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目录 全部文选 添加文选 添加目录
文革纪念园__中国新闻战线上一颗红星——范长江纪念馆
福寿园网上纪念园区文革纪念园

记者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范长江新闻文集》前言节选

穆青

  
  范长江是一个具有强烈历史感的新闻记者,他的作品是历史的产物,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忠实记录,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长江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历史环境中不避艰险地努力探索真理以及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发展过程。
  历史的进程是曲折复杂的,但它又是最公正的。长江生前一贯主张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解放后,曾有同志建议他将自己过去的作品修改之后重新出版,但他却拒绝这样做。他说:“修改后就不是原来的面貌,也不合乎历史的真实性。错了就错了,不必乔装打扮,借以骗人。”然而半个世纪以来,他和他的作品所经受的风风雨雨说明,在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客观正确地认识历史是何等不易!的确,长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并因此付出了过分沉重的代价。
  今天,在编辑这本文集的时候,我仍然认为没有任何理由违背长江生前的主张,特别是在这个改革与开放的新时代,更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因此,除了个别文字的技术性处理之外,我尽量保持了这些历史作品的原貌。我想这样做,是会得到广大读者赞同的。至于这些作品的是非功过,还是留待后人去评说吧。(沈谱)
  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享有盛誉的新闻记者,范长江同志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个。
  早在1935年7月,年仅26岁的范长江同志只身前往大西北采访。他当时以《大公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凭着惊人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翻雪山、过草地,越过祁连山,绕过贺兰山,西达敦煌,北至包头,跋山涉水4000多里。他第一次在《大公报》上公开如实地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正在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的报道比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对长征的报道还早一年多。他的一系列文章对国民党西北地区政治的黑暗、人民的疾苦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危机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由此,范长江这个名字开始为人们广泛熟悉,他的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在几个月之内连出7版,一时脍炙人口。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范长江又只身冒险入西安了解事变真相。他在西安采访了周恩来同志后,即要求去延安见毛主席。他是国民党统治区报纸第一个进入陕北苏区的记者,也是第一个采访毛主席作彻夜长谈的中国记者。第二天他从延安返回上海之后,连夜写出披露西安事变真相的文章《动荡中之西北大局》。这篇文章不仅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而且宣传了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生前都对范长江同志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评价。
  党中央去年决定把每年的11月8日定为记者节,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心和爱护。之所以把11月8日定为记者节,正是因为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简称“青记”)就是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于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成立的.
原文 发表于《范长江新闻文集》前言  浏览:1150
设置 修改 撤销 录入时间:2003/11/5 11:28:02

新增文选
最新文选Top 20
沈谱沈谱同志在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常务理事会上的讲话(收藏于2003/11/5 11:38:09
冯英子范长江九十周年祭(收藏于2003/11/5 11:36:54
新华社记者曲志红首都新闻界召开座谈会纪念范长江诞辰90周年(收藏于2003/11/5 11:35:11
范长城王进坤范长江与周恩来(收藏于2003/11/5 11:32:03
毛泽东给范长江的信(收藏于2003/11/5 11:30:07
穆青记者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范长江新闻文集》前言节选(收藏于2003/11/5 11:28:02
刘 琳中国报人---范长江:树立正气,培养高尚人格(收藏于2003/11/5 11:26:23
赵华能范长江青年时代的传奇经历(收藏于2003/11/5 11:25:24
1/2页 1 2 向后>>


访问排行Top 20
刘 琳中国报人---范长江:树立正气,培养高尚人格(访问1392次)
赵华能范长江青年时代的传奇经历(访问1369次)
穆青记者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范长江新闻文集》前言节选(访问1151次)
冯英子范长江九十周年祭(访问1149次)
沈谱沈谱同志在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常务理事会上的讲话(访问977次)
毛泽东给范长江的信(访问885次)
新华社记者曲志红首都新闻界召开座谈会纪念范长江诞辰90周年(访问870次)
范长城王进坤范长江与周恩来(访问844次)
1/2页 1 2 向后>>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文革纪念园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