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__天地间依然有你在行走——徒步壮士余纯顺纪念馆
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

莲子:余纯顺难逃悲剧


  独自穿行西藏的徒步旅行家余纯顺,已经离开我们四年了。关于他,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想知想解。最近余纯顺当年的情人、女诗人莲子著述《宁静的盛宴》,向我们讲述了一段爱情秘史,人们终于了解了一个普通、平凡、有血有肉的余纯顺。他不再是被新闻媒介炒作包装出来的神话,他有着与普通人不一样的伟大,也有着和常人一样的缺点。他的形象鲜活、可爱、动人起来,我们也因此能够审视而不是仰视地对待这个已经离开我们的探险家。莲子在这部书当中,向我们展示了虚幻背后的真实,人性的复杂与单纯,人生的残酷与美好,生命里的光明与黑暗。这是一部心灵自传。
  
    ▲:莲子,刚刚看完你的《宁静的盛宴》,非常激动。你为什么在余纯顺去世四年以后才出版这本书,而不是他刚刚去世的时候?
  
    ■: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无法面对余纯顺死亡这个事实,而且我自己也被许多问题烦扰,我始终觉得,他可能正在某个地方行走。直到一年以后,我在青海流浪的时候,在一家药店买药时,从报纸上看到余纯顺的坟墓被盗的消息,我才醒悟,他真的死了。正因为他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所以又过了两年,我自己才能够真正地面对他,能够冷静地审视他和我自己,而且我终于可以接受这个事实了。这个时候,我就想,我可以写写他了。
  
    ▲:从你的书里看,在他最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出现了,但是当他在出名走红的时候,你却和他分开了。这种选择是为什么?另外你觉得余纯顺的悲剧根源在哪儿?
  
    ■:事实上我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系,经常通电话或者写信。后来我不再在他身边,因为他是一个属于天下、大地的人,他会随时遇上新的帮助他的人。大家帮助他,他出现在人群里,大家也得到了一种回报。那么就不要由我在中间插一杠子,来吃这种精神上的回扣。另外我也觉得,一个人做事情就一个人去做,我和他不一样,我还有自己的事情。
  
    余纯顺刚刚开始走的时候,他只是想用另外一种方式去生活去完成他的生命,去感悟去体验生命的本质,后来他慢慢进入到社会给他扮演的这个角色,在社会需要他和他也需要社会这种相互交融之间,他成为一个公众人物,进入到一种被动状态。
  
    8年行走的过程中间,他给自己设立了许多宏大的目标和计划,他老是想打破世界纪录。他的脑袋里全被这种东西所占据,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凝视他自己的内心,他的生活究竟需要什么,他思考得不够,他的人格没有形成定力。
  
    按理说一个在荒野山川行走了那么多年的人,是最有机会和时间凝视、思考自己的内心和灵魂的,但是他被这些目标所烦扰,他失去了这个机会。这些标准非常社会化,而不是以他自己的内心需要为标准。所以这也是造成他悲剧的原因。
  
    ▲:余纯顺开始行走的动机是为反抗当时的社会环境、工作、家庭和命运对他的安排,但是后来他又屈服在社会的安排之下,最后,他还是被社会所降服,而抛弃了他自己。比如为了让电视台去拍纪录片而不顾生命危险,在最热的时候去罗布泊,这很明显不是他自己安排的。
  
    ■:我觉得人真正的探险实际上最困难的是征服自己的内心。余纯顺没有超脱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探险家,他还是按照公众对探险家形象去要求自己,所以没有大彻大悟,在面对死亡这个问题的时候,谁都想活下来,余纯顺也一样,但是当时他心存侥幸,以为自己可以过这一关,包括他选择的这条道路,都是在命运支配之下。但是到了罗布泊以后,他知道自己违背了自然规律,不可以这样去做,但是他已经不得不去了。归根结底他还是怕被社会所抛弃,害怕对不起大家。实际上没什么对不起的,没有人强迫你这样选择。
  
    ▲:余纯顺在去罗布泊之前,上海的新闻媒介已经把他塑造成一个神了,非常有传奇色彩,你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把余纯顺从神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你觉得现在是不是真正可以理解他了?
  
    ■:谈不上还原吧,如果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当年余纯顺出发前,他承受的压力太大了,那么多新闻媒介的记者为他送行,从外在来说,看起来是一种捧杀,但是如果余纯顺具有比较强的人格定力,那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宣布,探险延期进行。实际上我也谈不上真正理解了他,我只是在理解着我自己。
  
    编辑絮语:
    这本书的结构非常独特,它使用了大量的现实材料,包括余纯顺的日记,还有好多真实的事件和心灵情感历程,对同一件事情采取了三个人的视角切入,如同三维立体画,有非常强烈的音乐感。
  
    《宁静的盛宴》让人想起《人生的盛宴》。当然仅仅是书名。因为比起大师林语堂的功底,“小女子”莲子的文字不知要“青涩”、“粗糙”多少倍。但显然正是这未经学院文学熏陶的文字,展示了一种多少有些可爱的原始生命力。
  
    编辑要质疑的是,作者不惜笔墨大肆渲染的“三人情感世界”,在这部尚不能确定是小说还是纪实的作品中,尽管“余纯顺”不时现身“自述”,但余纯顺毕竟是“逝者长已矣”,这世间最难说得清的情感又有多少真实成分在其中?还有,尽管英雄也有凡俗的一面,但因为“山在那里”而执著攀登,而冒死探险的气概,我们这些“坐而论其道”的俗人又能理解几分?
 浏览:492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1/3/6 18:43:51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探险家未完成的心愿(收藏于2001/3/9 11:31:44
罗布泊中魂应在,长风入梦到君前(收藏于2001/3/9 11:24:54
余纯顺余纯顺徒步走西藏日记精选(收藏于2001/3/9 11:22:16
余纯顺余纯顺:我为什么要走中国(收藏于2001/3/9 11:20:47
赵子允为探险家余纯顺立碑记(收藏于2001/3/9 11:20:01
榕树下编辑 杨威利余纯顺墓前碑文详述(收藏于2001/3/9 11:18:47
在掌声与嘲讽之间——余纯顺谈余纯顺(收藏于2001/3/9 11:16:38
楼近宇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收藏于2001/3/9 11:14:51
莲子:余纯顺难逃悲剧(收藏于2001/3/6 18:43:5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赵子允为探险家余纯顺立碑记(访问4978次)
莲子:余纯顺难逃悲剧(访问4926次)
余纯顺余纯顺徒步走西藏日记精选(访问2452次)
榕树下编辑 杨威利余纯顺墓前碑文详述(访问1783次)
楼近宇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访问1710次)
余纯顺余纯顺:我为什么要走中国(访问1568次)
探险家未完成的心愿(访问1484次)
罗布泊中魂应在,长风入梦到君前(访问1459次)
在掌声与嘲讽之间——余纯顺谈余纯顺(访问1414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9/7 10:44:00
钟克钧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6/7 23:29:48
访客无言(评论于2009/6/6 16:42:48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