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千秋家国梦__太史公祠 -- 司马迁纪念
千秋家国梦

史记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资料

  王瑞来 注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1)为楚怀王左徒。(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注释】(1)“楚之同姓”,楚国王族姓芈(音mǐ),屈原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姓,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2)“楚怀王”,楚国国君,楚威王之子,名熊槐。公元前三二八年至前二九九年在位。详见本书《楚世家》。“左徒”,官名,战国时楚国所设。负责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等事,地位相当于上大夫而低于令尹。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1)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2)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注释】(1)“上官大夫”,楚人,上官是复姓,大夫是官名。旧说上官大夫即后文提到的靳尚。据清梁玉绳《史记志疑》考证,二者并非一人。(2)“属”,音zhǔ,缀辑,撰述。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1)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2)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3)《小雅》怨诽而不乱。(4)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5)下道齐桓,(6)中述汤武,(7)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絮,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絮,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8)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9)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注释】(1)“《离骚》”,屈原诗歌篇名。二字历来解说甚多,汉代应助说法较为通行,即“离”,遭受,通“罹”字;“骚”,忧愁,忧患。(2)“惨怛”,指人内心痛苦的情绪。“怛”,音dà。(3)“《国风》”,《诗经》的一部分。采自各地民间歌谣。有十五国风,自《周南》至《豳风》并一百六十篇。内容多描写男女爱情。(4)“《小雅》”,《诗经》的一部分。大部分是西周后期及东周初期贵族宴会的乐歌,小部分是批评当时朝政过失或抒发怨愤的民间歌谣。共七十四篇。(5)“帝喾”,远古帝王。相传为黄帝子玄嚣的后代,居毫,号高辛氏。参见本书《五帝本纪》。“喾”,音kù。 (6)“齐桓”,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以兄襄公暴虐,去国奔莒。襄公被杀,归国即位。公元前六八五年至前六四三年在位。任管仲为相,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详见本书《齐太公世家》。 (7)“汤”,商王朝的建立者。又称天乙、成汤。详见本书《殷本纪》。“武”,周朝国君。文王子,姬姓,名发。起兵伐纣,与纣战于牧野,灭殷,建立周王朝,分封诸侯,都镐。详见本书《周本纪》。 (8)“濯”,音zhuó。淘米洗菜的泔水。“淖”,音nào。湿泥。“污”,音wū。停滞不流的浊水。(9)“皭”,音jiǎo。洁白。“滓”,音zī。污黑。  
  
    屈平既绌,(1)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2)惠王患之,(3)乃令张仪详去秦,(4)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放之地六百里。”(5)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浙,(6)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7)遂取楚之汉中地。(8)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9)魏闻之,袭楚至邓。(10)楚兵惧,白秦归。而齐竞怒不救楚,楚大困。  
  
  【注释】(1)“绌”,音chù。通“黜”,废免。(2)“从亲”,合从相亲。“从”,音zòng。通“纵”。(3)“惠王”,指秦惠文玉,秦孝公子,名驷,公元前三三七年至前三一一年在位。详本书《秦本纪》。(4)“张仪”,魏人。倡连横之说,游说六国共同事奉秦国,博得秦惠文王的重任。“详”,通“佯”。详见本书《张仪列传》。(5)“商、於”、地名。指秦商、於两邑及两邑之间地区,即今陕西商县东南至河南内乡东一带。(6)“丹、浙”,地名。“丹”,指今陕西、河南二省间丹江以北地区;“浙”,今河南浙川县西。(7)“屈匄”,楚大将军。“匄”,音gài。(8)“汉中”,郡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湖北郧县以西、珍珠岭以北地区。(9)“蓝田”,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监田县西。(10)“邓”,地名,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北。  
  
    明年,(1)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巨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2)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3)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注释】(1)“明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即公元前三一一年。 (2)“靳尚”,楚人。与张仪有私交。据《战国策·楚策》,靳尚后随张仪一同离楚,为魏臣张旄所杀。(3)“郑袖”,楚怀王妃,其事尚见《战国策·楚策》。  
  
    其后诸侯共击楚,(1)大破之,杀其将唐眜。(2)  
  
