希望工程的孩子。我退休后以志愿者的身份到陕西省、蒲城县、富塬村小学教了半年英语。把加宁和孩子留在北京,其实我心里特别牵挂,可是加宁却高兴地说,你放心去吧。不仅加宁支持我,我们医院党委和职工还捐赠了一批图书,让我带到了黄土高坡。
  半年后,加宁专程到蒲城县接我。为了表达对当地百姓的感情,他在县医院连续做了好几天手术,分文不取,为我的希望工程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经加宁治疗的病人许多都成了他的朋友。在我们家里有一张三个女性的合影,亲密得像姐妹,其实她们是加宁的三个病人。这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21岁的李秀英患了神经纤维肉瘤,是恶性的。不得已做了截肢手术,虽然命保住了,但对于这位年轻漂亮的姑娘,精神上的打击太大了,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加宁安慰她一番后还不放心,又写了一封信,让她带着去找通县牛奶厂的女工梁春英。在这之前,梁春英的左臂被铡草机切掉了,加宁给她做了手术,并安上了假肢。在她最需要关爱的时候,丈夫又离她而去,伤残的她以顽强的毅力,戴着假肢洗衣、做饭,照顾女儿。见面后两人一见如故,相认为姐妹。梁春英还用自己的假肢给她包了一顿饺子。另一位18岁的女工叫赵振环。胳膊被机器轧伤,在她消沉的时候,加宁又介绍她去见梁春英。是加宁促成这三位命运相同的女性走到了一起。她们互相鼓励,积极地面对生活。5年前8月的一天,李秀英拿着报纸兴冲冲地来找加宁,告诉韦大夫,她的女儿中了全国高考文科状元,让加宁和她一起分享喜悦。后来她又不幸患上了乳腺癌骨转移,加宁又写信介绍她去找肿瘤医院的专家诊治。
  最近3个姐妹听说韦大夫住院的消息,相约来到医院看望加宁,但是被医务人员拦住。因为来看加宁的人太多了,最后她们只好留下了一个纸条,上面写满了3姐妹充满真情的祝福。
  加宁是去年五月突然被发现患了胃癌,而且已是晚期。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去年的5月13日,他做了7台手术,在下班前好不容易抽空去验了血,发现血色素只有6.5克,我有一种不祥之兆。这一天,我在日记中写到:我们家也许从此不会再有太平。5月14日、15日,他仍然在手术台上忙碌着。5月16日,好不容易被劝去做胃镜,结果发现是贲门癌,已经转移到食道、淋巴。此时此刻,还有三、四个病人堵在胃镜室门口,等着他去完成当天早已安排好的手术。六月十八日,肿瘤医院的医生给加宁做了8个小时的胸腹联合大手术。他躺在床上是那样虚弱,可是直到这时,还有病人拖儿带女,拿着X光片找到病房里来请他看病。刚刚从昏迷中醒过来的加宁,一看到病人,眼中立刻有了光彩。他一边拽着床头的一根绳子艰难地坐起来,一边让我托着他的后背,一遍又一遍地讲呵讲呵。坐着讲累了,就躺在床上讲。患儿的家长还是没听懂,他就画示意图解释。事后他对我说,这个病人很困难,我们做医生的不去帮她,谁去帮她呢?病人回家后,他又在病房的电话里,再次详详细细地说了几遍,他就是这样牵挂着每一个患者。
  患病后,加宁最大的心愿就是完成他那本手外科手术图谱。他趴在只有一尺来宽的病床小餐桌上,不得不艰难地屈起左腿,用膝盖垫在肘部,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正常人也会很疲劳,何况他正在做放疗、化疗,身体十分虚弱,但他一画就是3、4个小时,只是偶尔躺下来休息一下。
  加宁在书的前言中说:“我想画一本《手外科手术图谱》已经很久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经开夜车画了不少。那时我的儿子还不到十岁,他用幼稚的笔迹给我写下了‘军令状’,要求我必须在两年内完成。但人在中年的我,尚无暇坐下来著书立说。如今我的儿子已成长为一名骨科大夫,而我却对以往已经画好的部分感到不够满意,立意退休后重新开始。没曾想到,癌症突然向我袭来,并已到了晚期,我必须和时间赛跑。假如我还能坐起来,假如我的手还不抖,我必须把它完成,献给我深爱的事业,也献给我的学生,并通过他们献给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病人。假如我的时间不够,不能完成一部完整的、系统的手外科手术图谱的话,那么就命名为‘韦加宁手术图谱拾零’吧!好在近几年来我已为二十几位朋友主编的专著画了部分章节,把他们拼凑起来,以便手术时查阅方便。”
  为了保证图谱的完成,加宁拒绝了颈部淋巴结的放疗计划,因为过去他多次碰到这样的患者,由于颈部淋巴结放疗导致臂丛神经麻痹,手功能丧失,为此他甘冒癌细胞扩散的危险。半年以来,加宁夜以继日地画着、写着,这本手术图谱很快就要脱稿了。
  加宁的心里装着病人,病人的心里也惦念着加宁。加宁在给儿子韦峰的一封信中表达了他对病人的这份情怀,他说:“我遇到外地来京做工的农民,他们本想出来做工挣点钱,回去好改善生活条件,没想到手受了伤。在急诊室你就会发现,他们那种惊恐、无助、失望的神情,你怎么能忍心不去多帮助他们一些呢?”
  加宁患病之后,积水潭医院从党委书记、院长、医生、护士到炊事员、清洁工不约而同地来看望他。中宣部、卫生部、总工会、北京市委、北京市卫生局的领导们也带着浓浓的深情来病房慰问他。
  在这里,我代表病床上的加宁,代表我们全家,向所有关心加宁的朋友们道一声“谢谢!”
  
