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魂兮归来--谭树金老大人纪念馆

谭嗣同的近代特质

张平仁

  
  一百年前的金秋,谭嗣同血洒北京菜市口。
  
    他本来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走脱。康有为、梁启超都走了,他却坐以待捕,原因简单而干脆:“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以变法流血者,请自嗣同始!”一句话,便把自己永远定格在了历史的画卷上。这种前无古人的风范,使无数接下来者为之洒泪洒血。痛感悲壮之余,人们不禁沉思:他的鲜血到底包含着怎样的凝重?
  
    中国知识分子向来以道自任,不乏参与政治的强烈愿望,但行道时,却往往掺进些许私念。做官首先不是为了救世,不是为社会服务,而是为了光宗耀祖、飞黄腾达。过重的私念包袱,使神圣的道大打了折扣。有官做固然可以行道,无官做,或者干脆不愿做官,也有足够丰富的理论为凭借,退缩到自我的狭小圈子里,甚至去做隐士。社会的污浊,官吏的腐败,民生的凋敝,甚至民族的兴亡,统统可以视而不见。社会责任感被抛在一边,眼中只有自己的性命和清高,道蜕变成了自我平衡、自我慰藉的麻醉剂。尊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中国文人,说到底是一伙个人主义的政治打工者。
  
    谭嗣同走出了这个行列,他没有选择君主,没有选择功名富贵,而是选择了社会责任感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他不可能退缩到自我狭小圈子里,他必须义无反顾地去为这个社会奋斗。一向消极避世的佛教,在他那里,也成了积极献身的理论武器。他眼中只有危难中的民族,没有个人的毫发:“蠢尔驱壳,除救人外,毫无他用。”生命即将不存,可谓“穷”到极点,但他依然没有退缩,无私才能无畏,他用自己的鲜血印证了自己的誓言。梁启超把他的“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改为“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简直是一种亵渎。
  
    传统中国是一个网罗密布的社会,知识分子既是网罗的制造者,又是维护者,更是受害者。在网罗的层层包裹下,知识分子的自由精神和创造力被冻结了,一个个变成了网罗的奴隶。谭嗣同高唱“冲决网罗”,横决一切,勇猛直前,一股浓烈的湖南辣子味冲鼻而来。神圣的名教成了万恶之源,高高在上的君主被斥为民贼,一切都应当冲决,一切都应当“日新”。冲破枷锁,变异创新,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正是长久浸在酱缸里的中国士人最缺乏的精神。
  
    士既专以道自任,便与实践拉开了距离。老圣人孔子就斥责希望学种庄稼的樊迟为“小人”,后来更极端到“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主”,空留一个充斥心性的皮囊,毫无实践处事能力。英雄如岳飞、文天祥固然是老百姓心中的圣人,不事实践、潜心修性的隐士却更深地钻进了士人的灵魂深处。士人每以“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为极大的耻辱,但在人人从事生产的蒙古人看来,士人妄图专事读书和做官,实在不如还得多少付出点劳动的娼妓,只不过比完全不劳动的乞丐略强罢了。
  
    中国的知识分子,最易的莫过于吟几句诗,做学者就有难度了,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并上升到哲学层次的,只是零星地散落在长长的思想史上。同时具备这些特质,并更出色地表现为政治家和实干家的人,只有打着灯笼去找了,谭嗣同就是这灯笼下的一个,尽管他的诗、学问、哲学思想都不是一流。如果说,十载漫游只是他的实践能力初露端倪,那么甲午海战后,他则完全成了一个实干家,兴算学、设学会、办报、开矿,轰轰烈烈。变法过程中密结袁世凯,谋诛西太后,魄力之大,连康有为都想居功己有。文弱书生的迂腐气被一扫而光,他最后终于以鲜血把自己卓越的政治见识与处事能力推向了极致。谭嗣同火花般的生命历程表明,惟有思想学识与实践能力兼而有之,知识分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谭嗣同是一个侠客。他随大刀王五摆弓弄剑,朔风中狂驰边塞,怒涛里乘舟自若,诗中亦高歌“短衣长剑入秦去”。侠不仅以武为躯壳,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对自由意志的追求,一种先民强悍的民族根性的体现。曾几何时,刚烈悲壮从士人身上悄然消逝,代之以谦让平和的弱质形象。谭嗣同的鲜血再次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压仰已久的雄强桀骜的灵魂,当时就有人提出要振兴武侠,“取古人武勇之精神,因时势而善用之”。这是民族的灵魂,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一个民族如果不想屈服,如果要永远充满活力,就不能没有侠气。一位近代著名人物曾意味深长地指出:士无侠气,则民心弱。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居然牵系在士有无侠气上,这无疑是士人的一份沉重。
  
    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有两个时期,一是春秋战国,一是近代,社会转型期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学术空间和自由的思想园地。集学者思想家为一体,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引导着历史的潮流,开阔的眼界,健全的人格,独立的批判能力和探索精神,使他们与其他时代的知识分子划出了界线。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不是学而优则仕,也不是埋头做学问,而是领时代之先,走在社会启蒙与变革的前列,用自己独立的思想为社会服务。近代知识分子出色完成了这一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艰难的历史任务。
  
    风雨飘摇中的近代中国,滋生出了层出不穷的奴才汉奸,也孕育出了像谭嗣同这样的民族脊梁,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把中国推出了泥淖,走向了振兴。传统文化在散发着腐烂气的同时,又饱含着变异创新的内力,我们不禁为我们民族顽强的生命力而深深震撼了。
  
    谭嗣同不是近代最杰出的人物,却最具近代特质。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的鲜血凝聚了太多的异质特征。他血性的形象穿越了百年的沧桑,愈加真切地站在了我们面前,永久地启示着知识分子的人格设计。
  
  
 浏览:695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1/11/9 8:58:27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TOM祈父(收藏于2008/4/6 7:31:58
TOM祈父(收藏于2006/4/16 22:26:36
澄澄想念爷(收藏于2006/3/31 18:29:49
祈父佑(收藏于2005/11/20 19:20:57
佚名慕王谭绍光(收藏于2001/12/22 22:59:34
佚名谭鑫培孙子谭富英(收藏于2001/12/22 22:59:19
佚名谭鑫培派(收藏于2001/12/22 22:58:17
佚名谭嗣同与对联(收藏于2001/12/22 22:57:58
佚名谭嗣同墨宝在杭州重现于世(收藏于2001/12/22 22:57:44
佚名谭嗣同研究会(收藏于2001/12/22 22:57:30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佚名谭姓来源和谭姓名人(访问3857次)
鸠摩罗什 等译佛经(访问2121次)
佚名慕王谭绍光(访问1884次)
佚名谭鑫培孙子谭富英(访问1640次)
戚永谭嗣同思想研究的新探索(访问1363次)
佚名谭嗣同故居和谭嗣同墓(访问1225次)
佚名晚清悲歌(访问1169次)
谭树金幼学琼林(访问1148次)
佚名谭嗣同与对联(访问1098次)
余杰谒谭嗣同墓(访问92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0/5/1 9:23:03
访客点评6096号文选(评论于2007/10/11 17:37:06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