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备受争议的李鸿章纪念馆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506号馆文选__李文忠公选集

光緒二十一年(二十三)

李鸿章

  光緒二十一年(二十三)
  
  ·寄伯行(五月十九日辰刻)
  
  頃接伊藤十八日午正復電,李中堂閣下,臺灣業經按照馬關條約交接清楚,聞之實深欣悅。林董將來赴任辦公,承貴大臣允許遇事幫助,曷勝感謝!如此幫助,於兩國邦交必深為有益。現當此時,應以重結邦交為第一要義。日皇特簡林董委之以此重任,故宜徑赴北京,愈速愈妙。林董赴京,並到任一切事宜,仍求貴大臣賜予幫助為荷。其按照馬關條約應議事宜,現在林董尚無此等權柄,因當其起程之時,中國政府所有主見,日本政府未及周知。至林董到任之後,再由日本政府予以權柄,以便與貴大臣暨王大臣會議一切,原無不可云。鴻查伊前電聲明赴任照常例須到任後乃能辦公議事,現雖遵旨款留,勢難堅阻。聞林董兩日後可到,俟晤商再陳。請先代奏,除電署外。
  
  ·寄譯署(五月十九日已刻)
  
  滬局巧電,聞駕時今早過吳淞。洋報料唐在該船赴寧云。不知確否?
  
  ·寄譯署(五月二十日申刻)
  
  滬局電,洋報橫濱來電,五月十四日樺山報稱,已在基隆設立總督衙門。該處文武均逃走,土人四處掠劫,西人深恐被害,親到日人處請日兵速進。今日日兵進臺北府。臺民餽呈禮物,以迎王師。北方全境已為日人所有,大約南方尚須稍戰云。
  
  ·寄譯署(五月二十一日已刻)
  
  滬局電,洋報接香港午後來電,駕時已到廈門,該船身有彈子所穿之洞。當臺撫乘該船離淡水時,有兵十名被砲臺擊死,其屍俱載至廈。該船在淡水系德兵船「伊爾地士」送出海。該船上有亂兵一千五百名,要去廣州,不肯在廈上岸。臺北及大稻埕日兵祗五百人踞守。臺北災害甚大。日人施救甚勇云。頃楊提督岐珍來電,潰勇來廈六、七千,一無所有。閩給遣貲一元,鳩形鵠面,悽慘已極,核與洋報大略相同。
  
  ·寄譯署(五月二十二日午刻)
  
  福州電局報稱,滬尾電局歸日收管,臺北、基、滬,日均派兵管理,海關已換日旗,臺北華兵全行內渡,日派兩輪載送來閩云。
  
  ·寄譯署(五月二十二日申刻)
  
  滬局接廈門提督箇電,駕時前夜赴滬,唐系洋人包送到廈,亦附此輪往滬。廣勇逼令載去。日送華兵兩船至。閩、湘、淮、粵共去三輪,餘遣頗難云。再,有人說,焚燒臺署系因兵勇姦淫,喊院不理,怨恨縱火。有此一節,故樺山所以揚言餽迎云。
  
  ·寄譯署(五月二十四日辰刻)
  
  滬局養電,駕時昨夜到,停商局北棧江中,遣人到該船詢,據水手說,唐由此船來,昨夜即上岸,不知何往。至日之入臺,由土人引,從基隆後荒僻之徑搭橋渡一小河而進。又由某秀才等自基隆引到臺北。日兵僅二百名,先時,兵勇搶掠,及日兵到,即不搶。駕時自淡水開駛,由撫署抬來銀三萬五千兩,為大砲臺所見,即向駕時開砲。該船系挂德旗,改名益達。德商經理,德兵船遣人到砲臺詢以何故。砲臺答以,三箇月無餉,現忽有銀裝出,故擊之。德兵船即飭將銀送交砲臺,半途已搶失數千。旁有一土砲臺,仍未得銀,復向駕時連擊五砲,中二,傷數人。日送粵勇到廈,琛航裝往廣東云。
  
  
 浏览:558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7/10 13:30:59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李鸿章附錄(四) (收藏于2014/7/10 13:31:00
李鸿章附錄(三) (收藏于2014/7/10 13:31:00
李鸿章附錄(二) (收藏于2014/7/10 13:31:00
李鸿章附錄(一) (收藏于2014/7/10 13:30:59
李鸿章光緒二十一年(二十五) (收藏于2014/7/10 13:30:59
李鸿章光緒二十一年(二十四) (收藏于2014/7/10 13:30:59
李鸿章光緒二十一年(二十三) (收藏于2014/7/10 13:30:59
李鸿章光緒二十一年(二十二) (收藏于2014/7/10 13:30:59
李鸿章光緒二十一年(二十一) (收藏于2014/7/10 13:30:59
李鸿章光緒二十一年(二十) (收藏于2014/7/10 13:30:5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李鸿章附錄(二) (访问1283次)
李鸿章光緒十四年(七) (访问692次)
李鸿章同治十三年(一) (访问683次)
李鸿章光緒十五年(四) (访问585次)
李鸿章光緒二十一年(二十三) (访问559次)
李鸿章光緒十五年(五) (访问515次)
李鸿章光緒二十一年(二十四) (访问467次)
李鸿章光緒二年(十一) (访问440次)
李鸿章附錄(三) (访问394次)
李鸿章李文忠公選集書籍簡介 (访问381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