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明代人物__戚继光·口鸡三号将星殒
明代人物

戚继光·口鸡三号将星殒(二)

资料

  依依不舍离开蓟镇边塞
  
  戚继光离开自己苦心经营了十五年的蓟镇边塞,心中极不是滋味。
  
  他是于隆庆元年(1567年)被调到蓟镇来的。在此之前,福建一带的倭寇已经基本得以平息,而北边的鞑靼却时常大规模南犯,对明王朝的首都北京构成了莫大的威胁。
  
  国难思良将。工科给事中吴时来和陕西道李叔和先后向朝廷建议,调文武兼资的福建总兵戚继光到北方负责防御鞑靼入犯。刚刚即位的隆庆皇帝答复说:“朕在邸(尚未即位时)已知之矣。念东南新定,不果召。今速召戚某同谭纶回京,训练兵马,以备缓急之用。”
  
  隆庆皇帝提到的谭纶是戚继光的直接上司,时任福建巡抚。他也是当时的抗倭名将,曾多次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谭纶素来赏识戚继光的军事才能,虽说名为戚继光的上司,实是戚继光肝胆相照的挚友。戚继光与俞大猷之所以能迅速平定祸害东南沿海二十多年的倭寇,与谭纶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朝廷调谭纶任蓟辽保定总督兼理粮饷。谭纶上任后立即上疏,要求调戚继光至北方负责练兵事宜。
  
  调戚继光来京,是隆庆皇帝早已决定了的事,所以谭纶的要求很快便得到了答复。是年五月,戚继光被任命为总理蓟昌保定练兵事务一职,蓟州、昌平、保定一带的总兵以下武将均受其节制。
  
  戚继光从小生活在北方,年轻时曾在蓟门服役五年,对蓟镇一带还是比较熟悉的。再说,皇帝将保卫首都北大门的重任交给他,明显看出朝廷对他的器重。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就是谭纶依然是他的上司,可以任他发挥而不会从中掣肘。所以,戚继光是满怀着欣喜的心情北上赴任的。
  
  戚继光雄心勃勃,打算在蓟镇训练十万精兵,让这支队伍成为守卫北京的钢铁长城。
  
  所以,上任伊始,他便上书朝廷,要求拨十万兵员,由他负责训练。此外,他还就士兵的选用、粮饷的筹集、武器的制造等事宜向朝廷提出了建议。
  
  但戚继光想得未免太简单了。戚继光的练兵计划,遭到了朝官们的质疑与反对。此时张居正虽然已经入阁辅政,但还不是“首辅”,不可能像后来那样一言九鼎。张居正虽然心里支持戚继光的练兵计划,但面对群臣的反对之声,也无可奈何爱莫能助。他给谭纶写信说,朝中有人指责戚继光“求望太过,志意太侈”,给他十万士兵恐怕是不可能的。
  
  最终,戚继光只被允许训练三万士兵。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朝廷财政困难,一下子拿出十万大军的粮饷,不是一个小数字,委实难以承受;另一方面,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们,他们对戚继光是否对朝廷忠心耿耿还有所怀疑。有些人认为,如果让戚继光在北京郊外手握十万精兵,对朝廷的威胁恐怕也不亚于鞑靼的大军入侵。
  
  戚继光训练十万精兵的想法化为泡影不久,他的职务又发生了变故。
  
  本来,戚继光身为总理蓟昌保定练兵事务,其职权仅在谭纶之下。但只过了一年,朝廷突然将蓟镇总兵郭琥调走,任命戚继光为蓟镇总兵。这样一来,戚继光与昌平、保定的总兵成了平级关系,已是无法节制他们了。
  
  为此,戚继光曾有一段时间愤愤不平,他在《练兵条议疏》中说:“臣又窃惟边事本有可为之势,但其机不在边鄙,而在朝廷;不在文武疆吏,而在议论掣肘。”原因是“蓟镇切近京都,法令久驰,弊痼既深,更张未易,流言混淆,朝议纷拿,故应区处振饬者,畏众议而逡巡龃龉,或施行方半,人言偶乘,首尾顾忌,实难展布,易起嫌疑。”
  
  一日,戚继光登上石门驿的新城,遥望自己的营寨,不由感慨万千。他赋诗道:
  
  万壑千山到此宽,边城极目自辛酸。
  援█志在捐身易,按塞年来报国难。
  尚有二毛知往事,偶闻百舌送秋寒。
  圣朝不欲穷佳器,疏草空从午夜看。
  
  戚继光本来北上时是满怀一腔爱国热情的,谁知仅过一年,竟在朝臣们的掣肘、打压下,便发出了“捐身易”、“报国难”的辛酸感叹。
  
  戚继光意识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得到朝中权要的支持。否则,将空有爱国热情,到头来处处碰壁而一事无成。所以,他开始注意与朝中的阁臣们如除阶、高拱、张居正搞好关系。
  
  事实上,戚继光后来做得非常成功。他与顶头上司谭纶的关系自不用说,与张居正的关系也日渐密切。同时,戚继光与老臣徐阶以及高拱的关系处理得也比较好,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
  
  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位阁臣貌似一团和气,其实互有矛盾。高拱不久即将徐阶驱逐出朝廷,代徐阶为“首辅”。隆庆六年,隆庆皇帝去世,张居正又将高拱驱逐出朝,代高拱而成为朝廷的新“首辅”。在戚继光任蓟镇总兵的几年间,朝中换了三任“首辅”,戚继光竟与徐、高、张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实在是不容易的事。
  
  由此也看出戚继光处理复杂政治关系的能力。
  
  戚继光与朝廷执政者们搞好关系,为的是能够在巩固北部边防方面能发挥自己的卓越才能。从隆庆三年到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这十三年间,是戚继光军戎生涯中非常顺利的一段黄金时期。尤其是在张居正执政期间,只要朝廷有人敢找戚继光的麻烦,张居正便不动声色地将此人调离或贬职。
  
