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胡宏纪念馆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116535号馆文选__知言

知言(四)

胡宏

  知言(四)
  
  大學
  
  胡子曰:孔子十五而志於學,何學也?曰大學也,所以學修身、齊家、洽国、平天下之道也。孔子三十而立,何立也?曰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不退轉也。孔子四十而不惑,何不惑也?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卓然立乎萬物之表也。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何知也?曰元亨利貞,乾之四德,行之昭明,浩然與萬物同流,處之各得其分也。孔子六十而耳顺,何耳顺也?曰所過者化,所存者神,幾於天矣。孔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何不逾也?曰以其動也天故也。子貢曰: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來,動之斯和。非天能如是乎?嗚呼!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轲之學,立天地之经,成萬物之性者。然則請問大学之方可乎?曰:致知。請問致知。曰:致知在格物。物不格,則知不至。知不至,則意不誠。意不誠,則心不正。心不正而身修者,未之有也。是故學為君子者,莫大於致知。彼夫隨众人耳目聞见而知者,君子不謂之知也。
  
  自高則必危,自滿則必溢,未有高而不危、滿而不溢者。是故聖人作易,必以天在地下為泰,必以損上益下为益。
  
  阳中有陰,陰中有阳,阳一陰,陰一阳,此太和所以為道也。始萬物而生之者,乾坤之元也。物正其性,萬古不变,故孔子曰:成之者性。
  
  允恭者,堯帝也。温恭者,大舜也。懿恭者,文王也。恭而安者,孔子也。克勤儉於邦家者,舜之所以美大禹也。谨乃儉德者,伊尹之所以訓太甲也。恭儉惟德者,成王之所以戒百官也。
  
  陳文子之时,天下无王,政自諸侯出;諸侯又不為政,政自大夫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仁者處斯世,久思有以易天下,因污隆而起變化,無可無不可也。陈文子則不然,乃幾至無所容其身,則可謂有知乎?故孔子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之時,天下無王。楚,古之建國也。子文輔佐楚成,曾不知首出庶物之道,安於僭竊,以荆楚而侵陵諸夏,與齊桓、宋襄、晉文争衡,務强大以濟其私欲而已,則可謂有知乎?故孔子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之时,周政已失,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既而諸侯不自為政,禮樂征伐自大夫出。夫能出禮樂征伐者,皆天下之賢諸侯、賢大夫也。子繼厥父,孫继厥祖,自以為能子能孫,人亦以為孝悌之人矣,曾不察其所行動皆犯上之事,陵夷至於作亂而不自知,未有一人能承天命,由仁義行者也。故有子本仁而言,以正一世之失,其旨深且遠矣。此孔子春秋所以作也。
  
  仁者臨機發用而後見,不可預指,故季路、冉有、公西華之仁,孔子不得而言也。孟武伯不知仁,故又問,孔子各以材答之。夫學於聖門者,皆以仁為本,三子者今之所能若是,後日之進未已也。其進未已,雖聖人安得而預言之?故孔子不知其仁。
  
  趙幼翁言學,胡子曰:學道者,正如學射,才持弓矢,必先知的,然後可以積習而求中的矣。若射者不求知的,不求中的,則何用持弓矢以射為?列聖諸經,千言萬語,必有大體,必有要妙,人自少而有志,尚恐奪於世念,日月蹉跎,終身不見也。君若不在於的,苟欲玩其辭而已,是謂口耳之學,曾何足云?夫留情於章句之间,固远勝於博奕戲豫者,時以一斑自喜,何其小也!何不志於大體,以求要妙?譬如遊山,必上東岱,至於绝頂,坐使天下高峯遠岫、卷阿大澤悉來獻狀,豈不偉歟!幼翁曰:我習敬以直内可乎?胡子曰:敬者,聖門用功之妙道也,然坤卦之善,與乾相蒙,敬以直内,终之以方也。苟知不先至,則不知所终,譬如將適一所,而路有多歧,莫知所適,則敬不得施,内無主矣。内無主而應事物,則未有能審事物之輕重者也。故務聖人之道者,必先致知,及超然有所見,方力行以終之。终之之妙,則在其人,他人不得而與也。
  
  人心應萬物,如水照萬象。應物有誠妄,當其可之謂诚,失其宜之謂妄。物象有形影,實而可用之謂形,空而不可用之謂影。儒者之教踐形,释氏之教逐影,影不離乎形者也。是故聽其言則是,稽其行則非。惟高明篤實之君子,乃知释氏之妄大有害於人心。聖王復起,必不棄中華之人,使入於夷類也。
  
  
  復義
  
  胡子曰:復義為信,不復義為罔,践理為信,不践理为罔。唐文宗讀書,恥為凡主。及不能行其政令而饮醇酒求醉,是自棄者也。若憤悱自强,乾乾惕厲,廣求賢聖以自輔,則可以有為於天下矣。
  
  唐文宗曰:宰相荐人,當不問疎戚。若親故果才,避嫌而棄之,亦不為公。誠哉,是言也!
  
