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是中国古代大历史家司马迁所著,是一部本纪、表、书(志)、世家、列传五体俱全的综合体史书。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出生于史学世家。他的先世是周期的史官,其父司马谈在汉武帝前期官为太史令,著有《论六家要旨》,有志于著述汉史,临终嘱咐司马迁记汉事、修史书。司马迁10岁诵“古文”,后来博通典籍、掌握史书,善于诗赋,精于散文。他20岁开始远行,遍游长江与黄河的中下游地区、长城内外,还奉使于西南,侍从汉武帝巡游各地。他到处调查访问,搜集资料,了解风俗,为修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官为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记事、图书、档案,开始著述历史。他曾参与修《太初历》;天汉年间遭李陵之祸,受了宫刑;继为中书令。这些都没有影响他的修史工作,而且因遭横祸,他更是发愤著述,终于写成了《太史公书》。这书后人通称它为《史记》。 《史记》130篇,52万多字,记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天汉年间几千年的历史,包括帝王将相、豪杰、平民等几千名历史人物,政治、典制、文化、思想等方面丰富的历史内容。《史记》分五个部分,第一是本纪12篇,记历代帝王及大事;第二是表10篇,有系统地专列古今的人和事;第三是书8篇,其中礼、乐、律、历、封禅、河渠、天官、平准各一篇;第四是世家30篇,写历来的贵族及著名人物孔子、陈涉等;第五是列传70篇,写古今的人物及史事。《史记》中的五种体裁,就个别来说,在司马迁之前都已产生或萌芽,而把五体综合编制于一书,实是司马迁所首创。从《史记》的篇目和内容来看,秦汉史占了绝大部分,可以说是纵横古今而略古详今的。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除了表明“发愤”著述的思想外,还表明了“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思想。这些思想全部贯注在《史记》之中。 “通古今之变”,意在探讨历史变化问题。它蕴含着司马迁的历史观。《史记》写了几千年的历史变化。在写历史变化时,司马迁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其中有三点最为突出:一是历史进化思想。他说:“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传曰‘法后王’。”(《六国年表序》)肯定秦统一中国,建立了历史性的伟业,为后世王朝树立了法则。二是“承敝通变”思想。司马迁以为历史变化,必然是除旧布新。他肯定商鞅变法,破除旧规,建立新令,使得“乡邑大治”,“秦人富强”(《商君列传》)。三是“见盛观衰”思想。司马迁以为盛世中往往隐藏衰象,表面的兴盛中掩盖着政治失误和积弊,以致产生危机。他指出汉武帝初年兴盛一时,但富贵者贪暴腐化,“争于奢侈”,风气变坏,“物盛而衰,固其变也”(《平准书》)。由于统治者和剥削者贪暴如虎狼,奢侈腐化,使得百姓贫困,社会矛盾加剧,由盛开始转衰。这种“通”“变”思想,是颇有历史识见的。但司马迁也受到循环论的影响,只是思想上不占主导地拉。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则表示司马迁要探讨历代政权的兴亡、政治的得失以及个人的成败之原由,因而,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观。《史记》记述几千年来历代政权的更替,各种政治的得失,许多人物的成败,序事中寓有论断,表述了道理,内容很丰富。其中值得注意的也有三点:一是暴政无道必然引起反抗,导致败亡。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天下,很有生气,但苛政重赋,残害百姓,引起陈涉起义,于是秦朝垮了台。他还指出:“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太史公自序》)二是任用贤能,善于纳谏,才能有所作为。司马迁写楚汉相争,项羽由强而弱,以至败亡,刘邦由弱而强,至于成功,在诸多因素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项羽只信旧族姻亲,有一谋士范增而不能用,刘邦则任用萧何、张良、韩信等三杰,并采纳众将正确的意见。故项羽败亡是由于“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本纪》)。三是民心向背与政治成败息息相关。因此,他主张因循民俗而重视生产,让百姓谋利致富。这些成败兴坏之理,都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很有识见的。 “究天人之际”则表明司马迁要探究天意与人事纠葛的问题,其中蕴含着他的世界观。当时,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观点,汉武帝有意提倡,以神化皇权统治,还信方士,求神仙,企求长生不老。司马迁身为太史令,“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报任安书》),曾参与一些祭天地、求神仙、占星等活动,也受了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但他在写历史时,则重人事,并不着意宣扬天命,而强调事在人为。他还揭露汉武帝迷信求神,“终无有验”(《封禅书》)。 司马迁要“成一家之言”,就是要树立独具特色的史学旗帜。整部《史记》就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上文提到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他的一家言,尤以思想观点为最突出。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司马迁却强调六家各有长短,主张兼收并蓄,《史记》对各家都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汉武帝专制独断,严刑酷法,而司马迁主张宽政,揭露当时官场“面谀”、猜忌、贪酷、“醇谨”等种种风气,批判酷吏贪狠,颂扬游侠仁义。 《史记》在历史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描写人物尤为突出。它所写的信陵君、廉颇、蔺相如、项羽、李广等人物真实而生动,并反映出历史的重大问题。因此,引起人们百读不厌。历来刘向、扬雄、班彪、班固等都评它为“实录”。的确,司马迁据实写史事和人物,无论是行文或描写,还是寓论和发议,都从实不虚,真实而不夸饰。这是《史记》之所以是历史著作而非文学作品的关键所在。 |
浏览:1178 |
| ||
| ||
新增文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