  戚继光利用他与上司们的良好关系,开始在蓟镇大张旗鼓地训练士卒、建立新军、修筑长城,更新装备……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鞑靼入犯的情况。鞑靼属于蒙古族。明王朝建立后,蒙古残余势力虽然退至大漠以北,但仍经常入侵明王朝的北部边境。最为严重的一次是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竟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大败明军五十万,将“御驾亲征”的明英宗俘虏。
  
  到了嘉靖年间,蒙古族的鞑靼俺答部、土蛮部和朵颜、泰宁、福余三卫对明王朝构成了巨大威胁,特别是俺答部,曾数次大规模入侵,有一次一直打到了北京近郊,差一点又演出一场“土木之变”。嘉靖三十八年,蓟辽总督王抒因防御失利被逮捕问斩;嘉靖四十二年,鞑靼又一次南侵,蓟辽总督杨选战败,亦被逮捕问斩。谭纶上任前,他的两个前任均因抵御不力被杀,亦可见防御鞑靼入侵重任的艰巨性与危险性。
  
  谭纶与戚继光上任后,尽管背后有朝臣掣肘,但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忍辱负重,为巩固北部边防而殚精竭虑,使蓟辽边防大为改观。
  
  好在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即位后,朝政由张居正主持。戚继光对于巩固边防的建议与举措,得到了张居正的大力支持。万历元年,戚继光率部击败了朵颜部酋长董狐狸,迫使董狐狸投降。两年后,董狐狸与其弟长秃再次入犯,亦被戚继光击败,长秃也被明军活捉。董狐狸只得再次投降,发誓朵颜部永不入犯。
  
  之后,蒙古诸部慑于戚继光的才略,一直不敢在蓟镇一带生事。
  
  不敢向戚继光进犯,并不说明蒙古兵从此与明王朝化干戈为玉帛了。万历三年(1575年)之后,蒙古土蛮部避开戚继光,不断进犯辽宁东部一带,常与辽东总兵李成梁打个不亦乐乎。李成梁也并非无能之辈,在与土蛮部的作战中,总是胜多败少。因此,戚继光的防区内数年没有战事,而李成梁这里却捷报频传。隔上一段时间,朝内便有了李成梁表功的捷报。人家立了功,当然要封赏,于是李成梁不断得到赏赐,官衔也越来越高,直至被封为宁远伯。
  
  与李成梁的“养寇”不同,戚继光防卫蓟镇十余年,并未立下多少战功。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戚继光以其百战百胜的威名,以其军容严整、骁勇善战的部队,以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以精良的武器装备,使敌人望风丧胆,真正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军事家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明史·戚继光传》有段话还是恰如其分的:“南北名将马芳、俞大猷前卒,独戚继光与辽东李成梁在。然蓟门守甚固,敌无由入,尽转而之辽,故成梁擅战功。”
  
  但当时的人们却认为,戚继光是在南方平定倭寇的战争中崭露头角的,到北方后反而不行了,看来戚继光还是适合在南方带兵。除了戚继光被认为是张居正“党羽”的因素,这也似乎成了朝廷将戚继光调到南方的一条理由。
  
  戚继光行前,蓟镇的军民对他依依不舍。许多人还到北京请愿,求万历皇帝将戚继光留下来。毕竟,戚继光镇守蓟镇的十余年间,蓟镇一带出现了难得的升平景象,长城内外烽火不燃,老百姓们安居乐业。如今,戚大帅要走了,人们似乎预感到,蓟镇一带又要大动干戈了。戚继光的部将陈第曾赋诗描述蓟镇父老哭送戚继光南行的情景:
  
  辕门遗爱满汇燕,不见胡尘十六年。
  谁把旌旗移岭表?黄童白叟器天边。
  
  君命难违,戚继光挥泪辞别蓟镇父老,怀着忧愤之情离开了他经营了十六年的蓟州热土,踏上了漫漫征程。
  
  他知道,这一去,更是前程未卜……
 浏览:148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2/12 10:44:04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卷六 车、步、骑营阵解 (收藏于2014/6/17 10:56:52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卷五 军器制解 (收藏于2014/6/17 10:56:52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卷四 登坛口授 (收藏于2014/6/17 10:56:52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卷三 将军到任宝鉴 (收藏于2014/6/17 10:56:52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卷二 储练通论(下) (收藏于2014/6/17 10:56:52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卷一 储练通论(上) (收藏于2014/6/17 10:56:52
戚继光练兵实纪卷九练将第九(四) (收藏于2014/6/17 10:56:52
戚继光练兵实纪卷九练将第九(三) (收藏于2014/6/17 10:56:52
戚继光练兵实纪卷九练将第九(二) (收藏于2014/6/17 10:56:52
戚继光练兵实纪卷九练将第九(一) (收藏于2014/6/17 10:56:5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戚继光·口鸡三号将星殒(六)(访问4018次)
戚继光戚继光诗集(一) (访问2668次)
资料戚继光·口鸡三号将星殒(四)(访问2195次)
戚继光戚继光诗集(五) (访问1772次)
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四拳经捷要篇 (访问1761次)
黄仁宇戚继光——孤独的将领(八)(访问1692次)
资料戚继光·口鸡三号将星殒(七)(访问1545次)
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卷五 军器制解 (访问1544次)
资料戚继光·口鸡三号将星殒(二)(访问1481次)
资料戚继光·口鸡三号将星殒(一)(访问1448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17X文选评论(评论于2017/2/8 19:27:4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2/23 15:46:45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明代人物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