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徐玉华同志
谢华章 听到徐玉华同志去世的消息,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一个熟悉的人,她的音容笑貌浮现在眼前,却突然之间和我们永别了,这种心灵上的震惊有如电闪雷鸣,难以承受。一直不愿意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一直希望这一切只不过是误传,直到看见了白纸黑字的讣告,才不得不相信老徐确已悄然而别。这一刻,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许多往事涌上心头。 1979年深秋,我和徐玉华同志等一行数人从兰州调到南京。由于所从事的专业方向都是地震预报研究,老徐和我也就理所当然地一起到了预报室。从那以后,一直到她退休,我们共事二十多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从一开始,徐玉华同志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甫到江苏,她就和王孝荣、唐振芳、王志强等同志一起为建立和完善全省水化观测台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敏锐地觉察到江浦地震台对于监测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对该台地下流体观测项目非常重视。她多次亲自出马,请中国地震局有关专家到江苏指导工作。在省局、市局和台站的通力合作下,先后对江浦螃蟹眼和汤泉的水氡观测项目进行了改造,使江浦螃蟹眼水氡观测顺利通过了国家地震局水化Ⅱ类台技术改造验收并纳入国家水化Ⅱ类台站,汤泉水氡观测资料连续五年在全省评比中获得前三名,荣获江苏省地震局地方地震科技进步三等奖。在1984年南黄海6.2级、1990年常熟—太仓5.1级和1996年长江口以东6.1级地震前后,老徐对全省及相邻省市的水化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在各类会商会上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为地震预测预报和震后趋势判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潜心研究,她和水化组的同志们一起撰写了几篇有份量的学术论文,对这几次地震前后水化观测资料的异常变化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江苏地震局的地下流体观测项目在整个华东地区处于领头羊的地位,这固然是很多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徐玉华同志在其中所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相处一段时间之后,我渐渐发现,老徐其实是一位非常正直、非常坦诚的人,她的直言不讳和刚正不阿常常令人肃然起敬。凡是认为不好的事,她总是毫无顾忌地冲口而出,提出尖锐的批评意见。尽管有时略显急躁,但其中所蕴涵的正义感却是不容置疑。在我主持预报中心工作期间,她的许多耿耿诤言,使我受益非浅。当今世界,有些人为了微不足道的一点个人利益,变得世故、圆滑,甚至虚伪,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相比之下,徐玉华同志既有个性又有弱点、既有勇气又有真诚的知识分子本色,的确是难能可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徐还是一位兴趣广泛、热爱生活的女同志。她的穿着打扮并不奢华,但绝不落伍;毫无俗艳,但也不乏时尚元素。总的感觉是色彩协调、庄重得体,在中老年女同志中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工作之余,她热衷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联欢会的舞台上、老干部活动室的娱乐中,都活跃着她的身影。前不久,她和老侯刚刚乔迁新居。老两口同心协力,把新居装修得美轮美奂,邻居们参观之后称赞不已。谁能料想,像她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活情趣的人,竟然会在一个绿草如茵的季节,静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端的是“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稀”,叫亲人和朋友们情何以堪!但我深信,徐玉华同志的磊落英魂,将永存众多亲人和挚友的心中。 老徐一路走好!天堂里也会有你的微笑! |
浏览:820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