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何济林纪念馆
共和国将帅园

58军简史

roomx

  解放军第58军组织沿革简介(1947——1949)
  
  
  
  解放军第58军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冀南地区,该部是冀南军区组建的第二支野战军,当时番号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后沿革为桐柏军区、第58军。该军自成立之始就担负支援大别山根据地的光荣使命,后来也一直转战豫西南鄂西北,多从事地方武装活动,富有光荣的战斗传统,为桐柏地区的解放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军的特点是指挥机关历史老,部队基础薄,士兵成分好,多由地方部队升级。初建时战斗力一般,但经过南下跃进和经营桐柏,成长非常迅速,作战顽强,善于奔袭和攻坚。到1949年2月组建58军时已锻炼成中原军区的一支劲旅。由于跟地方联系密切,所以该部剿匪清霸较为熟练,为上级所瞩目。该军撤消番号后,军师部多延续在我军较高军事机关,而下属各团则多数撤消。
  
  
  
  一、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1947年9月——1947年12月)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后,为了加强机动作战力量,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遵照党中央的指示,于1947年7月2日作出决定:将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部队主力及中原军区部队,依次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第9、第10、第11、第12纵队。
  
  
  
  1947年9月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在河南安阳(当时属冀南军区)以东陈家寨成立,纵队机关由冀南军区机关抽调人员组成,下辖第28旅、29旅、30旅。
  
  
  
  司令员:王宏坤(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
  政治委员:刘志坚(冀南军区副政治委员)
  副司令员:孔庆德(晋冀鲁豫军区2纵4旅旅长,10纵到大别山后上任)
  参谋长:靖任秋(民主建国军第2军副军长)
  政治部主任:张力之(民主建国军政治部副主任)
  副主任:余成斌(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第28旅——由冀南军区独立第4旅改称,旅长杨秀昆、政治委员杨树根。该旅前身是在1945年12月解放衡水后组建的冀南军区独立旅,后改称独立第4旅。该旅成立时间早,协同主力部队作战受到较大锻炼,有一定的野战攻防经验,是纵队的主力旅。该旅下辖第82、83、84团。
  
  
  
  第82团——由冀南军区独立第4旅第10团改称。该团前身是抗战胜利前夕以冀南地区夏津大队两个基干队及鲁西大队、第6军分区特务营为基础于1945年4月编成的第6军分区夏津独立团(也称第29团),1945年12月列入冀南军区独立旅建制,后改称独立第4旅第10团。
  第83团——由冀南军区独立第4旅第11团改称。该团前身是抗战胜利前夕成立的第5军分区独立第1团,1945年12月列入冀南军区独立旅建制,后改称独立第4旅第11团。
  第84团——由冀南军区独立第4旅第12团改称。该团前身是抗战胜利前夕成立的第2军分区32团,1945年11月为第4军分区32团,1945年12月列入冀南军区独立旅建制,后改称独立第4旅第12团。
  
  
  
  第29旅——由冀南军区独立第5旅改称,旅长李定灼、政治委员吴罡。该旅于1947年2月27日成立,旅机关由冀南军区第3军分区组建。该旅成立后经过强袭滑县和道口、豫北反攻等战斗,积累了一定的作战经验。该旅下辖第85、86、87团。
  
  
  
  85团——由冀南军区独立第5旅第13团改称。该团前身是由抗战胜利后7分区24团(原马颊河支队)和36团(原卫东支队)合编的独立7团。1947年2月列入冀南军区独立第5旅建制并改称第13团。
  86团——由冀南军区独立第5旅第14团改称。该团前身是抗战胜利前夕成立的第3军分区26团,后为第9军分区26团,1947年2月列入冀南军区独立第5旅建制并改称第14团。
  87团——由冀南军区独立第5旅第15团改称。该团前身是抗战胜利前夕成立的第5军分区独立第2团,后为第11军分区独立2团,1947年2月列入冀南军区独立第5旅建制并改称第15团。
  
  
  
  第30旅————由冀南军区独立第6旅改称,旅长刘福胜,代理政治委员贺亦然。该旅于1947年8月成立,旅机关由冀南军区撤消的第1、4、5分区机构组建。该旅完全是为组建第10纵队而成立的新部队,没有经受过战斗考验,战斗力较弱。
  
  
  