  
  
  座谈会发言材料之一
  
  北京积水潭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澍寰发言
  
  韦加宁是一位非常好的医生。我和他在一个科共事40年,看到他成长、成熟、成功的整个过程。所谓成功,就是他具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深受广大患者的爱戴,培养了大批青年医生,为手外科专业做出巨大贡献。
  40年前,他从武汉同济大学毕业来到积水潭医院骨科,前三年在与骨科有关的各科室轮转学习,表现非常出色,转到哪一科哪一科都想留他。由于他具有聪敏的素质,勤奋好学,双手灵巧,最后留在了手外科。当时,手外科是医院重点扶持的科室,是国内首创的新专业。
  他现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教授,《中华手外科杂志》副总编辑,曾任手外科主任。
  
  韦加宁具有一流的医疗技术
  
  几十年来,他在急诊门诊病房不知疲倦地工作,经常是通宵达旦,第二天照常上班。每天下班前要看一遍他的病人,不论节假日,早晨都要来医院重点看望一下术后患者,数十年如一日。他白天忙于医疗工作,晚上经常读书到深夜两三点钟。因家里居住条件紧张,怕干扰家人睡眠,而他自己在卫生间里学习。
  由于他优越的天赋和勤奋地努力,在主治医师期间就已全部掌握手外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他技术全面、手术精巧、操作熟练为国内同行所共识。他在院内作手术,常有很多不在手外科进修的医生参观学习。他到外地参加学术会议,常被当地医院邀请做手术示范。他对传统的手外科手术做过不少的改进和创新,使手术创伤小,安全性提高,术式简化,效果更好。
  70年代国内外兴起显微外科,韦加宁很快掌握了这种技术。他成功地做了世界上第一例同体断足移植,继之又完成一例同体断拇指移位。此后,国内外相继开展了这一技术。
  80年代赴美国进修。中国人到美国进修临床,只能看不能作。韦加宁到美国不久,他出色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为导师所赏识,很快就允许他替导师看门诊和做手术。他为当地开展了断肢再植技术,并亲自成功地为断肢病人作了再植手术,美国报纸在显著版面大篇幅报道:“韦加宁医生是中国的英雄,也是美国的英雄”。
  韦加宁的手巧是出了名的,他能做一手非常好的钳工活。他家有一个设备相当完善的工具柜,他能做工艺精美的小电扇、水果刀、机械玩具等。这些本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利用自己的这种技术为病人设计了很多支具,帮助伤手恢复功能,提高了手外科的疗效,并在医院培养了专门技术人员,创建了手功能支具室。外省市有不少医院手外科派专前人来学习。
  60年代,他还利用这种工艺技巧设计制造了不少显微血管手术器械,如微型血管夹、血管钳、血管镊等,促进了显微外科的发展。现在市售的成套的精美显微外科器材中,有不少是与他设计的原型是一样的。
  
  
  
  韦加宁是敬业的模范
  
  手外科急诊多,手术时间长,工作累,这是全院共知、外科界皆晓的。韦加宁几十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长年累月保证不了按时吃饭、睡觉,中午经常是一包方便面,可是从来没有人看见他有疲劳、倦怠的表现。韦加宁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时不免有些烦恼和不愉快的事,但是他说:“我只要一接触病人,一上手术台,精神就来了,什么不好的事都忘了,给病人解决一次痛苦,心情就舒畅一次。”
  医院规定专家门诊每次限挂15个号。挂韦加宁门诊号的人特别多。他看完了专家号,就让没有挂上专家号的挂普通号。太晚了,挂号人员下班了,如果是外地病人,他就免费给他们看。他的专家门诊经常从早晨八点钟看到下午两三点钟。他一切从病人考虑,制定最好的治疗方案,缩短治疗时间,精打细算医疗费用。治疗前后最常听病人说的两句话是:“韦大夫的医术高超我们信任,要求韦大夫给作手术;感谢韦大夫为我们治好了病。”外地来的病人看后,他常常给写好治疗方案,画出手术要点图,介绍病人回原地找曾在积水潭医院进修过的医生治疗,这样病人可节省很多费用和精力。他时时处处替病人着想,深受病人的信任和爱戴。
  韦加宁不是没有得过病,而是有病也不休息,感冒发烧从来都是坚持工作。有一次患胸膜炎胸腔积液,严重的咳嗽把肋骨咳成骨折,仍忍痛为病人手术。这次他病倒后回忆,其实半年前已感到身体疲倦乏力,因为找他看病的人太多,他丝毫没有减轻工作量也没有去看病,直到周围的人都说他为什么变得这样苍白,逼着他去检查血色素,发现血色素已不到正常值的一半,严重贫血。进一步作胃镜才发现已属胃癌晚期并且已经转移。第二天他坚持要把已经预排的手术做完,大家坚决没有同意,他才不得已地躺在病床上接受诊治。
  
