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 文选
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柳哲姓氏寻根网(柳下惠纪念馆)__刘基
柳哲姓氏寻根网(柳下惠纪念馆)
中国古代文献_中国古代文献~集部_374号馆文选__百战奇略

百战奇法(八)

刘基

  百战奇法(八)
  
  饥战
  
  凡兴兵征讨,深入敌地,刍粮乏阙,必须分兵抄掠,据其仓廪,夺其蓄积,以继军饷,则胜。法曰:“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①
  
  《北史》:北周将贺若敦率兵渡江取陈湘州。陈将侯琪讨之。秋水泛滥,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分兵抄掠,以充资费。恐琪等知其粮少,乃于营内多聚土,覆之以米。召侧近村人,佯有访问,随即遣之。琪等闻之,以粮为实。敦又增修营垒,造庐舍,示以持久。湘、罗之间,遂废农业。瑱等无如之何。初,土人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以饷琪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船,伏兵甲于中。军望见,谓饷船至,逆水争取。敦甲士遂擒之。又敦军数有叛者乘马投琪,琪辄纳之。敦乃取一马,牵以趣船,令船中人以鞭鞭之。如是者再[三],马畏船不敢上。后伏兵于江岸,使人乘畏船马诈投琪军,琪即遣兵迎接,争来牵马。马既畏船不上,伏兵发,尽杀之。后实有馈饷及亡奔琪者,犹恐敦设诈,兵不敢受。相持岁余,琪不能制。
  
  「注释」
  
  ①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语出《孙子兵法。作战篇》。意思是,军队出国作战所需粮草给养依靠在敌国就地解决,这样,军队的粮草供应充足了。
  
  饱战
  
  凡敌人远来,粮食不继,敌饥我饱,可坚壁不战,持久以敝之,绝其粮道。彼退走,密遣奇兵,邀其归路,纵兵追击,破之必矣。法曰:“以饱待饥。”①
  
  唐武德初,刘武周据太原,使其将宋金刚屯于河东。太宗往征之,谓诸将曰:“金刚悬军千里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自据太原,专寄金刚以为捍蔽②。金刚虽众,内实空虚,虏掠为资,意在速战。我当坚营待其饥,未宜速战。”于是,遣刘洪等绝其粮道,其众遂馁,金刚乃遁。
  
  「注释」
  
  ①以饱待饥: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意思是,用自己的饱食的部队去对付处于饥饿状态之敌。
  ②捍蔽:保障,屏蔽。
  
  劳战
  
  凡与敌战,若便利之地,敌先结阵而据之,我后去趋战,则我劳而为敌所胜。法曰;“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①
  
  晋司空刘琨遣将军姬澹率兵十余万讨石勒。勒将拒之,或谏曰:“澹兵马精盛,其锋不可当,且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攻守势异,必获万全。”勒曰:“澹军远来,体疲力竭,犬马乌合,号令不齐,一战可擒也,何强之有!寇已垂至,胡可舍去,大军一动,岂易中还!若澹乘我之退,顾乃无暇,焉得深沟高垒乎!此谓不战而自取灭亡之道。”遂斩谏者。以孔苌为前锋都督,令三军后出者斩。设疑兵于山下,分为二伏。勒率兵与澹战,伪收众而北。澹纵兵追之,[勒前后]伏发,夹击,澹大败而退。
  
  「注释」
  
  ①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语出《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后到战场仓促应战的军队就疲劳被动。趋战,快速急进而奔赴战场仓促应战。
  
  佚战
  
  凡与敌战,不可恃己胜而放佚①,当益加严厉以待敌,佚而犹劳。法曰:“有备无患。”②
  
  秦王翦将兵六十万代李信击荆③,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④。”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荆兵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注释」
  
  ①放佚:放纵不受约束。这里作放松警惕或放松戒备。
  ②有备无患:语出《左传。襄公十一年》。意思是,有了充分的战争准备,才能避免祸患发生。
  ③荆:古代楚国之别称。
  ④投石超距: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兵活动。投石,投掷石弹。超距,跳跃障碍。
  
  胜战
  
  凡与敌战,若我胜彼负,不可骄惰,当日夜严备以待之。敌人虽来,有备无害。法曰:“既胜若否。”①
  
  秦二世时,项梁使沛公、项羽别攻城阳,屠之。西破秦军濮阳东,秦收兵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因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军,斩李由,还攻外黄。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进谏于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兵少惰矣,而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梁弗听。而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曰:“今武信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兵益章邯击楚军,大败之,项梁死。
  