  第88团——由冀南军区独立第6旅第16团改称。该团前身是抗战胜利前夕成立的第4分区西支队,后为第4军分区独立团、第10军分区独立团,1947年8月列入冀南军区独立第6旅建制并改称第16团。
  第89团——由冀南军区独立第6旅第17团改称。该团前身是抗战胜利后成立的第2分区基干2团,后为第8分区基干2团,1947年8月列入冀南军区独立第6旅建制并改称第17团。
  第90团——由冀南军区独立第6旅第18团改称。该团前身是抗战胜利前夕成立的第3分区独立团,后为第3分区独立第3团、第9军分区独立第3团,1947年8月列入冀南军区独立第6旅建制并改称第18团。
  
  
  
  从以上部队沿革看,10纵的部队基础基本上是抗战胜利前后组建的地方武装,没有主力部队调入,更没有红军种子或者老八路建制部队作为骨干,但是各部前身在抗战时期都经受了残酷的斗争考验,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纵队主要领导是老资格红军干部,指挥作战娴熟,官兵对由地方部队升级为主力野战部队普遍欢喜和自豪,因而面貌焕然一新、士气高涨。部队组建后又经过短暂新式整军,大大提高了政治、军事素质,为以后的进军桐柏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鉴于当时组建各旅团兵力薄弱,晋冀鲁豫军区8月16日下令将国民党高级将领高树勋邯郸战役起义的部队——民主建国军(6000人)分散编入第10纵队,这个民主建国军的前身是国民党军西北军系统11战区陆军新编第8军和河北民军,当时辖2个军4个师。第10纵队成立时总兵力为1.98万人。同时,晋冀鲁豫中央局从各边区抽调人员组建了一支3000余人的南下干部支队,支队司令员张廷发,政委彭涛,副政委赵武成。
  
  
  
  1947年10月14日,第10纵队开始南下,一路奔波,于11月29日在光山县何畈同刘邓大军会师。干部支队随十纵南下,为开辟新的解放区,迅速建立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巩固和发展新区的各项事业,起到很大作用。 12月3日下午,刘、邓首长接见10纵连以上干部,命10纵于当晚9时出发,到桐柏区开辟根据地。10纵全体指战员和分配到桐柏区的1000余名南下地方干部,不顾40多天长途跋涉的艰辛和疲劳,立即兵分南北两路,冒雨向桐柏区进发。北路编成为:纵队机关和直属队、第28旅、第29旅87团、第30旅89团;南路编成为:第29旅(欠第87团)和第30旅(欠第89团)及干部大队。
  
  
  
  国民党驻信阳第5绥靖区司令官张轸觉察到10纵西进桐柏之意向,遂调集近3个师的兵力对10纵进行围追堵截,妄图以优势兵力,消灭10纵。10纵北路部队在柳林至潭家河一带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阻击作战,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南路部队则果断地绕道东篁店,顺利穿过平汉线,进入桐柏区,并于12月12日在湖北省应山县浆溪店与北路部队胜利会师。在这次奋勇西进中,10纵损失兵力1539人,各种枪500余枝,各种炮11门、炮弹213发,另有 30旅89团团长王顺如被俘,可以说付出了较大的代价。
  
  
  
  二、桐柏军区(1947年12月——1949年2月)
  
  
  
  1947年12月13日,10纵在浆溪店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根据中原局指示和刘邓总部的命令,宣布成立中共桐柏区委、桐柏区行政公署和桐柏军区。根据开辟和建立桐柏解放区的要求,浆溪店会议同时宣布暂时成立3个地委、专署和军分区。
  
  
  
  桐柏军区(由第10纵队兼)由王宏坤兼司令员,孔庆德兼副司令员,徐子荣(未到职)、刘志坚分别任第一、第二政委,赵 ziyang 任副政委,靖任秋兼任参谋长,张力之兼任政治部主任,余成斌兼任政治部副主任。军区下辖3个军分区和1个野战旅,总兵力为16818人。以后又成立了汉南指挥部(第4军分区)。
  
  
  
  1、第1军分区——以第30旅(欠第89团)组成,分区机关由第30旅旅部兼,司令员方正平,第一政委赵武成(一地委书记兼),第二政委刘福胜。作战发展区域为信阳、随北(不含县城)、枣阳(含县城)、桐柏(含县城)、泌阳(不含县城)、唐河(不含县城)公路以南。
  
  
  
  第88团——为1分区基干团。
  第90团——在1分区建立时分散为各县、区武装,1948年6月恢复团建制。
  
  
  