  韦加宁具有高尚的人品
  
  全院职工,经过他治疗的病人和家属,全国各地来进修的医生,全国同行,有口皆碑,没有人不佩服他的医术,没有人不敬仰他的为人。医院职工及家属找他看病有求必应,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可以到他家里去看。他给病人看病废寝忘食。30年前在延庆医疗队时认识的山区老乡,时不时还找他来看病,他总是热情接待,精心诊治,有时还招待吃饭,代买针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亲朋好友。对进修医生一向是耐心细致地指导,无私地培养。很多进修医生结业后回到原单位仍与他保持联系,继续接受他的技术帮助,多少年不变。对国内同行,不论来自大地方或偏远地区,他都是谦虚待人。他已是国内外知名的手外科专家,但对比他年纪高的人,总是恭敬尊重、礼貌有嘉。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事事替别人着想。他这次病倒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全国甚至国外,慰问信、慰问电、带口信像雪片飞来,还有不少进修医生,经他治疗过的病人,不远千里专程来京探望。此情此景历来罕见。
  半年前他接受胃癌手术治疗,术后证实确属晚期,不易根治,但他自己尚不知道。当时我和他商量,找两个年轻医生帮他整理十几年来所画的上千幅手外科手术图谱,争取早日出版。但他说:“我现在体力实在不行,稍事恢复后,我就可以集中精力补画一些图谱,做一些文字整理,这本书就可出版。”看他的工作欲望有多强,事业心有多重。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疗、化疗,他的身体更瘦了,精力也没恢复多少。此时发现肿瘤又有多处转移,已瞒不过他本人了。当他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后,作为一个外科专家来说,他清楚地知道后果是什么。此时此刻,他没有消极对待、一蹶不振,而是主动要求为他配备一位熟习电脑的年轻医生,帮他整理文字,他要在病床上继续绘制手术图谱。他希望病魔给他一年的时间,让他完成这部图谱,为年轻人学习手外科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为手外科事业再做一点贡献。就这样,他在病床移动的小餐桌上每天画二三十幅手术图,春节回家了几天也没间断。有一次放、化治疗反应严重,呕吐得厉害,大口吐鲜血(胃肠道肿瘤破裂),因为失血,感到心慌乏力,卧床静养了一天,稍事平稳后,又继续起来画图。他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抓紧时间再为他所钟爱的事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这种人生观,这种精神境界,绝不是一般的,而是非同凡响的。
  韦加宁是一位非常好的医生,是被所有认识他的人爱戴的同志,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今天各级领导决定为他做一些宣传报道,他的事迹一定可以鼓励青年医生奋进向上,促进医患关系的改进,有助于全体医务工作者敬业乐医,意义重大,好处多多,十分必要。
  
  
  
  座谈会发言材料之二
  
  韦加宁同志治疗过的患者张宇发言
  
  我是韦主任救治过的千万患者中的一位。和其他患者及家属一样,我对他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假如有一线希望,我宁愿用自己的双手来换取韦大夫的健康,然而我所能做的,只是用他教给我的人生态度坚强、快乐地生活下去。我这样做,韦大夫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因为在韦大夫看来,治疗一位患者的病痛,并不算完全成功,只有帮助患者恢复以前的功能,让他充满信心地融入社会,才是一位医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2000年,我同几位山友组队攀登青海省玉珠雪山。在登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迷失方向,相互失散。我独自在风雪中坚持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勉强爬回营地。这时我才知道自己是这次山难中唯一的幸存者,而我的两位队友已经长眠在洁白的雪山之巅。由于双手严重冻伤,我被送往当地医院抢救。两天后,我被告知双手可能需要高位截肢。失去所有的手指,我的手将失去所有功能,我将再也无法象正常人一样生活。我一下子觉得非常绝望,这使我在失去队友后又一次遭到沉重的打击,我仿佛看到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不能握笔,不能打字,甚至无法自己系衣扣、上厕所。
   我母亲不肯放弃最后一线希望。听人介绍,她带我来到积水潭医院找韦大夫。韦大夫了解情况后立刻说,不能高位截肢,他将来还要生活,一定要设法给他保留一个指关节,让他的生活能够自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一线光明。转到积水潭医院后,韦大夫特地安排加床,争取让我早动手术。由于我的高山反应症状还没有消失,肝肾功能失调,胃出血,还有全身寻麻疹。有的医生主张不要冒险进行手术,等症状消失后再做,而韦大夫不同意,他说:“手术拖后一天,坏死的组织就会扩散,手指就得多截一点。这样,功能就更差了。”为了能让我尽可能好一点,他情愿承担手术的风险。手术前,韦大夫来到病床前安慰我。他说,许多比我更严重的患者经他治疗后,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而且在各种岗位上都做出了不错的成绩。他叫我不要担心以后的生活。这次手术持续了8个小时,缝了几百针,全是韦大夫亲自做的。考虑到我的家庭条件,韦大夫在手术中尽量节省,能用国产药就不用进口药。这样的手术一共进行了6次,前后持续两年时间,每一次都是韦大夫主刀,而且做得十分仔细。后来,很多医生看了我的伤口,都称赞手术做的漂亮。现在,我的双手功能恢复得非常好,除了爬山,以前能做的事情现在都能做,这在手术前简直不敢想象。当我告诉韦大夫,术后我能用筷子吃饭,能用电脑进行工作时,他比我还高兴。
   不仅如此,韦大夫还很关心我的心理康复。刚截肢时,我很自卑,不敢让别人看我的双手。韦大夫跟我说,你应该勇敢地伸出你的手,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别人的尊重。我当时并不太理解,但韦大夫仿佛了解我的心理,每天不管多忙,总会抽出一点时间和我谈谈心。他很少谈我的病情,讲的最多的是他以前的患者在手术后如何双手恢复功能,如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他说,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如果一个人天生没有手指,同样能够自己生活。韦大夫为了我在双脚脚趾截肢后能方便地行走,不让别人看出来,还专门请奥托博克假肢厂给我免费做了一副假肢。在我出院以后,他还高兴地和我谈到为我设计的功能性假肢,说等有时间到他家,用家里的工具帮我把假肢作完。在韦大夫的劝导下,随着双手功能的恢复,我又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我觉得韦大夫不仅救治了我的双手,使我能够顺利地回归社会,他对生活的态度也教育和感染了我。一个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但是他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生活。韦大夫选择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并用这种态度影响和教育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次和他谈话,我都没有感到是在和医生交谈,而是一位长辈在给我谈人生,每一次谈话都让我获益匪浅。
  三月初,我知道韦大夫生病的消息后立刻赶到医院。起初,我不敢谈及他的病情,但他却很坦然。他说要抓紧最后几个月时间,完成他的手外科图谱。可惜现在白天太忙了,只好抓紧晚上的时间绘图,要干到深夜。接着,他又说起对他的宣传、报道,说自己不想出名,最好是多宣传和谐的医患关系:医生爱护病人,病人尊敬医生。言谈间,他对自己将来的病情没有一点畏惧。可惜我没能力帮助他,只能祝愿韦大夫早日完成心愿。
  总之,是韦大夫使我恢复了手功能,是韦大夫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是韦大夫教我如何对待人生。我将不辜负韦大夫的期望,用我的自立自强和对社会的奉献,向韦大夫学习,回报韦大夫的恩情。
  
