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宋家阿公、阿婆纪念馆

励志好文章-<古田宋氏杂记>之一

进转贴尚忠伯文章

  古田宋氏杂记
  
    古田宋氏,历代先人,艰苦跋涉,开基创业,感人事迹层出不穷。由于种种原因,少有记述,现借重修祖祠、撰写族谱之良机,将我所了解的解放前后,宋氏家族中的要况记叙以下,目的是为了帮助族中后人能了解历史,并从中受到启迪,带来一丝裨益。所记之事或亲历或听先人讲述,执笔时,我尊重历史,尽可能做到客观、实事求是。因时间久远,如有错漏,不确切之处,敬请族中前辈指正。
  
  一、先人选了一块风水宝地
  从中原南下 的宋氏,几经迁播,到存礼公时从白渡迁至古田开基。古田宋氏先人资质聪敏,深知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在兴建祠堂祖屋时,讲究天人共泰,天人合一,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祠堂与祖屋均选择依山傍水,坐北向南,高低适中的风水宝地兴建 。在开基之初,人丁稀少,门前屋后有空地,有水田、坡地和山林,是子孙繁衍的好地方。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宋氏人丁多了,环境条件仍不错。祠堂和祖屋靠山——背靠缓缓的小山坡,山坡用竹木花草围成半月形的风围,中间种植松树、石榴、柚子、龙眼等十几种果木,夏天烈日炎炎,人们可在大树下乘凉、降温防暑;秋冬时分,北风呼嘯,树木档去不少风寒。因为有那片可爱的绿林,减少了尘土飞杨,净化了空气,使子孙健康成长。祠堂、祖屋面水——屋前有口鱼塘和小溪流水。鱼塘在屋前水深约5尺,面积约有800平方米,是族中财产,用招标方式,给中标的族中人放养鱼虾。常年,塘中鲩、鱅、鲢、鲤、鲫各类鱼在水中慢游,十分可爱,塘中还盛产石螺、田螺和蛤、蚌。鱼塘靠屋一端用石头筑塘堤,堤两头各放上石条石板,人们常站在那里洗衣。祖屋与塘堤间是用三合土打的门坪,可供游乐、休闲和晒谷物用。为了安全,在靠近塘堤处还筑了一道围墙,防止小孩玩水不慎落入水中,距祖屋约120米有条小溪,小溪从钉砻坑、石子坳、山塘蜿蜒曲折而下。春雨时节,溪水夹杂坭沙奔腾湍急;晴好天气,潺潺溪流,一清见底,小孩喜欢在小溪转弯形成的小水潭中戏水。有时玩累了,口干了,便用双手捧起溪水喝个痛快,那时的溪水是流动的又没有污染,非常清甜可口,不比当今的矿泉水差。有时遇上天气干旱,为了引水灌田,族中人便在小溪上筑陂头,拦河引水,通过水圳流入叶屋塘、清明塘,灌水田。那时,宋氏族人,遇上风调雨顺的年份,大家生活都过得无忧无虑。但随着时间推移,一代一代繁衍,人口不断增加,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显现出来。环境对于人的生存、发展,对健康、长寿都很重要,望宋氏后人能继承和发扬祖先的好传统,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携起手来,齐心协力,美化环境,植树造林,净化一方空气,保守一泓清水,为宋氏将来的繁衍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二、宋氏先人知书识礼素质高
   宋氏先人以族规家训为准绳,自尊自爱,踏实勤奋,刻苦用功,人文素质高。他们从不放弃对子女的教育,使家学渊源,代代相传,各房各派人才辈出。还在儿时,常听父辈讲述阿公——宋景云的故事,阿公只读过私塾,主要靠自学,他不但熟读了《千家诗》、《三字经》、《名贤集》、《治家格言》等蒙学处世读物,还通读了《四书》、《五经》。在乡里算一名有文化的人。他为人忠厚老实和谐可亲,热爱公益,常为乡里架桥、修路出钱出力,是乡里和梅城西门一带小有名气的人物。在一生中他倾注心血教淑棠、淑棣、淑桥、淑全、庆春、仕方、尚殷、尚超等儿孙读书,使个个儿孙知书识礼,注重教养、勤求职业。2004年10月,我和母亲(邓珍妹96岁)一起吃饭,谈及阿公时,母亲又滔滔不绝讲述阿公教育儿孙的故事,说着说着她竟情不自禁地背诵:“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母亲说这是阿公教阿义(尚义)时,她在做家务,听得多了,就记下来了。大伯——淑棠也是一个读书人,他自幼读诗书,爱好文学。我与大伯在一起时间不算多,但他给我的印象却十分深刻,我每次见他时,他总是面带笑容和谐可亲,问我读书情况,循循善诱、启发、引导我读书和做人。听族中人说大伯曾到过省城、教过书。在我就读广东省立梅州中心高中时,遇上很有名气的老师—孙睿曾。他当我的班主任、教语文,住大浪口。伯父也住大浪口,一个偶然机会伯父与睿曾老师认识了。从此他们互赠诗词,以文会友,久而久之,居然成了深交。一次,孙老师找我,谈及伯父,免不了夸奖一番,说大伯诗词写得好,按他的水平,完全可以当老师。还说,有家学渊源,望我毕业时报读大学中文系。大伯除给孙老师赠诗外,也常将他写的一些诗词送我。因时隔大半个世纪,许多已散失,现从存诗中抄录8首如下:
  
