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林仁达胡岫云纪念馆

父亲的平凡与伟大

林厚怡

  父亲的平凡与伟大
  父亲林仁达,1911年5 月出生于镇江,家庭富裕,但他小学毕业后便被祖父送到扬州某钱庄学徒,祖父希望子承父业,经商致富。然而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苏北地区贫困落后、缺医少药,许多年轻人因没钱看病而断送宝贵的生命。父亲目睹这一惨状,立志弃商学医,做一名治病救人的良医,拯救贫困百姓的生命。父亲的决心已定,执意与祖父纠缠,最终获得继续学习的权利。经复习考取南京金陵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取东吴大学医学预科。东吴大学在苏州(现为苏州大学)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其中设有医预科,主要学习数学、物理、英语、化学、生物等医学基础课程,毕业后才有资格进入协和医学院学习。正当父亲走向这一理想道路时却遭到厄运—日寇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原本殷实的家庭被洗劫一空,打破他的美梦。随后他经一番努力,还想尽办法去后方读免费大学,便随当时在抗日宣传队工作的四姑和四姑父一家,绕过日占区,经过苏浙皖远离城市的乡村地区长途跋涉,好不容易到达皖南,这时四姑父等人找到江苏省政府临时般迁地而停止前进。父亲离乡背景,没任何依靠,孤身一人再走下去困难多,没钱、路途不熟悉,只能回家了。
  日寇侵占我领土,百姓成了亡国奴。父亲决心不去日寇统治下的单位工作,宁可赋闲在家,生活没来源,也只有变卖、借债过日子。后来祖父的同行至交潘庆堂老者劝他到日寇魔爪未伸到的净土苏北—边远的乡间做一名乡村教师。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后,受镇江著名教育人士李西候邀请回到镇江,在“贫民夜校”任教。抗战胜利后不少亲朋好友给父亲介绍工作,甚至有人推荐他到政府做官,工作稳定、收入丰厚,父亲考虑再三缓拒,而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医生和教师都是济人救世的崇高职业。1947年崇实女中复校,经镇江市名师法度推荐,父亲进入崇实女中任教,直到退休,把他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
  日寇侵占我国的惨痛教训,使父亲认识到国家贫穷落后必遭外强欺辱,国力强大需要教育和科学。崇尚教育、崇尚科学是父亲的毕生追求。他首先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三个子女身上,不分男女都要认真读书,接受高等教育成才,有条件的可出国深造。在那贫困的时代,父亲的工资是全家生活的唯一来源,为了培养我们三人成才,承受较大经济压力,为此只有节衣缩食过着清贫的生活。父亲不仅培养自已的子女,也帮助亲戚中的子女及好友读书学习,他(她)们经过学校的教育,掌握一定的知识,各自获得了理想的职业,终身受益,其中有的成了高级医务工作者、有的成了国家公务员、有的成了地方上的名企业家。潘有义(我们称他为潘叔)是经父亲指导获益的一个典型。因他年龄偏大、原有的文化基础参加高考进大学有一定的困难,义务为他辅导并建议他考取“上海立信快计学校”(在当时是一所名校),解放初期国家进行大规模建设需要人才,潘叔毕业后分配到国家重工业建设的东北工作,因他对东北的生活不习惯而辞职回到镇江,在当时服从毕业分配是硬杠,不服从分配就没有工作,甚至视为”反革命”。潘叔连落脚处都没有,父母安排他们一家住在五舅的大厨房里,赋闲在家生活没来源,过着低人离下的日子,此时父亲指点他要利用自已的一技之长自谋出路,父亲的“受人以渔”靠知识和技术致富的思想,启发了他,潘叔毛塞顿开,回到家乡-瓜洲,利用他所掌握的会计技术和祖传的粮食经营业相结合,从小做起,边做边结累经验,将生意逐步做大。改革开放政策允许私人经商,他便放开做生意,得到一定成绩,给地方政府获得利益,受到政府表彰,成了当地的名企业家。后来他去扬州扩大经营范围而致富。潘叔获得成绩首先想到父亲的指导,80年初的某天潘叔到我们原住地—山巷底39号拜访,哀息父亲已过世伤心流泪。
  父亲在崇实女中主要承担英语、数学(含平面几何、代数、立体几何)的教学。有时学校中一些课程(如生物、地理等课程)缺少任课教师,校领导让父亲承担,他乐意接受从不推卸。新课程上手需要较多时间备课。当时我们的居住条件差,冬天外面下大雪屋里飘雪花,夏天艳阳高照时屋内十分严热,父亲就在这年久失修的房屋里,不管严冬、酷暑,都认真看书备课。父亲教学严谨、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虽然讲授的是新课程也获得学生的好评和领导的赞扬。父亲从大学学习到工作一直认为英语是一门重要课程,平时他经常阅读英语文章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对英语产生兴趣,并教导我们要认真学好英文,工作中需要参阅英文资料开阔知识眼界,业务才会不断提高,他的提示使我们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父亲为人处事低调、言谈不多,不了解他的人总以为他架子大,不易接近,可是他的内心充满了爱心:遇到亲戚、朋友中生活困难或发生意外事情时总是挺身而出,不仅自已慷慨解囊还动员相关人资助;我的堂兄57年反右时被打成右派,遭撤职劳改、妻离子散、亲兄妹都不得不与他划清界限,而父亲并未疏远他。