  2、第2军分区——以第29旅87团和第30旅89团组成,分区机关由10纵机关及各旅机关抽调人员组成,司令员王海山,第一政委王国华(1948年9月任),第二政委邓存伦(二地委书记兼)、后为贺亦然。作战发展区域为确山、遂平、方城、西平、南阳、泌阳(含县城)、唐河县(含县城)。后1948年初,奉中原局指示,二地委之方城、西平划归豫陕鄂区管辖。
  
  
  
  第87团——为2分区基干团,开始曾将第1、2营分散到泌阳、确山,保留第3营。1948年10月恢复团建制。
  第89团——在2分区建立时分散为各县、区武装,1949年1月恢复团建制,但编制为小团。
  
  
  
  3、第3军分区——以第29旅(欠第87团)组成,分区机关由第29旅旅部兼,司令员张廷发,后为李定灼,第二政委李定灼(三地委书记兼),后为吴罡。作战发展区域为襄阳、谷城、光化、邓县、内乡、镇平、新野县。后1948年初,奉中原局指示,三地委之内乡、镇平划归豫陕鄂区管辖。
  
  
  
  第85团——在3分区建立时,分遣至各县6个连,剩下3个步兵连和炮兵连、特务连组建新野独立团,为3分区直属部队。1948年4月,该团恢复建制。7月初,该团第1、3营赴汉南,仍为第85团,其第2营留3分区做基干部队。
  第86团——为3分区基干团,1948年7月归汉南指挥部指挥。
  独立第1团——1948年10月成立。
  
  
  
  4、野战旅——由第28旅担任,旅长杨秀昆,政治委员杨树根。仍辖第82、83、84团。
  
  
  
  5、汉南指挥部(第4军分区)——1948年6月,桐柏军区决定成立汉南指挥部,归第3军分区领导。司令员张廷发,政治委员张廷发(兼)、后为杜景云。同年9月,汉南指挥部直属军区领导。1949年2月底,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桐柏军区汉南指挥部划归江汉军区领导,5月,该指挥部撤消。该指挥部作战发展区域为谷城、南漳、宝康、房县等地。
  
  
  
  第85团——1948年7月,该团第1、3营由3分区调归汉南指挥部。
  第86团——1948年7月,该团由3分区调归汉南指挥部。
  
  
  
  桐柏军区成立后的作战情况:鉴于当时桐柏地区国民党正规军兵力较薄弱,地方反动武装力量也不太强,会议决定各部队立即向指定地点挺进,神速分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桐柏区境内之敌,建立县、区政权,开辟桐柏解放区。会后,各地委、专署、军分区对地方干部和部队逐县编遣,立即进发。三路部队犹如三把利剑,一齐向国民党在桐柏区苦心经营多年的反动营垒插去。
  
  
  
   在各路部队分别向指定地点挺进的同时,桐柏军区首长,命令军区野战部队第28旅远程奔袭桐柏县城。28旅指战员冒雪强行军120余华里,于12月15日凌晨兵临桐柏城下,并迅速由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县城。当日下午4时,以东门为突破口发起攻击。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战,解放了桐柏县城,俘敌700多人,毙敌百余人,缴获小炮2门、机枪13挺、长短枪560余支。奔袭桐柏县城,首战告捷,震慑了敌人,鼓舞了士气,大振了军威,对发动群众开辟桐柏区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借解放桐柏县城之东风,各分区部队加紧推进。12月17日,第2军分区部队进至桐柏县东北之毛集,歼敌整3师炮兵营一部,缴获美式山炮3门、炮弹数十发。19日,拿下邓庄铺。军区主力第28旅于16日从桐柏县城乘胜西进,相继解放了平氏镇、井楼镇。20日,28旅攻取唐河县城。21日夜,第3军分区部队从枣阳县境出发,疾行150华里,奔袭新野县城,守敌闻风而逃。至此,从12月15日起到21日,7天之内,桐柏军区和各军分区部队先后攻克了桐柏、枣阳、泌阳、唐河、新野五座县城和一些重要集镇,歼灭了大批反动地方武装,摧毁了国民党地方政权。为此,中共中央1948年1月1日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庆祝10纵在桐柏之胜利。
  
  
  
