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珍妃的家世与人宫
珍纪姓他他拉氏,满洲世族,镶红旗人。其祖为陕甘总督 裕泰。父为长叙,官户部右侍郎时,于光绪二年十一月十三日 嫁第二女与署山西巡抚布政司葆亨之子为婚。是日为康熙帝忌 辰,例禁鼓乐,被御史邓承修奏参,大意言其“公然发帖,宾 客满门,鼓乐喧闻,藐法妄为”,部议革职。长叙的胞兄为广 州将军长善,于同治八年到任,光绪十年解职,在广州前后二 年①。珍纪与其姊瑾妃,自幼即随长善在广州。长善喜揽文 士,曾聘文廷式教其姊妹二人读书,书房在广州将军署内。当 时姊妹年龄皆幼。珍纪的哥哥志锐、志钧亦随长善在广州,颇 有文名,与文廷式极相契合。志锐为光绪六年庚寅科翰林院编 修,后任至伊犁将军。志钩为光绪九年庚寅科翰林院编修,后 任至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又有兄志倚一向在京。长善于光绪十 年卸广州将军任,珍纪姊妹始随同还北京,其家世之可记者大 约如此。 清制,皇帝若自幼登基,到及岁应举行大婚;大婚的前三 个月,须选定皇后为正宫,妃嫔为东西官。按宫内名目分为九 等:即皇后、皇贵纪、贵纪、纪、贵嫔、嫔、贵人、常在、答 应。凡正宫的皇后,东西宫的纪嫔,皆明降谕旨,昭示天下, 其他贵人是不降谕旨的。而纪挨皆要有恩典方能晋等加封,贵 人以下亦同。如慈禧太后初入宫时仅为贵人,后慈安升为东太 后,慈禧以子即帝位亦不得不称太后,因称为西太后以别之。 光绪十五年正月十七日行大婚礼,遂先于十四年十月初五 日将选定的皇后纪摈降旨,其谕旨云: “奉慈禧皇太后懿旨, 皇帝寅绍丕基,春秋日富,允宜择贤作配,佐理宫闱,以协坤 仪,而辅君德,兹选得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庄贤淑著 立为皇后。”又旨:原任侍郎长叙之十五岁女他他拉氏著封为 瑾摈,原任侍郎长叙之十三岁女他他拉氏者封为珍摈。至光绪 二十年甲午春正月将瑾摈晋封瑾纪,珍嫔晋封珍纪,是因本年 为太后七旬万寿加恩之故。叶赫那拉皇后,即后来的隆裕太 后。 二、珍妃与光绪 光绪何以对于珍记独加宠爱?据信修明说,光绪生理上有 病;大婚之夕,太后派了四位年长而尊的王妃命妇在坤宁宫喜 帐后听房,只听见皇后叹了口气道:这也是你们家的德行啊! 从此皇后与光绪失欢。瑾妃性情忠厚,,不会巴结人,与皇后同 病相怜,同光绪漠漠相处,亦不甚投机。惟珍纪年最幼,入宫 时仅十三岁,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光绪每日寅时上朝,午时 退朝,珍纪日侍左右,想出方法,顺应光绪的喜爱。除到太 后、皇后官请安穿旗装礼服外,陪伴光绪时扮作男装,黑亮的 头发,后垂大辫子,戴上头品顶戴,三眼花领,身穿袍子马 褂,足登朝靴,腰系丝带,居然是一位美少年似的差官。与光 绪共食共饮共玩共乐。关于男女情欲一层毫不置意,是以博 得光绪帝的专宠。珍纪对宫中太监时有赏赐。太监得些小恩小 惠,都竭力奉承她,称之为“小主儿”,谓“小主儿”大方。 以上为信修明见闻。珍纪何以后来会被禁的呢?溯其原因,不 得不先言清室宫中的制度。清制内廷经费与国家度支划分,内 廷领于内务府,皆有定章。皇后每年例银一千两,递减至纪每 年三百两,摈二百两,分月例文。珍纪用度不足,而又不能节 省,亏空日多,遂不能不想生财的门路,以应付常年的不足。 此所以有联合太监,向外卖官的举动。有事实为证。 三、珍妃的被禁 珍纪由其胞兄志锜为主谋,串通奏事处的太监拉官牵,将 月华门南的奏事处作为机关。奏事处是太监与内外官员的传达 处,太监中最有势力为郭某(绰号郭小车子,因其常言“小车 儿不倒尽管推”,故得此绰号)、奏事太监文澜亭及慈禧掌案太 监王俊如诸人。珍纪住景仁宫,景仁官首领太监亦在其列。所 得的钱,以一部分供给珍纪,余由各人分肥。珍妃蒙混请求光 绪帝,私卖官缺,日渐彰闻。