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爸爸是孤儿 我的爸爸出生于1939年。 他7岁丧母,10岁丧父,是个孤儿。 1946年,也就是日本战败的第二年,扶余县弓棚子区前加四号屯任家大院一日之内因瘟疫死亡7口,其中有刘家三口,也就是爸爸的母亲和他的两个姐姐。这场瘟疫,据老一辈人说,是日本人从扶余逃跑时投放鼠疫细菌造成的。 应该是1949年,爸爸的爸爸因为光着脚板劳动,被锐物扎伤感染破伤风去世。年幼的爸爸被他的姥爷任家抚养。 据爸爸1971年简历表记载:8-11岁在外祖父家生活,12-17岁在四号小学读书。那么12-17岁读小学的一段时光,他应该居住在外祖父家,靠祖父母和舅舅抚养。18-20岁,他到扶余五中读书,校址在今天的扶余市弓棚子镇,距离他居住的前号村(那时应该叫四号大队)18里左右,如果通校,他应该还住在舅舅家。扶余五中毕业后,他去白城农校读书,因挨饿辍学后到双鸭山当学徒,到1962年与母亲结婚之前这段时光,他颠沛流离,一个人孤苦伶仃,从他的日记中能看到那种孤独无助。 1962年父亲生日的那天,父亲和母亲结婚。虽然没有自己的房子,暂时借住在亲戚家中,但毕竟有了自己的家。 此后,他和母亲辛勤劳作,节俭持家,随着一个个小生命相继诞生,虽然生活条件还是那样艰苦,但是他不再是孤独一个人,他浑身充满了干劲。特别是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他感到找到了组织,心灵上有了更大的依靠。在日记中他这样写道:“在我的一生中没有想到能够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里边来。在上级党的帮助和工作队亲自教育(下)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正确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可是今后还要更进一步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那就是要学习好毛主席著作。” 如果没有母亲给他一个家庭,父亲在生活上还是一个孤儿;如果不是共产党吸收他加入组织,在心灵上父亲永远是一个游子。 所以,父亲一直教育他的儿女们不要忘了党的恩情。他没有说出的,是不要忘了母亲对于刘氏家族的恩德。 |
浏览:33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