  小人得用,則民志不定。
  
  上侈靡而细民皆衣帛食肉,此饥寒之所由生,盗賊之所由作也。天下如是,上不知禁,又益甚焉,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事有大變,時有大宜。通其变,然後可為也,務其宜,然後有功也。
  
  胡子假陸賈對漢高曰:陸賈為漢高帝大中大夫時,時前說,稱引詩、書。帝罵曰:乃公居馬上得之,安事詩、書?賈再拜對曰:臣竊以陛下馬上之功不如項王也。上曰:何謂不如?對曰:天下初發難時,秦軍常乘勝逐北,項王獨破秦軍,虜王離,懾服諸侯,降章邯及欣翳,西攻破函谷,東擊死田榮,蹙漢軍於穀、泗,困陛下於荥阳、成皋,七十餘戰,未嘗败北。陛下失太公於彭城,亡众於荥陽,跳身於玉門,中伏弩於廣武,勇不振於鴻溝,既及羽於固陵,必待信、越而後敢戰。此臣所謂不如也。上曰:是則然矣。而我得天下,項王失天下者,何也?賈對曰:項王失信弑君,意忌聽讒,行姑息,樂殺人,殖貨利,犯聖王之法,此其所以失天下也。陛下本以寬大長者受懷王入關之命,為天下除殘贼,所過亡卤掠,赦秦降王子婴,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約法三章,父老惟恐陛下不為秦王,此三代得天下之仁也。項羽負約,王陛下於蜀汉,陛下忍而就國,用蕭何為丞相,養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項羽贼弒義帝,陛下举軍缟素,告諸侯而伐之,些三代取天下之義也。不龌齪自用,多大略,得英雄心,師張良,任陈平,將韓信,此堯、舜、禹、湯、文、武知人之明也。以野戰略地之功譬狗,以文墨議論之功為人,此堯、舜、禹、湯、文、武尚德不尚戰之心也。鎮撫百姓,下令軍士不幸死者,吏為衣衾棺敛,轉送其家,此堯、舜、禹、汤、文、武哀鰥寡、恤孤獨之政也。此五者,陛下所以得天下,成大漢磐石之基。非欤?馬上一時之功,乃河、漢之波瀾起伏耳。上欣然而笑曰:生言起吾意,殊非腐儒之論。吾欲治天下,法先聖,何若而可?賈再拜對曰:陛下及此言,天下之福也。天下法制,自周幽、厲埽蕩幾盡。平、莊之後,浸微浸盛。五霸假託仁義以自封殖,志不在於斯民。至於七雄,益以戰争强大為務。秦据形胜,以利誘民,鬬取一時之勝,而不知其勝為僥倖也,遂安而行之,居十三歲,天下争起而亡之矣。願陛下退叔孙退,聘鲁二生,使與张良、四皓及如臣者共論所以承三代之宜,定一代大典,以幸天下,以詔子孫,以傅萬世。上曰:善。然吾老矣,不能用也。明年丙午夏四月甲辰,帝崩於长乐宫,寥寥千餘歲,未有能明漢家承三代之宜者也,又可論承漢家之宜乎!大宋癸酉岁,有士歎曰:嗚呼,天乎!使陸生有是對而漢祖用其言,則必六宫有制,嫡庶有辨,教養子弟有法,后夫人嬪婦各得其所矣。又安有戚夫人為人彘,張美人以恨死,趙王如意以酖死,淮阳王友以饿死,梁王恢以殺死,燕王建绝嗣,山朝武彊不疑,幾於亂姓之事哉?又安有审食其入於死誅不赦之罪,而吕氏至於族滅,後世世有外戚之禍哉?則必制国有法,荆王賈、楚王交、代王喜、齊王肥不封数十縣,而伏羲、神農、黄帝、堯、舜、禹、湯、文、武,以及皋陶、伊、傅、周、召之裔得血食矣;則必體貌大臣,韓信、彭越之夷三族可悔,蕭相國不繫狱,黥布、陣豨、韓王信、盧绾不背叛矣;則必不襲秦故,尊君抑臣,而朝廷之上制禮以道,谦尊而光,乾刚下充,臣道上行,致天道於交泰,而大臣可以託天下,委六尺之孤矣;則必封建諸侯,藩垣屏翰,根深蒂固,難於崩陷,可以正中國四夷之分,不至畏匈奴,與之和亲而手足倒置矣;則必復井田之制,不致後世三十税一,近於貊道,富者田連阡陌,僭擬公侯,而貧民冤苦失職矣;則必用虞制五刑,使好生之德洽於黎民,不下三大赦,以啟後世惠姦宄、賊良民之原矣,则必侍御仆從,罔匪正人,有疾病不枕,宦者卧,臨棄天下,公卿大臣受顧命,婦寺不能與,而大正其终矣;則必兼用仲尼立嫡與賢之法,嗣天子繼離之明,行乾之健,不受制於母后,遂饮為淫樂,不聽政矣。嗚呼!天道往而必返,三代之盛,其有终不復者乎!
  
