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乃器文集》序
章乃器先生是救国会七君子之一,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但近年来很少有人研究他,特别是他的经济学术思想。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治上的声誉使他被视为政治人物,而忽略了其经济学术成就;二是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使他从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长期消失,因言而废其人,又因人而废其言,当平反时人已辞世。华夏出版社在章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将先生的哲嗣章立凡同志所编的《章乃器文集》出版,是很有意义的事。 作者生于忧患频仍的清末,少年时投笔从戎,参加辛亥革命。后来又长期服务于银行界、工商界,通过刻苦自学,由一名银行练习生成长为中外知名的经济学家。他精通银行实务和财政管理,是我国近代经济学家中少有的货币专家和理财家。 作者的代表作《中国货币金融问题》一书,曾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他主张废除各种封建性的和殖民地化的货币,实现币制的统一;他反对中国加入英镑、美圆等外币集团,力主摆脱列强对中国货币的控制,以保护中国的民族工商业。 作者是首倡创建中国现代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学者之一,他主张以“扩张信用”代替通货膨胀,加快资本的流通;“推行票据承兑和贴现,使短期资金市场现代化;同时推行股票和公司债票,使长期资金市场——证券市场——国民经济化”。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我国早期的票据交换和承兑机构。 作者在抗战期间发表的《由节制游资说到国民财产总登记》等文章中,反对官僚资本和投机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主张对国民财产实行总登记,要求“消灭秘密财产制度”,对官僚资本在国内外的财产进行调查,并依法课税。 作者在《工业的立体发展》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即工业组织和技术的平面发展,必然造成重复建设,主张把国营和民营工厂组建成“运用高度的组织力量和高深的技术”的立体工业经济体系,以国营工厂为主导,实行统一指导和管理。 作者期望战后我国会出现一个和平建设时期,实现“资本国家化,享受大众化”的民生主义。他在《我国战后经济建设的两大问题》一文中,提出:(1)如何大量动员国内私有资本,而同时能防止资本主义的抬头;(2)如何大量吸收国外资本,而同时能保护国民的产业。他认为:我们不要有大资本家,但是必须有大规模的企业。那可能是合作制度,也可能是大公司小股东的制度。 作者认为,为了加快中国工业化的步伐,国家在对民族工业实行保护政策的同时,不应反对在平等的原则下有计划地吸收外资。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引进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其次才是让外人设厂。设厂要采取特许制,规定年限和在一定时间以内以技术传授国人的条款。特许经营的项目,限于我们无法经营,或虽能经营而质量却离必须的水准太远的事业。我们要防止不合理的国际竞争,然而必须接受合理的竞争。倘使国内已有的竞争不足以策进步,就应该欢迎外厂来竞争。 新中国成立后,作者出任新中国首任粮食部长,参与了党和政府制定粮食统购统销的重大政策。对于粮食价格的政策性补贴,他反对把“不惜赔钱”理解为“不计成本”,经过他和各方不懈的努力,确立了经济核算制,使粮食部门扭亏为盈,开始向国家上缴利润。他的管理经验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好评。 作者的预见性思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于培育我国的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建立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利用外资以及廉政建设等等,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对于章乃器先生的经济学术观点,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读了章先生的文章后,无论是赞成或不赞成的,都可从中引发自身的思考。 出于对经济科学的爱好,我每看到经济论文,就手不释卷。近日有幸阅 读了章乃器先生文集稿中有关经济学术的论文,读后有感于斯,为文以记。现应编者要求,录以为序,作为对这位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经济学家的纪念。 马 洪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日 |
原文1997年 发表于《章乃器文集》,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浏览:1551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