  「注释」
  
  ①既胜若否:语出《司马法。严位第四》。意思是,打了胜仗要像没打胜仗一样保持高度戒备。
  
  败战
  
  凡与敌战,若彼胜我负,未可畏怯,须思害中之利,当整励器械,激扬士卒,候彼懈怠而击之,则胜。法曰:“因害而患可解也。”①
  
  晋末,河间王颙在关中,遣张方讨长沙王乂,率众自函谷入屯河南。惠帝遣左将军皇甫商拒之,方潜军破商,遂入洛阳。乂奉命讨方于城内,方军望见乘舆②,于是少却,方止之不可得,众遂大败,杀伤满衢巷。方退壁于十三里桥,人情挫衄,无复固志,多劝方夜遁。方曰:“兵之利钝③是常事,贵因败以为成耳。我更前作垒,出其不意,此兵法之奇也。”乃夜潜进逼洛阳城七里。乂既新捷,不以为意,忽闻方垒成,乃出战,遂大败而还。
  
  「注释」
  
  ①因害而患可解也:语出《孙子兵法。九变篇》:“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意思是,从不利中能够看到有利因素,祸患就可以解出了。
  ②乘舆:古代指帝王乘坐的车子。这里指晋惠帝所乘之车。
  ③利钝:顺利与不顺利。这里可作“胜败”解。
  
  进战
  
  凡与敌战,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则宜速进兵以捣之,无有不胜。法曰:“见可则进。”①
  
  唐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击破突厥,颉利可汗走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归附。以靖往迎之。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②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行至阴山,遇其斥候③千余,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虏始觉,列兵未及阵,靖纵兵击之,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擒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之以献。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注释」
  
  ①见可则进: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意思是,发现有战胜敌人的可能时就迅速发动进攻。
  ②行人,使者的通称。
  ③斥候:侦察,侯望。亦指侦察人员。
  
  退战
  
  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避之,可以全军。法曰:“知难而退。”①
  
  三国魏将曹爽伐蜀,司马昭同行出骆谷,次②于兴势。蜀将王平乘夜袭击,昭令坚卧不动,平退。昭谓诸将曰:“费祎据险拒守,进不获战,攻之不可,宜急旋军,以为后图。”爽等遂退,祎果驰兵趋三岭争险,爽等潜师越险,乃得过。
  
  「注释」
  
  ①知难而退: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引自《军志》;又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意思是,作战中确知敌人难以战胜,就应及时撤退以保存实力。
  
  ②次:驻扎,进驻。
  
  
  挑战
  
  凡与敌战,营垒相远,势力相均,可轻骑挑攻之,伏兵以待之,其军可破。若敌用此谋,我不可以全气击之。法曰:“[敌]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①
  
  十六国,姚襄据黄落,苻生遣将苻黄眉、邓羌等率步骑[万五千]讨襄。襄深沟高垒,固守不战。邓羌曰:“襄性刚愎,易以挠动。若长驱一行,直压其垒,襄必忿而出战,可一战而擒也。”黄眉从之,遣羌率骑三千军于垒门,襄怒,尽锐出战。羌伪不胜,率骑而退,襄追之于三原,羌回[骑]拒襄,[俄]而黄眉至,大战,斩之,[尽]俘其众,[黄眉等振旅而归。]
  
  「注释」
  
  ①敌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语出《孙子兵法。行军篇》。意思是,敌人离我很远而又前来挑战,是企图诱我贸然轻进而上当。
  
  
 浏览:649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4/5/23 13:53:3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刘基附錄(七) (收藏于2014/7/8 11:22:33
刘基附錄(六) (收藏于2014/7/8 11:22:33
刘基附錄(五) (收藏于2014/7/8 11:22:33
刘基附錄(四) (收藏于2014/7/8 11:22:33
刘基附錄(三) (收藏于2014/7/8 11:22:33
刘基附錄(二) (收藏于2014/7/8 11:22:33
刘基附錄(一) (收藏于2014/7/8 11:22:33
刘基重刻誠意伯劉公文集後序 (收藏于2014/7/8 11:22:33
刘基誠意伯劉先生文集春秋明經卷之二十 春秋明經二(十一) (收藏于2014/7/8 11:22:33
刘基誠意伯劉先生文集春秋明經卷之二十 春秋明經二(十) (收藏于2014/7/8 11:22:33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刘基百战奇法(十四) (访问872次)
刘基百战奇法(四) (访问868次)
刘基百战奇法(十五) (访问838次)
刘基百战奇法(一) (访问735次)
刘基百战奇法(六) (访问730次)
刘基太師誠意伯劉文成公集卷之六 記(二) (访问711次)
刘基百战奇法(三) (访问662次)
刘基誠意伯劉先生文集春秋明經卷之十九 春秋明經(五) (访问658次)
刘基百战奇法(八) (访问650次)
刘基百战奇法(二) (访问641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