  
  
  座谈会发言材料之三
  
  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游凯涛发言
  
  参加全市卫生系统向韦加宁同志学习报告会,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以首都卫生界有韦加宁同志这样的先进典型和精神文明“精品”而深感自豪和骄傲。
  韦加宁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手外科专家。在42年的从医生涯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始终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对同志满腔热忱,待病人如亲人,对医术精益求精,为我国手外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一位广受尊敬、广受爱戴的知名专家。
  去年五月,韦加宁同志被确诊为晚期胃癌,得知这个信息后,他以惊人的毅力与病魔搏斗,忍着剧烈的癌症病痛,仍然趴在桌子上和病床上抓紧时间绘制《手外科手术图谱》,为医学、为国家、为人类留下科学财富。这种脚踏实地、刻苦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这种对人民满腔热忱、对科学永无止境的赤诚无悔的知识分子的崇高品质,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杰出医务工作者的精神境界,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我和韦加宁是同龄人,生在旧中国,长在红旗下,是党和人民一手培养起来的医生。40年来,经历过苦读,有过坎坷徘徊,也有在无影灯下抢救成功的无数次欢乐;在漫长的救死扶伤的征途中,有过冥想与执着,有过苦苦的追求;从千百个康复的病人中获得了力量和知识,从病人与家属期盼的目光中饱尝了对健康与生命的重托。可以说,我也是韦加宁同志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我深切地体会到,向韦加宁同志学习,一定要象他那样,在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中,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勤于思考,持之以恒,绝不做表面文章。
  我深切地体会到,向韦加宁同志学习,一定要象他那样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从学会做人开始,从如何对待亲人、对待朋友、对待同志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形成一心为公、全心为民的思想根基,力戒重技术、轻做人的倾向。
  我深切地体会到,向韦加宁同志学习,一定要象他那样培养和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实现道德义务和道德良心的统一。
  我们常说义务,实际上就是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道德责任。医务人员的道德义务就是为病人的健康利益服务。韦加宁同志发现胃癌的当天,他已经连续做完七台手术。查出血色素只有6.8克,他没吭一声,第二天又连续完成四台手术,第三天又去其他院做了数台“助残”手术。一位医生发现自己的血色素只有6.8克,同时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消瘦、乏力,这意味着什么,他自己清清楚楚,但他仍然一声不吭,连续三天做十几台手术,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样做?是为病人的健康利益服务的高度责任感。不难看出,韦加宁同志的这种责任感已经到了忘我的程度。然而,这种忘我的责任感的背后正是他的道德良心在起作用。那么什么是道德良心?道德良心就是社会将人们的道德义务转化为内心的道德要求和个人品质。医务人员的道德良心在指导医务人员的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评价作用,对履行其道德义务有重要的自我规范作用。韦加宁同志在病床上,忍着癌症的剧痛仍然争分夺秒地绘制手术图谱,争取生命给他的最后机会,完成他最后的心愿。正是这种道德良心的自我选择、自我规范在起作用。所以,我认为,向韦加宁同志学习,一定要学习他这种道德义务和道德良心的自觉统一,这是成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
  医德不只是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也是医务人员的感情、意识和品质,是主观自律和客观规律的统一。我们从韦加宁同志身上深切地感受到这种高尚的感情、意识和品质。一次他发着高烧,嘴里还不停地念叨“明天那台手术不能停,患者排队已经等了很久,进修大夫也要观摩学习,手术无论如何不能停……”。语言虽然不多,字里行间都浸透着他对患者的感情,这不仅仅是对病人的同情感,也不仅仅是对病人的亲人感,而是渴望和追求事业的强烈感情、意识和品质,这是社会主义医德的最高感情、意识和品质。正是他对医德的这种自律,赢得了人民群众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当他患晚期胃癌的消息传开时,积水潭医院上上下下、各地进修大夫、他治疗过的病人不约而至,形成鲜花的长廊、人心的城墙……这是对他的医德自律的最好评价。我们向韦加宁同志学习,就应该学习他这种感情、意识和品质,努力实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观自律和客观他律的统一。这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搞好医患关系的必要条件。
  当前,北京市正在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落实“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思想。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开展向韦加宁同志学习的活动,对卫生系统深入开展“我为奥运做奉献,卫生服务创一流”的活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首都卫生战线上的一位老同志,我一定要以韦加宁同志为榜样,学习韦加宁同志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继续发挥光和热,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座谈会发言材料之四
  
