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文革纪念园__章乃器纪念馆
文革纪念园

七十自述(上)

章乃器

  七十自述  
  
  章乃器
  
  转眼就满七十岁了。这是变化万千的七十年,是绚丽多采的七十年,也是苦难深重的七十年。以我来说,就记忆所及,面临死亡,何止数十百次。死生大事,面临死亡,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如何能出死入生?这中间,有的是糊里糊涂过来的,有的是渺不足道的,但也有的是甚足记述的。写下来,小则足以惕励自己,大之还可以儆戒后人。
  我是一个先天不足、后天又复失调的人。九岁以前,只能吃糜粥,十岁以后,才会吃干饭,十一岁害了一场大病,卧床达半年。乡下庸医,时而说是内伤发作,时而说是伤寒。究竟是什么病?永远成为疑案。十四岁,有一次在餐桌上晕过去了。叶叔圭老伯在座,诊脉说是虚症。十五岁值辛亥革命,承大哥函召,去南京当了一年兵。虽然文已经投笔,武未能杀贼,退伍后四顾茫然,但体格却得到了锻炼,为以后五年问在浙江甲种商业学校刻苦用功打下基础。可是,用功读书而不从事运动劳动,又使身体逐渐坏下去了;特别是一年两次的考试,危害健康更大,我亲眼看见有一位很用功的同学,就是因为考试积劳成疾而死的。所以,我虽然是稳拿第一的考试能手,却一贯反对考试。
  一九一八年二十一岁,我在“甲商”毕业了;由校长周季伦先生介绍,当了浙江银行的练习生,起初在杭州,后又调到上海。孤僻的个性和傲慢的态度,使得我和职业生活格格不入,苦闷牢骚又使得我沾上了饮酒赋诗的名士气。这就招致了胃溃疡重症,不久还并发了肺结核。在当时,这两种疾病都是没有特效药的,尤其是后者,得了它等于宣判死刑延期执行。在中西医诊治都不见效的情况下,我向书本找办法,终于读到了《因是子静坐法》。我依法练习静坐,同时改革吃饭习惯——细嚼缓咽,少吃多餐,饭前后休息等。不到半年,我竟战胜了两种死症,恢复健康。这时我已经离开上海,在北京通州农工银行工作。
  失业使我离开北方,重新回到上海的浙江银行。健康的恢复使得我除了努力工作之外,还刻苦自修业务上需要的知识。对自己过高的要求又伤害了我的健康。一九二七年三十岁,我害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病。有一天,竟在办公室内昏厥了!
  这时候的居住条件差,我不能很好地静坐(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因为我当时气功修养的水平低),于是,我就改练内功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拳)。在短短的三个月中,我又自疗好这一场重病。回想在病势严重的时候,悲观达到了极度,觉得自己很难活到四十岁。真想不到我竟能活到今天的七十岁!
  练习了内功拳,使我体会到,内功拳和静坐的姿式是相同的——都是一个“松”字‘能放就能松,所以,道佛二家都主张一切放下。我联系到科学,认为这是对重力(地心引力)的适应问题。于是,我写了一本《内功拳的科学的基础》(后改为《科学的内功拳》),自信是做了一点破除迷信,揭发真理的工作的。
  在那时,静坐有着浓厚的迷信色彩。练静坐叫作“修道”,先得求名师,而老师是不公开的,必须虔诚地去寻访,而且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得了老师,须虔诚参拜,还要对神发誓:非得其人不传,夫妇、兄弟、父子之间都不能相授受,否则要道五雷劈身之损。掌握了科学知识的人们自然不能不向迷信开火。蒋维乔先生便是有志于用科学说明静坐,同时破除迷信的一个代表人物。他所著的《因是子静坐法》曾经是通行一时的。他是受到日本的一些学者的影响的。
  内功拳也有一些迷信色彩,但不如静坐之甚;论述内功拳的书当时很少,更淡不到什么科学的阐明。我当时看到的,只有一本孙禄堂著的,书名记不起了。
  蒋维乔先生对静坐是用了苦功的;静坐对他也起了很大的功效。他在练习静坐以前身体是极度衰弱的,练习以后健康情况起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健存到解放以后,八十多岁才去世。他的《因是子静坐法》虽然对我起过很大的作用,但我们这批受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人,是习惯于离经背道,批判前辈先生的。我在《科学的内功拳》中就批评了他——认为他所说的脊梁骨可以营呼吸的理论是反科学的。其实,他的理论可以批评的地方还远不止此。破除迷信的人传布新的迷信,是往往而然的。
  我用人同重力(地心引力)的关系来说明静坐和内功拳的基本姿式,直到现在仍然是一种创见,因此,《科学的内功拳》一书,曾得到广泛的好评,对我更起到了破除自卑感、奠定自信力的巨大作用。在旧时代,一个中学毕业当过练习生的人,是不能不有浓厚的自卑感的。健康的自力获得;尤其是学业的初步成就,很有效地消除了自卑感。静坐和内功拳两种功夫的融会贯通,不但在思想认识上大进一步,在练习上也易于因地制宜,坚持不懈。所有这一切都对我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以后对于政治——国家大事和世界大事——的参与,由写文章呐喊到直接行动,从同情革命到积极参加救国会运动,都是由此而来的。
  健康的体格加上政治的责任感,产生了超出于想象的充沛的精力。当时正在“四·一二”事变过去不久,各地白色恐饰仍在残酷进行。我激于义愤,独力创办《新评论》半月刊,从写稿、编辑、校对到发行,主要地由我一人负担;每期几万字的稿子,大部分是我自己写的。而白天,还要照常在银行里做八、九小时的工作。尽管刊物水平不高,立论是那么天真而幼稚,但勇气和毅力是得到一般的好评的。刊物支持了将近一年,直到被禁止发行。
  一九三三年开始参加了救国会运动的发起,直到一九三六年被捕,这几年间的工作也是十分繁重的,救国会的文件几十万言,十分之九是我执笔的(据闻生活书店曾编印《救亡文献》一厚册,惜我未见到)。所有的重大活动,如筹措经费直到群众上街头的部署,都需要
  我参加,工作通宵达旦是常有的。
  这就招来了国民党的迫害。一九三六年五、六月,市长吴铁城以邀请吃饭为名,把我们扣留起来,并指使秘书长李大超故示惊惶,以哭泣对我们进行威胁。吴竟然指责我们想当民族英雄,我们觉得可笑:敌人已经强占了近半个祖国,他还不许人民做民族英雄,这真可
