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__天地间依然有你在行走——徒步壮士余纯顺纪念馆
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

探险家未完成的心愿


  余纯顺,上海人,探险家。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走访全中国”。1996年6月在罗布泊遇难。
  在余纯顺所要完成的6项探险任务中,有3项是直接与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有关的。余纯顺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55个少数民族一个不漏走访下来的人”。遗憾的是,他只走访了33个少数民族,便长眠在罗布泊的沙海之中。为纪念这位把“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英雄,也为了感谢、追忆这位对少数民族怀有深厚感情的诗人、探险家,我们根据余纯顺的日记和讲演编辑了这篇文章。
              
                天空未留痕迹
              鸟儿却已飞过
            ——余纯顺
  
           一、壮心献给父母之邦
             我要完成的6项任务
  
  1988年6月,上海一个平常的文学沙龙上,有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提出了他将在不远的将来把中国这本“大书”全部看完:一个国家好比一部“大书”。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梦想把这本“大书”看完,看中间的每一页精采的内容,诸如明朝的徐霞客走了半个中国,写了《徐霞客游记》;像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像唐玄奘,为了取回真经,从当时的首都长安一直到达印度。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中国人把这本“大书”的每一页都完整地看下来。
  从1988年7月1日起,我把要看完这本“大书”的想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用的是“孤身徒步走访全中国”这样一个称呼,这样一个方式。我现在就把要完成的这几项目标,以及要完成到什么程度,逐一地向朋友们介绍。
  第一呢,我要在八九年中孤身徒步走完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具体做法是:先把大陆走完,最后走访台湾。实际上我已经走了我国的大部分地方,而且这些地方大部分都是比较艰苦,比较艰险的,如甘肃、内蒙古、青海、川西,特别是新疆和西藏。西藏都成功地走出来了,那么,剩下的南中国各个省份就比较好走了,南中国我可以一路吹着口哨走过去,那里至少自然环境对我没有生命危险。
  我想完成的第二个任务呢,就是想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把55个少数民族一个不漏地走访下来的人。我国是56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到现在为止,我已访问了朝鲜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和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等等一共30多个少数民族。当然,最后访问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在台湾,就是高山族。
  第三个任务就是要徒步到达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北端、最南端。1989年2月25日我已经到达了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就是黑龙江省抚远县的乌苏镇。那个地方非常美丽,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的地方,赫哲族就生活在那个地方。有一首歌叫《乌苏里船歌》,唱的就是那个地方。我们祖国最早能看到太阳升起来的地方就是在乌苏镇。它那个地方还盛产大马哈鱼。我顺利到达我国最北端即黑龙江省漠河乡漠河村(也叫北极村)是在1989年6月20日。另外,我是在走访南疆的帕米尔高原后,到红其拉甫“国门”也是我国最西的地方,当年,伟大的旅行家、探险家马可·波罗和唐朝的唐玄奘西去印度都走过这个山口。去年8月我也站在了这个山口上。最南端当然是在南海一些海礁上,如果届时没有海军的补养船把我送上去的话,我就把抵达最南端放在海南省的三亚市,在三亚市的海边有一块岩石,上面刻着4个大字:天涯海角。
  第四个目标具有国际意义:我的徒步走访全中国的总里程要达到10万至12万华里,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数据呢?因为世界上现在走得最远的是阿根廷的托马斯先生,他走了9万6千华里,我自然得超过他。我想,世界上走得最远的人最好是中国人,这个“破纪录”的任务由我来完成。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不久的将来世界纪录将改写,写上余纯顺的名字。
  第五个任务也是有国际意义的,继人类把南、北两极走了下来之后,由我把“世界第三极”走下来。整个西藏海拔4000米以上,像新藏公路、青藏公路,海拔平均在5000米以上。在医学上有这样规定:海拔4000米以上为人类不能永久居住地方,5000米以上为生命禁区。海拔4000米以上又被称为“雪线”,雪永远不会化,夏天也不化,空气只有平原一半,在那里如果不用高压锅烧水,只要76°C就开了。我要完成征服“世界第三极”的目标,就要把5条“天堑”公路一步步走下来,这在我“走访全中国”中是一个很重大的任务,得用1年半或2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一任务。我在1991年4月13日从成都出发到7月22日,整整一百天把川藏路攻克下来了,其间遇上百年罕见的山洪爆发和泥石流,当时一路有11人死了。我走新藏路的时候,那里也死了2个人。我1991年8月1日到10月20日用80天把青藏路走掉了;而且翻过“生命禁区”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然后越过祁连山,走过戈壁滩才到新疆。1992年3月14日我又从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学院大门口出发,赶在夏季前进入西藏,走夹在塔克拉玛干和戈壁滩之间的公路。
  第六个任务是综合性的。我一边走一边搜集各种资料,包括各地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风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搜集起来后,加上自己走中国过程中的感想,把它写成一部反映中国当代风貌的《余纯顺游记》。当然还要拍照,拍很多照。我现在已经在香港的《中国旅游》、上海的《解放日报》、《中学生知识报》及《女友》杂志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40余万字的文章和很多照片,搜集到的资料就很多很多了,够我写一辈子了。
  过程与结果
  我不需要什么结果。我认为最好的结果就在我“走访全中国”这一举动的过程中。我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结果”。生命就是一个过程,而结果是不重要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回到来的路上去。我们来的时候是怎么来的?赤条条地来的。走的时候也是这样走掉。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你的领地,你晚上也就是睡你一个身体那么大的面积;就是“普天下的山珍海味”都请你来吃,你也就那么一个口,一个肚皮。你就是有世界上所有的梦想,你也只能在这样一个几十年生命过程中来体验生命,感受生命。所以我又悟出一个道理:我对我的“结果”并不在意,而是对我的这个“过程”非常重视。如果要说结果的话,我用“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这样一句话来涵盖就可以了。并非是说我余纯顺把中国走完了,中国就马上“四个现代化”了。但是应该说,走中国是件不一般的事情,而且是一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你说它有什么影响,有什么结果,不一定说得出来,但是也可以说出来,我说的就是“天空未留痕迹,乌儿却已飞过”,这就够了。
  男人的眼泪
  老实说,我流过无数次泪。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特别是不在女孩子面前流泪。有时候是看见自然界的悲壮,那种洪荒年代般的氛围,我被感动了就流泪。我非常酷爱自然界美好的事物,当我一个走在青藏高原,看到西藏人民生活在那么艰难的地方,我就流泪。有一次晚上下一夜雪,清早我从一个兵站出来,看见一个藏族老奶奶从她低矮的帐篷中走出来,弯着腰,一步一颤地走向牦牛群,可能去挤牛奶吧。
  当时我看到这场景,哭得一塌糊涂。为什么呢?我想这太艰难了。有一夜我住在兵站钢筋水泥的房子里,仍听到外面风啸声、狼叫声,想想藏族人民代代生活在那儿,我也会流泪。翻越唐古拉山,只剩最后50米、40米、10米、5米时,我早就泪如泉涌了。因为我以前就知道,唐古拉山顶很可能是我无法逾越的一险关,如果我能顺利地翻越,我就成功了。
  