  中日友好医院手外科医生王云亭发言
  
  今天我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参加“向韦加宁同志学习”座谈会,我感到非常激动。
  韦加宁教授是我的良师益友,对他的事迹我非常了解。在他42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以其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受到了广大患者和同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人民的好医生”、“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好人韦加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仍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争分夺秒地编辑绘制《手外科手术图图谱》,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手外科事业,奉献给了爱戴他的广大患者,奉献给了手外科的莘莘学子。
  韦教授从医42年,一直把病人当亲人,把医术当艺术,把工作当乐趣,坦然面对逆境,把生命献给了党。他是新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也是全国600万卫生工作者的杰出代表。韦教授是积水潭医院的光荣和骄傲,是北京市的光荣和骄傲,是手外科界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全国卫生系统的光荣和骄傲。
  开展“向韦加宁同志学习”的活动,对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队伍,继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日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也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应该从五个方面向韦加宁教授学习:
  第一、学习韦教授精湛的医疗技术。医务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治病救人,只有用精湛的技术服务患者,才能真正赢得患者的认可。韦教授42年完成各类手术5万多例,这在全国外科大夫中也是少见的。正因为韦教授是一流的专家,实实在在地为患者解决病痛,才会受到全国各地患者如此的爱戴。
  第二、学习韦教授良好的职业道德。从韦教授身上,我们学到了如何尊重自己的老师,如何尊重病人,把病人当亲人,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上,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方便病人。手外科患者的经济状况都不太富裕,文化程度多数偏低,韦教授不嫌弃他们,总是给他们最好的关照。正是韦教授高尚的医德、善良、温暖的心,病人才把他当做良师益友,当做自己最亲近的人。
  第三、学习韦教授敬业爱岗的精神。韦教授非常热爱他所从事的手外科事业,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这项事业,在生命垂危的时刻还不忘把行医42年的宝贵经验传给后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这正是对韦教授人生的真实写照。
  第四、学习韦教授关心青年人、培养青年人的高尚品质。韦教授十分关心青年医务者的成长,他重视院内青年成长,同时也非常关心院外同行的进步。我聆听过他为西北青年大夫的授课,十分精彩。工作中遇到困难向他倾诉时,他会给予真挚的鼓励;在技术上有疑难时,也会得到他热情的指导。在我的成长中,有他的汗水,我衷心地感谢韦教授对我的教诲和关爱。
  第五、学习韦教授坦荡的胸怀。无私奉献,不图回报,不把工作当包袱……都是韦教授崇尚的理念,正是这种理念激励他一生,使他感到工作的乐趣。
  韦加宁教授的事迹感人肺腑,更是催人奋进。他是新时期全国卫生工作者的典型代表,是卫生战线全体同志学习的楷模,也是我们前行进步的一面旗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一定要以韦加宁教授为榜样,以实际行动向韦加宁教授学习,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座谈会发言材料之五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病房护士长福燕发言
  
