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兰河是萧红的出生地。最苦难寂寞的1940年,萧红在中国的南端香港,把记忆中的生命情感写成一部《呼兰河传》。感情是寂寞的,冰冻的,凄婉但是淡淡,单调而绚烂。“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这样的文字,茅盾也说不清是小说、自传,还是叙事歌谣。这部书成了萧红的绝唱,1942年1月22日,她病逝于凄凉中。
《呼兰河传》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可能找不出真正意义上的文豪巨著。鲁迅有思想和语言魅力,是伟大的社会批判家,但作为文学家似还不能与托尔斯泰、海明威等相比。中国有若干的名家名作,《呼兰河传》是其中的一部。写故乡的风俗人情,对生命地细碎的情思,能娓娓诉述、情理交融已经称得上优秀,而萧红笔下是冰冻的,透彻到你的骨髓里。只有经历了无限热烈和悲惨,半部红楼一样的生命感情,才会像冰冻一样;也只有枯涩中脉动的叙述,那种语调超越了内容的语言,才能表达这冰冻的感情。 在现代文学教材里,《呼兰河传》一笔带过,评价还不如《生死场》。近二十年来热烈的文学研究,挖掘了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给人的感觉跟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的重点一样。夏志清忽略了《呼兰河传》,我们的教科书也一直忽略。似乎只有香港的司马长风独具慧识,《中国新文学史》中有满满的一节写《呼兰河传》的内容和艺术。这个慧识现在才逐渐成为共识。当外在性的东西被时间的风吹刷去了后,文学的本质性的价值就更熠熠闪光。 笔者五年前曾去过呼兰县城,听一位秘书长绘声绘色地讲萧红怎样爱父亲,父亲怎样爱萧红。笔者还去了介绍说的萧红墓,就在动物园的边上。 不知香港的浅水湾蓝天碧水依旧否? |
浏览:104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