  【注释】(1)“诸侯共击楚”,据本书《楚世家》,楚怀王二十八年(公元前三○一年)秦、齐、韩、魏攻楚。(2)“唐眜”,楚将。《苟子》、《吕氏春秋》、《汉书·古今人表》均作“唐蔑”。  
  
    时秦昭王与楚婚,(1)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2)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3)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注释】(1)“秦昭王”,即秦昭襄王,战国时秦国国君,名则,一名稷。公元前三○六年至前二五一年在位。详见本书《秦本纪》。(2)“武关”,关隘名。在今陕西商洛县西南。战国秦置,是秦国的南关。(3)“赵”,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赵烈侯(名藉),是晋大夫赵衰的后代。他与魏、韩瓜分晋国,公元前四○三年周威烈王被迫承认为诸侯,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公元前三八六年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西南)。疆域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部、河北西南部。公元前二二二年为秦所灭。  
  
    长子顷襄王立,(1)以其弟子兰为令尹。(2)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注释】(1)“顷襄王”,楚国国君,楚怀王长子,名横,公元前二九八年至前二六三年在位。详见本书《楚世家》。(2)“令尹”,官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最高官职。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1)“井泄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注释】(1)“《易》”,古占筮之书,后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又叫《周易》、《易经》。下文引“井泄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是《周易·井卦》的爻辞,“泄”,通“渫”,音xiè。涤去污秽。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1)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2)何故怀瑾握瑜(3)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4)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5)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暗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6)  
  
  【注释】(1)“三闾大夫”,官名。职掌楚国昭、屈、景三姓事务。(2)“”,音bǔ,食。“糟”,酒滓。“啜”,音chuò,喝。“醨”,音lí淡酒。糟啜醨指醉醒莫辨。(3)“怀瑾握瑜”,怀抱和手握美玉,比喻坚持高尚的德操。瑾、瑜,都是美玉。(4)“察察”,清洁的样子。“汶汶”,污浊的样子。(5)“常流”,同“长流”,指江水。(6)“温蠖”,尘滓重积的样子。“蠖”,音huò。  
  
    乃作《怀沙》之赋。(1)其辞曰:  
  
  【注释】(1)“《怀沙》”,《楚辞·九章》篇名。相传为屈原投水前的绝笔。《怀沙》诗题解说纷纭,一般指怀抱沙石自沉。一说沙是古长沙的简称,长沙是楚国祖先熊绎的封地,屈原自尽前曾到长沙,此诗为流放后怀念长沙之作。  
  
    陶陶孟夏兮,(1)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2)眴兮窈窈,(3)孔静幽墨。(4)冤结纡轸兮,(5)离愍之长鞠;(6)抚情效志兮,(7)俛诎以自抑。(8)  
  
  【注释】(1)“陶陶”,阳光温暖的样子。“孟夏”,初夏。(2)“汩”,音gǔ,快速的样子。“徂”,音cú,前往。(3)“眴”,音shùn,看望。“窈窈”,通“杳杳”,茫茫,看不清的样子。(4)“孔”,很。“墨”,无声。(5)“纡”,委屈。“轸”,音zhěn,痛苦。(6)“离”,通“罹”,遭遇。“愍”,音mǐn,忧患。“鞠”,穷困。(7)“效”,通“校”,检核。(8)“俛诎”,音miǎoqū,冤屈。  
  
    邧方以为圜兮,(1)常度未替;(2)易初本由兮,君子所鄙。章画职墨兮,(3)前度未改;内直质重兮,大人所盛。巧匠不斲兮,孰察其揆正?玄文幽处兮,矇谓之下章;(4)离娄微睇兮,(5)瞽以为无明。(6)变白而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7)鸡雉翔舞。同糅玉石兮,(8)一而相量。(9)夫党人之鄙妒兮,羌不知吾所臧。(10)  
  