  甲乙丹黄费苦求,后生可畏及时修。
  劝君驹隙休闲度,过了青春不转头。
  
  莫道悠悠日晷长,也须灯火续流光。
  书声朗澈三更后,冲破寒星万点芒。
  
  词赋诗文并擅长,公然年少获名扬。
  若非十载寒窗苦,那得人间古锦囊。
  
  二十年学道颇无讹,一一曾经细揣摩。
  今日示人都吃紧,尊师方可受师多。
  
  为郎辛苦总怜郎,一日三餐有底忙。
  麦正登场禾渐熟,抽闲又要学蚕桑。
  
  春水梅溪又绿波,夕阳难看板桥过。
  侬家河背隔河住,要搭郎船摇过来。
  
  低田多水高田旱,八口曾无八亩耕。
  三日一晴三日雨,天公要会做人情。
  
  家住城南半近河,朝朝挑水浴清波。
  郎衣脱却交奴干,十个金钱有甚多。
  
  除伯父外,父亲淑桥等兄弟也靠自学成才,都能写一手好字,能熟练用右手写字左手打算盘。父亲那时虽忙于生意场中,但仍不忘子女教育,不忘引领子女心灵向善和树立大志。父亲教育我最多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刻苦读书出人头地”……要我学会“写、打、讲”,即能写一手好字,好文章;坚持习武、健身、防身;有好口才。这许多教导,令人难忘,受益无穷,那时父亲继承祖业,在梅城西门经营宋振昌金银店。父亲为人心地善良,爱众亲仁,广结朋友,热心助人,当时庆春、淑恭、淑敬、淑巨、其耀等常出入店中。白渡、瑶上、大坪、蕉岭、新埔等地的许多宗亲,包括宋汪若、宋震欧等名人也常出入店中。对各地宋氏宗亲的到来,父亲总是热情招待,请吃饭,叙同宗情谊。1934年梅江桥落成,为题写桥名,云集了全梅书法家,现场书写“梅江桥”三个大字,宋汪若(白渡27世)所写“梅江桥”三字评为第一名,被裱刻在大桥正面中央。从此,宋汪若名气大增,成为梅县书法大家,向他求字者络绎不绝。那时宋汪若常来父亲店中,是父亲的同宗好友,主动提笔为父亲写了十多个条幅悬挂于店铺墙上。因年代久远,条幅已无存。到解放前后,宋屋的读书人主要有:尚殷、昆三、琳文、尚超、尚尊、淑泉、尚声等。尚殷据说是宋屋第一个外出读书之人,在南京水利专科学校读书,后成为总工程师,琳文当过小学校长,尚超初中毕业后靠自学成才当任过县政府官员,尚尊担任小学教师,尚声财经学校毕业后在政府从事会计工作……这些前辈勤奋学习的精神和业绩对后世产生良好影响。
  