  1948年1月9日至1月16日,桐柏军区发起邓县战役,以28旅和3军分区86团、85团4个连为主攻部队,在付出伤亡300余人的代价后赢得了战役胜利,歼灭邓县反动头子丁叔恒部12个团(大队),共6900余人,缴获迫击炮2门、轻重机枪65挺、步枪和手枪5200余支、子弹68万余发,电台3部及其它大批军用物资。该战役是桐柏军区部队进入桐柏区后,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攻坚战。它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士气,使广大指战员增强了攻坚克敌的信心,提高了攻坚作战的能力。这次被歼的守敌,虽不是国民党正规军,但装备好、战斗力强,自恃城池坚固,相当顽固。10纵由于指挥得当,战术灵活,各部队密切配合、勇猛顽强,终于以少胜多,取得胜利,受到中原军区的嘉奖和中共中央的表扬。1月19日,新华社特作专题报道:“桐柏我军解放邓县歼敌保安团8000,豫西南反动地主武装遭到致命打击。”且配发了《宛西的反动堡垒不是不可以打破的》社论。1月31日,毛泽东主席致电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庆祝你们攻克邓县,歼敌六千余。”后来党中央还来电表扬说,这不亚于消灭蒋介石一万正规军。
  
  
  
  初步站稳脚根后,桐柏军区部队在1948年上半年连续打垮敌人的疯狂反扑。1948年5月军区部队协同野战部队举行宛西战役,在华野10纵28师的支援下,再克邓县,歼敌4000人。紧接着桐柏军区28旅和3分区部队又参加了宛东战役。在追击逃敌时,28旅充分发挥熟悉地形的优势,赶在其他部队前面将敌整编58师师部及183旅截在南阳以东马刘营地区,协同华野部队将敌包围歼灭。28旅追击神速让刘邓首长赞叹不已。
  
  
  
  1948年6月,桐柏军区28旅及3分区85、86团参加襄樊战役,该战役由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统一指挥。在战役第一阶段,28旅担任牵制樊城守敌任务,3分区部队和中野6纵、陕南12旅负责歼灭老河口、谷城之敌。3分区部队在张廷发司令员的带领下攻击太平店和白虎山,歼敌163旅辎重营又一个连。在第二阶段中,军区28旅、1分区88团及刚成立的襄阳独立团组成樊城集团围攻樊城,由军区副司令员孔庆德统一指挥。而3分区部队列入由中野6纵司令员王近山指挥的襄阳集团,参加围攻襄阳。7月9日,樊城敌164旅弃守退入襄阳,28旅进入樊城并追歼一部。7月11日,28旅参加围攻襄阳,负责攻取东门以南及城东南角。军区副司令员孔庆德在勘察地形时,出敌不意地选取了一条水深过腰不便行走的进攻道路。15日晚20时总攻开始,28旅迅速秘密接敌,在无敌火力拦阻下,相当从容地来到东南角城墙下,突击营立即架梯登城,经过激战,勇猛冲入城内。此时,6纵17旅49团登上西关城楼,16旅47团从西北角登上城楼,18旅52团在南关登城,陕南12旅也突破东门,各部士气大振,齐向敌最后据点钟鼓楼和襄阳守敌康泽司令部冲去。战斗激烈而迅速,钟鼓楼被拿下,康泽也被俘。硝烟尚未散尽,三方却因争夺康泽而大打出手,造成一定伤亡。见此混乱情况,孔庆德不顾安危,挺身而出大声训斥并采取紧急措施,制止了争俘抢功和事态发展。桐柏军区在此战役中共毙敌470余人,俘敌4700余人,缴获各种炮41门(含美制化学炮4门),轻重机枪161挺,长短枪1600余支,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受到了中野首长的表彰。
  
  
  
  在襄樊战役胜利结束的当天,桐柏军区命令3分区司令员张廷发率第85、86团乘胜挺进汉南地区。我军开辟新区歼灭敌地方土杂1700余人,建立了汉南指挥部和4个县级政权。
  
  
  
  1948年10月,桐柏军区部队转战豫南鄂北,有力地配合了中野主力的豫中作战。12月,军区28旅再战樊城,歼敌13绥区独立旅和243师两个团和暂编1师第3团共4200余人。此战震惊汉水两岸,位于东津湾的敌暂编3师1000余人携械宣布投诚,襄阳13绥区残部仓皇弃城逃往荆门、沙市。
  
  
  
  1949年1月11日,军区以28旅84团配合3、4分区部队,乘胜进击老河口,俘敌1100余人,至此,桐柏全区国民党军已基本肃清,民主政权更加巩固,社会秩序更加稳定。战事稍平,桐柏军区进行了扩军整训,共扩补新兵17000余人,各分区、县普遍建立与扩大了独立团、营。
  
  
  