  不久前,《健康报》连续登载了积水潭医院手外科韦加宁教授的感人事迹,他勤奋工作,刻苦钻研,对病人如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在得知自己患有胃癌已经扩散后,不仅没有被病魔打垮,反而抓紧时间编辑《手外科手术图谱》,准备把它献给自己热爱的事业,把自己多年的临床手术经验传授给年轻医师,更好的造福患者,这些事迹使我备受感动。
  说起韦加宁,我曾与他有过一次记忆深刻的交往。那是1997年,我的一位外地亲戚5岁的儿子因小拇指掌肌肌腱损伤,经清创缝合后,伤口虽然愈合,但小拇指不能弯曲,对冷、热、痛均无感觉,孩子的父母很担心,这样下去,他的小拇指就非常容易受损伤。当他们听说北京积水潭医院有位全国知名的显微外科专家,就带着孩子来到了北京,找到了我。开始我认为帮这个忙难度会很大,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却没料到会那么容易。那一天,韦主任出门诊,我就在诊室门口等他。他看完最后一位病人,我就拦住他,向他讲明情况。韦主任听得特别耐心,他是那么平易近人,一点没有大专家的架子,当时他就约了时间为病人检查,病人也顺利地进行了手术。我知道韦主任非常忙,但他对病人是那么的耐心,向病人讲述神经损伤的部位,手术的方法,还边说边画。他思维敏捷,办事有条不紊,效率非常高,我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孩子的家长对我说:“我们太幸运了,遇到了好人。”现在,孩子的手指早已恢复了功能。
  我早就听说过韦主任的做事原则,旧的问题解决了,他会全身心的忙着解决新的问题。正如他自己说的:“我不算计别人,也不斤斤计较自己。同事、同行、相识的和不相识的,尽全力有求必应,而不反过来要求回报。我不用费神记住对方的职业、地位和电话,以期有朝一日可拿来利用。我尽可能多做、多传、多教,这样就等于活了好几辈子……”多么朴素的语言,又是多么深刻的道理呀!不求个人回报,只求多做奉献。
  我所在的感染科是接收治疗艾滋病病人的地方,与韦加宁医生所在的手外科有着相同的一面。我们的病房没有血肉模糊、撕肝裂肺的呼叫,但有着异常的恐怖和病人难以想象的心理压力。我们与艾滋病患者朝夕相处,我们了解他们太多的痛苦与需求。早在1996年,我们病房有几位医生护士就自发地形成了以徐莲芝主任为组长的艾滋病帮助小组,于1998年11月26日在佑安医院的感染科病房成立了我国首家艾滋病的关爱组织——“爱心家园”。我们的宗旨是为艾滋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提供情感及道义上的支持和帮助,减少和消除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广泛吸收志愿者。到目前为止,已吸收志愿者1300多人。我科的全体医务人员齐心协力,争取多方社会力量,与艾滋病患者携手,勇敢面对我们共同的敌人——艾滋病。
  我手中有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一张精美的贺年卡。这张贺卡有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那是去年8月份,我科收治了一位HIV晚期的女病人。从她的眼神中我们发现她处在极度的痛苦与焦虑之中,她对于这突然的打击没有任何的思想准备。每天只是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拒绝吃任何食物,整夜都睁着眼睛。我们每位护士轮流陪伴在她的身边。入院三天了,她才开口说话:“护士长,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好,可是我会让你们失望的,我已经决定了,如果哪天你找不到我了,我一定是在一家不知名的小旅店里吃了药,了此一生。谁也不知道我是谁,我的亲人永远也不知道我去了哪里。”听了这话,我们都有一种揪心的痛苦。每天,只要一有时间就坐在病人的身旁,向她讲述艾滋病的治疗进展,讲述以往病人与艾滋病拼搏的成功例子,给她带可口的饭菜,为她购买有关的书籍,陪她到院子里散步,与她共同商讨如何争得亲人的理解和帮助。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陪伴在她身边,帮助她度过了一生中最脆弱的一段时间。最后,她的亲人来到了她的身边。她治疗的效果非常令人满意,经过近三个月的精心治疗护理,她在亲人的陪同下出院了。在与我们道别时,我突然发现,那充满阳光的脸原来是那么的漂亮。
  一位好朋友曾问我,你们每天都要面对那么多难以解决的痛苦,我看你仍然是那么的积极、乐观,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调节的呢?
  我当时一愣,我们是有一些方法,要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可这些方法、技巧是万能的吗?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吗?那是什么呢?我一直思索这个问题。2003年1月21日,《健康报》登载了《好人韦加宁》,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韦教授崇高的思想和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将小比大,我们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人的思想,人的价值观,这才是精神的支点,是动力,是源泉。
  我们要很好地向韦加宁同志学习,学习他满腔热忱的服务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韦加宁同志为榜样,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根据我们以往护理关爱艾滋病患者的工作经验,尽快、更好的规范艾滋病护理工作,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艾滋病关爱护理模式,并向韦加宁学习,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在基层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医务工作者。过去的日子里,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我们的患者及家属都曾给予我们很高的评价和荣誉,我们要向韦加宁同志学习,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踏踏实实,积极进取,默默奉献,为我国的艾滋病防治事业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座谈会发言材料之六
  
