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 文选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柳哲姓氏寻根网(柳下惠纪念馆)__周敦颐
柳哲姓氏寻根网(柳下惠纪念馆)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314号馆文选__太极通书

太極通書(四)

周敦颐

  太極通書(四)
  
  勢第二十七
  
  天下,勢而已矣。勢,輕重也。一輕一重,則勢必趨於重,而輕愈輕,重愈重矣。極重不可反。識其重而亟反之,可也。重未極而識之,則猶可は也。反之,力也。識不早,力不易也。反之在於人力,而力之難易,又在識之早晚。力而不競,天也。不識不力,人也。不識,則不知用力;不力,則雖識無補。天乎?人也,何尤!問勢之不可反者,果天之所為乎?若非天,而出於人之所為,則亦無所歸罪矣。
  
  文辭第二十八
  
  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文所以載道,猶車所以載物。故為車者必節其輪轅,為文者必善其詞說,皆欲人之愛而用之。然我飾之而人不用,則猶為虛飾而無益於實。況不載物之車,不載道之文,雖美其飾,亦何為乎!文辭,藝也;道德,實也。篤其實,而藝者書之,美則愛,愛則傳焉。賢者得以學而至之,是為教。故曰:“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此猶車載物,而輪轅飾也。然不賢者,雖父兄臨之,師保勉之,不學也;強之,不從也。此猶車已飾,而人不用也。不知務道德而第以文辭為能者,藝焉而已。噫!弊也久矣!此猶車不載物,而徒美其飾也。或疑有德者必有言,則不待藝而後其文可傳矣。周子此章,似猶別以文辭為一事而用力焉。何也?曰:人之才德,偏有長短,其或意中了了,而言不足以發之,則亦不能傳於遠矣。故孔子曰:“辭達而已矣”。程子亦言:“酉銘吾得其意,但無子厚筆力,不能作耳。”正謂此也。然言或可少而德不可無,有德而有言者常多,有德而不能言者常少。學者先務,亦勉於德而已矣。
  
  聖蘊第二十九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說見論語。言聖人之教,必當其可,而不輕發也。子曰:“予欲無言。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說亦見論語。言聖人之道,有不待言而顯者,故其言加此。然則璧人之蘊,微顏子殆不可見。發聖人之蘊,教萬世無窮者,顏子也。聖同天,不亦深乎!蘊,中所畜之名也。仲尼無跡,顏子微有跡。故孔子之教,既不輕發,又未嘗自言其道之蘊,而學者惟顏子為得其全。故因其進修之跡,而後孔子之蘊可見。猶天不言,而四時行,百物生也。常人有一聞知,恐人不速知其有也,急人知而名也,薄亦甚矣!聖凡異品,高下懸絕,有不待校而明者。其言此者,正以深厚之極,警夫淺薄之尤耳。然於聖人言深,常人言薄者,深則厚,淺則薄,上言首,下言尾,互文以明之也。
  
  精蘊第三十
  
  聖人之精,畫卦以示;聖人之蘊,因卦以發。卦不畫,聖人之精,不可得而見。微卦,聖人之蘊,殆不可悉得而聞。精者,精微之意。畫前之易,至約之理也。伏羲畫卦,專以明此而已。蘊、謂凡卦中之所有,如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至廣之業也。有卦則因以形矣。易何止五經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奧乎!陰陽有自然之變,卦畫有自然之體,此易之為書,所以為文字之袓,義理之宗也。然不止此,蓋凡管於陰陽者,雖天地之大,鬼神之幽,其理莫不具於卦畫之中焉。此聖人之精蘊,所以必於此而寄之也。
  
  乾損益動第三十一
  
  君子乾乾,不息於誠,然必懲忿窒欲,遷善改過而後至。乾之用其善是,損益之大莫是過,聖人之旨深哉!此以乾卦爻詞、損益大象,發明思誠之方。蓋乾乾不息者,體也;去惡進善者,用也。無體則用無以行,無用則體無所措。故以三卦合而言之。或曰:“其”字亦是“莫”字。“吉凶悔吝生乎動。”噫!吉一而已,動可不慎乎!四者一善而三惡,故人之所值,褔常少而禍常多,不可不謹。此章論易所謂“聖人之蘊”。
  
  家人睽複無妄第三十二
  
  冶天下有本,身之謂也;治天下有則,家之謂也。則,謂物之可視以為法者,猶俗言則例、則樣也。本必端。端本,誠心而已矣。則必善。善則,和親而已矣。心不誠,則身不可正;親不和,則家不可齊。家難而天下易,家親而天下疏也。親者難處,疏者易裁,然不先其難,亦未有能其易者。家人離,必起於婦人。故睽次家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睽次家人,易卦之序,二女以下,睽彖傳文。二女,謂睽卦兌下離上,兌少女,離中女也。陰柔之性,外和悅而內猜嫌,故同居而異志。堯所以釐降二女於媯汭,舜可襌乎?吾玆試矣。釐,理也。降,下也,嫣,水名。汭,水北,舜所居也。堯理治下嫁二女於舜,將以試舜而授之天下也。是治天下觀於家,治家觀身而已矣。身端,心誠之謂也。誠心,複其不善之動而已矣。不善之動息於外,則善心之生於內者無不實矣。不善之動,妄也;妄複,則無妄矣;無妄,則誠矣。程子曰:“無妄之謂誠。”故無妄次複,而曰“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深哉!無妄次複,亦卦之序。先王以下,引無妄卦大象,以明對時育物,唯至誠者能之,而贊其旨之深也。此章發明四卦,亦皆所謂“聖人之蘊”。
  