  从1947年12月到1949年2月,桐柏军区部队大小作战共1242次,歼敌39568人,其中毙伤9258人,俘虏25914人,投诚4386人。缴获各种炮323门,各种枪91351支及其他大批作战物资弹药。我军各部损失总计5942人。
  
  
  
  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1949年2月——1949年9月)
  
  
  
  1949年2月17日,中原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将桐柏军区机关及部队整编为第58军,归中原军区建制,军机关由桐柏军区机关组成,下辖步兵第172、173、174师。当时整编前桐柏军区总兵力为33060人,编入第58军的就有2万余人。
  
  
  
  军 长:孔庆德(原桐柏军区副司令员)
  政治委员:方正平(原桐柏军区1分区司令员)
  副军长:杨秀昆(原桐柏军区28旅旅长)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力之(原桐柏军区政治部主任)
  参谋长:张西三(原桐柏军区副参谋长)
  政治部副主任:余成斌(原桐柏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第172师——由桐柏军区第28旅改编,师长杨树根,政治委员李福尧。下辖第514、515、516团。
  
  
  
  第514团——桐柏军区第28旅82团。
  第515团——桐柏军区第28旅83团。
  第515团——桐柏军区第28旅84团。
  
  
  
  第173师——以桐柏军区3分区机关及直属队改为该师师部,师长李定灼,政治委员吴罡。该师下辖第517、518、519团。
  
  
  
  第517团——该团以襄阳独立团为基础,补充南阳、新野县独立营编成。
  第518团——该团以汉南的86团为基础,补充光化县地方武装编成。
  第519团——该团以桐柏军区3分区独立第1团为基础,补充邓县、邓北县独立营两个连编成。
  
  
  
  第174师——以桐柏军区1分区机关及直属队改为该师师部,于1949年4月在唐河正式组成,师长何济林,政治委员贺亦然。该师下辖第520、521、522团。
  
  
  
  第520团——该团以桐柏军区2分区87团为基础,补充唐河、泌阳县地方武装编成。
  第521团——该团以桐柏军区1分区88团为基础,补充90团第7连和桐柏、信应县地方武装编成。
  第522团——该团以桐柏军区1分区90团为基础,抽调随北一个连补充第1营、并调唐南、枣阳各两个连组成第2营合编组成。
  
  
  
  桐柏军区2分区89团和3分区的85团在此次整编中没有编入第58军,两团于1949年5月整编为湖北军区独立团。
  
  
  
  1949年3月1日,中原军区转军委命令,以豫西军区及豫皖苏、鄂豫、桐柏军区的河南部分重建河南军区,归中原军区建制。桐柏军区番号正式予以撤消。
  
  
  
  58军成立后的第一仗就与号称“钢军”的国民党桂系第7军交上了手。1949年3月下旬,58军配合江汉军区发起花(园)西战斗,攻占了敌据守的憨山寺和陈家谷,打了一个漂亮的攻坚战,全歼敌军171师512团又一个营,大挫“钢军”的锐气。4月初,58军一鼓作气,连续收复了安陆、云梦、应山等县城及广水、花园等车站,为第四野战军前锋部队南下扫清了障碍。
  
  
  
  1949年4月中旬,中原军区转军委命令,第58军率步兵第173师、第174师调归河南军区建制,返回南阳地区执行剿匪任务。后转战豫西伏牛山区,屡屡获胜,共歼灭土匪13000余人,圆满完成了河南军区下达的彻底肃清匪患,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的光荣任务。
  
  
  
  1949年5月20日,中原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以江汉军区为基础与鄂豫军区大部、桐柏军区在湖北的部分合并成立湖北军区,留在湖北的第58军172师归其建制。1949年6月2日改称湖北军区独立第4师,下属各团依次改番号为第10、11、12团。
  
  
  
  1949年5月22日,中央军委决定,第四野战军与中原军区合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含有58军部队的河南军区和湖北军区归其建制。5月26日,中原军区番号撤消。
  
  
  
  1949年7月28日,中央军委电复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同意第58军部机关并入河南军区机关(军的番号暂予保留),所辖步兵第173师、第174师归河南军区直接领导。到9月,正式撤消第58军番号。
  
  
  
  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到桐柏军区,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到河南军区,这支部队走过了由野战部队—→地方军区—→野战部队—→地方军区的不平凡的发展之路,这样的复杂演变和光辉历程在我军组织序列中绝无仅有!58军官兵以自己的艰苦努力和卓越表现在解放军军史中占据了重要的篇章!
  
