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__李继先、陈荣恩夫妇纪念馆
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红十字遗体(角膜)捐献者纪念园

愿为发展医学事业作贡献--南市区一对老夫妇破迷信改旧俗

徐五成

  在南市区蓬莱街道有一对耄耋老人,他们破迷信,改旧俗,夫妻双双表示身后志愿捐献遗体,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最后一次奉献。
  这对老夫妇就是85岁的上海图书馆退休职工李继先,84岁的上海博物馆退休职工陈荣恩。他俩认为,人活着应社会作些贡献,人死了将遗体献给医学事业。于是他俩在子女的支持下先后于八三年、八四年办妥了志愿捐献遗体手续。今年5月下旬,李老伯的早年同事、上海美术出版社退休的连环画家赵三岛从苏州吴县写信给他,询问非沪市户口者,是否同样接受遗体捐献。李老伯在向上海市红十字会了解后,复信请他在苏州市提出申请。最近,一位78岁的沈姓老人特地从静安区慕名来拜访他俩,并详细询问了志愿捐献遗体的手续,他对李老夫妇说:“现在社会上大操大办丧事实在没意思,我们好多老人都想像你们这样做哩!”
  其邻居许纯祖老人平时经常到李家串门,当他得悉李伯夫妇俩表示愿意身后捐献遗体的消息后,也立即到有关方面办理了手续。88年,许老伯故逝,其子女按照老人生前的愿望,将遗体捐给了医学院。
  当然,李老夫妇捐献遗体的事也使社会上某些人疑惑不解,他们问:“捐献遗体给多少钱?”俩老听了哈哈大笑,说:“人死了,还要什么钱,这是无偿捐献”。在这同时,有的人对他们的女儿李华说:“你同意父母捐献遗体,不要被人家讲你不孝吧?”李华听后干脆地说:“什么叫孝?孝,就是要在父母生前时多关怀体贴,如果生前不关心,不照料,死后大操大办这称什么孝?再说,我父母为医学事业作奉献,我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他们呢?!”
  
原文1992.09.15 发表于上海红十字报  浏览:92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7/29 16:02:3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移风易俗倡义举(收藏于2006/2/22 11:06:23
歌声中的双亲(收藏于2006/2/22 11:02:38
陈荣恩遗嘱(收藏于2002/7/30 12:00:54
徐五成人世间最后的奉献——一对耄耋老人捐献遗体的故事(收藏于2002/7/29 16:08:30
马骋人生最后的奉献---小西门居委15位居民志愿捐献遗体(收藏于2002/7/29 16:07:14
孙卫星’98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获表彰——展现上海人民新风尚新风貌(收藏于2002/7/29 16:03:57
徐五成愿为发展医学事业作贡献--南市区一对老夫妇破迷信改旧俗(收藏于2002/7/29 16:02:35
洪迪昌 李瑞枚 徐金发 匡煜华 李豪 李华 严福元等遗体捐献建议(收藏于2002/7/29 15:59:20
何海平 何文源耄耋老人的心愿——凉城新村四位老人志愿捐献遗体(收藏于2002/7/29 15:52:47
李豪最后的奉献——在市人大视察《遗体捐献条例》实施座谈会上的发言(收藏于2002/7/29 15:49:4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李豪最后的奉献——在市人大视察《遗体捐献条例》实施座谈会上的发言(访问1216次)
洪迪昌 李瑞枚 徐金发 匡煜华 李豪 李华 严福元等遗体捐献建议(访问1201次)
徐五成人世间最后的奉献——一对耄耋老人捐献遗体的故事(访问1195次)
孙卫星’98市精神文明十佳好事获表彰——展现上海人民新风尚新风貌(访问1110次)
移风易俗倡义举(访问1102次)
陈荣恩遗嘱(访问1015次)
王静扬做最后一次奉献(访问986次)
集体荣获上海市1998年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事特别奖(访问960次)
徐五成愿为发展医学事业作贡献--南市区一对老夫妇破迷信改旧俗(访问927次)
马骋人生最后的奉献---小西门居委15位居民志愿捐献遗体(访问889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