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钦鲍雨纪念馆

鲍雨早年创作生涯(上)

钦群

  鲍雨的早年创作生涯
  钦群
  
  先父钦鲍雨(笔名鲍雨),生前系中国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江苏省话剧团编剧。父亲于三十年代开始发表小说、话剧、杂文,一生中创作各类作品近百部(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创作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爱国作品,对我国的新文学运动做出过一定的贡献。
  
  一、 文学启蒙
  父亲原名钦国祥(又名钦国贤),1913年10月21日,出生于江苏宜兴县宜城镇的一户贫民家中。父亲祖上三代都当店员,家境清贫。在他六岁时,其祖父去世,留下一笔债务给他父亲。不久,家中遭遇一场大火,原有的文具店改为文具摊,日子更加艰难。
  父亲共兄妹六人,他为长,下有两个弟弟,三个妹妹。
  父亲六岁多,进宜兴城北小学读书。毕业后考进县立宜兴中学。两年后,因家中生活愈加拮据,无力再供他继续读书,父亲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家中料理生意。对此,父亲十分不满,为排遣心中的郁闷,便时常躲在家中摆弄丹青。
  据父亲回忆,他幼时对绘画颇有兴趣,主要受益于小学时的一个美术教员。此教员不仅有一手好画,而且对文学也十分喜爱,时常让学生“命题作画”。因此,父亲受其影响很深。可以说,这位教员即是父亲的艺术蒙师。
  在父亲十七岁那年,由于家中生意清淡,故举家迁移到芳桥乡下栖居。不久,父亲由亲戚介绍,到张渚煤矿公司当了名练习生(负责记录每天出煤的数字),以此减轻家中的生活负担。
  父亲在煤矿只待了两个多月(因煤矿公司倒闭)。其间他从同事手中借到几本新文学作品(如《创造季刊》),很快就被牢牢吸引。回家后,父亲便开始了他一年零八个月的心思贯注的自学生活。这段日子里,他苦读了《左传》、《史记》、《古文辞》等古典书籍,同时又大量阅读了《狂人日记》、《女神》、《三个叛逆的女性》等新文学作品。
  父亲在回忆这段生活时曾说过:“这些文学作品彻底打消了我的旧念头(初中肄业后,父亲曾有过出家当僧人的念头,还给自己取了个佛名------“长春”)。从此,我便开始做起了自作多情的文学梦。”
  十八岁时的父亲,开始舞文弄墨了。他和乡间的文学青年组织了一个民间文学社团------“狮吼社”,并自费出版过一期名为《红霞》的文学小刊物。他们还经常聚集在“亦园”召开作品讨论会,各人手挚各自的“作品”,任由他人“品头论足”。
  父亲每每回忆这段往事,总不无动情地说:“当时,我们的举动虽说幼稚,但每个成员都异常认真,俨然一副大作家的派头。我们这群‘狂人’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就这样,父亲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 初涉文坛
  1932年,父亲开始向外投稿了。这一时期的习作,大多模仿张恨水的章回体小说形式,内容也以“花前月下”,“公子小姐”居多。因这些都是凭空想象的“闭门造车”之作,故所投之稿,俱化为“泥牛”。大概是受“礼拜六派”的影响,父亲这时竟用上“钦吻鹃”作为笔名,为此,受到家人的责骂。家人对他这种近乎“神经病”之举,一次次地提出抗议。但,长子的骄横,使得家人只能将这种不满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发泄。
  据说,父亲的祖父死后下棺时,人们曾在坑内挖到一支破毛笔,当时就有人预言:钦家日后定要出个吃文饭的贵人。或许,父亲家人对他的迁就与忍让,多半来自这个预言。
  同年,父亲偶然从报纸上看到上海“徐哲身小说函授社”的招生广告,上面那“学习半年,即可掌握写作技巧,发表作品”的文字,对“屡投不中”的父亲不蒂是个极大的诱惑,于是,父亲从他外祖母那儿,得到了五块钱的学费,连并他的“大作”,一同寄至上海。
  半月后,父亲出乎意料地收到徐哲身的亲笔回信,信中要他速到上海给其当助理编辑,并允诺每月薪金二十八块大洋。父亲见了这封信,高兴的跳了起来,全家人也都为之兴奋。父亲这个当初被家人视为“不会挣钱的浪荡汉”如今居然挣起大钱来了,这不得不认为是祖上“显灵”了。
  翌年春,父亲只身来到上海。
  “------见到徐哲身,我不由大吃一惊,此人原来是个抽鸦片的无聊文人。每天,我要帮他看一大摞稿子,他自己却抽抽鸦片,喝喝老酒,写些色情小说。我那美丽的梦幻如同肥皂泡,一下子就被他的烟枪给戳破了------”(见父亲文革中《我的交待》)。
  为了这二十八块钱的月薪,父亲不得不强忍着不满,继续干下去。因这二十八块大洋,对于穷困所迫的宜兴老家,毕竟是个关乎他们生计的数目啊,尤其是对父亲的大妹而言,断了这笔钱,就将意味着要重蹈她大哥辍学回家的覆辙。
  不久,父亲又见到章衣萍的“新世纪书授社”在招生,便瞒着徐哲身报了名。每当深夜,待徐熟睡后,父亲便摊开稿纸,练笔写作,不断给“新世纪”投稿。据父亲回忆,当时“新世纪”给他回信的,是一个名叫“余自强”的人(即叶紫)。在信中,余经常直率的指出:“你这篇小说写得不深------” “纯恋爱的小说,以后不要写,写了要打手心的。”(见父亲的《失去了的伙伴——忆叶紫》)。
  终于,徐哲身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不久便辞退了这位“不忠实的助理”。
  