               在我倒下的一瞬
  
  我在黑龙江牡丹江时,有个基层团委书记请我到他家作客,吃饭的时候他神秘兮兮地说:“余哥,我问你个问题,当你走在路上遇险,还有几分钟的生命时,会做什么事呢?”我说我会掏出笔记本写上几句话吧,告诉我父母不用来收尸,我是个平原大野上的人,不在乎把自己臭皮囊带回家乡,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埋下忠骨,一样的。后来他说:“如果你倒下来还有一二秒钟,你的脑子里怎样想?”我不假思索很快回答:“在我倒下的一瞬,我的头、我的手也必将指向东方。为什么指向东方呢?因为我走中国的终点是台湾,台湾在中国的东方。我的家乡、我的上海也在中国的东方,因此我倒下去的最后一瞬,也一定会非常顽强地指向东方。
  
              二、余纯顺走访过的少数民族
  
  出发至今,所到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1988年11月8日
  早上,未上路前,应老头沟站前旅(饭)店经理的请求,一起在站前合影,并于8时40分去老头沟邮局盖邮戳,然后向延吉市行进。延吉距老头沟68里地,途中全是一马平川的柏油道。于1时零5分抵达龙井县铜佛寺乡盖了邮戳。于3时40分抵龙井市朝阳川盖了邮戳,当晚6时15分抵达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州府延吉市。这是我出发至今,所到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鄂伦春人
  1989年5月4日
  新兴乡有鄂伦春族42户,其余为汉族,已趋半儿猎半农。山林中虽有黑熊、犴达罕(驼鹿)狍子、野猪、野鹿等,但数量已少。
  晚上,莫强乡长邀请我至新兴派出所所长葛金海及其妻杜晓兰家做客(夫妻皆为鄂伦春族),这是我第一次上鄂伦春族家作客,夫妻俩盛情款待,酒让喝足,菜有鄂伦春族特色——柳蒿芽汤,此菜满山遍野随处可见,能祛火、消肿、除炎,深受过去以食肉为主的鄂伦春族人喜爱,鄂族有逢宴不少手扒肉及做柳蒿芽汤的习俗,无奈我去时不是狩猎季,故手扒肉就吃不上了。夫妻俩听我唱了“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马,一呀一杆枪,满山满岭的野狗、野鹿,打呀打不完”的歌后,用鄂伦春语为我复了一遍。
  1989年5月5日
  刚出新兴乡便见原野上一鄂伦春人骑马驱赶着一群马急驰而去,赶紧摄下这一镜头。又见4名鄂伦春少年(二男二女)骑着三匹马缓缓而来,等他们近到我身边,也摄下这一镜头。然后又停立许久,看着这四少年骑马远去;此时上有蓝天、白云,下有一望无际的原野,背景是大山。我看得惊呆了。四少年还向我打招呼,问我由何来?去何方?一幅壮美的牧歌式的画呵!我一直望到他们消失在天地相接处的远方,才依恋不舍地继续前进。这种场景在我的家乡和南方是看不到的。
  看到了第一顶蒙古包及鄂温克牧民
  1989年8月2日晴
  今日天气十分热,行至87公里碑时,我看到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的一顶蒙古包。它坐落在公路左侧距我约400米远的草原上,蒙古包顶上泛着白色的光,我的心顿时惊喜起来,这是到了真正草原风光的地方了。紧接着,又出来了更多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地散居在草原深处。山坡上、草地上,出现了大群的三河马、三河牛和山羊、绵羊,鄂温克牧民骑在马上放牧着畜群,以前只能在电影中看到的画面,现在我实地看到了。