  【注释】(1)“邧”,音wán,削。“圜”,通“圆”。(2)“常度”,正常的法度。这里借木为喻,指木材的纹理不会因木材形状的改变而改变。(3)“章”,通“彰”,明确。“职”,通“识”。“墨”,绳墨。(4)“矇”,音méng,目不明。(5)“离娄”,人名,相传为古之明目者。“睇”,音dì,斜视。(6)“瞽”,目盲。(7)“笯”,音nú,鸟笼。(8)“糅”,混杂。(9)“”,平斗斛的横木。(10)“羌”,发语词,带有反问的语意。“臧”,美好。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得余所示。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诽骏疑桀兮,固庸态也。文质疏内兮,(1)众不知吾之异采;材朴委积兮,(2)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袭义兮,(3)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牾兮,(4)孰知余之从容!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故也?汤禹久远兮,(5)邈不可慕也。惩违改忿兮,(6)抑心而自强;离湣而不迁兮,愿志之有象。(7)进路北次兮,(8)日昧昧其将暮;(9)含忧虞哀兮,(10)限之以大故。(11)
  
  【注释】(1)“文”,外表。“质”,内里。“疏”,疏落。“内”,同“讷”,木讷,不善言辞。(2)“朴”,未曾雕琢的木料。(3)“重”、“袭”,这里都是积累之意。(4)“重华”,人名。远古帝王虞舜之名。“牾”,逢遇。(5)“禹”,人名。夏后氏部落领袖。姒姓,鲧的儿子。相传禹继承鲧的治水事业,水患悉平。舜死,禹继任部落首领,都安邑,后来巡狩至会稽而卒。详见本书《夏本纪》。(6)“违”,违怨,怨恨。(7)“象”,榜样。(8)“次”,停宿。(9)“昧昧”,黑暗的样子。(10)“虞”,通“娱”。(11)“大故”,指死亡。  
  
    乱曰:(1)浩浩沅、湘兮,(2)分流汩兮。(3)修路幽拂兮,道远忽兮。(4)曾唫恒悲兮,(5)永叹慨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怀情抱质兮,独无匹兮。伯乐既殁兮,骥将焉程兮?(6)人生禀命兮,各有所错兮。(7)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爱哀,(8)水叹喟兮,世溷不吾知,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兮,愿勿爱兮。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兮。(9)  
  
  【注释】(1)“乱”,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篇未总括全篇要旨的文字。(2)“沅”,水名。即沅江。源出贵州,至湖南黔阳下始称沅水,经沅陵、桃源等县,至汉寿县注入洞庭湖。“湘”,水名。又名湘江。与漓水同发源于广西兴安海阳山,纵贯湖南全境,汇合沅水叫沅湘。(3)“汩”,音gǔ。流淌。(4)“忽”,形容遥远。(5)“唫”,yín,同“吟”,咏叹。(6)“伯乐”,人名。春秋秦穆公时人,以善相马著称。(7)“错”,同“措”,安排。(8)“曾”,同“增”。“曾伤”,重重的哀伤。(9) “类”,榜样。  
  
    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1)  
  
  【注释】(1)“汨罗”,水名。在湖南省东北部。上游汨水,流经湘阴分为二枝,南流者叫汨水,一经古罗城叫罗水,至屈潭两水复合,故名泪罗。“汨”,音mì。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1)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2)  
  
  【注释】(1)“宋玉”,战国时楚鄢(今湖北宜城南)人。曾为楚顷襄王大夫。擅辞赋,作品流传至今的有《九辩》、《招魂》、《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唐勒”,战国楚人,与宋玉同时。擅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唐勒赋四篇,今皆亡佚。“景差”,战国楚人。仕顷襄王为大夫。善为赋,与宋玉、唐勒齐名,《楚辞》所收《大招》,或题景差所作,《汉书·古今人表》作“景瑳”。(2)“为秦所灭”,秦灭焚在公元前二二三年。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1)过湘水,投书以弔屈原。  
  
  【注释】(1)“长沙王”,指西汉初异姓长沙王吴芮的玄孙吴差。“长沙”,汉郡国名,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太傅”,官名。古三公之一,周始置,职辅佐君主。汉高后元年(公元前一八七年)置太傅,位次太师。西汉时各地封国建制类中央,故亦设太傅。  
  
    贾生名谊,雒阳人也。(1)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2)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3)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4)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5)  
  