  
  
  四、原58军部队余脉延续
  
  
  
  1、原军部机关:1950年1月华中军区改为中南军区,河南军区随归中南军区领导。1955年4月15日,中南军区撤销,成立武汉军区,河南军区改称河南省军区,归武汉军区领导。1985年裁军武汉军区撤消番号,河南省军区改归济南军区领导并延续至今。
  
  
  
  2、原172师:1950年2月,独立第4师师部和四野工兵指挥所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工兵司令部。1951年3月,军委以中南军区工兵司令部为基础组建军委工兵司令部。1955年8月,军委工兵司令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以后经过数次体制编制调整,目前为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工程兵局。原下属几个团改为湖北大冶等县地方武装、矿山警察部队和工兵部队。
  
  
  
  3、原173师:1950年11月25日,第173师直属机关调归中南军区海军领导机关,173师司令部和广东江防司令部合并组成中南军区海军司令部,173师政治部和江防部队政治部合并组成中南军区海军政治部,173师的后勤部也并入中南海军后勤部,撤销了第173师番号。1955年8月,中南军区海军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可见,原173师师部延续在海军南海舰队机关。原属该师建制的第517、518团拨给南阳军分区领导,第519团拔归商丘军分区领导,不久均撤消。
  
  
  
  4、原174师:1950年7月下旬,第174师带河南军区独立第15团,调归广西军区建制并兼宜山军分区,师部兼军分区机关。8月,广西原柳州军分区番号撤消,机关并入宜山军分区机关。10月,独立第15团撤消番号。1952年12月,广西军区撤消第174师番号,其下属各团发展为:
  
  
  
  (1)、第520团调平乐军分区为基干团,1953年3月第520团改编为中南军区暂编第36团,1954年8月,该团番号撤消。
  (2)、第521团仍属宜山军分区,到1953年2月,521团被撤消,团机关调往海军。
  (3)、第522团调桂林军分区为基干团,1952年6月调广东为林业建设第2师第4团,1952年10月根据中南军区命令集体转业。
  
  
  
  1958年7月,宜山军分区机关迁驻柳州,9月改称柳州军分区。以后曾与柳州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柳州警备区合署办公,1992年10月又合并了原柳州市军分区机关。现在的广西军区柳州军分区和广西陆军预备役步兵师机关都应有原174师的骨血延续。
  
  
  
  五、曾在10纵、桐柏军区、58军任职的我军高级将领
  
  
  
  建国后被授予将官军衔的有:上将2人,中将3人,少将18人,他们分别是:
  
  
  
  王宏坤上将——湖北麻城人,1909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兼桐柏军区司令员,后为海军副司令员、第二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希林上将——河北冀州人,1930年出生。曾在桐柏军区第28旅、第58军172师、湖北军区独立4师战斗成长,后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 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刘志坚中将——湖南平江人,1912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政治委员,1947年率部挺进鄂豫边开辟桐柏解放区,兼任桐柏军区政治委员,参与指挥邓县、襄樊战役。后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1983年6月~1985年11月任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孔庆德中将——山东曲阜人,1912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副司令员、桐柏军区副司令员、第58军军长,后为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方正平中将——湖南平江人,1909年出生。曾任桐柏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58军政委,后为东海舰队政委,海军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逝世。
  
  
  
  张廷发少将——福建沙县人,1918年出生。曾任桐柏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中共汉南工委书记和汉南指挥部司令员兼政委,后为空军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杨树根少将——江西清江人,1915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10纵28旅政委、58军172师师长,后为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逝世。
  
  
  
  李福尧少将——河北冀州人,1917年出生。曾任桐柏军区28旅副政委,后为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副政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0年3月逝世。
  
  
  
  刘福胜少将——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14年出生。曾任晋冀 鲁豫野战军10纵30旅旅长、河南军区南阳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担任武汉军区 空军后勤部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12月逝世。
  
  李定灼少将——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14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10纵29旅旅长、桐柏军区第3军分区政委、司令员、58军173师师长。后为河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参谋长、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参谋长。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7年去世。
  
  
  
  吴罡少将——河北枣强人,1917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10纵29旅政委、桐柏军 区第3军分区副政委、政委、58军173师政委。后为海军学院副政委、海军副政委。1961年晋为少将。获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何济林少将—— 湖北沔阳(仙桃)人,1914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10纵28旅副旅长、桐柏3分区副司令员、58军174师师长,后为解放军兽医大学校长、总后石家庄军械技术学院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3年5月逝世。
  
  
  