  下午2时,又渴又饿,赶到“71公里处”,打听到有一小卖店,便进去要了瓶啤酒和饼干;饼干实在吃不进,又退了,单吃“液体面包”。此时进来一个蒙古族老汉,看上去走得精疲力尽。他在小卖店坐了一会儿,问其买东西否?他犹豫了半天,就出去了,他说的蒙古话有人听懂了,说他身边没钱。但一天没吃饭、喝水了。我在边上看了于心不忍,就叫住他,给他几元钱买了两瓶碑酒、一袋饼干、一盒烟和火柴,老人也不推辞,向我点头说了几句蒙古话,然后就吃起来。蒙古族人就是如此:走道人受别人的帮助是常事,别人到他的蒙古包也是如此,所以一般不表示千恩万谢。不像我们有些人,做点“好事”就觉得自己是个“救世主”了。那四川妇女叫蒙古族老人记住我这个“恩人”。我说:没有必要,同为走道人,出门在外,谁都有个难处。一年多来,我难道受别人的帮助还少吗?!一年多来,走道人在路途中的艰辛我是太知道了。在我今后的生命旅途中,凡是遇到走道人有何难处,哪怕我身边有一个馒头,我也会分给别人一半的。
  过了一会儿又进来三个鄂温克族妇女,她们要了啤酒、糖和烟,就站在柜台边喝。一位鄂温克老妇女看见了在一旁的蒙古族老人,便拿起自己的酒瓶给他喝,他便将自己的酒杯给那老妇女,他们就这样相敬如宾,互相敬着喝。蒙古族老人接过酒瓶时,倒了一点啤酒在手指上,然后用手指朝空中弹了两次,这是蒙古族人喝酒时敬天地的习俗,而那鄂温克族妇女则将酒倒一点在地上以敬神灵,并不用手指弹。这两个民族的老人素不相识,就这样相濡以沫似的,鄂温克老妇女同另一位中年妇女也将酒瓶给我,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倒一点在地上,并用手指沾一点酒朝天空弹两次,然后象征性地喝两口,他们见了很高兴。
  没等他(她)们喝完,我就顶着太阳继续“浪迹天涯”了。
  满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聚居的五家子村
  1989年10月16日晴
  上午,去富裕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韩强接待了我,给我开了去民委、文化局、县志办的介绍信。我到富裕县主要是了解由新疆(280年前)赶来的一支柯尔克孜族的情况。去文化局了解了有关柯尔克孜族人的文化和一些传说。又去民委,民委常永生(蒙古族)接待了我,介绍了该族的一些情况,并给了我《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志》一书。下午2时,我离开富裕县城,沿铁路线前往24华里外的富裕县满族、达斡尔族、柯尔克孜族民族乡五家子村。五家子村是以柯尔克孜为主体民族,由四个民族(柯尔克孜、满、达斡尔族、汉族)共同聚居的村。当太阳刚落山时候,我到达了五家子村。五家子村党支部书记王玉才、村长吴旭光(皆为柯尔克孜族)热情接待了我。
  进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1991年11月18日晴
  今晨6时15分起床,6时40分离招待所,杨静和焦雪莲送我至十余华里外的西宁四中处依依惜别。我取道大通、祁连、肃南,向新疆挺进。
  10时25分,抵达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城。城中多回族、土族,晚上吃饭时,在清真饭馆同群众聊天。县城南面,公路两侧多为铅厂厂区。
  裕固族
  1991年11月30日晴
  明日,拟前往甘肃省肃南固族自治县县城,行程98公里,分两天走到。肃南是我国裕固族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我如要访问完55个少数民族,这次就不能漏过了。虽然肃南不在前往新疆的直线上,但再远,我也得绕进去。这是决不能含糊的。
   塔吉克族
   1992年6月20日睛
  下午,去著名丝绸古驿、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中的蒲犁国及喝盘陀国的国都“石头城”。拍照若干。城下为塔吉克族人村落。
  喀什至红其拉甫,为古代西去印度必经之路,唐僧取经走此道。途中多为塔吉克族人村。
  塔吉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少有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之族。据县公安局统计,30年来未押解过一个塔族犯人。他们在此地兼农兼牧,同维、汉、柯尔克孜族并存。
  塔吉克族人美丽无比,尤以妇女为最。
  
