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氏宗谱 二十一世候选训导附贡生蓉裳公事略(原文) 公讳豫清字介石蓉裳其号也玉山公长子生而岐疑族党咸称为英物比长善读书过目不忘而文亦清超拔俗年十九入邑庠輒治举子业经史子集靡不烂熟在胸兼且研究天文地理等学所作制艺有隆万天崇诸大家风范每日习小楷必募名人法帖以为将来应试之预备由是文名日盛遐迩咸知甚至老师宿儒亦不望而却步许掇巍科如拾芥孰知穷达有数卒因家务纷心而中辍盖昔非今比士君子当鲤庭听调时多轻功名而重定省方玉山公之遘痼疾也公乃偏延名医亲侍汤药者十年殁则哀伤哭泣几不欲生平日家居俭於自奉衣著悉用大布无故不宰牲畜或见乞丐弄蛇堕民售蛙辄买放银钱多寡弗计焉每岁延师课弟必丰其馆饌亲为侍食不稍慢为人刚直有古风辩论是非悉凭公理无丝毫偏私存於中性嗜酒每逢亲友非醉不休大有孔北海座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之槩晚年始援例贡入成均寿六十有二元配史孺人同邑附贡生雨琴公长女幼奉母教长娴女则于归后事舅姑以孝御奴婢以宽相夫训子勤苦逾恆其殁也族人无不为之痛悼生一子嵩年一女适同邑马渚清钦加同知衔赏戴蓝翎叶树荣继徐孺人虞南下管附贡生田蒲公女生长世家作配令门知诗书且达理处事果断有丈夫风生二子镐年钟年一女适萧山清全浙师范学堂毕业生钦奖举人中华民国浙江钱塘道道视学记名县知事俞乾三铎忝在葭末过从者密故知之綦详迄今目睹其子若孙或从政或晋级畱(同留字)学远游异地各自成名足徵门第之光昌正方兴未艾也岂天鉴公之一生孝友仁慈廉明公正因而厚於报施者歟兹恐年深日久湮灭不彰爰述其厓略如是以俟后之续修家乘者付之梨枣永垂不朽云而 旹 中华民国十有九年六月之吉 姻弟清廪膳生叶振铎谨识 二十一世候选训导附贡生蓉裳公事略(试加标点) 公,讳豫清,字介石,蓉裳其号也,玉山公长子。生而岐疑(注1),族党咸称为英物。比长,善读书,过目不忘,而文亦清超拔俗。年十九,入邑庠(注2),輒治举子。业经史子集,靡不烂熟在胸,兼且研究天文地理等学,所作制艺,有隆万天崇(注3)诸大家风范。每日习小楷必募名人法帖,以为将来应试之预备,由是文名日盛,遐迩咸知,甚至老师宿儒亦不望而却步,许掇巍科(注4)如拾芥。孰知穷达有数,卒因家务纷心而中辍。盖昔非今比士君子,当鲤庭(注5)听调时多轻功名而重定省(注6)。方玉山公之遘痼疾也,公乃偏延名医,亲侍汤药者十年。殁,则哀伤哭泣,几不欲生。平日家居俭於自奉,衣著悉用大布,无故不宰牲畜。或见乞丐弄蛇,堕民售蛙,辄买放,银钱多寡弗计焉。每岁延师课弟,必丰其馆饌,亲为侍食,不稍慢。为人刚直有古风,辩论是非,悉凭公理,无丝毫偏私存於中。性嗜酒,每逢亲友非醉不休,大有孔北海座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之槩(注7)。晚年始援例贡(注8)入成均(注9)。寿六十有二。元配史孺人,同邑附贡生雨琴公长女,幼奉母教,长娴女则于归后。事舅姑以孝,御奴婢以宽,相夫训子,勤苦逾恆。其殁也,族人无不为之痛悼。生一子嵩年,一女适同邑马渚清钦加同知衔赏戴蓝翎:叶树荣。继徐孺人,虞南下管附贡生田蒲公女,生长世家,作配令门,知诗书且达理,处事果断,有丈夫风。生二子:镐年、钟年,一女适萧山清全浙师范学堂毕业生、钦奖举人、中华民国浙江钱塘道道视学、记名县知事:俞乾三。铎(小字表示自谦)忝在葭末,过从者密,故知之綦详。迄今,目睹其子若孙,或从政、或晋级畱(注10)学远游异地,各自成名,足徵门第之光,昌正方兴未艾也。岂天鉴公之一生,孝友仁慈,廉明公正,因而厚於报施者歟!