堂兄的数学较好并爱上这门学科,父亲也是数学老师,20多年中父亲和他通信时趣谈数学,给了堂兄的自信和希望,1978年拨乱反正,堂兄平反后首先看望父亲,感谢父亲在他困难时给了他精神上的支持;80年代初父亲打听到原崇实女中的老校长姚清翠的下落,在她风烛残年之际,父亲来宁由我陪同看望这位老人,姚校长终身未嫁,无依无靠,住在一间破旧的平房内,柜上还放着用红布盖的姚老妹妹的骨灰盒,情景十分悲惨,父亲的拜访给了她安慰;慕叔琴是二中的一位音乐老师,文革前早已退休,居住于上海,也被红卫兵带到镇江批斗,父亲为她鸣不平,自身难保的父亲还再三叮嘱在沪读书的厚斌妹看望慕老师,无辜受伤的慕老师十分感激;张怿伯是父亲的亲戚,“镇江沦陷记”的作者,也写过“辛亥革命海军起义记”,当时在那极左时代,未能公开出版,张老的爱国之心未能得到政府的认可,感到很压抑,50年代共产党对私改造的政策对张老冲击很大,每月工资仅有30元,贫病交加的张老抱不解和遗憾而离世,在张老生活最艰难的时光,父亲与他来往最密切,父亲以明朝名将史可法抗清兵“扬州十日记”为例安慰张老,说这两本书有历史价值,今后一定会传给后人,名垂青史。2-3年前中央电视台播放在民间仅存的一本“镇江沦陷记”以高价被镇江博物馆收买保存,这验正父亲的话,张老在九泉之下含笑。
  父亲具有尊老爱幼的传统思想,祖父母育有六男四女十个子女,父亲是老六,在男子中排行老三。叔祖父的前妻未生育便离世,续弦一位夫人(我们称她三太太)没得到叔祖父的欢心照顾而抛弃于镇江南乡,成了孤寡老人,后又娶一位芜湖人洪氏(我们称她二太太),她出生名门,门当户对,长像好也比较时髦获得叔祖父的欢心,育有一女(即小姑妈)。因叔祖父无子,父亲过继给他做伺子。父亲对祖父母、两个叔祖母敬孝送终。父亲是我们的严父也是慈父,他对我们子女严格要求,督促我们勤奋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为国家的强盛做贡献、指导我们素质品行的培养、吃相文雅、做人的道德标准等。他和我们子女经常交流,这也是教育我们的一种方式,每逢夏季晚饭后纳凉时,我们三人围住他,听他讲故事-讲他的年轻时的理想、求学过程、他的人生经历与教训,大家庭的故事等等提示、教育我们、我们听后有收获。父亲对我们子女十分关爱,例如解放前贫穷落后,理发常由货郞担师傅操作,卫生条件差,使厚斐弟头皮感染,父亲带着弟弟从伯先路徒步到江苏医学院附院诊治,皮肤科吴鹤声主任诊断为“秃性毛囊炎”,需连续治疗一段时间,父亲间隔2-3天不厌其烦带厚斐徒步去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医治,直到治癒。
  我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没创造、奇迹,他的科学强国的理念体现在工作之中,他是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以勤恳工作、淡泊名利、诚恳待人、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身教言教指导一代人的成长,受益匪浅。我们三人在父亲的指导下,经过勤奋学习都获得大学文凭、掌握一门专业之长,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当我们获得成绩时从不宣杨,低调对待,在工作岗位上从不计较得失,不图名和利,这都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永远或在我们心中。
  注:上述材料也参考厚斌、厚斐和我提供素材,由吴霄执笔写的回忆提供崇实女中校庆纪念用。
   林厚怡 2014 4完稿
  
 浏览:93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8/2 14:53:3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赵默海悼词(收藏于2015/12/24 15:22:27
赵一凡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收藏于2015/12/24 15:10:43
林厚斌,林厚怡诲尔谆谆德厚流光(收藏于2014/8/9 9:32:31
林厚斐父亲的逃难(收藏于2014/8/2 14:54:50
林厚怡父亲的平凡与伟大(收藏于2014/8/2 14:53:37
林厚怡忆祖辈往事回首(收藏于2014/8/2 14:52:2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林厚斌,林厚怡诲尔谆谆德厚流光(访问1048次)
林厚怡父亲的平凡与伟大(访问938次)
林厚怡忆祖辈往事回首(访问900次)
林厚斐父亲的逃难(访问525次)
赵一凡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访问466次)
赵默海悼词(访问424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