  【注释】(1)“雒阳”,古都邑名。汉时故城在今河南洛阳市东。(2)“廷尉”、官名。汉代掌管刑狱的最高长官。“河南”,郡名。在今河南省西北部,治所在今洛阳市东。(3)“孝文皇帝”,即汉文帝。名刘恒,汉高祖子,公元前一八○年至前一五七年在位,提倡农耕,免农田租税凡十二年,主张清静天为,与民休息,使全国经济渐次恢复发展,史与其子景帝两代并称“文景之治”。详见本书《孝文本纪》。(4)“李斯”,秦始皇时的丞相,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从荀卿学,战国末入秦。对秦王朝的建立与巩固起很大作用。秦始皇死后,被宦官赵高所杀。(5)“博士”,官名。汉初的博士掌管古今历史、典章等事宜。是时贾主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1)  
  
     【注释】(1)“太中大夫”,官名,汉时朝廷中掌管议论的官员。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1)易服色,(2)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3)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注释】(1)“正朔”,正月初一。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重定正朔。因此,正朔通指帝王新颁之历法。(2)“服色”,古时每个王朝所定车马祭牲的颜色。如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之类。“改正朔,易服色”,一语,源出《礼记·大传》。(3)“绛”,指绦侯周勃。周勃从刘邦起义,以军功为将军,封绛侯,汉惠帝时为太尉。吕后死,周勃与陈平等共诛诸吕,迎文帝即位。详见本书《绛侯世家》。“灌”,指颖阴侯灌婴。灌婴从刘邦起义,屡立战功,封颖阴侯。吕后死,与周勃、陈平合谋诛诸吕,推立文帝。官至太尉、丞相。详见本书《灌婴列传》。“东阳侯”,张相如,曾任河间郡守、中大夫。“冯敬”,时为御史大夫。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1)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弔屈原。其辞曰:  
  
  【注释】(1)“適”,音zhé,通“谪”,惩罚。  
  
    共承嘉惠兮,(1)俟罪长沙。(2)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托湘流兮,(3)敬弔先生。遭世罔极兮,(4)乃陨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5)鸱枭翱翔。(6)阘茸尊显兮,(7)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8)方正倒植。世谓伯夷贪兮,(9)谓盗跖廉;(10)莫邪为顿兮,(11)铅刀为铦。(12)于嗟嚜嚜兮,生之无故!斡弃周鼎兮宝康瓠,(13)腾驾罢牛兮骖蹇驴,(14)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章甫荐屦兮,(15)渐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  
  
  【注释】(1)“共”,通“恭”,敬。(2)“俟罪”,古代官吏常常害怕因失职而获罪,所以以“俟罪”、“待罪”作为供职的谦词。(3)“造”,到达。“托”,寄托。(4)“罔极”,没有一定的标准。(5)“鸾凤”,鸾鸟和凤凰。比喻贤俊之士。(6)“鸱枭”,鸱为猛禽,传说枭食母,古人都视为恶鸟。比喻奸邪恶人。一说鸱枭即猫头鹰。“鸱”,音chī。(7)“阘茸”,卑贱。“阘”,音tà。(8)“逆曳”,倒着拖,颠倒之意。(9)“伯夷”,商代孤竹君之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两人曾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饿死在山里。古人把伯夷、叔齐看作是高尚守节的典型。详见本书《伯夷列传》。(10)“盗跖”,相传为春秋末期的大盗,名跖,一作蹠,柳下屯(今山东西部)人。(11)“莫邪”,宝剑名。传说春秋时吴王阖闾令干将铸剑,铁汁不下,其妻莫邪自投炉中,铁汁乃出,遂成二剑,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后来成为宝剑的通称。(12)“铦”,音xiān。锋利。(13)“斡弃”,抛弃。“周鼎”,周朝传国宝鼎,喻高贵的人物。“康瓠”,空壶,破瓦器。“瓠”,音hù。(14)“罢”,音pí,通“疲”。“骖”,音cān。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蹇”,音jiǎn,跛。(15)“章甫”,殷时冠名。  
  
    讯曰:(1)已矣,国其莫我知,独堙郁兮其谁语?(2)凤漂漂其高通兮,(3)夫固自缩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濳以自珍。(4)弥融爚以隐处兮,(5)夫岂从与蛭螾?(6)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羁兮,(7)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8)亦夫子之辜也!瞝九州而相君兮,(9)何必怀此都也?凤皇翔于千仞之上兮,览辉而下之;(10)见细德之险征兮,摇增翮逝而去之。(11)彼寻常之汗渎兮,(12)岂能容吞舟之鱼!横江湖 之鳣鱏兮,(13)固将制于蚁蝼。  
  