  北京市西城区厂桥医院院长白爱萍发言
  
  一位大夫让一个患者满意不难,但让所有患者满意不易;让几个同行敬佩容易,让所有同行敬佩很难。一位医务工作者一生应该做的,韦大夫都做得很出色。作为手外科大夫,他数十年如一日,从不叫苦喊累,总是乐观地奋斗在临床一线,手术、查房、出门诊、为进修大夫讲课、为病人答疑……走着所有医生所走的路,做着同行们都在做的事。所不同的是,他比别人更加投入,更加认真,更加出色,对病人全心全意,对工作精益求精,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临床实践使他练就了一流的刀功、画功,成功地完成一件件手术精品,不愧为手部功能的塑造者,手术图谱的艺术家。
  北京积水潭医院和西城区厂桥医院是近邻,在我所认识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工作人员中流传着许多关于韦教授的故事。有人说韦教授的手术操作很漂亮,潇洒、利落,每逢他上台的手术,总有很多大夫挤进手术间参观学习;有人说文化大革命中,韦教授到农村下放劳动,行李中最多的就是医学书籍了,在农村艰苦的环境中,他默默地啃完了许多基础的、临床的医学专著;有人说他在住房条件差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在卫生间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书房,常常学到深夜;作为访问学者,韦教授曾到美国访问,初到时医院不允许他上台手术。有一次,恰逢他的导师急需一份会议发言用的插图,请韦教授帮忙,当韦教授交上插图时,这位美国同行惊呆了,他没想到韦教授能画出这么精美的图谱。从此以后,无论是手术还是参加学术活动,这位美国教授总是带上他称为“韦”的中国医生。诸如此类的故事我们听得很多很多,在这些故事中,无不流露出大家对他的敬佩和爱戴。
  平时与韦大夫接触很多,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平易近人,他的热情与真诚不仅打动了他的同事,更打动了无数的患者。对他的印象深深印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这样一个人,才真正是我们医务界的光荣和典范!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突出的成就,他就是一个成功的人,而韦大夫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份普通的职业,却成就了那样精彩的人生,不得不令人赞叹。韦大夫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好大夫,更是我们医务界的楷模。作为积水潭医院的近邻,作为全市卫生行业的先进单位,我们要走在向韦加宁学习的前列。我们厂桥医院要以韦加宁同志为榜样,要把发扬他的精神同做好“女儿式”的服务结合起来,立足本职,为百姓的健康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最后真诚地道一声:韦大夫多保重,愿您早日恢复健康。
  
  
  
  座谈会发言材料之七
  
  首都医科大学学生鞠莉莉发言
  
  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代表,我非常荣幸有机会来到这里,聆听韦加宁教授感人至深的事迹。
  韦加宁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手外科专家,他从医42年来,把病人当亲人,把医术当艺术,把工作当乐趣,共完成了5万多例手术,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痛苦,赢得了患者的爱戴。在我们眼里,他是一名可亲可敬的医学前辈;在病人心中,它是一名真正的好医生。
  现代医学领域宽广、精深而又多变,知识和技术的进展日新月异,医生与病人之间、同事之间、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演变,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变的越来越难。但是,从韦加宁教授身上,我们发现了做一名合格医生唯一不变的标准:医生永远要为病人的最大利益着想。
  作为一名未来的医生,今天,我们只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但是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要为千千万万患者的生命负责任。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我们要在为人做事方面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在情绪上和行为上也要有成熟的表现,也就是说,我们的肩膀要能够撑得住病人对我们的依赖和信任。韦教授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将成为我们终生学习的楷模。
  现在,韦教授正在病塌上与时间赛跑,精心绘制《手外科手术图谱》,将自己毕生的精华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们青年一代。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有如此精彩和丰富的精神财富有如此杰出、如此众多的医学前辈领航,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人生的答卷,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医生,向着生命科学高峰不断攀登!
  
  
  
