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与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相结合,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广大畲族人民群众最需要满足的精神需求是什么,应该是他们的寻根意识。追溯畲族远古历史,众所周知,畲族起源于广东潮州凤凰山。由于年代悠久、路程漫长、时间剥蚀,知道自己过去的畲族人越来越少,重温历史、唤醒记忆、内聚人心成为时代的要求,也是这一代畲族人责无旁贷的义务与责任。
畲族散布于东南闽、浙、粤、赣、皖地区,呈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农业经济曾是畲族存在的前提,在市场经济浪潮席卷全国的今天,随着造福工程、搬迁工程进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畲族人不断迁出山区,向集镇转移,随着与汉族人口的杂居,畲汉交往的增多,保持民族特色,维护民族特性,就越来越困难了。如果畲族人士没有意识到进行民族自我教育的必要性,那伴随时间的流逝,民族历史、传统文化也将丧失,如同文物那样,随着民族文化载体的消失,民族精神文明将不可复得,留下将是永远的遗撼。 利用畲族固有的思想资源,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在新环境下予以重新诠释,重构新时代的文化,否则先进文化就无从谈起。历史记忆的价值取向有两种:一种是回溯根源,通过寻根让树木的无数枝叶都回溯到共同的根源上来,在共同坚实的基础上,增进彼此民族认同感。另一种斩断根源,记忆是为了将连累自己的根源挖出并铲除掉,为了现实的目的,面对剧烈的冲突,自愿放弃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之根,其实这也是一种记忆,只不过以更激烈、更无奈方式表现罢了,因为这个挥之不去的梦魇绝不会消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重组畲族历史必须在这两种记忆价值取向中,取得一种平衡。寻根就是保持历史记忆,发展有特色的民族传统,断根是想与历史割绝关系,其实也是一种创新、推陈出新,在传统文化的根源上,创造出自己的新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历史因之而延续,传统因之而传承,文明因之而发扬,社会因之而进步,人类因之而辉煌。要在两者之间,寻找出畲族文化发展的内在理路和发展的可能性,只能从畲族最有代表性历史传统和文化中去寻求,从畲族之所以成为畲族的理由中去探觅。 畲族的共同记忆是什么,是畲族的盘瓠传说,历史上代表畲族文化的建筑物是什么,是畲族的盘瓠祠。在传说中,畲族人对于盘瓠祠的记忆已经非常淡薄了,在民间文献中,却几乎都保留有盘瓠祠的记载,许多族谱的目录中有“重建盘瓠祠序”或“盘瓠祠重建序”,序中称:要在“广东潮州府凰山重建盘瓠总祠”。族谱载明地址、四至、面积、方向、重修的理由、由何人出资等内容,如《潭西雷氏族谱》:“凤凰山原有祠址,与南京一脉相连,因世远年没,祠宇倾圮,祖灵未妥,今族众捐资将凤凰山旧址重建祖祠,其祠坐丑山未向,直二十四丈,横十八面丈,前至雷家坊,后至观星顶,左至会稽山,右至七贤洞,开具明白,以为盘蓝雷钟四族永远为据”。 共同的历史记忆储存于每一个畲族人心灵深处,寻找盘瓠之根,重建盘瓠之祠,就是发掘民族心理,激荡民族认同意识。当然有一个前提,即盘瓠祠所具有合法性和正统性,合法性就是盘瓠祠必须是畲族的、畲族化的,盘瓠祠的名称、形式、内涵、依据、理由等等都值得考虑。正统性就是必须直接传承盘瓠总祠的灵脉。佛教有则禅宗故事说:严冬酷寒,有僧将寺院内的木佛像拿来烧火取暖,有人责问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要看看有没有舍利子,木雕佛像根本不会舍利子,僧称既然没有舍利子,烧了要何妨。这故事提出了神像是否灵验,也提出了信仰是否正统的问题。要让盘瓠祠的合法性得到广大畲族群众承认,就必须是广东潮洲盘瓠总祠分派,只有这样,畲族历史传统才能在新时代和新区域中得到传承,畲族文化根植于畲族群众之中,盘瓠文化的生命力来源于畲族群众,有了广大畲族同胞的认同与支持,畲族文化薪火相传、代代不绝,才能立于不亡之地。 从往事追忆中,以界定畲族历史与传统;从重组过去中,以表述我们对自己文化的理解;从不同叙述中,以确定自我及与汉族的关系;从缅怀先民的事迹中,再现民族共同体的集体历史记忆;从传统资源重新诠释中,寻找畲族的未来。只要我们作出有利于畲族发展的重新阐释,重建畲族盘瓠祠不仅可能,还是非常必要的。应该将重建盘瓠祠的建议,提到畲族文化建设的议程上来。故作此文。 重建盘瓠祠初步构思(草稿)(建筑或网站)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力争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与畲族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相结合,努力创造畲族人民自己的新文化。 二、原则:按照党的民族政策,遵循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达到共同进步,繁荣畲族民族文化。 三、目的:在畲族同胞和汉族群众能接受的前提下,直接诠释畲族历史,唤醒往昔沉睡的记忆,再现畲族古老传统,展现畲族独特文化,宏扬畲族民族精神,增加民族共同意识,凝聚畲族群众人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 四、地点:可考虑在宁德市中华畲族宫内忠勇王殿后山或其他地方(待定)。 五、布局:在忠勇殿的中轴线上向后延伸建“盘瓠祠”,为唐代建筑形式,祠内设有五个牌位:盘瓠氏、盘氏、蓝氏、雷氏、钟氏,其他香位另定。从忠勇王殿通向盘瓠祠的左右两条通道,可设计为走廊,右边走廊设计为“祖图”石碑长廊,左边设计为《开山公据》和《高皇歌》石碑文字。在两边长廊的始端即与忠勇殿连接的空地处,设计为盘瓠子孙的签名碑,凭畲族人身份证签名纪念。 我曾在一个交友网页上发布消息,但没有人响应。看到你的文章觉得“吾道不孤”如果有需要本人可将有一些畲族研究文章供出下面是那条消息:本人对畲族的过去现在未来颇为关注 ,想建一个畲族网站。 希望找一或数位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有能力擅长电脑的畲族弟兄姐妹们来做一起来做此事,以表示还有人在畲族文化即将消亡之际,蓝雷钟子孙没有数典忘祖。 本人对宗教尤其佛教对民族尤其畲族有兴趣有思考者。当然这是吃饱后没有事做的有闲人才会想到的,相信在中国东部有这类畲民。以表示还有人在畲族文化即将消亡之际,蓝雷钟子孙没有数典忘祖。 我的伊妹儿是lan646538@sina.com |
浏览:185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