   伊宁市“俄罗斯小学”
  1994年4月16日雨
  上午,前往全国唯一的“俄罗斯小学”——伊宁市俄罗斯小学走访俄罗斯族。学校的负责人韩巴图(锡伯族)和盖纳吉(俄罗斯族)等老师接待了我。
   抵南伊珞巴族自治乡
  1994年12月6日阴
  今日11时,徒步前往距米林县城7公里以外的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以完成走珞巴族的任务。12时30分,抵南伊乡乡所在地。
  珞巴民族乡的乡长达嘎和他的妻子热情接待了我。乡长毕业于西藏民院,有一女一儿。
  现在珞巴族多穿藏装或汉装,珞巴衣饰已很难见到,市面上也买不到。
  珞巴以前是个打猎的民族。打猎现在已禁止,附近的山林,特别是纵深处的原始森林中有虎、熊、野猪等多种野生动物,1979年有人还用铁钳钳住一只老虎。
  珞巴族在喝酥油、吃糌粑方面同藏族一样,在其余方面则同汉族。
  珞巴族人屋里没有神龛,不挂物像。
  珞巴族人居住在林区,全烧木柴,多从山中自己砍来。
  达嘎乡长请我吃了中午饭,饭中特地有他们最喜爱的山珍——山老鼠。
   大理“三月街”
  1993年4月6日
  公路的左侧为逶迤苍茫的点苍山(苍山),右侧便是著名的洱海(据说长约30公里)。这些景区都是早在儿时看《五朵金花》时就知道并向往之的,今日终于得见。
  9时,抵大理古城。街区早已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来自各地的人们都来“赶街”。这天早晨,古城大理还举行了“三月街”开幕仪式,表演了民族歌舞,这个节日自古代延续至今。
  人群中多为艳丽服饰的白、彝族。“三月街”的内容主要是农副商品的贸易及荡秋千、赛马活动。秋千比赛(踢横杆上的一种响铃),来自农村的白族姑娘到底要比汉族姑娘要耍得好,而赛马则不行。
   傈僳族
  1992年4月27日阴
  14时,经瓦贡公路一个叫兰木贡的地方,有几个傈僳族汉子在抡大斧劈柴,他们都同时在喝一种用玉米酿的“水酒”。
  今日途中,仍见怒江两岸的山坡上有不少傈僳族人的山寨。大多是用茅草和芦席、木板盖成的茅草棚。
  15时,行至瓦贡公路140公里碑处,见一些傈僳族人在怒江边耕耙很窄、很小的水田(最小的仅几平方米)。同时,还将树叶和草沤在田里。我看到后感慨万分。而他们的孩子、老人都在田边烧水和玩耍。我忍不住将所带的两包原作我中午饭的方便面拿出来分给了孩子们(方便面可以干吃)。那些孩子也许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食物,他们吃得很欢。我拍了那“小田”的照。他们还想留我吃饭。我看着那些孩子和在路边石块上煮出的玉米粒饭,忍不住边落泪边大步离去。
   独龙族少年
  1993年5月13日雨、雪
  13时30分,遇独龙江乡米黑王村独龙族少年杨玉光,杨送其舅翻雪山丫口后返回,见我走得十分艰苦(我的左脚踝伤得厉害,加上昨、今两日三次翻越高黎贡山而体力耗尽),遂主动提出帮我背背囊、当向导。这位独龙族少年在我最精疲力竭时帮我背了3个多小时,而且一路都是山高路险,崎岖异常。16时30分至米黑王村他家时才分手。我十分感激他,一时又找不到什么可以感谢的,遂给他10元钱以示谢意。他坚持不受。我一再要求后,他才收下。
  17时30分。在大雨中,我坚持走完了最后5华里地,一直到独龙江边,抵达独龙族乡。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
  1993年6月13日多云
  上午,搭摩梭人摇的小木舟前往鸟岛和土司岛。当地摩梭人以渡人为副业,去一岛为5元,我一人去也划,几个人去也划。
  今日三个划船的小伙两个都同母亲一起过,一个父母死了,同哥哥过。没有同父亲一起过的。他们划船喜唱歌,也请我唱。
  歌词有:美丽的泸沽湖,雄伟的狮子山,鲜红的杜鹃花开满了山野,古老的摩梭人歌声嘹亮。
  不管你从哪来,来了就是朋友。上湖泊,给你留着小船。
  我走访的第三十三个少数民族——畲族
  1995年8月28日多云
  今日前往我所走访的第33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城。
  