  说是典型的卖国贼腔调!由于我们义正辞严不为所屈,他终于只好释放我们。但接着,他又通过银行,对我进行迫害。
  有一天,浙江银行总经理李馥荪找我谈话,陈朵如老师也在场。他说,吴铁城给他警告,银行里不应容留章某,否则对银行不利。他又说,他已经为我慎重考虑,我最好是去英国留学,银行可以供给我在英国的费用,这里的薪水照旧发给我安家,我如能在英国学习三五
  年,回国后不但银行需要,国家也很需要。他要我回去好好地和救国会朋友们商量,取得他们的谅解。我听了,不假思索,就回答他:我愿意辞职以免银行受累,我没有必要和别人商量;救国会是一件关系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业,我不能离开它。这样,我就不仅放弃了这个一般人视为极难得的“镀金”机会,而且亲手砸碎了这个经营了二十年的“金饭碗”。许多人知道了这件事,都驾我是大傻瓜,但也有不少人是同情赞许的——柳亚子先生便是极度同情的。他赠我的诗热情洋溢,主要的原因就在此。诗附后。
  国民党用的是“调虎离山”之计。他们认为只要我出国,救国会便可以瓦解。谁知“妙计”竟落了空。而我在离开银行以后,无所牵挂,活动反而更加积极。这使得他们十分恼火。更严重的是,他们同中共的斗争着着碰壁,内部矛盾也越来越尖锐,狗急跳墙,便于十一月间对我们进行逮捕。这一事件的经过,已详见邹韬奋兄所写的《经历》和沙千里兄所写的《七人之狱》。我这里只想补充一点:
  我们入狱不久就发生了双十二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通电,重点提出了释放我等的要求。于是陈果夫就在国民党高级会议中提出枪毙我们的主张。冯玉祥将军很机智地用几句话挽回了这个危局。他说:“我们的人被扣在西安的不止七个,而且中间有蒋委员长。这时千万不能动杀机!动了杀机我们的危险太大。”于是陈果夫就只好沉默下去了。陈果夫是当时江苏的省主席,苏州正在他的统治下,看守所内忽然增加了宪兵,给予我们以警告。但我们早已计议到可能的杀身之锅,我们准备高呼爱国口号,从容就义。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上海抗战前夕,我们才被释放。我们先去南京,在南京,国民党要求我们通告解散救国会。我们同它抗争了几天,才回上海。但一到上海,救国会已被接收,改组为救亡协会了。回想几天以前在南京同国民党的抗争,真觉得难以自解。
  仅仅只有三个月左右,大伙儿就从上海撤退了。我先去香港。在香港,我接受了李宗仁的邀请,到了安徽。大致从一九三八年一月到一九三九年五月,我在当时统一战线下的安徽省政府工作;起初任省府委员兼省动员委员会的秘书长,以后任财政厅长;初期驻在六安。几个月后转移到立煌县(现改金寨县)。从上海银行经理的生活落到苏州看守所的生活,自然是一个剧变。但,更大剧变却是从二十多年的城市生活落到战时的大别山山村生活。五六千人进入到荒凉的金家寨,生活问题的严重是可以想见的。准备有了一些,但很不够,连饮水碾米等问题都是临时解决的。中间有一时期在敌人的四面包围下,枪声历历可闻,而内部还要应CC团方治和军阀张义纯的排斥,生命的危险是随时可以发生的。但这一切都被我挺过去了。我不但挺过去这许多严重的危难,而且还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铲除贪污、节约浪费”两大口号下,我把安徽的战时财政由大量的亏空转变为收支平衡而略有节余,此外还发清了欠薪欠饷,适当改善了职员、士兵的生活,而并不增加人民的负担。我还以换取统一税收的名义,每月补助新四军三万元。这是一件极其大胆的统一战线工作,是任何地方政权所不敢做的。
  据闻,美国进步作家史沫特莱女士所著《中国的战歌》中颇为详尽记述了这一时期的史实,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有很高的评价。她到大别山时,我已经离开。她仍然对我的生活和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访问和调查,如实地写了出来。我谨在此对于这位可敬的朋友表示我的深沉的悼念。可惜我以后就没有见到她,也没有读到她的作品。
  这时候还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就是我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财经干部。据了解,他们没有人犯贪污,更没有人投敌,他们的绝大多数投入了党的革命事业,其中有不少人还起了重大的作用。已故的中央财政部副部长范醒之便是其中之一。
  皖西根据地的建立是我同国民党的逃跑主义斗争的胜利果实。当时曾写了一篇题为《固守皖西,屏障武汉》的有历史意义的文章,刊在《大公报》。关于当时的民众动员工作和财政工作,我回重庆后也写了二篇文章,发表在中山文化教育馆的刊物上。
  蒋介石在发动反共高潮之前就先罢免了我,安徽的统一战线政权从此结束,全国的统一战线局面也从此破碎,皖西根据地也日就糜烂下去,终于一度沦陷。同学钱尊三兄就是在沦陷时牺牲的。
  我回到重庆后,生活马上发生问题,于是就成立了上川公司。上川公司也安排培养了一批革命干部。但数量、质量都远比不上安徽时代了。借助于迁川工厂联合会,我推动了大后方工商界的民主运动,以后发展为民主建国会的政治组织。在著名的争取和平、民主的
  沧白堂、较场口事件中,我成为国民党打击和诬告的主要对象。有关这件事的数十万言的文件,又几乎全数是我执笔的。在这个事件中共同斗争、始终不懈的,有王葆真先生和陶行知兄。行知兄就在这时去世了!《新民报》是发表我们的文件最后的一个报刊。沧白堂、较场口的打风发展为更大的法西斯打风,随而有《新华日报》和《民主报》的被打被砸。当时我的处境很危险。许多朋友劝我逃避,我不听,并在家中准备酒瓶、石块,抵抗暴力。直至一九四六年春,法院表示消极对待国民党的诬告.我才飞沪。
  在上海,我参加了“反美扶日运动”,共同组织了各界代表赴京请愿,共同发表了反对国民党伪宪法的文件。
  一九四七年,在民主同盟被解散的前夕,我流亡到香港。仍然为了自己和同人的生活,我创设了港九地产公司。在政治活动方面,我又成为“宣言专家”。各民主党派在香港联合发表的文件,又几乎全数是我执笔的。资本主义商业的经营这时也达到了最高峰,我获得了相当多的利润。正因为图利生涯同我的理想矛盾,所以,在一九四八年终,我接到中共中央的电召,便毅然舍去,秘密返回沈阳。参加了新政协的筹备工作。
  
