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吉思汗安葬图
第二年,成吉思汗逝于军中,遗体运回草原安葬。由于葬俗特殊,而且保密措施极为严密,成吉思汗的安葬之地一直不为外人所知。随着岁月流逝,更是成了千古之谜。 在阿尔寨山的第28号石窟中,有一幅壁画与成吉思汗的安葬关系密切。关于这幅画,有专家认为是《蒙古安葬图》,鄂托克旗旅游局编印的《鄂托克旅游》中介绍是《蒙古贵族安葬图》,阿尔寨石窟文化保护所制作的说明牌上介绍是《蒙古帝王安葬图》。笔者认为,这幅壁画应该是《成吉思汗安葬图》。 这幅画的梯形结构,与10号门边的佛塔相似,带有典型的西夏建筑风格,说明应该是绘制于成吉思汗灭西夏后不久。因为元代的壁画特点为网络状,而北元以后则为整墙满绘,风格均与此不同。 此画最上面一格中间为一尊藏传佛教秘宗的佛像,两边有楼阁亭台,似为天界。 第二格中间也有佛像,下边绘有山川、草原,草原上似有墙垣,并有马队驰骋。 第三格画面复杂,上部中间绘有佛像,右侧绘有两座白色蒙古包,尖顶高耸,其右侧有一间 寺庙,一间宫殿,宫中绘一妇,似在垂首痛哭。应该是表现成吉思汗逝世,随行的也遂夫人悲痛不已。 阿尔寨石窟山顶平台之上,原有宫殿、寺庙,皆毁于林丹汉西征鄂尔多斯之役,现仍存有六座遗址地基。其5号遗址的地基为圆形,应是一较大型蒙古包的基础。6号遗址与5号相连, 是一方型地基,较1号、2号遗址面积小得多。1号、2号遗址原为宫殿、寺庙,且位置居中,5号、6号遗址既相连,又有区别,其功能应是相关且又有区别的。那么,是否圆型蒙古包为主人(当为成吉思汗)居住之所,方型幕帐为其议事之所呢?笔者推测是很有可能的。 壁画中部,绘有三人立于一木棺之后。左侧男子着盛装,束袖袍服,头戴盔型圆帽,其右侧站立的似为两位僧人,应为随同成吉思汗征西夏的托雷王子及为成吉思汗祈祷的僧人。木棺头粗尾细,由一根圆木中间剖开而成,棺木年轮较清晰,木棺中间有三道箍。三人身后,绘有方形墓圹,其中伏着一具尸体,有四只白鹤用嘴将尸体衔起。墓圹右侧有一位僧人跪着,为逝者念经超度。剖木为棺,是当时蒙古人的安葬之礼。据明人叶子奇所著《草木子》记载,元代蒙古人送终之时,是用完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乃定……”图中所绘,正与此描述相合。 阿尔寨石窟上平台西北处,有一人工开凿的坑道,下连一石窟,据介绍是成吉思汗养伤时的住所,而且在阿尔寨石窟中,此窟夏秋季节最为阴凉。那么,既然前有10号石窟,上有蒙古包、幕帐,此处为什么还要开凿一个地面以下的石窟呢?在108眼阿尔寨石窟中,这眼石窟是最特殊的,别的窟均是依山势在侧面开凿,惟独这眼窟是从地面下挖然后开凿的。这眼窟也是最耐人寻味的——是否此窟即为图中之墓圹,曾为成吉思汗逝世之后的停灵之所呢?笔者认为极有可能。 第四格上部中间绘有佛像,下面绘有山川、草原、河流,有白马、枣红马及若干峰骆驼。这一画面正与《蒙古秘史》所记成吉思汗猎野马受伤的情景相合。 笔者初看这幅壁画时,曾陷入困惑,第二格与第四格的场景颇有相似之处,为什么要分置上下,与第三格的内容又是什么关系呢? 经过查诸史籍,反复斟酌,终于明白了绘制者的意图——这幅画第四格表示成吉思汗在阿尔巴斯地区围猎野马受伤之事;第三格表述成吉思汗逝世之 后其妃、子哀悼,僧人超度,灵魂升天;第二格则是表示成吉思汗遗体的安葬。 据南宋人彭大雅、徐霆所著《黑耷事略》记载,蒙古帝王“其墓无冢,以马践蹂,使平如平地。若忒没真(成吉思汗名铁木真)之墓,则插矢以为垣(阔逾30里)逻骑以为卫。”《草木子》也说,蒙古“国制不起坟垅。葬毕,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子其上,以千骑守之。 来岁春,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欲祭时,则以所杀骆驼之母为导,视其踟蹰悲鸣之处,则知葬所矣。” 壁画第二格所绘,正是“以马蹂践”,“逻骑以为卫”,“以万马蹂之使平”的诸般场景。 以如此生动的笔墨描绘出成吉思汗的丧葬过程,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
浏览:212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