 浏览:139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1/3/9 11:31:4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探险家未完成的心愿(收藏于2001/3/9 11:31:44
罗布泊中魂应在,长风入梦到君前(收藏于2001/3/9 11:24:54
余纯顺余纯顺徒步走西藏日记精选(收藏于2001/3/9 11:22:16
余纯顺余纯顺:我为什么要走中国(收藏于2001/3/9 11:20:47
赵子允为探险家余纯顺立碑记(收藏于2001/3/9 11:20:01
榕树下编辑 杨威利余纯顺墓前碑文详述(收藏于2001/3/9 11:18:47
在掌声与嘲讽之间——余纯顺谈余纯顺(收藏于2001/3/9 11:16:38
楼近宇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收藏于2001/3/9 11:14:51
莲子:余纯顺难逃悲剧(收藏于2001/3/6 18:43:5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莲子:余纯顺难逃悲剧(访问4875次)
赵子允为探险家余纯顺立碑记(访问4819次)
余纯顺余纯顺徒步走西藏日记精选(访问2350次)
榕树下编辑 杨威利余纯顺墓前碑文详述(访问1701次)
楼近宇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访问1646次)
余纯顺余纯顺:我为什么要走中国(访问1527次)
罗布泊中魂应在,长风入梦到君前(访问1409次)
探险家未完成的心愿(访问1391次)
在掌声与嘲讽之间——余纯顺谈余纯顺(访问1333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9/7 10:44:00
钟克钧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6/7 23:29:48
访客无言(评论于2009/6/6 16:42:48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