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福海寿山纪念园__中国近代海军创办人沈葆桢纪念馆
福海寿山纪念园

《沈葆楨在台的建樹 》

XXX

  《沈葆楨的建樹 》
  1.來臺背景:日軍侵台(1874年) 。
  
   2.駐臺時間:1874年、1875年。
  
   3.重要建樹:(1)開山通道(蘇花公路前身、新中橫公路前身、南迴公路前身、八通關古道),
  撫綏生番,設學堂。
   (2)廢內地民人渡台禁令,在廈門、上海、香港設招墾局,來台者有船票、種子、
  房屋及一年半口糧,每人水田一甲、旱地一甲,每十人耕牛四頭、農具四副,
  三年後才收租賦。
   (3)增設郡縣(二府八縣四廳) 。
   (4)推行自強新政,以機器開採基隆煤礦,備置輪船航行閩、臺間,於安平建新式
  砲台(即億載金城,仿巴黎城堡,外圍有護城河) 。
   (5)勵正風俗民心,為鄭成功追諡建祠(即延平郡王祠),沈葆楨親題一對楹聯: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移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
  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此次日本出兵侵犯台灣,危害到清朝的海防安全,使清廷認 識到要鞏固海防必先確保台灣,欲確保臺灣則應先建設臺灣,清 廷治量政策徒此轉趨積極。
    一八七四年日軍犯臺時,沈葆楨奉命來臺,積極展開建設。為增強海防力量,在安平、旗後和東港等處修建炮臺。此外,當時注氏認為臺灣吏治不良、軍紀不住、人口又漸多,建議派巡撫長駐臺灣,並增設郡縣。其結果,行政區由一府調整為二 府(臺北府、臺灣府),並增設若干廳和縣;而福建巡撫冬、春駐臺,但未徹底執行。
    為促進後出(臺灣東部)和內山的發展,沈氏積極推展開山「撫番」工作。除廢除限制漢人渡臺、禁止漢人入原住民活動區及禁止漢人娶原住民為妻等法令外,並開築北、中、南三條通往後出和內山的道路,派軍進入山區,規劃對原住民的生產與人文教育,鼓勵漢人入山拓墾。此外廢除南路、北路理番同知,改在埔裏社和卑南地方置中路、南路撫民理番同知,積極推動「化番為民」政策,從此潰廷更能有效的控制內山和後山地帶。涎氏在臺的作為,為此後臺灣的建設奠下基礎。
  
 浏览:1126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7/21 16:41:1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摺 附录(选自两江总督任内奏摺) (收藏于2014/6/9 11:23:05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摺(十) (收藏于2014/6/9 11:23:05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摺(九) (收藏于2014/6/9 11:23:05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摺(八) (收藏于2014/6/9 11:23:05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摺(七) (收藏于2014/6/9 11:23:05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摺(六) (收藏于2014/6/9 11:23:05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摺(五) (收藏于2014/6/9 11:23:05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摺(四) (收藏于2014/6/9 11:23:05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摺(三) (收藏于2014/6/9 11:23:05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摺(二) (收藏于2014/6/9 11:23:0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 林璧符《清廉自律的封疆大吏》(访问1772次)
◎ 任仲泉《沈葆桢培育的爱国海军将领与甲午中日战争》(访问1529次)
沈葆桢马尾船政局头门联(访问1487次)
沈葆桢“一声天为晨鸡白,万里秋随别雁南”对联句(访问1449次)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摺(一) (访问1327次)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摺(五) (访问1320次)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摺(九) (访问1269次)
XXX《沈葆桢轶事》(访问1248次)
沈葆桢福建台湾奏摺(四) (访问1241次)
XXX《沈葆楨在台的建樹 》(访问1127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