  王明坤少将——四川巴中人,1911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10纵29旅参谋长、桐柏军区汉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为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逝世。
  
  
  
  张西三少将——河南南乐人,1905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10纵29旅副旅长、桐柏2分区副司令员、58军参谋长,后为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6年逝世。
  
  
  
  余成斌少将——河南固始人,1911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10纵政治部副主任、桐柏军区政治部副主任、58军政治部副主任,后为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逝世。
  
  
  
  刘义少将——江西永新人,1909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10纵供给部长、桐柏军区供给部长,后为海军后勤部政委、第3研究院副政委、海军航空兵部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世盖少将——四川巴中人,1918年生。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10纵28旅84团团长、28旅副旅长、58军172师副师长,后为第二炮兵第54基地司令员,二炮副参谋长。1962年晋升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大清少将——湖北黄陂人,1916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10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桐柏军区政
  治部保卫部部长、第2军分区副政委,后为广州军区、济南军区工程兵副政委,济南军区装甲兵顾问。
  1964年晋为少将。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大华少将——河南新县人,1916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10纵29旅政治部副主任、桐柏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四野58军173师政治部主任。后为中南军区海军第一舰队政委、西营基地副政委、海军炮兵学校政委、训练基地政委。1961年晋升少将,1976年逝世。
  
  
  
  訾修林少将——山东阳谷人,1915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10纵29旅政治部主任、桐柏军区3分区政治部主任,后为广州军区装甲兵政委、55军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铁道兵副政委。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8年逝世。
  
  
  
  殷国洪少将——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11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0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桐柏军区第1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为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委。1961年晋升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汪洪清少将——湖北汉阳人,1911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0纵队28旅副政委、汉南指挥部副政委,后为河南省军区商丘军分区司令员、信阳军分区司令员、河南省纺织工业管理局副局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赵北源少将——河北大名人,1917年出生。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10纵29旅86团团长、58军173师副师长。后为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 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逝世。
  
  
  
  六、关于58军的几个思考问题
  
  
  
  1、58军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娘家——冀南军区的鼎立支持,本来冀南军区在组建第2纵队后就元气大伤,全部的主力部队都调给了2纵,使2纵保持了强盛的战斗力,2纵4旅更是以“刘邓大军第一师”享誉中原战场。成立10纵时就很困难了,几乎是拼尽全力,将冀南军区剩下的几个独立旅编组,当时战斗力都很一般甚至严重不足,有的还是刚刚组建不到一月,更甚者将起义的民主建国军也编了进来,对于即将担负的支援大别山根据地和战略出击再展开的重任,10纵内部信心不足,上级也是颇为关心。主力部队无法再抽组,只有在干部配备上尽量加强,比如王宏坤直接由冀南军区的上级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任纵队司令员,刘志坚是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人,也从冀南军区副政委调任纵队政委。主管部队作战和训练的副军长竟是远在大别山的2纵4旅旅长孔庆德,可见上级也是想尽办法。事实证明,这支部队在强有力的班子领导下,没有辜负中央和刘邓首长的期望,在战斗中越战越勇,越战越壮大,圆满完成了经略桐柏的战略任务。等以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进程,1948年2月上级决定冀南军区再组建一个野战纵队——第14纵队,真是难上加难,在送出2纵和10纵后,冀南军区就成了一个空架子,干部和部队都严重缺编,在完成编组14纵队的任务时,当时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把精血耗完后,14纵队总算搭建起来,但干部不齐,部队战斗力羸弱,只编了两个小旅,这个纵队以后一直在冀南豫北活动,基本上没有什么出彩的战役战斗,改为70军后不久就撤消了番号。2纵、10纵、14纵都是冀南军区的孩子,但长相、个子、精神头和发展前途差异十分明显,真是令人感叹!一句话,冀南军区太不容易了!
  
  
  
  2、58军下属各师战斗力,当以172师(原28旅)为第一。据桐柏军区战绩统计,在一年多的解放斗争中,28旅歼敌16090人,1分区歼敌6078人,2分区歼敌3987人,3分区歼敌10536人,汉南指挥部(4分区)歼敌2700人。看得出,28旅和3分区(原29旅)的部队还是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基本上桐柏区的重要战役战斗都少不了28旅和3分区。但在整编后的演变中,均没有成建制地保留为陆军野战步兵师,有些遗憾。个人认为,28旅战力最强,功劳最大,转战最频繁,应该为58军留下一支步兵血统部队。在28旅序列中,对比作战表现,84团应该为旅主力团,这个团善于奔袭、攻坚,野战也不错,在28旅历次参加的战役战斗中表现不俗,值得重视和赞扬。
  