  富貴第三十三
  
  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故常泰無不足。而銖視軒冕,塵視金玉,其重無加焉爾!此理易明,而屢言之,欲人有以真知道羲之重,而不為外物所移也。
  
  陋第三十四
  
  聖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蘊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彼以文辭而已者,陋矣!意同上章。欲人真知道德之重,而不溺於文辭之陋也。
  
  擬議第三十五
  
  至誠則動,“動則變,變則化”故曰:“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中庸、易大傳所指不同,今合而言之,未詳其義。或曰:至誠者,實理之自然;擬議者,所以誠之之事也。
  
  刑第三十六
  
  天以春生萬物,止之以秋。物之生也,既成矣,不止則過焉,故得秋以成。聖人之法天,以政養萬民,肅之以刑。民之盛也,欲動情勝,利害相攻,不止則賊滅無倫焉。故得刑以冶。意與十一章略同。情偽微曖,其變千狀。茍非中正、明達、果斷者,不能治也。訟卦曰:“利見大人,”以“剛得中”也。噬嗑曰:“利用獄”,以“動而明”也。中正,本也;明斷,用也。然非明則斷無以施,非斷則明無所用,二者又自有先後也。訟之中,兼乎正;噬嗑之明,兼乎達。訟之剛,噬嗑之動,即果斷之謂也。嗚呼!天下之廣,主刑者民之司命也。任用可不慎乎!
  
  公第三十七
  
  聖人之道,至公而已矣。或曰:“何謂也?”曰:“天地至公而已矣。”
  
  孔子上第三十八
  
  春秋,正王道,明大法也,孔子為後世王者而修也。亂臣賊子誅死者於前,所以懼生者於後也。宜乎萬世無窮,王祀夫子,報德報功之無盡焉。
  
  孔子下第三十九
  
  道德高厚,教化無窮,實與天地參而四時同,其惟孔子乎!道高如天者,陽也;德厚如地者,陰也;教化無窮如四時者,五行也。孔子其太極乎!
  
  蒙艮第四十
  
  “童蒙求我”,我正果行,如筮焉。筮,叩神也。再三則瀆矣,瀆則不告也。此通下三節,雜引蒙卦彖、象而釋其義。童,稚也。蒙,暗也。我,謂師也。噬,揲蓍以決吉凶也。言童蒙之人,來求於我以發其蒙,而我以正道,果決彼之所行,如筮者叩神決疑,而神告之吉凶,以果決其所行也。叩神求師,專一則明。如初筮則告,二三則惑,故神不告以吉凶,師亦不當決其所行也。“山下出泉,”靜而清也。汩則亂,亂不決也。“山下出泉”,大象文。山靜泉凊,有以全其未發之善,故其行可果。汩,再三也。亂,瀆也。不決,不告也。蓋汩則不靜,亂則不清。既不能保其未發之善,則告之不足以果其所行,而反滋其惑,不如不告之為愈也。慎哉!其惟“時中”乎!時中者,彖傳文,教當其可之謂也。初則告,瀆則不告;靜而凊則決之,汩而亂則不決。皆時中也。“艮其背,”背非見也。靜則止,止非為也,為不止矣。其道也深乎!此一節引艮卦之象而釋之。艮,止也,背,非有見之地也。“艮其背”者,止於不見之地也。止於不見之地則靜,靜則止而無為,一有為之之心,則非止之道矣。此章發明二卦,皆所謂“聖人之蘊”,而主靜之意矣。
  
  
 浏览:95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5/30 14:45:3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周敦颐通書後記 (收藏于2014/5/30 14:45:38
周敦颐再定太極通書後序 (收藏于2014/5/30 14:45:38
周敦颐太極通書後序 (收藏于2014/5/30 14:45:38
周敦颐太極通書(四) (收藏于2014/5/30 14:45:38
周敦颐太極通書(三) (收藏于2014/5/30 14:45:38
周敦颐太極通書(二) (收藏于2014/5/30 14:45:38
周敦颐太極通書(一) (收藏于2014/5/30 14:45:37
周敦颐太极图说附诗 (收藏于2014/5/30 11:33:28
周敦颐太极图说述解 (收藏于2014/5/30 11:33:27
周敦颐太极图说附辩 (收藏于2014/5/30 11:33:27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周敦颐太极图说述解 (访问2736次)
周敦颐周子全书卷一 (访问1732次)
周敦颐周子全书序 (访问1419次)
周敦颐太极图说附辩 (访问1329次)
周敦颐周子全书卷二 (访问1256次)
周敦颐太極通書(二) (访问1241次)
周敦颐周子全书卷三 (访问1233次)
周敦颐太極通書(一) (访问1206次)
周敦颐太极图说附诗 (访问1008次)
周敦颐再定太極通書後序 (访问1000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