  胡子假漢高聽賈言,徵魯二生曰:帝於是因張良以問四皓。四皓曰:吾志其道,未傳其業,盍征鲁二生?乃命鲁郡守以禮征之。二生曰:上素輕儒,好嫚罵,吾不忍見也。太守以聞。帝曰:所駡者,腐儒耳。則命大臣以玉帛聘焉。二生曰:上以布衣提三尺,用天下豪杰取天下,今天下已定矣,安用儒生?堅卧不起。使者復命。上即日車驾見之。二生見曰:陛下已定天下矣,尚安求士?上曰:定天下者,一時之事爾,吾欲與生謀萬世之業。二生再拜稽首,曰:陛下真天下之君也!上命副車载歸未央宫,東鄉坐而師問焉。上曰:吾生战国之末,不闻二帝三王之道,願生以教我。二生對曰:天下之道有三:大本也,大幾也,大法也。此聖人事,非常人所知也。上曰:何謂也?二生對曰:大本一心也,大幾萬變也,大法三纲也。此聖人事,非常人所知也。上曰:何謂也?二生對曰:陛下明達广大,爱人喜施,有長人之本矣。知人,好謀,能听,得應變之幾矣。項王殺君,舉軍缟素,布告天下而伐之,知提綱之法矣。“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王者法天,心不可怠放,怠則應變必失其幾,放則三纲不得其正。幾一失,則事難定;纲不正,則亂易生。陛下已定天下矣,其亦少怠矣乎!放者,其不可收矣乎。上不覺促膝而前曰:生何謂也?二生對曰:王者,法天以行其政者也。法天之道,必先知天。知天之道,必先識心。識心之道,必先識心之性情。欲識心之性情,察諸乾行而已矣。上曰:生言甚大,愿明以教我。二生對曰:乾元统天,健而無息,大明終始,四時不忒,雲行雨施,萬物生焉。察乎是,則天心可識矣。是心也,陛下怠之則放,放之則死,死則不能應变投機,而大法遂不举矣。臣子可以乘間而謀逆,妾婦可以乘间而犯顺,夷狄可以乘間而抗衡矣。後嗣雖有賢明之君,亦終不能致大治矣。上曰:何為而然?二生對曰:本不正也。陛下不見大本乎?木充本完,故能與天地陰陽相应。枝葉茂盛,華秾而實美焉。本一病,則蠹生其中,雖天覆之,地載之,陰阳承之,而枝葉不能茂,華實不能美矣。上曰:我知之矣,願聞所以行之。二生對曰:法始於伏羲,繼乎神農,大乎軒轅,成乎堯、舜,损益於禹、汤、文、武。夏之亡,非大禹之法不善也,桀棄法而亡也。商之亡,非成汤之法不善也,紂棄法而亡也。周之亡,非文、武之法不善也,幽、厉棄法而亡也。秦則不然,創之非法,守之非法而亡也。天下初定,革弊起度,今其時矣!臣願陛下勇於法天心,大明其用於政事,以新天下。上曰:吾願聞其目。對曰:歷世聖帝明王廳天受命之大法,小臣其敢專席而議,願陛下與天下共之。上曰:善。於是詔天下搜扬巖穴之士焉。
  
  胡子謂孙正蒙曰:天命之謂性,流行發見於日用之間。患在學道者未見全體,窥見一斑半點而孰認己意,以為至誠之道。如是,如是,欲發而中節,與天地相似也,難矣哉!求免斯弊者,舍講學其可乎?
  
  田叔悉燒梁獄詞,空手来見,可謂善處人子母兄弟之間者也。漠景,忌刻之君也,而能賢田叔,有过人之聰明、越人之度量者,何歟?以太后在上,不敢肆故也。无理存亡,在敬肆之间尔。孔子作春秋,必記災異,警乎人君,萬世不死也。
  
  
  
  
 浏览:24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12/10 14:55:5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胡宏宋朱熹胡子知言疑義 (收藏于2014/12/10 14:55:50
胡宏知言(五) (收藏于2014/12/10 14:55:50
胡宏知言(四) (收藏于2014/12/10 14:55:50
胡宏知言(三) (收藏于2014/12/10 14:55:49
胡宏知言(二) (收藏于2014/12/10 14:55:49
胡宏知言(一) (收藏于2014/12/10 14:55:49
胡宏胡子知言序 (收藏于2014/12/10 14:55:4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胡宏知言(二) (访问682次)
胡宏知言(一) (访问337次)
胡宏知言(三) (访问303次)
胡宏宋朱熹胡子知言疑義 (访问302次)
胡宏知言(五) (访问284次)
胡宏知言(四) (访问241次)
胡宏胡子知言序 (访问171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