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5月24日下午4时,黄自的追悼会在武汉汉口五族街青年会大礼堂举行。田汉说“黄自是最有青年气的音乐家,他学习音乐的动机是为民族国家,和一般的学院派音乐家不同”,“应该不分派别和感情,为着一个目标奋斗,才是今天追悼会黄自先生的意义。”
然而—— 1952年,就有文章把目标对准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几乎有三十年是在买办资产阶级的方针指导下,走着一条唯西洋音乐最崇高的错误道路,结果许多创作人才被窒灭了,被断送了,这应该成为大家痛切的教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黄自被看作学院派的代表,未能得到公正评介。 1957年,又有人说:上海音乐界是半片天,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要把权从资产阶级手里夺过来。于是派人夺了权,把一大批人打成右派。后来又出了一部电影用含沙射影的手法,把老上海音专隐喻为国民党的文化特务机关,不择手段地排斥一切左翼的抗日爱国人士;黄自被说成与国民党权贵勾勾搭搭,打得火热,为他们炮制粉饰太平的反动歌曲,是与左翼进步文艺争地盘的“御用音乐家”。 “文革”初期,张春桥有一次问当时上海音乐学院的党委书记钟望阳:“你们那个学校是谁在领导呀?”钟望阳回答说:“是党在领导嘛!”张春桥听了大不以为然,摇了摇头说:“不是的,是黄自在领导!”那时,黄自又被说成“国民党的御用音乐家”、“蒋介石的同盟军”、“反共吹鼓手”。黄自留下的手稿、曲谱和书籍,抗战8年失散了一批,这一时期又有很大部分被焚烧殆尽。 至今,黄自离开人世已有半个多世纪,关于他的话题却从没有终断过。但不论艺术派别之间如何争论,关于黄自的一个巧合已定格为无法改写的历史:5月9日,是黄自先生的忌辰,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国耻纪念日”之一。想起黄自,就自然会想起“勿忘国耻”“勿忘二十一条”。 而黄自先生本人,当他于1938年5月9日,躺在日军铁蹄下的大上海的一张病床上流干最后一点血的时候,可曾想起1919年5月9日,一个就读于北京清华学校中等科的15岁少年,庄严宣誓“勿忘国耻”,“勿忘二十一条”,“从此以后,愿牺牲生命保护中华民国人民、土地、主权。” 1938年6月15日,黄自辞世前的绝笔——由吴宗海先生作词的《热血歌》发表:「热血滔滔,热血滔滔,像江里的浪,像海里的涛,常在我心头翻搅;只因为耻辱未雪,愤恨难消,四万万同胞啊,洒着你的热血,去除强暴!」 1939年4月,黄自被安葬于上海西郊的中国公墓。1992年,与夫人汪颐年合葬于上海天马山公墓。 |
浏览:3815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