原文1980年 发表于《文史资料选辑》第82辑  浏览:494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2/1/13 18:18:38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章立凡长夜孤灯录——章乃器在“文革”中(下)(收藏于2005/3/31 20:39:15
章立凡长夜孤灯录——章乃器在“文革”中(中)(收藏于2005/3/31 20:35:20
章立凡长夜孤灯录——章乃器在“文革”中(上)(收藏于2005/3/31 20:29:29
章立凡都门谪居录--“文革”前的章乃器(足本)(收藏于2004/12/27 21:28:53
许水涛章乃器:理想和实干铺就的坎坷人生(收藏于2004/5/7 22:18:17
章立凡“七君子”群像落成感言(收藏于2004/4/2 10:50:19
章立凡我所经历的“章乃器传”撰稿真相(收藏于2003/12/29 16:37:40
章立凡中国征信业及其开创者章乃器(收藏于2002/12/17 5:43:27
章乃器法庭问答(收藏于2002/4/3 12:37:55
章乃器我与青年(收藏于2002/4/3 12:30:25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章立凡都门谪居录--“文革”前的章乃器(足本)(访问5552次)
章乃器七十自述(上)(访问4946次)
章立凡长夜孤灯录——章乃器在“文革”中(上)(访问4201次)
章乃器七十自述(下)(访问3944次)
章立凡长夜孤灯录——章乃器在“文革”中(下)(访问3913次)
章立凡长夜孤灯录——章乃器在“文革”中(中)(访问3585次)
章立凡中国征信业及其开创者章乃器(访问3495次)
许水涛章乃器:理想和实干铺就的坎坷人生(访问3405次)
章立凡章乃器生平述略(访问3230次)
章乃器七十自述(中)(访问304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uuu点评29807号文选(评论于2007/10/26 22:37:28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文革纪念园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