  【注释】(1)“讯”,全篇的最后一段,相当于《楚辞》中的“乱”。(2)“堙郁”,闷塞,气不舒畅。“堙”,音yīn。(3)“遰”,音shì,通“逝”。(4)“沕”,音wù,潜藏的样子。(5)“弥”,远。“融”,明亮。“爚”,音yuè,火光。(6)“”,音yǐ,蚁的本字。“蛭”,水蛭。“螾”同“蚓”,蚯蚓。(7)“骐骥”,良马。(8)“般”,驳杂,乱。(9)“瞝”,音chī,环视。“九州”,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这里泛指天下。(10)“惠”,音dé,“德”,的古字。(11)“翮”,音hé。羽毛的主干,引申为翅膀。(12)“寻常”,古代八尺为一寻,两寻为一常。“汗渎”,死水沟。(13)“鳣”,音zhān,鱼名。鲟鳇鱼。“鱏”,音xún,鱼名,鲟鱼。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1)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贾生既以適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2)其辞曰:  
  
  【注释】(1)“鸮”,音xiāo,猫头鹰,当时被认为是一种不祥的鸟。(2)“自广”,自我宽慰。  
  
    单阏之岁兮,(1)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2)服集予舍,止于坐隅,貌甚闲暇。异物来集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言其度。(3)曰:“野鸟入处兮,主人将去。”请问于服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菑。(4)淹数之度兮,(5)语予其期。”眼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意。  
  
  【注释】(1)“单阏之岁”,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干支又各有别名,单阏是卯年的别称,此指丁卯年,汉文帝六年(公元前一七四年)。(2)“庚子”,为丁卯年四月二十三日。(3)“”,音chè,同“策”。“度”,预测。(4)“菑”,音zāi,同“灾”。(5)“淹数”,迟速。“数”,通“速”。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1)斡流而迁兮,(2)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3)变化而嬗。(4)沕穆无穷兮,(5)胡可胜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6)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彼吴强大兮,(7)夫差以败;(8)越栖会稽兮,(9)句践霸世。(10)斯游遂成兮,(11)卒被五刑;(12)傅说胥靡兮,(13)乃相武丁。(14)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15)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16)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云蒸雨降兮,错缪相纷。大专槃物兮,(17)块轧无垠。(18)天不可与虑兮,道不可与谋。迟数有命兮,恶识其时?  
  
  【注释】(1)“休息”,休止。(2)“斡流”,运转。(3)“形气”,有形的和无形的。(4)“嬗”,蜕变,演化。(5)“沕穆”,深微。“沕”,音wù。(6)“福兮祸所伏”,此句同上句,均出《老子》。(7)“吴”,国名,周太王之子太伯、仲雍所建。始都蕃蓠(今江苏无锡市东南),后迁都吴(今江苏苏州)。春秋后期国力始强,南败越国,北上与晋争霸。公元前四七三年为越所灭。(8)“夫差”,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公元前四九五年至前四七三年在位。曾率军打垮越国,打败齐军,一度争霸诸侯,后被越国战败,自杀身死。详见本书《吴太伯世家》。(9)“越”,国名。又称于越。姒姓。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的庶子无余,越王句践始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公元前四七三年攻灭吴国后,迁都琅邪(今山东胶南县西南)。后为楚所灭。(10)“句践”,春秋未年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四九七年至前四六五年在位。公元前四九四年为吴王夫差所败,卧薪尝胆,整顿国政,终于转弱为强,灭亡吴国,继在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详见本书《越王句践世家》。(11)“斯”,李斯,楚人,战国末入秦,为秦始皇客卿,深得信任,官至丞相,对秦统一六国起过重要作用。秦始皇死后,被赵高所杀。(12)“五刑”,五种刑法。指墨刑、劓刑、剕刑、宫刑、大辟。此指极刑。(13)“傅说”,人名。相传原是傅岩(今山东平陆东)地方从事版筑的奴隶,后被商王武丁任为大臣,“说”,音yuè。“胥靡”,古代用绳索捆绑强迫劳动的奴隶。(14)“武丁”,商代国王,后被称为高宗,盘庚弟小乙之子。在位五十九年。(15)“纠”,古代两股绳拧在一起叫“纠”,三股绳拧在一起叫”。“”,音mò。(16)“旱”,通“悍”,猛。(17)“大专”,创造万物的上天。“专”,音jūn,通“钧”。“槃”,通“播”,推动,运转。(18)“坱轧”,音yǎngyà。弥漫。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1)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传;(2)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小知自私兮,贱彼贵我;通人大观兮,物无不可。贪夫徇财兮,烈士徇名;夸者死权兮,(3)品庶冯生。(4)怵迫之徒兮,(5)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亿变齐同。拘士系俗兮,攌如囚拘;(6)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众人或或兮,(7)好恶积意;(8)真人淡漠兮,独与道息。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9)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若浮兮,其死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细故慸葪兮,(10)何足以疑!  
  