  座谈会发言材料之八
  
  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蔺锡侯发言
  
  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座谈韦加宁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同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的职工,我们感到光荣和骄傲。韦加宁同志是我院重点学科医师队伍的代表,是我院干部、职工十分敬重的好专家,他的学识、人品、医疗技术在我院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的先进事迹表明,他不仅是我院全体职工的榜样,更是全体医务人员的楷模。
  作为韦加宁的同事,虽不在同一专业,但在工作中有着很多的接触与合作,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深厚的友谊。作为手外科专家,韦加宁同志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人平易近人,品格冰清玉洁,这一切都让我对他十分崇敬和尊重。
  在我院职工的心目中,韦加宁同志和大家一样是平凡的人。他常年工作在临床一线,走着所有医生必走的成长道路,做着医生必须做的事。所不同的是,他比别人更投入,更勤奋。他从不追逐名利,也无豪言壮语,对事业充满热爱,对医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有着博爱情怀,对同事真诚相待。因此,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位高尚的人。
  从韦加宁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他的许多闪光点。譬如,他的医疗技术有独到之处,他的人梯精神让人赞叹,他的快乐观,他的医患关系等等,都让我们深深思考。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我认为,应该学习他对业务的创新精神。韦加宁同志师从王澍寰院士,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继承了王澍寰院士许多优秀的业务素质。除了他自己的发明创造,他坚实的理论和渊博的知识也令人佩服。他从医42年来,在手外伤功能重建上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他能根据病人病情制定出手术方案,术前和术后精确吻合,说明他对手外伤功能重建有着精确的洞察力和很强的预见性。大家知道,由于手部血管、神经、肌腱错综复杂,加上有的病人已做过手术,更让肌腱缺损、粘连和残存张力情况不明,虽然有术前预案,但仍需要术者在术中依据具体情况予以处理。韦加宁同志能够将病人残留的点滴功能分解、整合到最佳状态,并常常有即兴发挥,虽说是“妙手偶得”,但更是深厚功底上的神来之笔,这一点让人钦佩不已。
  他的人梯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为什么进修医生喜欢参观他的手术?为什么年轻医生以与他同台手术为荣?因为他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他了解进修医师和青年人的求知欲望,因此,他有问必答,言无不尽,举一反三。手术时,他总是边做边讲,毫无保留地告诉你这种手术的难度和窍门,告诉你他所遇到的手术成功和失败的病例,告诉你同一种疾病不同的手术选择,这些让医生都很愿意看他做手术,很珍惜每一次参观学习的机会,都感到跟他上一天手术,也就是上了一天的手外科理论课。他从没有过“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念头和想法,因为他总是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自己,总会比你看得远,总会比你高出一头。
  他与病人、与同事良好的关系,更值得我们学习。3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菜木沟的百姓在心中还深深地记得他?为什么医院所有同事都众口一词的称他为“好人”?为什么他与许多病人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他患病的消息一经传开,又为什么有的病人专门请假看护他,不远万里打越洋电话慰问他?我觉得这些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常说“把病人当亲人”,韦加宁就是我们的典范。有的同志说,韦加宁同志对病人不仅是“一视同仁”,而是“血肉情缘”,因为他确确实实地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我认为,这话也对。不管是在门诊还是在病房,他从没有搪塞推诿过病人,他总是依据自己的经验,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心理状态和经济能力,不说大话空话,实事求是地设计出最佳的手术方案。他说过一句话,“有什么材料盖什么房”,对于手外伤病人来说,这是句千真万确的话。他还会告诉病人,你的手术将会做几次,每次手术的间隔时间,最终达到什么效果,都解释得清清楚楚,以征得病人的同意和配合。同时,一次手术能完成的,绝不做第二次;不需手术的,则告诉你功能锻炼方法,还帮你尽量节省开支。对于经济十分困难的个别病人,他慷慨解囊,提供生活用品、车票、住宿等等。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与病人的交流,与他们聊天,拉家常,鼓励他们走入社会,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对待同事,他谦逊平和,谁一找到他,他都尽心尽力,为你帮忙。在年轻的同事心目中,他如同慈父一般;在找他帮忙的人眼中,他是雪中炭、及时雨。而他则尽量不打扰别人,不麻烦别人,总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良好的医患关系从何而来,他的人格魅力有着很大的原因。
  韦加宁同志对待人生的乐观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韦加宁同志兴趣广泛,爱好极多,他青年时吹拉弹唱,什么都懂。只是因为从事了繁忙的手外科专业,更偏爱绘制图谱这一项爱好。作为60年代毕业的知识分子,他经历过动荡年代,也遭受过误解,但他总能正确对待,毫无怨言,有着快乐的情怀和心态。不管手术多多,时间多晚,他浑然不知疲倦,始终兴趣盎然,精神抖擞,快乐地做好每一个手术。他虽然是位专家教授,却毫无学究气和架子,从衣食住行到专业、手术,总是那么幽默有趣,都让人感到他从内心发出的笑声。
  同事们敬重他,是因为他能让人看到美好前景;病人们尊敬他,是因为他除了手术治病外,还有消除你心理负担和痛苦的那份真诚。即使对待自己所患的癌症,他也能做到正确面对,让人感到他的坚强和对他的敬佩。
  韦加宁同志的先进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的所作所为、其人其事,无不体现出他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如今,我们正处于全民奔向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刻,学习、宣传韦加宁同志的先进事迹更将给人以鼓舞,也将在卫生系统中产生巨大反响,对我们更好地建设医院精神文明,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韦加宁,宣传韦加宁,让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再上新台阶,为建设让人民满意的、医疗水平一流的医院不懈努力。
  
  
  
  
  
 浏览:500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9/16 11:26:0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韦岚感恩节随想(收藏于2005/11/26 9:37:11
李景英认祖归宗(收藏于2005/11/22 11:38:54
李景英我和万佛陵园(收藏于2003/9/24 9:24:26
:爱心快车(附:5.韦加宁技术档案)(收藏于2003/9/16 11:30:33
:爱心快车(附:4.韦加宁先进事迹报告会,讨论会发言)(收藏于2003/9/16 11:26:04
:爱心快车(附:3.卫生部文件——关于开展向韦加宁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收藏于2003/9/16 11:11:42
:爱心快车(附:2.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文件——关于授予韦加宁同志“人民好医生”荣誉称号的决定)(收藏于2003/9/16 11:10:09
:爱心快车(附:1.人事部、卫生部文件——关于授予韦加宁同志“白求恩奖章”的决定)(收藏于2003/9/16 11:08:56
李景英爱心快车(7.诗词)(收藏于2003/9/16 11:06:23
李景英爱心快车(6.不相识朋友的信)(收藏于2003/9/16 11:03:1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爱心快车(附:4.韦加宁先进事迹报告会,讨论会发言)(访问5007次)
李景英爱心快车(3.患者来信)(访问4410次)
李景英圣手 韦加宁[电视电影剧本:(初稿,征求意见用)](访问3535次)
李景英认祖归宗(访问3430次)
李景英爱心快车(4.学生谈加宁-1)(访问3070次)
李景英圣手 韦加宁(电视电影剧本)(访问2873次)
李景英我和万佛陵园(访问2665次)
韦加宁医学的职业道德(韦加宁九十年代的讲演稿)(访问2584次)
:爱心快车(附:5.韦加宁技术档案)(访问2411次)
李景英爱心快车(5.朋友谈加宁-1)(访问2352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王哲文选评论(评论于2013/2/21 21:26:03
张阳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11/9 8:21:11
wyk文选评论(评论于2008/5/17 11:10:04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