  三、 崭露锋芒
  如果说,赴沪到徐哲身处当助理编辑,是父亲步入文学圈子的开始,那么,结识左联作家叶紫,则是父亲在文学创作和思想意识上的一个转折。这一转折,使父亲的创作视野从狭窄的纯恋爱题材里,转向广阔的现实生活中来。
  父亲同叶紫的见面,是在他离开徐哲身后,面临走投无路的境况下开始的。在此之前,父亲和叶紫虽说已通了数十封信,但并不知其就是叶紫,只知是“余自强”,见面后方知真情,不禁喜不胜言。早年,父亲就知叶紫创办过《无名文艺旬刊》和《无名月刊》,特别是后来读到其的短篇小说集《丰收》,令他对叶紫更加钦佩。父亲在他的《失去了的伙伴——忆叶紫》(见1946年的《文艺学习》)文中曾这样评价过《丰收》:“这篇小说在当时文坛上像一颗新星一般地出现,大家都非常注意”。可见父亲对叶紫敬羡已久。
  当时,叶紫正在《中华日报》同聂绀弩主编《动向》副刊,他得知父亲的境况后,便邀父亲住进他的寓所(叶妻当时正巧回老家生孩子),这是距报馆一里多路的一间“亭子间”。
  为解决父亲的生计,叶紫将父亲介绍到报馆,当了《动向》的特约撰述员。这期间,父亲除了给副刊撰稿外,余暇就帮着叶紫看看稿件。晚间,两人在“亭子间”里尽情畅谈。据父亲回忆,叶紫经常“躺在床上和我谈他计划中的长篇小说,谈的我非常感动。”(这部计划中的长篇小说,极有可能就是叶紫未能完成的《太阳从西边出来》)。
  在叶紫的直接影响和帮助下,父亲开始直面人生了。在短短的一年里,他一下拿出了十多篇反映社会底层生活的作品,如短篇小说《盐》、《火》、《夜半》、《阿金的妈》等,仅在《动向》副刊上,就发表了十篇。
  由叶紫的引荐,父亲又结识了一批左翼革命作家,如绀弩、奚如、肖军、萧红等人。每当叶紫将父亲介绍给别人时,总喜欢称父亲为“小作家”,这时,人家就会戏谑的反问:“人家是小作家,你是大作家了么?”叶紫便解释:“不是的,因为他的年龄过小啊!”实际上,叶紫只比父亲长3岁,也许是因为父亲当时的身材过于瘦小,故往往容易被人当作“小鬼”。
  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冬,父亲终于拜见到久仰大名的一代文豪——鲁迅先生。
  父亲少年时,就十分崇拜鲁迅和高尔基。他曾亲手雕刻两位文学大师的头像置于书案。到上海后,求见鲁迅先生的心情更为迫切。每当叶紫从鲁迅先生处回来,他总喜欢问个不停。几次想请叶紫帮助引见,但总不好意思开口,因他知道自己在文学上无甚建树,资历太浅。
  一天,叶紫突然要父亲同他一起去参加一个饭局,事前,并未告诉他做东的是谁。到了饭局所在地——“梁园豫菜馆”,父亲才知道原来请客的主人是自己慕名已久的鲁迅先生,父亲惊讶的不知如何是好。当叶紫把父亲介绍给鲁迅先生时,鲁迅先生竟然说:“知道,知道。《盐》的作者。”惊恐万状的父亲手心里则冷汗直冒,直到鲁迅先生亲如长辈的和文学青年们一一握手,相谈如故后,父亲的窘态才渐渐消失。事后,叶紫曾打趣地说父亲:“你的面皮好薄,象女娃子那样。”
  父亲回忆这段令他毕生都难忘的往事时曾说过:“早先,我一直以为鲁迅先生是个极为严肃的人,严肃的让人发怵。直到见了面后才改变了这个想象。先生幽默无比,很会说笑话。”
  可惜,父亲一生只见过鲁迅那一面。不久,因《动向》被当局勒令停刊,加上宜兴家中生活更为贫困,父亲便离开上海,返回故乡。对此,父亲一直甚感遗憾。如能在上海再待上几年,父亲的一生也许会有个根本的改变。
  在上海的两年里,尤其是在叶紫等一批左翼革命作家的直接影响下,父亲的人生观及创作观,有了根本的转变。这,为他日后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的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浏览:894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3/10/19 16:11:0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钦群以笔为器的抗战作家——鲍雨(收藏于2016/4/5 17:17:02
钦佩新新(收藏于2013/10/30 17:29:50
钦佩追 寻(收藏于2013/10/21 18:22:42
钦群鲍雨早年创作生涯(下)(收藏于2013/10/19 16:15:37
钦群鲍雨早年创作生涯(中)(收藏于2013/10/19 16:13:38
钦群鲍雨早年创作生涯(上)(收藏于2013/10/19 16:11:00
钦群鲍雨笔名及相关评论(收藏于2013/10/19 16:07:26
钦群鲍雨生前主要作品目录(收藏于2013/10/19 16:04:15
(收藏于2013/10/19 15:59:2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钦群鲍雨早年创作生涯(下)(访问1165次)
钦群以笔为器的抗战作家——鲍雨(访问900次)
钦群鲍雨早年创作生涯(上)(访问895次)
钦群鲍雨生前主要作品目录(访问836次)
钦群鲍雨早年创作生涯(中)(访问817次)
钦群鲍雨笔名及相关评论(访问772次)
钦佩追 寻(访问725次)
钦佩新新(访问710次)
(访问523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