  【注释】(1)“造化”,指创造万物的上天。“工”,指冶炼工匠。(2)“控抟”,拿在手中抚弄,引申为爱惜宝贵,(3)“夸者”,贪图追求权势的人。(4)“品庶”,众庶,一般人。“冯生”,贪生。 (5)“怵”,为利益所引诱。“迫”,为贫贱所逼迫。(6)“攌”,音huǎn。木栅。指囚系之所。(7)“或”,通“惑”。(8)“意”,通“臆”,胸臆。(9)“坻”,音chí。水中间的高地。(10)“慸葪”,鲠刺。比喻想不通。  
  
    后岁余,贾生征见。(1)孝文帝方受釐,(2)坐宣室。(3)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4)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5)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注释】(1)“征”,征召。 (2)“受釐”,汉制,祭天地五畤,皇帝派人行祀,或郡国祭祀后,皆以余祭之肉归致皇帝,以示受福,叫受釐。“釐”,即“胙”,余祭之肉。(3) “宣室”,宫殿名。汉未央 宫中有宣室殿,是皇帝斋戒的地方。(4)“前席”,坐在席上往前移动。(5)“梁怀王”,汉文帝少子,名刘楫。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1)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注释】(1)“封淮南厉王子四人”,淮南厉王刘长因图谋反叛自杀后,汉文帝分别封他的儿子刘安为阜陵侯,刘勃为安阳侯,刘赐为阳周侯,刘良为东城侯。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 (1)  
  
  【注释】(1)“九卿”,官名。古时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1)《招魂》、(2)《哀郢》,(3)悲其志。適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弔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注释】(1)“《天问》”,《楚辞》篇名,屈原作。全诗以两句或四句为一组,对自然现象、神话、历史故事提出许多疑问。(2)“《招魂》”,《楚辞》篇名,屈原作,屈原深痛楚怀王之客死而招其魂,并讽谏楚顷襄王之宴安淫乐。汉王逸认为是宋玉所作,招屈原之魂。(3)“《哀郢》”,《楚辞》篇名,《九章》之一。郢为楚国都,在今湖北江陵西北。屈原被放逐后,以此诗寄托其怀念故国之情。  
  
 浏览:5207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4/3/24 0:30:00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司马迁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收藏于2014/6/11 19:41:02
司马迁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收藏于2014/6/11 19:41:01
司马迁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收藏于2014/6/11 19:41:01
司马迁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收藏于2014/6/11 19:41:01
司马迁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收藏于2014/6/11 19:41:01
司马迁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收藏于2014/6/11 19:41:00
司马迁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收藏于2014/6/11 19:41:00
司马迁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收藏于2014/6/11 19:41:00
司马迁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收藏于2014/6/11 19:41:00
司马迁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收藏于2014/6/11 19:40:59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资料屈原贾生列传译文(访问26956次)
资料刺客列传 译文(访问21155次)
资料陈涉世家翻译(访问10744次)
章培恒 骆玉明《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访问6700次)
资料史记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访问5208次)
资料司马迁在传记文学上的成就(访问5025次)
资料史记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访问4610次)
资料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访问4409次)
刘保富司马迁是怎样死的(访问4378次)
章培恒 骆玉明-《史记》的文学成就(访问3699次)
1/2页 1 2 向后>>
文选评论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6/3/21 16:32:5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1/18 21:59:49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5/1/20 19:55:42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12/27 14:38:05
访客文选评论(评论于2014/6/7 17:51:17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千秋家国梦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