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抗战死难先辈祭奠堂__盟国军人及国际友人祭奠堂
抗战死难先辈祭奠堂

埃德加·斯诺和红星照耀中国

平共处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的作家、新闻记者,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在中国度过了十三个年头,1942年至1943年之间又来过一次。新中国成立后,于1960年、1964年至1965年和1970年期间三次来华访问。斯诺的一生写了大量的文章、报告、评论和著作,而这些又主要以中国社会和中国共产党为题材,因此可以说斯诺的一生始终和中国联系在一起。他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朋友,他在弥留之际所说的一句话便是“我热爱中国”。
   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堪萨斯城。他的先辈从北卡罗林纳向西迁徙到肯塔基,随后进入堪萨斯地区。1928年,他开始漫游世界。他抵达上海,成为一名记者。此后有13年未曾离开远东。在踏上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旅程之前,他的足迹已经踏遍西北的饥荒地区。早在滇缅公路开通前十年就穿越了它所经过的路线,报道了1932年在上海不宣而战的战争,并成为《星期六晚邮报》的一名记者。当时他已是孙中山夫人的朋友,结识了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和作家。1932年,他与妻子安家北京,住在燕京大学附近,该校是美国传教士赞助而创办的第一流的基督教会学校。这对精力充沛、十分机警的年轻夫妇,开始广泛地了解1935年底反对日本侵略的中国学生运动。他们学习汉文,不久就能较流畅地说中国话了。此外,除在出版他记述日本侵略的《远东前线》一书之外,埃德加-斯诺还编辑了一本现代中国短篇小说英译集--《活的中国》。
    这样,在日本侵占满洲并向华北扩张的行径占据各报头条新闻的这段时期,这位年轻的美国人不仅报道了当时发生的事件,还对这些事件背后的中国爱国青年的思想和情感有所触及。他以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具有博大的人类同情心,理解中国知识分子中的革命活动并能使用基本的中国话与他们交往的青年人。不仅如此,埃德加-斯诺还是一位活动家,乐于推动有意义的事业,而不是一个纯被动的旁观者。尤其是他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热情求实的记者,并能正确评价这一时代的主流,用生动的色彩向美国读者大众描绘它们。
    1936年,他沿着美国越过太平洋向亚洲扩张的方向继续西行。这一扩张经过美国在商业上、外交上和传教上经历一个世纪的努力达到了顶点。在这个世纪,美国与各通商口岸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那里,外国人仍旧保留着他们的特权,传教士已把触角伸入到中国腹地的广大农村,刺激和促进了现代化的初步尝试。本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的基金会和传教士致力于“乡村建设”运动,通过在农业中采用科学技术来改造乡村生活。同时,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留学归来的中国学生也加入了现代爱国者的行列,他们越来越坚决地不惜代价抵抗日本的侵略。西方式的民族主义与作为现代化动力的西方科学技术就这样在中国舞台上结合起来,这两种因素都是由美国的介入而刺激起来的。
    尽管有这些发展,然而,在南京新的国民政府的主宰下的中国广大农村的那些令人忧愤的严重问题也仅仅是刚开始被触及。由于日本侵略的干扰,蒋介石和国民党只专注于以沿海通商口岸和长江下游省份为中心的防御,对于农村的革命变革几乎不予考虑或无动于衷。此间1936年,人们只知中国共产党被称为“赤匪”,没有一个西方观察者与其领导人有过直接接触,或向外部世界报道过他们。事隔三分之一世纪之后,在我们看来,当时几乎无人知晓毛泽东和他所领导的运动,这一点简直令人不可置信。当斯诺来到它的司令部时,中国共产党已有了15年的历史,但20年代它所遭遇的灭顶之灾给它留下的是动荡和虚弱。
    1936年6月,当斯诺揣着孙中山夫人的介绍信启程前往地处西北被封锁的红区时,他对中国状况和中国青年的思想感情的洞悉,使他具备了几乎是唯一能够去感受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强大感染力。借助在西安的东北军的好意--该部已做好了与共产党建立某种统一战线的思想准备--斯诺得以通过封锁线,到达共产党的首都保安(在西北,它比后来的首都延安更僻远),会见了毛泽东,恰在此时,毛对于别人对他作公开宣传也有思想准备。
    1936年10月,斯诺离开被封锁的红区,他在那里度过了4个月,记录了毛泽东本人作为一个革命家的生活事迹。斯诺给报纸撰文讲述了毛的令人大开眼界的故事,并于1937年7月根据他的笔记,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不仅首次介绍了毛泽东与他的同事们的有关历史及其出身,而且还指出了这一鲜为人知的运动的未来前景。更难能可贵的是,埃德加-斯诺的这部书作为历史的记录和一种大趋向的预示,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斯诺一生所写的著作主要有(按时间顺序):《远东前线》、《活的中国》、《红星照耀中国》、《为亚洲而战》、《人民在我们一边》、《苏维埃力量的格局》、《斯大林需要和平》、《红色中国杂记》、《复始之旅》、《大河彼岸》和《漫长的革命》等。在这些著作中,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最大的,当推《中国照耀中国》。这部书是斯诺在1936年下半年到西北红区进行秘密访问后所写的报道,于1937年10月由伦敦戈兰茨公司首次出版,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这是有关中国共产党情况的最早最详尽的报道,它向世人宣传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情况,从而打破了国民党的长年封锁。在这个意义上,斯诺是立有大功的。
 浏览:2271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1/9/11 16:28:13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收藏于2001/9/11 16:31:14
四万万人民(电影)(收藏于2001/9/11 16:29:58
尤里斯·伊文思(收藏于2001/9/11 16:29:07
平共处埃德加·斯诺和红星照耀中国(收藏于2001/9/11 16:28:13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收藏于2001/9/11 16:26:54
聂荣臻聂荣臻率晋察翼军区指战员悼文(白求恩)(收藏于2001/9/11 16:24:39
徐焰白求恩(收藏于2001/9/11 16:23:47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收藏于2001/9/11 16:21:07
中新社记者 王国安金陵永生——美国人魏特琳女士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不平凡事迹(收藏于2001/9/11 16:18:45
国防大学教授 徐焰柯棣华·印度名医战太行(收藏于2001/9/11 16:17:2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中新社记者 王国安金陵永生——美国人魏特琳女士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不平凡事迹(访问5228次)
四万万人民(电影)(访问2308次)
平共处埃德加·斯诺和红星照耀中国(访问2272次)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访问2093次)
聂荣臻聂荣臻率晋察翼军区指战员悼文(白求恩)(访问2019次)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访问1941次)
尤里斯·伊文思(访问1913次)
国防大学教授 徐焰柯棣华·印度名医战太行(访问1820次)
徐焰白求恩(访问1666次)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访问1640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09/5/29 17:39:06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