  三、伟大的母亲
  古田宋氏繁衍发展,离不开一批批妇女的支撑。俗话说:“妇女顶半边天”,我觉得宋氏妇女特别能干,贡献远远超过男人。据我所知,宋氏妇女大都身体强健,精神轩昂,聪明能干,吃苦耐劳。宋氏妇女从各地来到宋家后,受传统的族规,家训影响,逐渐融入宋家,并学会立身持家之道。她们温柔顺从,敬爱体贴丈夫,服侍家公家婆。她们内外兼备,对外承担着繁重的农务,开荒种地,披荆斩棘,肩负着所有繁重的农耕工作,在门前、溪沥背、屋背、南蛇岌、山塘,甚至石子坳、丹竹坑等广阔土地上都可看见她们辛勤劳动、大显身手的身影;在洋门、象村、梅城等地也留下她们挑炭、担灰、担肥的足迹。对内,她们煮饭、做菜、饲养家畜家禽、砻谷、舂米、磨粉、缝补衣服,教育子女,经理家政,搞得井井有条。真是“田头地尾”,“家头灶尾”,“针头线尾”,样样都少不了她们。其聪明、才力决不亚于男子。据母亲邓珍妹回忆,她15岁嫁入宋家,很快就融入了宋家,平时鸡啼即起,梳洗完毕,煮好早餐,天刚光亮,洒水扫地,挑水满缸,洗好衣裳,吃过早餐,开始田间劳动。都说“健妇把犁”,母亲年轻时身体强壮,学会了犁田、耙田,很快成为好手,成立合作社,人民公社时期,宋屋大半农田都由母亲负责犁耙。除了繁重的田间地头劳动外,还要管家中的柴米油盐,还要做饭做菜,缝补衣裳,督促子女读书。她勤劳、吃苦,几十年如一日,将外劳内务集于一身,毫无怨言,带大了六位小孩,真不容易。其实宋屋许许多多妇女都有类似的经历。写到这里,一大批好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首先影入眼帘的有我的祖母、彤叔婆、淼叔婆、恭伯姆、尧伯姆、二伯姆、五姆、六姆、七姆、玉粦姆、泉姆、敬姆,还有殷嫂、伯赞嫂、尊嫂、声嫂…….除此以外,还有许多,恕我不一一赘述。由于有上述和未经列名的许多好母亲,勤劳节俭、朴实苦干,坚忍不拔,团结友爱,奋发图强,苦心经营家政,谋生计,育子女,求发展,包揽了本该由男人完成的许多事情,宋氏才有今天,我们要由衷地感谢这许许多多的伟大的母亲。
  
原文2005年3月 发表于古田宋氏族谱  浏览:113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11/6/16 22:57:05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进谦追思伯父(收藏于2022/9/23 22:48:16
文进砂田之行(收藏于2019/4/20 23:06:53
文进阿爸回来了(收藏于2018/9/6 13:38:42
父亲去世(收藏于2018/9/4 15:07:02
愿佛佑我(收藏于2018/6/24 22:29:22
文谦给18岁儿子的一封信(收藏于2015/10/20 22:40:01
阿婆诞辰100周年随感(收藏于2013/6/9 21:11:24
绅廉我的父母亲(收藏于2011/9/5 0:49:59
绅廉缅怀伯姆――邓珍妹(收藏于2011/9/4 23:06:30
进转贴尚忠伯文章励志好文章-<古田宋氏杂记>之二(收藏于2011/6/16 23:00:31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谦转摘宋姓之起源(访问2772次)
绅廉我的父母亲(访问2309次)
进转贴尚忠伯文章励志好文章-<古田宋氏杂记>之二(访问1353次)
文进、文谦情深好姐妹--三伯婆逝世随笔(访问1321次)
报答不了的恩情--纪念阿婆逝世10周年(访问1268次)
阿婆成仙了(访问1207次)
梦中的阿婆(访问1197次)
文进历久弥新的母爱(访问1166次)
进转贴尚忠伯文章励志好文章-<古田宋氏杂记>之一(访问1138次)
握别阿婆(访问1047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文进文选评论(评论于2022/3/6 2:20:29
纬古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10/14 20:41:39
红虹文选评论(评论于2011/9/13 10:17:21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