兹恐年深日久,湮灭不彰,爰述其厓略如是,以俟后之续修家乘者,付之梨枣(注11),永垂不朽云而 旹(注12) 中华民国十有九年六月之吉 姻弟清廪膳生(注13)叶振铎谨识(注14) 试注释: 1、岐疑:似“奇异” 2、邑庠:明、清时称县学为邑庠。 3、隆万天崇:似明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年间。 4、许掇巍科:也许拾取科考前面名次。 5、鲤庭:为子受父训的典故。 6、定省: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 7、槩:古同“概”,慷慨。 8、援例贡:不由考选而由生员援例捐纳,故称例贡,不算正途。 9、成均:泛称官设的最高学府。 10、畱:同“留”字。 11、梨枣:指刻版刊印书籍。旧时刻书多用梨木枣木,古代称书版。 12、旹:同“时”字。 13、廪膳生: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通常简称廪生。 14、谨识:郑重记叙。 二十一世候选训导附贡生蓉裳公事略(试译大意) 沈氏第二十一世候选训导附贡生(相当于候选的秀才)蓉裳公简历 公,名讳豫清,字介石,号蓉裳,玉山公的长子。 生来很奇异,同族人都称他为了不起的人。等长大,善于读书,过目不忘,文风清超脱俗。十九岁,进入县学攻读应试科举。儒家的经史典籍,没有不烂熟于心,兼研究天文地理等学问。所作的文章,有明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年间的文人大家风范。每天练习小楷一定临摹名人的字帖,用来为将来科举应试的准备。于是文名日盛,远近闻名,甚至连老师和前辈文人无不望而却步,(如果参加科考)也许夺取前面名次是轻而易举的。谁知仕途命运是有定数的,结果因家务纷繁而中途停止学业。 过去不比现在的学子,(那时)子受父训的时候多把功名看的很轻而重视孝道。正遇上玉山公患难治的疾病,公到处求医问药,亲自侍奉汤药十年。玉山公去世,则悲伤万分,几不欲生。 平日生活十分节俭,衣着都用大布缝制,无故不宰杀牲畜。但是见了舞蛇要饭的乞丐和卖青蛙堕民(老家的一种贱民),就买来放生,钱多少不计较(指怜惜穷人)。每年请来的老师,必然预备丰盛的待遇,亲自侍候吃饭,不会怠慢。为人刚直有古人之风,辩论是非,都凭公理,没有丝毫私心在里面。性好喝酒,每遇上亲友不醉不休。大有孔融待客的“座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的慷慨之举。直到晚年才不经考选而由生员援例捐纳获得贡生入学(获取功名)。 享年六十二岁。 原配夫人史孺人(妇女尊称),同乡的附贡生雨琴公长女,小时候遵从母教,长大成为贤淑之女,以孝道侍奉家人,以宽厚对待下人,相夫教子,非常辛劳。她过世后,家族人无不痛悼。生一子嵩年,一女嫁到同乡马渚的清知府衔戴蓝翎(大约五品官)的叶树荣。续弦徐孺人,虞南下管的附贡生田蒲公之女,生长在世家,许配名门人家,知书达理,处事果断,有男人大丈夫风范。生二子:镐年、钟年;一女嫁到萧山的清全浙师范学堂毕业生、钦奖举人、中华民国浙江钱塘道道视学、记名县知事:俞乾三。 铎(叶振铎自称,用小字表示自谦)和公关系密切,所以知道的详细。 至今,看到他的子孙有的从政、有的留学远游国外,各自成名,足以为门第争光,家族兴旺方兴未艾。这难道不是上天鉴于公的一生孝顺友爱仁慈、廉明公正,因而厚报于他吧!担心年深日久(他的经历)被人遗忘,所以叙述简历如这些,以等待后人续修家世,刻版成书,使其永垂不朽。 时间是 中华民国十九年六月的吉日 姻弟清廪膳生叶振铎郑重记叙 |
原文1933年 发表于余姚江口沈湾沈氏宗谱 浏览:83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