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蒙古族最早用蒙古语写成的书面文学、历史文献的巨著。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撰者佚名。原文为蒙古文,不存。传世者为汉字音写本,明洪武年间,翰林译员色目人火原洁、回回人马沙懿黑根据当时保存在宫廷中的原本,以汉字音写蒙古语,逐词旁注汉译,并分段节译,题《元朝秘史》,用于教习生员。此书元朝藏于国史院,成为蒙古皇室的秘籍。全书共282节,有十二卷和十五卷两种分法。内容仿编年体例记述蒙古族的起源、元太祖先人谱系、元太祖生平事迹、元太宗时事以及蒙古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与《圣武亲征录》、《史集》等书互有异同,为研究蒙古族早期的历史、社会、文学、语言提供了宝贵资料,因而史料价值很高。书中保存有大量古蒙古语词语、语法,是研究语言学的宝贵资料。蒙古族的古代著作一般也是文史不分的。这种传统从《蒙古秘史》发端,一直延续了五六百年。本书采用文艺的笔法叙述历史,不失为一部形象而生动的文艺作品,文学价值很高。《蒙古秘史》是蒙古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后代的蒙古历史、文学和语言著作都有深刻的影响。作为一部历史文学作品,在七百多年的长时期内没有经过后人的篡改,保持了原作的面貌,对于研究蒙古族古代历史、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明刻本十二卷(现存41叶残页);《永乐大典》收录本分十五卷,均有抄本传世。通行《四部丛刊》三编本,影印顾广圻监抄本,并配有明刻叶,为最佳的十二卷本。另有连筠刻本、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叶德辉刊本、苏联东方文献出版社影印韩泰华旧藏十五卷抄本(舛误较多)等多种版本。国外各种文字译本或音写本,达10余种。国内对此书的研究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国外的研究亦近百年历史,现有日、俄、德、法、英、捷、匈、土等文译本
|
浏览:257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