  
  
  3、58军的番号很有探讨的意义,这个番号在我军战斗序列中上不着天下不挨地,往上隔着59军才到60军,往下隔着57军、56军才到55军,而且1949年1月军委预定序号时58军下面最近的50军,竟隔了8位!因此说是最奇特的一个。在预定序号中,我们可以了解,大体上给各野战军都有一定号段位置和预备番号:
  
  
  
  1野——第1军~第9军,初始时只编到了第8军,第5军和第9军成立是到新疆以后的事情。后来这个号段全部用完,又使用了独立第1、2、3军给予西北起义国民党军。
  2野——第10军~第19军,初始全部塞满。
  3野——第20军~第37军,初始一个不拉地编到第35军,后来没有新部队填充,因此把第36军和第37军的番号给了华北军区,用以国民党军起义的董其武部改编。
  4野——第38军~第59军,初始也一个不拉地编到第50军,后来国民党军起义占了第51、52、53军,自个儿又打乱编了第54、55军,空缺了第56、57军。
  华北野战军——第60军~第70军,全部使用,没有空缺,还占了3野的两个预备番号。
  
  
  
  整体上我们把握以后,再来看58军的位置,原来,第58军就是要留给第四野战军的!虽然1949年2月整编时还属于中原军区建制,但番号位置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个军注定要被四野领导的!同桐柏军区一样,江汉军区预定的番号是第59军,也是留给四野指挥的!但是江汉军区没有使用这个番号,不然,58军可以有一个亲密的好兄弟了。中原军区预定给予野战军番号的三个下级军区中只有陕南军区整编时番号列到了第10军~第19军内,但这个军以后也曾调归过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想想当时,作为策应刘邓大别山根据地而发展的三个军区:桐柏、江汉和皖西,只有桐柏军区整编了一个野战军,可见这个军区的实力与影响明显要高出另外两个。还有最本质的,中原军区为何要将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而不是编入第二野战军的某个兵团,其原因就在于1949年军委确定的各大野战军向全国进军的战略部署里,第四野战军是向中南进军要解放并经营豫、鄂、湘、赣、粤、桂六省,这样一看,心中豁然。
  
  
  
  
  附参阅书目:
  1、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组织沿革大事记(1)
  2、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组织沿革序列表(1)
  3、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海军回忆
  4、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工程兵回忆(2)
  5、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解放战争史(第三卷)
  6、冀南军区战史
  7、第四野战军战史
  8、一代将星孔庆德
  9、当代河南将领传
  10、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1、2、3)
  11、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12、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典(上、下)
  13、南征北战铸辉煌——四野、广州军区征战实录
  14、新中国军事活动纪实
  15、河南军事志
  16、广西军事志
  17、桐柏解放区革命史
  18、南阳地方党史、市志
  19、安阳地方党史
  
  
 浏览:922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7/4/1 21:49:1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解放军兽医大学历史沿革(收藏于2008/11/26 14:57:58
张范津南宫光复纪略(收藏于2008/11/14 8:36:48
访客解放邢台(收藏于2008/1/23 12:36:31
roomx58军简史(收藏于2007/4/1 21:49:17
吉林大学宣传部戎马一生功勋卓著 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何济林(收藏于2006/12/31 15:27:58
黄伟请与我分享(收藏于2004/6/16 14:25:16
根据爸爸手迹整理红六军团给我们带来力量(收藏于2004/5/8 17:23:24
何济林口述 刘德祖整理在战火中成长的团支部(收藏于2004/3/17 9:53:09
DAZUI血战柳林(收藏于2004/3/12 21:23:32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DAZUI血战柳林(访问9869次)
解放军兽医大学历史沿革(访问9228次)
roomx58军简史(访问9222次)
吉林大学宣传部戎马一生功勋卓著 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何济林(访问5671次)
访客解放邢台(访问3688次)
根据爸爸手迹整理红六军团给我们带来力量(访问2971次)
黄伟请与我分享(访问2194次)
张范津南宫光复纪略(访问1818次)
何济林口述 刘德祖整理在战火中成长的团支部(访问181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邢台广宗杜庄常连群现在北京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9/3 21:58:24
邢台广宗杜庄常连群现在北京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9/3 21:57:06
刘树信,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6/4 15:07:0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11/26 15:54:57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2/8/24 3:17:53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