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吉思汗与阿尔寨石窟
2002年是马年,也是生肖属马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诞辰840周年、逝世775周年。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崛起于蒙古草原,纵横在欧亚大陆,创建了人类历史上幅员最为辽阔的蒙古帝国。但是,成吉思汗的遗迹,却如飘风流云,难寻踪迹。 曾经改变世界格局的成吉思汗,不仅把由他重新塑造的亚洲、欧洲政治版图留给了今天,也把他的身世、他的死亡、他的葬地等一个个千古之谜留给了后人。特别是关于成吉思汗的安葬地,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考古界十分热衷的话题,近年来更是一再掀起波澜,各种说法并立,莫衷一是。 其中,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鄂托克旗的阿尔寨石窟及其周边地区,留下的成吉思汗晚年征战西夏的重要遗迹和传说的成吉思汗安葬地,特别引人关注。 成吉思汗的养伤处 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西征花刺子模之后,为惩罚唐兀(西夏)的背信弃义,于公元1226年秋兴兵南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同行”。秋冬之际,成吉思汗率大军南越阴山,在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阿尔巴斯地区与西夏军队隔黄河对峙。 成吉思汗率领部下在阿尔巴斯山围猎野马,坐骑被野马冲撞而受惊,成吉思汗坠马受伤,在阿尔寨石窟养伤,并安顿大军就近扎营。《蒙古秘史》中记载:“途中,猎野马群于阿尔不合。时成吉思汗所乘赤兔马,见野马群撞来,赤兔惊而成吉思汗坠马,肌肤痛甚,营于搠斡尔合惕之地矣。”据专家考证《蒙古秘史》中所记“阿尔不合”就是现在的阿尔巴斯;“搠斡尔合惕”,蒙语意为“多窟汇聚之处”,而蒙古高原石窟甚少,堪称“多窟汇聚之处”的,目前发现的只有阿尔寨石窟。 阿尔寨石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分布于高约80米、东西长约300米的褐红色砂岩平顶山——阿尔寨山上。据说山上原有108眼石窟,因此又名“百眼窟”。阿尔寨石窟在北魏时即有开凿,到西夏时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从现有部分石窟的半椭圆型佛龛、设坛、覆钵式和楼阁式佛塔、壁画、莲花藻井等均可看出这一时期的特色。因此,在成吉思汗养伤之时,阿尔寨山堪称“搠斡尔合惕”——“多窟汇聚之处”。 2001年12月,笔者首次到阿尔寨石窟考察时,鄂托克旗文物管理所所长暨阿尔寨石窟文化保护所所长巴图吉日嘎拉先生就告诉我,阿尔寨山东南侧的10号窟当时曾为成吉思汗养伤时的住所。这眼石窟门口至今仍竖有代表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威猛神勇的苏勒德神矛,红褐色的马鬃在寒风中飞扬,矛头直指苍茫的天宇,令人缅怀那远逝的历史。门旁有一座西夏风格的浮雕佛塔,有1米多高,历经数百年岁月的剥蚀,至今仍很清晰。这座佛塔是成吉思汗到来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呢,还是成吉思汗养伤时才雕刻的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座佛塔建在成吉思汗养伤石窟之旁,似乎是在说明成吉思汗养伤之时,仍不忘征伐西夏的大事。 成吉思汗养伤石窟面积并不大,只有10多平方米,有彩幡、供台,按时致祭。门前的石崖边上,凿有两道竖壕,据说是为方便成吉思汗养伤时坐着射箭放置伤腿所凿的。前方约0.5公里处,有三棵树,传说是当时立箭靶处。笔者在崖边试着坐了坐,双脚挨不到壕底,由此推测,成吉思汗的身高应该是在一米八以上。 成吉思汗的养伤石窟接近山顶,距地面有70多米高,面前是一马平川的草原。站在石窟前极目远眺,数十公里外的山峰、草原尽收眼底。想当年千军万马在此纵横驰骋,旌旗蔽日,鼓角震天,那是何等壮观! 成吉思汗年逾花甲,受伤后又发高烧,也遂夫人与众将商议,不少人劝成吉思汗先退兵养好 伤再从长计议。但成吉思汗坚决不同意,一边养伤,一边派使者至西夏。西夏大臣阿沙敢不狂妄自大,恶语相讥,激怒了成吉思汗,他说:“诺!听彼出此大言,曷可退耶?即死也,亦应就其言而行之。长生天汝其知之。”成吉思汗不顾伤病之躯,挥师进攻,三军将士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加速了西夏的灭亡。 |
浏览:146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