甚至卖到上海道鲁伯阳,更为舆 论所指摘。又卖至四川盐法道玉铭,于召见奏对时,光绪问以 在那衙门当差,对以在木厂;光绪骇然,命将履历写出,久久 不能成字,因奉谕旨: “新授四川盐法道玉铭,询以公事,多 未谙悉,不胜道员之任,玉铭着开缺,以同知归部铨选”。此 事在光绪二十年甲午四月间,风声所播,涉及宫闱。太后据所 闻,切责光绪,遂于是年十月二十九谕云:‘‘朕钦牵慈禧。… 皇太后懿旨,本朝家法严明,凡在宫闱,从不敢干预朝政。瑾妃 珍纪承侍掖廷,向称淑慎,……乃近来习尚浮华,屡有乞 请之事,皇帝深虑渐不可长。据实面陈。若不量予儆戒,恐左 右近侍藉以为黄缘蒙蔽之阶,患有不可胜防者。瑾妃、珍妃均 著降为贵人,以示薄惩,而肃内政。”当时虽将瑾妃、珍纪同 提,而注重实在珍妃,将珍纪交皇后严加管束,幽禁于宫内西 二长街百子门内牢院,命太监总管首领看管,从此与光绪隔 绝,不能见面。据此,珍记于甲午十月幽禁,距戊戌尚有四 年,外闻传说因赞助新政而被罪的话,征诸史实,毫无其事, 不辨自明。 同时一般拉官牵的太监均处以极刑。据信修明曰: “太后 宫的掌案太监王俊如,其徒弟小太监宣五、聂八、皆在其内。 因为太后留面子,将王俊如等三人发遣奉天,缓些时日,方以 密旨命盛京将军长顺将王俊如就地正法。其余奏事处总管太监 郭小车子,奏事太监文澜亭,以及光绪御前太监杨姓孪生两兄 弟,人称对儿杨者,并无姓名可稽的内殿技勇太监,珍纪景仁 宫的太监等,共同交内务府慎刑司立毙杖下,前后打死的太监 六十余人。”关于珍妃此案在宫内之可知者如此。 光绪二十年前后,北京社会人士于聚谈间,每及珍妃,尚 有牵连家属与京官者数事:珍纪兄志锜为沟通内外官的要犯, 于珍纪案败露后,即惧祸逃往上海;所得资财,存人北京前门 泰昌绸缎号生息,后又加入作为股东。至日伪时因讨债而与泰 昌成讼,随后泰昌倒闭,此项襄钱归于无着而了结,此是后 事。志锜曾于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八月被革职,上谕云:“工部 笔帖式志锜撞骗招摇,不安本分,着即行革职。”志锐亦有纳 贿嫌疑,是以珍纪案发,即将其外放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等 于贬谪。 四、珍纪死的前后 戊戌之后,慈禧欲废光绪,而先立一个端王的儿子为 太阿哥(即太子之意)。庚子七月二十日前,风声紧急,慈禧 太后与光绪帝及皇后、瑾妃、皆换了布衣衫,聚在宁寿宫 乐寿堂,预备逃走,慈梧忽感触前事,出珍纪于牢院。强词珍 纪带走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轻惹出是非,因命太监将乐寿堂前 的井盖打开,要珍纪自尽。珍纪坚不肯死。当此千钧一发的时 候,众人不能因此缓行,遂令太监将珍纪推入井中。珍纪之 死,此是实情,外问不明真相,传闻不一,又何足怪。光绪 二十七年春,和议成,联军将退,慈禧派崔玉贵回京探听消 息,并查看宫内事情,获悉慈宁宫内住的皇妃等均平安,珍妃 所投的井亦依然如故。遂知会内务府备办棺材,将珍纪从井中 打捞起来。重行装硷入棺,送到阜城门外恩济庄太监公墓南的 宫女墓地葬埋。是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慈禧、光绪还宫,三十日 即有懿旨云:“上年京师之变,仓卒之中,珍记扈从不及,即 于宫闱殉难,殉属节烈可嘉,加恩着追赠贵妃,以示褒恤。” 民国三年,隆裕皇后逝世,与德宗景皇帝(即光绪)合葬于西 陵九龙峪(景陵)。瑾妃是时已称皇贵纪,乘时由宫女墓地将 珍纪迁葬于景陵纪嫔寝内(帝后墓称陵寝,妃嫔墓称园寝,在 景陵东侧小山谷内),予诣立碑称:“怋恪珍贵妮之墓”。 |
原文 发表于《稗海精粹 落日残照紫禁城》 浏览:366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